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旭东编著的《道德哲学与儒家传统》是海外中国哲学论丛之一。本书内容包括柯雄文:道德与人性、陶黎宝华:超越程序主义:从中国人的视角看作为政治美德的“诚”、塞尔曼:古代中国“自得”的三种模式、李承焕:自由权利与儒家德性:相反还是相成?等。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图书 | 道德哲学与儒家传统/海外中国哲学论丛/中国思想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方旭东编著的《道德哲学与儒家传统》是海外中国哲学论丛之一。本书内容包括柯雄文:道德与人性、陶黎宝华:超越程序主义:从中国人的视角看作为政治美德的“诚”、塞尔曼:古代中国“自得”的三种模式、李承焕:自由权利与儒家德性:相反还是相成?等。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目录 《海外中国哲学论丛》叙 1.柯雄文:道德与人性 2.陶黎宝华:超越程序主义:从中国人的视角看作为政治美德的“诚” 3.塞尔曼:古代中国“自得”的三种模式 4.李承焕:自由权利与儒家德性:相反还是相成? 5.阮:儒家伦理与“生命控制时代” 6.陈心怡:儒家“敬”的观念 7.柯雄文:道德教育中能力、关怀及典范个人(君子)的作用 8.奥伯丁:哀的成就——对孔子哀颜渊的一个分析 9.赖蕴慧:《论语》中的“礼”:道德能力的培养和灵活性问题 10.信广来:《论语》中的仁与礼 11.庄锦章:仁之践行 12.陈素芬:从“吃人”到予人权力——《论语》所启发的平衡自由与共同体之尝试 13.华力克:孔子与康德:敬的伦理学 14.葛兰奇:公益的消失:孔子、杜威和罗蒂 15.罗思文:克尔凯郭尔与孔子:论求道 16.黄百锐:《孟子》中存在理性和情感的区分吗? 17.柯雄文:“古”在早期儒学中的伦理运用:以荀子为例 18.王怀聿:论格物:恢复《大学》之道 19.白诗朗:朱子的自我实现:诚的角色 20.唐格理:如何恢复伦理学的活力:来自朱熹的建议 21.柯雄文:承担与体认之间:王阳明作为道德共同体的宇宙观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道德哲学与儒家传统/海外中国哲学论丛/中国思想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方旭东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78325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8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47 |
出版时间 | 2010-12-01 |
首版时间 | 2010-12-01 |
印刷时间 | 2013-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0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82-092 |
丛书名 | 海外中国哲学论丛 |
印张 | 2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38 |
宽 | 168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