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像梁启超那样做父亲
内容
编辑推荐

“三不朽”的伟人,三个院士的父亲,九个子女个个成才,成功缔造现代中国第一精英家庭;写给子女的四百余封家书,与《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并称“三大家教典范文本”;中国现代史上最出色父亲用爱心和智慧成就的最成功的家教案例!

《像梁启超那样做父亲》中包含了作者俞祖华、俞梦晨家教实践中的不少心得与体会。对我们今天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内容推荐

《像梁启超那样做父亲》由俞祖华、俞梦晨编著。

作为近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梁启超以匡国济世为己任,叱咤政坛,潜心学问,给后人留下1400多万字的精神文化遗产;更加令人惊叹的是,他在日理万机的同时,十分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和培养,缔造了“一家三院士,满门皆才俊”的现代家教奇迹。

梁启超虽然去世已近一个世纪,但他教育子女成才的经验和方法,对于今天的父亲们仍然具有弥足珍贵的参考借鉴价值:他所倡导并身体力行的意育、智育、情育的教育观,个性化、趣味主义的教育理念,享受过程、享受苦难的教育法,不啻为医治当今中国父母望子成龙焦虑症的一剂良药;《像梁启超那样做父亲》针对当今中国家庭给出的“梁启超家教案例的现代启示”,对我们今天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目录

一 梁启超与他的九个杰出儿女

 1.“三不朽”的伟人

 他做到了“三不朽”\深度参与了清末民初社会变

革\“言论界之骄子”\倡导“新民德”的“第一公民”

 2.清华国学院的“四大导师”

 “近代教育的主要奠基人”\跻身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梁家父子的“清华缘”

 3.“中国家教第一人”

 家教成功的模范家族\自身成功得益于家教\格外重视子女教育

 4.一门三院士

 “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第一个接受考古学正式训练的学者\火箭系统控制专家

 5.子女个个是才俊

 诗词研究专家梁思顺\早逝的炮兵上校梁思忠\图书

馆学家梁思庄\经济学家梁思达\社会活动家梁思懿\革

命军人梁思宁

二 关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

 1.做合格的启蒙老师

 一生之计在于童\“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教育子

女从“早教”开始

 2.让儿女接受优质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关键\思成就读清华学校\思永、思忠留

美前也在清华学校读书

 3.让孩子出国留学开眼界

 五个儿女M时在北美\父亲委托的海外“家长”\建

议思庄在加拿大上学\关心思成的海外学习与生活\安排

思永回国实习\“万千心事中又增加一重心事”\也考虑

了其他子女的留学问题

 4.“理想的婚姻制度”

 “父母选择,子女作主”\促成长女婚姻\“包办”

梁林之恋\“遥控”梁林的海外婚礼\细致的梁林“文定

礼本”\青梅竹马的“姑表亲”\关心其他子女的情感生活

 5.指导毕业后的择业就业

 “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做官实易损人格”\也

支持思忠“走军事和政治那条路”\关心思成与徽因的职

业问题\思永也学了冷僻专业\为思庄选择专业当参谋

三 引领儿女获得全面发展

 1.培养爱国情操

 出去的七个子女都学成归国了\我内、心的爱国思想源

自父亲\给儿女讲爱国故事\留下遗言离世后作品书籍捐献国家

 2.意育教人不惧

 “意育”即培养“毅商”、“逆商”\艰难困苦玉汝于

成\“处忧患最是人生幸事”

 3.智育教人不惑

 汝辈学业切宜勿荒\既要广博也要专精\希望子女兼

顾新学与旧学、西学与国学\“学问是生活,生活是学问”

 4.情育教人不忧

 情商在更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生的幸福与成败\教诲子

女事亲以孝\以为夫人所写的祭文教育子女\为王桂荃在

父亲的墓旁种下“母亲树”\兄弟姐妹其乐融融\“常要

思报社会之恩”\艺术是情感教育的最大利器

 5.让儿女一道理财持家

 重视对子女进行财商教育\让思顺力劝母亲不要再投

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指导与委托思顺、希哲理财\

筹集与打理孩子们的海外留学费用\和孩子们讨论购置北

戴河等处房产\营建梁家墓园

四 扮演多重角色的好爸爸

 1.大小宝贝们的慈父

 梁家的情况是“慈父严母”\梁启超疼爱女儿是出了

名的\提醒孩子们尤其要注意身体\老来得子,格外喜爱

“老白鼻”\与孙儿的“隔代亲”

 2.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有

心事和孩子诉说

 3.做孩子的成长导师

 父亲是大师而儿女是各学科领域的专家\为思成完成学

业提供帮助\薪火相传,父子共同开拓中国现代考古学\父

女两代结缘图书馆事业

 4.“做你们姊妹弟兄的模范”

