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北京人儿
内容
编辑推荐

最北京·最京味·最京腔·最京韵

《老北京人儿》由赵树德著,北京老爷子讲,原汁原味,老北京胡同、老北京故事、老北京人儿……

斗转星移,时光流转,老北京人儿的故事发展到最后,已经显现出旧的制度气数已尽,行将就木。在围城部队的炮声中,市民们忐忑、躁动,热切地期待着那东方之即白。

内容推荐

《老北京人儿》由赵树德著,书中篇幅不长的16篇文章,却浓缩了几十年来几百号原生态的老北京人儿的老北京事儿,他们音容笑貌、京腔京韵、说唱弹词、为人处世,都栩栩如生地一一在你的视野里呈现,像一部部上演着的老北京活话剧。

《老北京人儿》适合大众阅读。

目录

楔子

财主贾半截儿

后妈任太太

大杂院儿里的几个人精

旗人张老爷子

西医大夫

大昏君

小玉

大掌柜

庆海儿杀熟

婆婆底漏

小恩子骑驴

一家子蒲包儿

日本投降卖大袍

“皇上”拉洋车

嘎杂子琉璃球儿

炮弹长眼

试读章节

财主贾半截儿

贾昆,贾老爷子,多年跑山西、天津卫,倒腾泡花碱、火碱,发了财,在京城彰义门里置了一处儿宅子,还买下二十好几间现成儿的铺面。岁数儿不饶人,想到自己毕竟是一大把年纪的人了,本打算占几间开个大碱店当个坐商,总比跑行商少受些个风霜之苦。可是想归想做归做,虽然不缺少本钱,但一时半会儿到哪儿去找懂行的先生、伙计?看来只好走一步儿说一步儿,自个儿开买卖的事儿暂时搁一搁儿,陆陆续续招了几家儿商户儿,先坐地吃点儿房租再说吧。紧把头儿的第一家儿是个剃头棚儿,接下来有切面铺、棚铺、杠房、棺材铺、竹帘子铺、绒线铺、香蜡铺,最后两间赁给了自己内侄儿双喜儿,做的是勤行儿的买卖。双喜儿虽然是至亲,可亲是亲,财是财,房钱是一个大子儿不能少给。那几家子的生意都还可以,赖好儿能挣出挑费来,偏偏他内侄那儿差点儿劲。由最初的烧饼铺改成包子铺,没干两年儿包子不卖了,又卖上了斤饼斤面,改来改去,双喜儿自个儿也不知道哪头儿炕热,最后开了个小酒馆儿兼营早点,总算是干长远了。勤行儿压根儿就是个本儿小利薄的行当,起五更睡半夜辛苦一天,顶多也就能混出一家老小的窝头钱,掌柜的双喜又没别的手艺,所以只好将就着以此为生。

按理说,在他内侄铺子里吃点儿什么,十分的方便,双喜也不是那路小气人儿,对他总是远接高迎,上赶着往里让,非请他白吃个烧饼果子才心安,可老爷子偏不沾这个光儿。双喜这位姑父的口头语儿是:“贪小便宜儿,吃大亏”,“贪便宜受害,爱小伤身”,“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总而言之,这意思就是我不占你的,你也别占我的,咱们一码说一码,甭混着论着的。这样儿的话,万一内侄拖欠房钱赖着不给,自个儿找上门儿去催促讨要也显着硬气,所以宁肯绕道儿走,宁肯在家啃半拉凉窝头,也不去那儿找这个便宜。不但如此,他还认准了“愣买不值,不买吃食”的老理儿,最瞧不起那些买嘴吃的老娘儿们,背地里说人家是馋嘴儿婆子,不会过日子。离他们家不远儿就有这么一条非常有名的街,街里小饭铺儿特多,一家儿挨着一家儿,买什么吃食都挺方便,妇女们也习惯了买早点吃。这可招来了这位老榆木脑壳的笑话,愣把人家那个地方儿叫“馋老婆街”。同样,他也从不去自己房客那儿剃头、买切面、买馒头什么的,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没事儿,尽量儿的少跟他们这帮房客儿打联络,省得扯不清闹不明的,能够按月头儿痛痛快快儿的把房钱交到自个儿手里,那才是正经。

