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海外汉学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洪业本人钟情于杜甫其人其诗,故于杜甫的相关研究用力颇深。出版于1952年的《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迄今为止仍被公认是英语世界中关于杜甫的最重要著述。此书可与已故北大教授陈贻焮完成于1988年的三卷本《杜甫评传》并称东、西方杜甫研究的杰构。由于洪业平生所著他书在国内均已出版,本书的出版将填补最后一片空白,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内容推荐

洪业用英文写就的杜甫传记Tu Fu:China's Greatest Poet(即《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于1952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迄今为止仍被公认为是英语世界中关于杜甫研究的最重要的作品。《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亦为洪业平生唯一的专书著述。

目录

自叙

引论 “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裋褐

第一章 “记一不识十”(712-735)

第二章 “快意八九年”(736-745)

第三章 “骑驴三四载”(745-749)

第四章 “陵厉不飞翻”(749-752)

第五章 “故山归兴尽”(752-755)

第六章 “东胡反未已”(756-757)

第七章 “万国兵前草木风”(757-758)

第八章 “一岁四行役”(759)

第九章 “此生那老蜀?”(760-762)

第十章 “何地置老夫?”(762-766)

第十一章 “夔子之国杜陵翁”(766-768)

第十二章 “孤舟增郁郁”(768-770)

结语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附录一】注疏卷自叙

【附录二】洪业《杜诗引得序》

【附录三】洪业《我怎样写杜甫》

【附录四】洪业《再说杜甫》

索引

洪业及其《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代译后记)

补记

试读章节

李隆基(685-762)在历史上以其死后的谥号“玄宗”闻名,更普遍的称呼是明皇。710年夏天,他还仅仅是一名二十四岁的王子,就领导了一场为叔父中宗复仇的政变,杀死了中宗的妻子、也就是凶手韦后,以及韦后的情人和同谋者。然后他拥戴自己的父亲睿宗登基。睿宗皇帝是一个好脾气的谦退之君。睿宗的大儿子宋王李成器和父亲的性格一样,他坚持说弟弟李隆基应当立为太子。712年9月8日,睿宗宣布退位,太子继登大宝,尽管太上皇已经退位,但还有相当部分的重要权力掌握在他手里。

那时国家中权势最大的人既不是皇帝,也不是退位的太上皇,而是太平公主,也就是太上皇的妹妹,皇帝的姑姑。七位国家的宰相中,有五位完全承仰她的鼻息。因此,年轻的皇帝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得不策划另一场政变,最终这场政变上演于713年7月末。野心勃勃的太平公主及其党羽被朝廷军队镇压之后,她和家人被施恩允许自裁。这时退休的太上皇才交出了朝廷的一切权力,以完全退休的方式度过了余生最后的三年,也许忙于注释儒家经典,练习书法,在这些方面他被誉为行家里手。

明皇在位共四十三年。在其执政的前半个时期,他全身心投入到治国事业中,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军事上的内卫外防,提高普通人的生活,繁荣文学艺术。作为拥有无限权力的绝对君主制的帝王,他确实可以做很多事情,而他也的确做了很多。有性格、有能力的人被任命为宰相。其中一位住在庙宇中,只为了节约房费开销,另一位去世时一贫如洗,以致于他的老仆要卖身为奴,以便筹集到足够的钱给主人下葬。在唐代的官员酬劳制度下,很难看到一名宰相会如此之穷,除非他拒绝接受他的份内所得或者放弃他的收入。这种节俭和自我牺牲的极端例子无疑是不寻常的,但的确会对朝廷的官僚作风产生一定的正面影响:这个时期,腐败实在是例外而非惯例。

因为皇帝挑选勇敢的良将去边塞任职,蛮族的入侵逐渐被赶回去。在742年,帝国拥有了362个州郡(这还没包括800个羁縻州),1,528个县,16,829个村镇,8,525,763户家庭,48,909,800人口。在边境地区还有大量的重要军事前哨镇,每一个都由一名将军镇守。在东北方向,由范阳节度使、平卢节度使镇守,首府在范阳和(营州)柳城,监控着奚、室韦、靺鞨、契丹等蛮族的所在区域,即后来的满洲和内蒙古地区一带。高丽人在七十年前就已经臣服于中国,承认其宗主权,就不需要朝廷军队的戒备了。在西方,由河东节度使、朔方节度使镇守,治所在太原和灵武,主要负责击退来自蒙古的突厥人的进攻。在明皇执政的初期,突厥人对北部边境造成过相当大的破坏,但随着突厥内部的纷争和中国军队的打击,这种破坏逐渐减弱了,721年之后他们就很少引起麻烦。到了743年,突厥的绝大部分势力被回纥部落统一,而这个部落与唐帝国的关系保持着友善。

在西南方向,由河西节度使镇守,治所在武威,其边境一直延续到西北,大致与今天甘肃省相对应,其主要职责是防止突厥部落从北部进攻、吐蕃部落从南部增援袭击。再往西南延伸,由陇右节度使镇守,治所在西平,主要职责是防止吐蕃部落的主力进犯。再往南,由剑南节度使镇守,捍卫蜀郡,同样是防止吐蕃从西面进犯,附带宣抚南方边境一带(今云南省)的蛮族。尽管吐蕃首领赞普在707年与唐朝金城公主成婚,成为唐朝廷的女婿,但这个部族好战,并未减少对边境的进犯。不过,他们败多胜少,到了730年,他们更渴望和平而非战争。在唐帝国的南海岸,由岭南节度使镇守,治所在南海,主要负责镇静山夷,其地相当于今天的广西和广东西部,另外还负责南部沿海的防务,因为此时南海已经是国外贸易的一个繁荣中心了,无数的外国商人往来于城市,许多阿拉伯商船在港口停泊。