 人格上尚德自强,做儿女的模范\智育上乐学敏思,

堪为儿女楷模\意育上乐观进取,为儿女树立榜样\情感

上知所节制,为儿女做出表率

五 理念上的引导与方法上的指导

 1.备受推崇的教育理念

 教育是教人学做智仁勇兼备的人\重视早期教育与女子教育\个性化教育理念\趣味主义的教育观

 2.行之有效的育人方法

 家庭、学校与社会教育三位一体\营造温馨、和谐的寒门家风\梁启超教育子女的重要原则

 3.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一个典故的启示\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法\鸟瞰、解剖、会通三步读书法\做学问总要“猛火熬”、“慢火炖”

六 梁启超家教案例的现代启示

 1.健康是基础,做人最重要

 2.男孩女孩都用“爱”来养

 3.要督促,更要量力而行

 4.要引导,更要尊重个性

 5.重言传,更要重身教

 6.“富爸爸”更当倡导寒门家风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3.“中国家教第一人”

家教成功的模范家族 梁启超作为教育家的成功,不仅体现在学校教育尤其是任清华国学院导师时所创造的奇迹,而且体现在他的家庭教育上。如果说以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为核心的团队,培养了50多位一流学人是一个奇迹,那么,他将自己的9个子女全部培养成才,同样是教育成功的典范。他把自己的情感、学识与感悟润泽在儿女身上,言传身教,悉心培养,使9个儿女个个事业有成,还出了3位院士,创造了难以复制、堪称奇迹的家庭教育成功的案例,造就了令人瞩目、绵延百年的文化世家。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历史学家袁定基称梁启超为“中国家教第一人”。

长期以来,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在社会经济中长期处于主导地位,以亲子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家族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基础。家庭既是全体国人生活的共同体和基本的生产单位,也是社会的基层组织。梁启超在20世纪初的《新大陆游记》中曾指出:“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庭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齐家而后国治也。”正因为中国传统社会以家族家庭为本位的特征,光宗耀祖就成为无数中国人的自觉追求,成为名门望族就成为千百年来一个个大大小小家族的奋斗目标。

受到儒学思想的影响,中国人不仅重视子女的繁衍、养育,重视生物学意义上生命的延续,也十分重视文化的、社会的生命的延续,重视家族文脉的绵延久长。在这种氛围之下,自古至今中国人就格外重视家庭教育。《史记》《尚书》中已有周公训示子侄兄弟的记载,周公是中国家训文化的创始人。隋唐时期出现了《颜氏家训》《帝范》等著名家训。明清以后,不少家谱、族谱大量刊印传世,对子女、后代进行教育的家训成为其重要内容。“孟母三迁”、“唐太宗诫子”、“岳母刺字”、“朱皇帝杀驸马”等家庭教育故事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孙晚辈进行的教育,也包括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的互相影响和教育。家庭教育不仅对于家庭、家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Ⅱ向,而且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政治生活,同样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对家庭成员个体而言,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的初始化教育,对于个人品格、情操的塑造有着显著影响,甚至影响其一生前途、命运。对整个家庭来说,家庭教育是家庭个体成员走向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对于推动家庭的巩固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对于国家来说,家庭教育也是国家政治稳定的重要条件。

中国近代史上有两个家教成功的模范家族,有两位成功实施了家庭教育的父亲——曾国藩与梁启超,他们留下了两本泽被后人的家书:一本是《曾国藩家书》,一本是《梁启超家书》。

自身成功得益于家教 梁启超之所以重视家庭教育,与他自身深受家庭影响有着重要关系,他自己的经历就是农家子弟沐浴家教滋养而成就功名的典型。他出身寒门,但也是诗书传家,自幼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受父祖、母亲与家庭的深刻影响,尤其是祖父梁维清(1815—1892)对其影响最大。他长大成名后,常常撰文回忆并称颂自己的祖父。梁维清,字延后,号镜泉先生,曾考取秀才,做过县教谕,成了“半为农者半为儒”的乡绅。梁维清先是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小儿子,即梁启超的父亲梁宝瑛(1848—1916)身上,课子读书,鼓励儿子博取功名以光宗耀祖,但梁宝瑛仕途不顺,屡试不第,连秀才也没考上。在儿子放弃了科举入仕的梦想后,梁维清便在孙子梁启超身上付出了更多的心血。

