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九八四(插图中文导读英文版)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九八四(插图中文导读英文版)》是乔治·奥威尔的代表作,是一部政治寓言小说,也是一部幻想小说。在书中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他惊人的想象力、伟大的创造力、深邃的洞察力,用他独有的风格和高超的技巧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恐怖世界。故事讲述的是1984年的世界被三个大国瓜分后的社会场景,主人公正处在三国之一“大洋国”,此时的世界战火纷飞,国家高度集权,以统一历史和语言、拆散家庭等方式维持运转,监视人们的行为,控制人们的思想。书中的每一个场景都触目惊心。

内容推荐

《一九八四(插图中文导读英文版)》由乔治·奥威尔所著,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政治寓言体小说,故事发生在1984年的“大洋国”。“大洋国”的统治阶级是“内党”,“内党”的领袖是“大哥”;政府机构分为四个部门:“真理部”、“和平部”、“仁爱部”和“富足部”。这些部门工作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护“大哥”的绝对领导。主人公温斯顿仅仅属于“外党”,他服务的机关是“真理部”。温斯顿的家与所有私人居室一样,有一个无孔不入的现代化设备,叫做“电子屏幕”,人们无时无刻不受它的监视和支配。后来,对领袖“大哥”产生怀疑的温斯顿,与外围党员茱莉亚产生了感情,因而成为了思想犯,在经历了专门负责内部清洗的“仁爱部”的思想改造之后成为“思想纯洁者”,自愿被处死。

《一九八四(插图中文导读英文版)》自出版以来,已被译成世界上六十多种语言,此外还被改编成了电影、话剧等。无论作为语言学习的课本,还是作为通俗的文学读本,本书对当代中国的读者,特别是青少年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为了使读者能够了解英文故事概况,进而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水平,在每章的开始部分增加了中文导读。同时,为了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书中加入了大量插图。

目录

第一部/Volume One 1

一/One 1

二/Two 19

三/Three 29

四/Four 38

五/Five 48

六/Six 63

七/Seven 68

八/Eight 80

第二部/Volume Two 103

一/One 103

二/Two 115

三/Three 125

四/Four 135

五/Five 146

六/Six 155

七/Seven 159

八/Eight 167

九/Nine 179

十/Ten 212

第三部/Volume Three 221

一/One 221

二/Two 235

三/Three 256

四/Four 270

五/Five 279

六/Six 284

试读章节

温斯顿·史密斯推开自己所住公寓——胜利大厦——的大门,越过大厅巨大的老大哥宣传画,快步朝楼梯走去。电梯因节省资源而不再使用了。温斯顿向来身体瘦弱,还有皮肤溃疡,爬楼使得温斯顿气喘吁吁。过了好大一会儿,温斯顿才疲惫地到达了自己的房间。他径直走到房间里的电屏前,关小了音量。目前里面传来夸张的女声激动地报告着这一季度的钢铁产量。房间里到处都是电屏,监视着所有的一切,温斯顿已经习惯了。

温斯顿走到窗前,背对着电屏,看到窗外四处张贴的老大哥的宣传画,那位老大哥似乎正盯着温斯顿。胜利大厦不远处是真理部大楼,周围还有三座大楼,分别是负责战争的和平部、负责维持秩序的仁爱部和负责经济事务的富足部所在地。据说仁爱部周围围绕着各色栅栏和警卫,里面暗藏着各种机关、暗堡,是最恐怖的地方。这里的一切都改了名字,只有伦敦还叫伦敦。

温斯顿转过身来,面带微笑对着电屏,这是保证安全的最好表情。他从厨房里拿出难喝的杜松子酒,一口气咽下;然后回到起居室,在电屏左侧的一张桌子前坐下,处在这个位置时电屏无法观测到他。温斯顿拿出钢笔、墨水和一个质地良好的旧本子。那个本子是温斯顿在某个区一家肮脏的杂货铺里发现的,他冒着生命危险买来,装在公文包里带回了家,因为党员都不许在自由市场买卖。他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一九八四年四月四日。