P45-47

序言

上海古籍出版社一直关注海外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就出版了《海外红学论集》、《金瓶梅西方论文集》等著作,并与科学出版社合作出版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先生主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80年代后期,在著名学者王元化先生和海外著名汉学家的支持下,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了《海外汉学丛书》的出版计划,以集中展示海外汉学研究的成果。自1989年推出首批4种著作后,十年间这套丛书共推出20余种海外汉学名著,深受海内外学术界的好评。

《海外汉学丛书》包括来自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等各国著名汉学家的研究著述,涉及中国哲学、历史、文学、宗教、民俗、经济、科技等诸多方面。提倡实事求是的治学方法和富于创见的研究精神,是其宗旨,也是这套丛书入选的标准。因此,丛书人选著作中既有不少已有定评的堪称经典之作,又有一些当时新出的汉学研究力作。前者如日本学者小尾郊一的《中国文学中所表现的自然和自然观》、法国学者谢和耐的《中国和基督教》,后者以美国学者斯蒂芬·欧文(宇文所安)的《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为代表,这些著作虽然研究的角度和方法各有不同,但都对研究对象作了深入细微的考察和分析,体现出材料翔实和观点新颖的特点,为海内外学术界和知识界所借鉴。同时,译者也多为专业研究者,对原著多有心得之论,因此译本受到了海内外汉学界和读者的欢迎。

近十几年来,在中国研究的各个领域,中外学者的交流、对话日趋频繁而密切,中国学者对海外汉学成果的借鉴也日益及时而深入,海外汉学既是中国高校的独立研究专业,又成为中国学人育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取资对象。新生代的海外汉学家也从专为本国读者写作,自觉地扩展到以华语阅读界为更广大的受众,其著作与中文学界相关著作开始出现话题互生共进的关系,预示了更广阔的学术谱系建立的可能。本世纪以来,虽然由于出版计划调整,《海外汉学丛书》一直未有新品推出,但上海古籍出版社仍然持续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海外汉学专题译丛,或从海外知名出版社直接引进汉学丛书如《剑桥中华文史丛刊》,积累了更为丰富的出版经验及资源。鉴于《海外汉学丛书》在海内外学术界曾产生过积极影响,上海古籍出版社听取学术界的意见,决定重新启动这套丛书,在推出新译的海外汉学名著的同时,也将部分已出版的重要海外汉学著作纳入这套丛书,集中品牌,以飨读者。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3年3月

后记

《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一书之译介,自2008年至今,可以告罄。欣慰之余,犹有若干事宜需要说明。

体例上,原书分为“本文”与“子注”两册。“本文”册中所引杜诗,我均以洪业先生所编《杜诗引得》为依据(此引得是以嘉庆年间翻刻乾隆武英殿翻南宋宝庆乙酉(1225)广南漕司重刊淳熙八年(1181)之郭知达集注《九家注杜诗》三十六卷本为底本而编定)。“子注”方面,经出版社建议,我将原来准备翻译全部“子注”的构想,改为只翻译“子注”中详细解释洪业先生创见的内容,作为当页注附于正文之下,以便读者;而对于“子注”中一般性的文献出处内容,则暂付阙如。这是因为考虑到,随着杜甫研究的日渐深入,以及中文著述如陈贻掀先生《杜甫评传》等书的问世,此类一般性注释已为研究者所熟知,诸书所引皆同,不必赘言。同时,我也将“子注”册的自叙译出,作为附录列于正文后。另外,杜甫研究是伴随洪业先生一生的名山事业,为了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此点,我还将洪业先生的三篇前后相关的文字作为附录收入,分别是作于1940年的《杜诗引得序》、作于1962年的《我怎样写杜甫》和作于1970年(发表于1974年)的《再说杜甫》。其中,《我怎样写杜甫》一文发表于《南洋商报》1962年元旦特刊,国内颇难寻觅,承蒙马来西亚国立大学文学院的潘碧华女史代为复印寄赠,特致谢意。

业师袁行霈先生对翻译洪业先生此书深表关心,嘱咐我宜撰为专文以绍介于学界,故有《洪业及其(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一文先刊于《国际汉学研究通讯》第二期,是为本书译后记之由来。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倪豪士教授及其夫人Judith,于Medota湖畔的家中举办杜诗讨论会,我在访学期间承其邀请参加,其情其境,如在昨日。与哈佛大学出版社联系《杜甫》一书版权的过程中,内子闽梅、同事陈学晶都给过很好的建议。译稿的出版事宜,则多承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奚彤云女史筹措,尤其是本书责编刘赛博士,于杜诗亦有同好,讨论往复,益我良多。

洪业先生在《自叙》中说,“其书告成,吾之微愿,在增西人于诗圣之新知,藉此而具同情之了解于吾国吾民”。今译事既毕,使此书得以呈现于汉语世界,以见当日煨莲先生沉郁顿挫之用心,亦是吾之微愿所寄也。

曾祥波

2011年6月10日

此次再版,译者对全书有所修订。承陈毓贤、陈引弛诸先生拈示疏漏若干,谨致谢忱。

2012年10月3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海外汉学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洪业
译者 曾祥波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571642
开本 18开
页数 4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85
出版时间 2014-02-01
首版时间 2014-02-01
印刷时间 2014-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02
CIP核字 2014001820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25.33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52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4:4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