梁启超二三岁时,由母亲教他识字;四五岁时,由其祖父梁维清教他读书。梁启超在《三十自述》中提到,自己幼时曾经在祖父的教诲下读过两部书,一部是《四子书》,另一部是《诗经》。他白天读书,到了晚上,祖父一面给他讲故事,一面叫他背书。祖父还教他书法。梁维清专门在宅后盖了间小房,起名“留余”,专门用来给这位孙子上课。祖父不仅教他读书写字,还结合当地的历史遗迹、人文资源、民俗传说,对他进行人格上的熏陶。每年正月十五,梁维清都要带着孙子到当地的一座庙宇,指着“朱寿昌千里寻母”、“岳武穆出师北征”的图画,用孝子忠臣的事迹教育孙子。

朱寿昌,字康叔,宋扬州同仁乡人,是流传甚广的所谓古代“二十四孝弃官寻母”中的一位。《宋史·孝义列传》载有他弃官千里寻母的事迹。“岳武穆出师北征”,反映的则是岳飞出师抗金,精忠报国,成为爱国名将和民族英雄的故事。梁启超耳濡目染,在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忠孝、爱国的种子。位于新会县南端出海处的崖山,是南宋军队与元军最后激战的古战场。这里有一块高达数丈的巨石突出于大海之中,上书八个大字:元张弘范灭宋于此。后人在崖山建起了慈元殿,奉祀帝后和死节的臣民,殿内还有陈恭尹等人的题诗。梁家居住的茶坑村离崖山不远,梁家的祖坟恰恰也在崖山。每年清明节扫墓路过崖山时,祖父总要给他讲当年南宋忠臣陆秀夫誓死抗元、最后背着九岁的小皇帝赵爵投海殉国的故事。讲到陆秀夫战至最后,拔出佩剑,令妻儿子女先行投海,自己长叹一声,背着宋帝一起跳海殉国,宋朝的百官和将士悲痛至极,誓死不屈,或凿船自沉,或投海自尽,南宋军民无一人投降。梁维清把这段故事讲了又讲,还常常声情并茂地背诵陈恭尹的诗篇:“山木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一声望帝啼荒殿,十载愁人拜古祠。海水有门分上下,江山无地限华夷。停舟我亦艰难日,畏向苍苔读旧碑。”梁启超一生不变的爱国情感、爱国节操,与祖父梁维清对他进行的早期爱国教育密不可分。

父亲梁宝瑛的教诲也使梁启超终身难忘。梁启超6岁以后,除了一度拜其表兄张乙星为师外,主要在其父亲开办的私塾中读书。梁启超在《中国文化史·社会组织篇》中描述了其故乡茶坑村的私塾状况:“教师总是在本乡念过书的人。学费无定额,多者每年三十块钱,少者几升米。当教师者在祠堂得领双份胙,因领双胙及借用祠堂故,其所负义务,则本族儿童虽有无力纳学钱米者,亦不得拒其附学。”他跟着父亲读《中国史略》《五经》等。除了督促儿子读书以外,父亲还要求梁启超参加一些田间劳动,要求他的言语举动须谨守礼仪,并常常以一句“汝自视乃如常儿乎”训诫儿子,希望其对得起已在邻里流传的“神童”这一称呼,勉励其为出类拔萃而严格要求自己。

母亲对梁启超的影响也很大。梁启超在《我之为童子时》中提到,“我初认字,则我母教我”,“我六岁时,不记因何事,忽说谎一句,所说云何,亦已忘却”,但记得过了不久就被母亲发现了。当时父亲正在省城应试,平日慈祥的母亲扮演了一回“严父”的角色。晚饭后,“我母传我至卧房,严加盘诘。我一入房,已惊骇不知所措”。本来,母亲的温良全乡皆知,自己有生以来,也只见母亲终日含笑。“今忽见其盛怒之状,几不复认识为吾母”,想做些掩饰,结果母亲怒上加怒,“被我母翻伏在膝前,力鞭十数”,告诫其“汝等再说谎,汝将来便成窃盗,便成乞丐!”母亲还说:“凡人何故说谎?或者有不应为之事,而我为之,畏人之责其不应为而为也,则谎言吾未尝为;或者有必应为之事,而我不为,畏人之责其应为而不为也,则谎言吾已为之。夫不应为而为,应为而不为,已成罪过矣。若己不知其为罪过,犹可言也,他日或自能知之,或他人告之,则改焉而不复如此矣。今说谎者,则明知其为罪过而故犯之也。不惟故犯,且自欺欺人,而自以为得计也。人若明知罪过而故犯,且欺人而以为得计,则与窃盗之性质何异?天下万恶,皆起于是矣!然欺人终必为人所知,将来人人皆指而目之日,此好说谎话之人也,则无人信之。既无人信,则不至成为乞丐焉而不止也!”这番教训使梁启超常记在心,深知应该做诚实的人,应该讲诚信,绝不能说谎。

P12-1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像梁启超那样做父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俞祖华//俞梦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409510
开本 16开
页数 2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2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1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30
16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