这八九家儿店面中数棺材铺最大,占了一拉溜儿四间门脸儿,显着格外的宽敞豁亮,其他都是一问的多。因为承租贾昆门面房的这些买卖占了小半条街,人们便送给他一个雅号,叫“贾半街”。老北京人儿说话儿爱顾及面子,特别的客气,喜欢捧着人说,让对方听着心里特别的舒坦,讲究的是“见人矬寿,见物增价”。比如两位半熟脸儿在街上碰见了,除非眼神儿太差的不在其内,一般人儿一眼就能看出对方已经六十大几了,但是问岁数儿的时候儿,一定要揣着明白装糊涂,必须说:“您今年有五十?”“哪呀,挑水的回头,早过景儿了,贪长,六十四啦。”“哟,可真瞧不出来,瞅着顶多也就五十挂零儿,长得多面嫩呐。”对方听了,跟吃了个凉柿子那样儿顺溜儿。再比如,碰见位熟人儿夹着刚买来的物件儿,明明儿撑死了也就五块钱,愣说,“您哪儿买的?东西真磁棒嘿,多儿钱买的,得十好几块吧?”“没有,才五块钱。”“是吗?便宜,便宜,太便宜了!真气死白给,瞎子打尜儿,您算抄上了。”推而广之,管有俩钱儿趁点儿嘛儿的主儿,不是叫什么百万,就是叫什么半城,当年京城有铁百万、金百万、谢半城等好几位大财主。像贾昆,贾老爷子这路中不溜的财主儿,叫贾半城,贾百万,似乎有点儿过,于是就叫了个贾半街,而跟他交情深,过从较密的老熟人儿,则半玩笑半正经地叫他贾半截儿。粉坊老陈干脆连他的姓儿都给省了,打老远儿的就大呼小叫,“半截儿!你老家伙这是奔哪儿啊?”他却一点儿也不急不恼,笑着回一句,“你说我奔哪儿,反正不是奔丧去,还不是你们这几个不省心的,我都这么大岁数儿了,得给你们奔嚼谷儿去呀!”“嗨,老东西,找我的便宜!”老哥儿俩彼此逗会儿咳嗽,然后各走各的。

想当初第一个孩子不大的时候,遇见老熟人儿,那种玩笑话,开得更是没边儿没沿儿,没深没浅,逮什么抡什么。拿正定府人,茶叶铺的彭掌柜来说,跟他最为莫逆,他们二位不碰上便罢,只要见了面,就要耍几句贫嘴儿,并且俩人儿无论说什么都不带急的。有一天,贾昆领着孩子上街路过茶庄,彭掌柜从铺子里一步抢出来,抱起孩子亲着小脸蛋儿,“这不是我的那个大宝贝儿吗,一会儿叫你妈把脚洗得干干净净儿的,我今儿晚上回家住去!”贾昆当然不能让他嘴上占了香香儿,走过去胡噜一下儿他那脑瓜瓢儿,“好你这个没羞没臊的东西,还花哨得起来吗,你?干脆秃子当和尚,将就你这块材料,我这就给你骟了,趁着你现在还年轻,送进宫里当差去,那儿还真缺一个像你这样儿的公公,你看好不好。”两人儿一来一往,互不相让,你一句我一句的逗闷子。

这贾昆奔忙劳碌了大半辈子,如今已是六十开外的年纪儿,既然不开买卖了,那就承欢膝下享享清福。无奈俩儿子不争气,放着正经的书不好好儿念,谁也没混上什么资格,平日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实在是癞狗扶不上墙,累死抽狗的。虽说他们都已娶妻生子有了家小儿,可既不打算分家另过,更不想出去寻摸事由儿,挺大俩老爷们成天泡在家里,死啃老头子一个人儿。过去北京城里还真有这么一路人儿,从小儿到大过的是父母月儿的日子,终日无所事事,出来进去的晃荡。等老的儿死了,自个儿的儿子又长大了,接茬儿再吃小的儿,一辈子不出去奔,没往家挣过一分钱。祖遗多,衣食无忧的主儿,整天提笼架鸟养蝈蝈儿斗蛐蛐儿,进酒肆儿泡茶馆儿。上辈儿没留产业,混的不济的,只要有碗棒子面儿粥喝,有黄金塔吃,也决不出去找事儿做,整天趿拉两只片儿鞋,光着膀子,端把小茶壶儿,不是下棋观棋,就是云山雾罩天上一脚地下一脚扯闲篇儿,好像比带管五府六部的内阁总理大臣还要多知多懂。说得好听点儿,老北京人儿称他们是一品大闲人,不好听的,说他们是十斤面蒸一个大馒头——废物点心。前两年,贾昆的老妻亡故,更少了个帮手,儿女们指望不上,偌大年纪诸事还得自己里里外外的操持,说来也是该着受累的命儿。

P4-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北京人儿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树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440724
开本 16开
页数 3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0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84
CIP核字 2013129056
中图分类号 K291-49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6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0:3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