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知堂乙酉文编/周作人自编集
内容
试读章节

前几时我在一篇文章里曾经这样说:“我不懂文学,但知道文章的好坏。”这句话看来难免有点夸大狂妄,实在也未必然,我所说的本是实话,只是少欠婉曲,所以觉得似乎不大客气罢了。不佞束发受书于今已四十年,经过这么长的岁月,活孙种树似的搬弄这些鸟线装书,假如还不能辨别得一点好坏,岂不是太可怜了么?古董店里当徒弟,过了三四年也该懂得一个大概,不致于把花石雕成的光头人像看作玉佛了吧,可是我们的学习却要花上十倍的工夫,真是抱愧之至。我说知道文章的好坏,仔细想来实在还是感慨系之矣。

文章这件古董会得看了,可是对于自己的做文章别无好处,不,有时不但无益而且反会有害。看了好文章,觉得不容易做,这自然也是一个理由,不过并不重大,因为我们本来不大有这种野心,想拿了自己的东西去和前人比美的。理由倒是在看了坏文章,觉得很容易做成这个样子,想起来实在令人扫兴。虽然前车既覆来轸方遒,在世间原是常有的事,比美比不过,就同你比丑,此丑文之所以不绝迹于世也,但是这也是一种豪杰之士所为,若是平常人未必有如此热心,自然多废然而返了。譬如泰西豪杰以该撒威廉为理想,我也不必再加臧否,只看照相上鼓目裂嘴的样子便不大喜欢,假如做豪杰必须做出那副嘴脸,那么我就有点不愿意做,还是仍旧当个小百姓好,虽然明知生活要吃苦,总还不难看,盖有大志而显丑态或者尚可补偿,凡人则不值得如此也。

做文章最容易犯的毛病其一便是作态,犯时文章就坏了。我看有些文章本来并不坏的,他有意思要说,有词句足用,原可好好的写出来,不过这里却有一个难关。文章是个人所写,对手却是多数人,所以这与演说相近,而演说更与做戏相差不远。演说者有话想说服大众,然而也容易反为大众所支配,有一句话或一举动被听众所赏识,常不免无意识的重演,如拍桌说大家应当冲锋,得到鼓掌与喝采,下面便怒吼说大家不可不冲锋不能不冲锋,拍桌使玻璃杯都蹦跳了。这样,引导听众的演说与娱乐观众的做戏实在已没有多大区别。我是不懂戏文的,但听人家说好得不容易做,这自然也是一个理由,不过并不重大,因为我们本来不大有这种野心,想拿了自己的东西去和前人比美的。理由倒是在看了坏文章,觉得很容易做成这个样子,想起来实在令人扫兴。虽然前车既覆来轸方遒,在世间原是常有的事,比美比不过,就同你比丑,此丑文之所以不绝迹于世也,但是这也是一种豪杰之士所为,若是平常人未必有如此热心,自然多废然而返了。譬如泰西豪杰以该撒威廉为理想,我也不必再加臧否,只看照相上鼓目裂嘴的样子便不大喜欢,假如做豪杰必须做出那副嘴脸,那么我就有点不愿意做,还是仍旧当个小百姓好,虽然明知生活要吃苦,总还不难看,盖有大志而显丑态或者尚可补偿,凡人则不值得如此也。

做文章最容易犯的毛病其一便是作态,犯时文章就坏了。我看有些文章本来并不坏的,他有意思要说,有词句足用,原可好好的写出来,不过这里却有一个难关。文章是个人所写,对手却是多数人,所以这与演说相近,而演说更与做戏相差不远。演说者有话想说服大众,然而也容易反为大众所支配,有一句话或一举动被听众所赏识,常不免无意识的重演,如拍桌说大家应当冲锋,得到鼓掌与喝采,下面便怒吼说大家不可不冲锋不能不冲锋,拍桌使玻璃杯都蹦跳了。这样,引导听众的演说与娱乐观众的做戏实在已没有多大区别。我是不懂戏文的,但听人家说好的戏子也并不是这样演法,他有自己的规矩,不肯轻易屈己从人。小时候听长辈谈故乡的一个戏子的轶事,他把徒弟教成功了,叫他上台去演戏的时候,吩咐道:你自己演唱要紧,戏台下鼻孔像烟通似的那班家伙你千万不要去理他。乡间戏子有这样见识,可见他对于自己的技术确有自信,贤于一般的政客文人矣。我读古今文章,往往看出破绽,这便是说同演说家一样,仿佛听他榨扁了嗓子在吼叫了,在拍桌了,在努目厉齿了,种种怪相都从纸上露出来,有如圆光似的,所不同者我并不要念咒画符,只须揭开书本子来就成了。文人在书房里写文章,心目却全注在看官身上,结果写出来的尽管应有尽有,却只缺少其所本有耳。这里只抽象的说,我却见过好些实例,触目惊心,深觉得文章不好写,一不小心便会现出丑态来,即使别无卑鄙的用意,也是很不好看。我们自己可以试验了看,如有几个朋友谈天,谈到兴高采烈的时候各人都容易乘兴而言,即不失言也常要口气加重致超过原意之上,此种经验人人可有,移在文章上便使作者本意迷胡,若再有趋避的意识那就成为丑态,虽然迹甚隐微,但在略识古董的伙计看去则固显然可知也。往往有举世推尊的文章我看了胸中作恶,如古代的韩退之即其一也。因有前车之鉴,使我更觉文章不容易写,但此事于我总是一个好教训,实际亦有不少好处耳。P125-127

