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如青编著的《近代国医名家珍藏传薪讲稿(诊断类)》主要分上下两编,撷取古代及近代医家在脉诊、舌诊、问诊、闻诊等方面的医学成就,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整理、发挥。
图书 | 近代国医名家珍藏传薪讲稿(诊断类) |
内容 | 编辑推荐 张如青编著的《近代国医名家珍藏传薪讲稿(诊断类)》主要分上下两编,撷取古代及近代医家在脉诊、舌诊、问诊、闻诊等方面的医学成就,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整理、发挥。 内容推荐 秦伯未在中国医学院掌管教务之职时编写了一套教材《国医讲义》,共六种,由秦氏同学会于1930年刊行,后未再刊。《诊断学讲义》是其中一种。 张如青编著的《近代国医名家珍藏传薪讲稿(诊断类)》的编撰,主要撷取古代及近代医家在脉诊、舌诊、问诊、闻诊等方面的医学成就,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整理、发挥。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诊断概论,包括“诊断之种类”、“诊断之方法”,以及脉、舌、面色、身形、声音、问诊等诊断事项与原理。内容上除吸收周学海、曹炳章等中医名家的著述外,同时引入近代西医关于心脏与血管的生理学认识,以及西医脉波计、脉压计的使用原理。下编为各论,采用临床表现一主病一杂论的三段式编写体例,分述切诊、舌诊、问诊,及杂病的诊断。“切诊”与“舌诊”主要采录整理古代、近代医家经典著作,介绍二十八脉、十怪脉,及八种舌苔舌象。“问诊”中,“症候”一节整理了明代医家张景岳的十问歌,而“杂项”一节列年龄、居处、性情、嗜好、环境、职业、患病经过这七项内容,与当代问诊较为近似。“杂病”主要为望诊、闻诊内容,介绍十五种疾病体态、七种病色、七种病音,言简意赅。 《近代国医名家珍藏传薪讲稿(诊断类)》以秦氏同学会刊行的《诊断学讲义》为底本,以李中梓《诊家正眼》曹炳章《辨舌指南》邱骏声《国医舌诊学》(秦伯未校订)、《周学海医学全书》《秦伯未医学名著全书》等为参校书。 目录 上编 诊断概论 一、诊断之种类 二、诊断之方法 三、脉之生理 四、脉之部位 五、脉之至数 六、脉之禀赋 七、脉之疑似 八、脉之变幻 九、脉与胃气 十、脉与病机 十一、脉与顺逆 十二、脉与器械 十三、辨舌之原理 十四、辨舌之质苔 十五、辨舌之部位 十六、辨舌之形色 十七、辨舌之根地 十八、辨舌之津液 十九、辨舌之神气 二十、辨舌之状态 二十一、辨舌之质本 二十二、辨舌之苔垢 二十三、面色之辨别 二十四、身形之辨别 二十五、声音之辨别 二十六、询问之辨别 下编 诊断分论 一、切诊 (一)二十八脉 (二)十怪脉 二、舌诊 (一)白舌苔 (二)黄舌苔 (三)黑舌苔 (四)灰舌苔 (五)红舌 (六)紫舌 (七)霉酱舌 (八)蓝舌 三、问诊 (一)症候 (二)杂项 四、杂病 (一)症象 (二)色泽 (三)声音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近代国医名家珍藏传薪讲稿(诊断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如青//黄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781449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4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50 |
出版时间 | 2013-01-01 |
首版时间 | 2013-01-01 |
印刷时间 | 2013-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1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R2 |
丛书名 | |
印张 | 2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60 |
宽 | 190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