温斯顿要写日记。在过去的一周里,温斯顿一直都在酝酿写日记的想法。这也是他在中午时,从所工作的真理部回到公寓的唯一原因。但此时温斯顿感到很无助,他不能确定现在是哪一年。他没法准确地回忆都发生过什么事,只管在本子上匆忙地写着昨晚所看的战争电影。温斯顿记得最清楚的是在逃难的小船上,一位母亲怀抱着孩子,伸出双臂,打算徒劳地挡住正在飞落的炸弹。

温斯顿想起上午发生在真理部的两分钟仇恨会上的一幕。那时,大厅里已经摆好了桌椅,来自真理部各个司的人员也都在这儿坐齐。温斯顿不认识他们,只对两个人面熟。一个似乎是小说司的黑发女孩,她年轻性感,腰间围着反性同盟会员的红饰带,一看就知道是对党死心塌地的信徒。温斯顿特别厌恶她,总想对她先奸后杀;另一个是奥布兰,他身材宽大,举止却温文有礼,推眼镜时的样子尤其亲切。跟普通工作人员都是外党党员不一样,奥布兰是内党党员。温斯顿没有由来地信任他。现在所有的人都。面对着大电屏,看着电屏播出的人像,听着激动的女声,全都变得情绪激动、义愤填膺。他们正一起声讨党的大叛徒、大破坏者格斯坦因。那个黑发女孩甚至拿起词典砸向电屏,连奥布兰也满脸通红地大喊起来。这种痛恨格斯坦因的集体情绪电流般地通过整个人群,温斯顿也随之高呼。但是,温斯顿感觉自己对这个孤单可怜的异端分子充满同情,他不确信格斯坦因是否存在,于是便将仇恨转向了坐在身后的那个黑发女孩,想象自己是正对着她发泄不满。后来,电屏出现了老大哥和党的形象,还有党的标语。全体人员又爆发出了对老大哥的歌颂和感激。温斯顿表面上同人群做的一样,但感到自己其实是反对党,反对老大哥。温斯顿无意中同与自己坐同,一排的奥布兰对望了一眼。他相信奥布兰看穿了自己的心思,并且也怀着同样的心思。那一刻,温斯顿觉得自己和奥布兰已经相知相惜。温斯顿模模糊糊地知道有反对党的地下组织存在,似乎还有本被称作“那本书”的理论著作,但他对此没有深究,也无从深究。和奥布兰的对视所产生的交流,温斯顿也从没想过要延续下去。仇恨会结束,他们又各自开始了各自的工作。

事情就是这样,温斯顿想要记下的就是那心领神会的片刻。他的日记也仿佛是为奥布兰而写。沉思之后,温斯顿发现自己已经在纸上写满了“打倒老大哥”的字样。立刻感到了恐慌。温斯顿明白自己已经犯下了思想罪,即使撕下这一页纸也没用,他们迟早会抓住自己。他歇斯底里地写下了自己的情绪。正要放下钢笔时,他听到门外的敲门声。那一刹那,温斯顿冒出许多拖延的办法。他没有合上本子,便脚步沉重地向门口走去。  P2-4

序言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1950),原名艾里克·阿瑟·布莱尔(Eric Arthur Blair),英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

1903年6月25日奥威尔于出生在印度一个没落的英国有产家庭,父亲是英国在印度的一个职位低下的文职官员。奥威尔自幼体弱多病,但天资聪颖,11岁时就在报纸上发表过诗作。1917年奥威尔获奖学金进入著名的伊顿公学就读,成绩优异,他还在学校刊物上发表文章。1922年奥威尔开始在印度皇家警察驻缅甸部队服役,由于反感英国的殖民统治,于1927年离开缅甸,一年后辞职。后来,他以这段经历为素材,写成小说《缅甸岁月》和自传体散文《猎象记》及《绞刑》。1928年1月回到英国后,他深入到社会底层,四处漂泊。他在巴黎、伦敦两地,做过洗盘子的杂工,住过贫民窟,并常常混迹在流浪汉和乞丐之中。1929年,他写下了关于这段经历的纪实性作品《巴黎伦敦落魄记》,真切地描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的苦难。正是在为这部作品署名时,他用了“乔治·奥威尔”这一笔名。在某种程度上说,“奥威尔”的出现,使他开始了新生活。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同年年底,奥威尔与新婚的妻子一同奔赴西班牙,投身于保卫共和政府的光荣战斗中。奥威尔在前线担任少尉,喉部曾经受过重伤。他为记述西班牙内战而写的《向卡特洛尼亚致敬》一书,后来成为关于这场内战的一份权威性文献。但是,这场正义的战争,由于左翼共和政府内部分裂,最后惨遭失败,奥威尔在共和政府内部党派之争的倾轧中也差点儿丧生。这个惨痛的经验对奥威尔影响巨大。他曾说自己“从1930年起就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了”,从这时候起,他又开始考虑“捍卫民主社会主义”的问题了。这个思想转变直接影响到了他后期的两部旷世佳作——《动物庄园》(1945)和《一九八四》(1949)的创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在英国广播公司从事反法西斯宣传工作。1950年,奥威尔死于肺病,年仅47岁。