目录

题记

孔融的故事

小说的回忆

报纸的盛衰

无生老母的消息

古文与理学

关于竹枝词

北京的风俗诗

关于近代散文

遗失的原稿

风的话

道义之事功化

五十年前之杭州府狱

红楼内外

谈文章

关于覆瓿

日本管窥之四

日本之再认识

序言

《知堂乙酉文编》一九六一年二月由香港三育图书文具公司出版。此书与《过去的工作》原系一书,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八日周作人日记云:“编订旧稿为一部二册,曰‘乙酉文编’。”即此是也。查周氏当时手订目录,其中十五篇后来收入《过去的工作》,十篇收入《知堂乙酉文编》,而《关于竹枝词》两书重出。原目录中《关于东郭》、《佐藤女士的事》、《口口口生老母》和《重来者之可怕》,两书均未见,后二篇已佚。《知堂乙酉文编》中另有七篇未在目录之列,即《孔融的故事》、《小说的回忆》、《报纸的盛衰》、《五十年前之杭州府狱》、《红楼内外》、《谈文章》和《关于覆瓿》,《谈文章》末署“乙酉六月”,其实初稿发表于一九三七年,《关于覆瓿》发表于一九三九年,其余五篇则为四十年代末所写。一九四五年的十篇,作于四月至十一月间(《古文与理学》篇末未注明写作日期,据周氏手订目录,为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八日),其中抗战胜利后一篇,只有少数几篇当时发表过。

《知堂乙酉文编》中一九四五年之作,与《过去的工作》风格相当,“古怪题目”如《无生老母的消息》,“正经文章”如《道义之事功化》,都颇具分量。《北京的风俗诗》、《关于竹枝词》和《关于近代散文》,谈的都是作者一向爱好与关注的东西,同时也提示我们,此老尚有两种佚著,——查周氏日记,一九四五年六月十四日云:“下午编《北京竹枝词集》了。”七月二十四日云:“编《近代散文》。”七月二十七日云:“编《近代散文》全了。”七月三十日云:“下午长谷川来,交予《近代散文》稿。”可惜未能刊行,均已失传。至于那几篇后来写的,内容多涉回忆,文字亦较通俗浅近,已可看出晚期作品气象了。

《知堂回想录·从不说话到说话》云:“平常写文章的时候,即使本来没有加进去诗的描写,无意中也会出现一种态度,写出来夸张不实的事来,这便是我在乙酉(一九四五)年六月所写一篇《谈文章》里所说的,做文章最容易犯的一种毛病,即是作态。……对于这种毛病,我在写文章的时候也深自警惕,不敢搦起笔来绷着面孔,做出像煞有介事的一副样子,只是同平常写信一样,希望做到琐屑平凡的如面谈罢了。”按《谈文章》或系此时改定,如同别处关于思想有所总结一样,该文堪称周氏一生为文的总结,而“不作态”正是其散文作品的最大特色。天下文章可以作者的态度分为两类,适用于截然不同的两种写作一阅读模式。其一是写文章与读文章,这时文章只是表现情感思想的手段而已,周氏说:“写文章没有别的诀窍,只有一字日简单。”(《本色》)即是这个意思。其一还是写文章与读文章,不过作者以写文章为演戏,读者以看文章为看戏,双方觉得解气的都在字句之形容渲染上。这时好似作者支配读者,其实恰恰相反,作者以对读者产生效果为写作目的,可能产生的效果左右着他的写作,于是也就丧失了自我。区别在一真一假。无论作为作者还是读者,周氏都拒绝接受后一模式,所以他一方面说,“不曾想有什么力量及于别人,”(《情书写法》)一方面又说,“不相信文章是有用的。”(《关于写文章》)多半还是因为忍受不了当这样的读者,才不愿意去当这样的作者的。而他进一步看出,作者作态不光为了制造效果,更重要的恐怕还是迫不得已,因为他们所要表现的东西本身分量不够,所以才借助表现来掩饰一点,增添一点,所以他说:“若本色反是难。‘为什么呢?本色可以拿得出去,必须本来的质地形色站得住脚,其次是人情总缺少自信,想依赖修饰,必须洗去前此所涂脂粉,才会露出本色来,此所以为难也。”(《本色》)归根结底这是自信与否的区别。本色好,所以才自信。

此次据香港三育图书文具公司一九六一年二月初版本整理出版。原书前有作者照片及手迹二页,目次二页,题记一页,正文一百五十四页。目次、正文中“无生老母的消息”均作“无生老母的信息”,兹据手订《乙酉文编》目录改正。

内容推荐

《知堂乙酉文编》收入周作人文章十八篇(包括题记),多作于四十年代末。其中有知堂一向喜谈的历史、风俗、名物一类,淹通广博,立意深远,从容而谈中给人以启示,如《孔融的故事》《关于竹枝词》《北京的风俗诗》等;也有正经文章如《道义之事功化》,延续《《药堂杂文》以来的思想探讨;《日本管窥之四》《日本之再认识》则为其日本研究画上句点;《知堂乙酉文编》另有《五十年前之杭州府狱》《红楼内外》一类回忆之作,平实真切,不落空言,开《知堂回想录》之先声。

编辑推荐

作者周作人生前亲自编定,学者止庵穷数年之力精心作校,增补从未出版作品,为市场上最全面最权威的周氏文集。

鲁迅评价,周作人的散文为中国第一。

胡适说,大陆可看的唯有周作人的作品。

《知堂乙酉文编》收入周作人文章十八篇(包括题记),多作于四十年代末。其中有知堂一向喜谈的历史、风俗、名物一类,淹通广博,立意深远,从容而谈中给人以启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知堂乙酉文编/周作人自编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作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212752
开本 32开
页数 1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6
丛书名
印张 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84
13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