《一九八四》是奥威尔的代表作(他的另一代表作是《动物庄园》)。与英国作家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俄国作家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反乌托邦的三部代表作。在这部政治寓言体小说中,奥威尔深刻分析了极权主义的特征,并且刻画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和恐怖的、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的假想的未来社会;小说通过对这个社会中一个普通人生活的细致描写,映射出了现实生活中极权主义的本质。他在小说中创造的“大哥”、“双重思想”、“新话”等词汇都已收入权威的英语词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出“奥威尔式”(Orwellian)、“奥威尔主义”(Orwellism)这样的通用词汇,也不断出现在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笔下,足见其作品在英语国家影响之深远。该书自出版以来,已被译成世界上六十多种语言,是公认的世界文学名著之一。

在中国,《一九八四》也是广受关注的外国文学作品之一。目前,在国内数量众多的《一九八四》书籍中,主要的出版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中文翻译版,另一种是英文原版。其中的英文原版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这主要是得益于中国人热衷于学习英文的大环境。从英文学习的角度来看,直接使用纯英文素材更有利于英语学习。考虑到对英文内容背景的了解有助于英文阅读,使用中文导读应该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也可以说是该类型书的第三种版本形式。采用中文导读而非中英文对照的方式进行编排,这样有利于国内读者摆脱对英文阅读依赖中文注释的习惯。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决定编译《一九八四》,并采用中文导读英文版的形式出版。在中文导读中,我们尽力使其贴近原作的精髓,也尽可能保留原作的故事主线。我们希望能够编出为当代中国读者所喜爱的经典读本。读者在阅读英文故事之前,可以先阅读中文导读,这样有利于了解故事背景,从而加快阅读速度。我们相信,该经典著作的引进对加强当代中国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人文修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本书是中文导读英文名著系列丛书中的一种,编写本系列丛书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准备参加英语国家留学考试的学生提供学习素材。对于留学考试,无论是SSAT、SAT,还是TOEFL、GRE,要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了解西方的社会、历史、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背景知识,而阅读西方原版名著是了解这些知识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作为专门从事英语考试培训、留学规划和留学申请指导的教育机构,啄木鸟教育支持编写的这套中文导读英文原版名著系列图书,可以使读者在欣赏世界原版名著的同时,了解西方的历史、文化、传统、价值观等,并提高英语阅读速度、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从而在TOEFL、雅思、SSAT、SAT、GRE、GMAT等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进而帮助读者成功申请到更好的国外学校。

本书中文导读内容由唐安然编译。参加本书故事素材搜集整理及编译工作的还有王勋、纪飞、郑佳、刘乃亚、赵雪、熊金玉、李丽秀、熊红华、王婷婷、孟宪行、胡国平、李晓红、贡东兴、陈楠、邵舒丽、冯洁、王业伟、徐鑫、王晓旭、周丽萍、熊建国、徐平国、肖洁、王小红等。限于我们的科学、人文素养和英语水平,书中难免会有不当之处,衷心希望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啄木鸟教育

2014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九八四(插图中文导读英文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乔治·奥威尔
译者 唐安然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2348474
开本 16开
页数 3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91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图书小类
重量 0.462
CIP核字 2013303641
中图分类号 H319.4:I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