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仲夏夜探秘/徐仁修荒野游踪写给大自然的情书
内容
试读章节

许久没下雨了,小溪的流水低落了许多.在石块间安静地流着,不再像梅雨期间那样,淙淙而下,盛气凌人。

我在仲夏夜里,沿着一道岸树蓊郁的小溪往上游溯去。这儿我在大白天里刚来过,现在来则想探知这条原始,阴沉的溪流,活动于夜间和日间的生物有何不同。

记得白天里,刚涉入这条地处幽深的小溪时,我那仍未十分适应阴暗的眼睛,却被穿树而下的几道光束中一闪而逝的金属光泽所吸引。后来发现是许多被我惊起的豆娘,飞舞穿越光柱.那情景就像看见了吉光片羽,教人难忘。

此刻,这些豆娘全无声无息地停在小枯枝端或挂在下垂的叶尖上。在这里它们可以安然人梦,因为这些小枯枝、小叶片无法支撑豆娘的夜行天敌,像树蛙,蜥蝎、巢鼠等来袭。

继豆娘之后,被我惊起的是正在湿石上吸水的灯蛾,它们纷纷朝我的手电筒飞来,展示飞蛾扑火的天性。

我赶忙将手电筒压低,远离脸孔。免得飞蛾撞人眼睛。

两年前,我跟一位名叫巴布的美国自然学家在高雄六龟的山里工作,我摄影,他则负责采集蛾的标本。有一夜,他正在大型的诱捕蛾灯前,搜集各种被诱飞来的蛾类.可能是眼镜反光的关系,把只笨蛾诱了过来。突然一只蛾扑向他的眼睛,不幸那是只有毒的枯叶蛾,正好把毛刺人他眼睑。结果整个眼眶肿了起来,巴布足足当了七天的独眼龙。

蝴蝶吸水我们都见过,尤其是风蝶类,常常群聚吸取泥泞中的水,这主要是为了要从水中摄取钠。因此,聪明的捕蝶人就利用人尿中含有很多钠的特性,把尿洒在河边的湿地上,将成群闻尿而聚集吸水的蝴蝶一网擒获。

至于蛾类吸水的目的大概也没什么不同吧!它们吸水的情形也很类似,都是一面吸一面洒。在灯光下,我可以看见吸水的蛾,尾部每隔十几秒钟就喷出一道短水柱。

吸水的蛾大都是灯蛾类,我不知道其他蛾种是否也有吸水的习性。另外我在水边也见到一只魔目夜蛾,但不敢确定它是否也吸水,或许在我见着它时,它已吸得饱足而正在作茶余饭后的休憩。

魔目夜蛾的样子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吓人,既华丽又恐怖!一对又圆又大的眼型花纹,像极了魔鬼睁大铜铃般的眼睛,再配上一张大嘴巴,一副魔鬼造型,的确能达到吓退敌人的目的。

魔目夜蛾白天大都藏匿在阴暗的草丛里,是一种不易拍摄到的蛾类。但是,现在它借着黑夜掩护,大摇大摆地坐在冷饮台上。任君摄取镜头,得宋全不费工夫!

 水边的一些石块上,有几只狩猎蜘蛛埋伏在那里,这些不会织网的蜘蛛,完全靠伏击猎取食物。看来它们的成绩也不错,有的已经在享受大餐了,菜肴正是吸水的灯蛾。

狩猎蜘蛛虽然没有织网的功夫,却有凌波渡水的轻功,紧急时还可潜藏入水。

往上行去,我发现几只褐树蛙也分别埋伏在水边的大石上,等候晚餐上桌。当然,这还得看它埋伏位置的好坏,以及运气好否。也许飞来一只肥蛾.也许要挨饿一整天……

褐树蛙的体色变化很大,从土灰、淡褐到褐红,甚至黄色,每每随着环境而改变.这使它拥有良好的保护色,不致被天敌发现而成了敌人的晚餐,也不致让猎物发现它,而错失了一顿晚餐。但大部分求偶期的雄褐树蛙为金黄色,雌的为红棕色。

褐树蛙的体色曾使一位当小学老师的朋友闹了个小笑话。有一次,他指着一只肤色鲜黄的褐树蛙说:“大家看!石头上有一只‘青’蛙!”

学生们看见那只“黄”蛙后,都不约而同地把视线从蛙身上转到老师脸上,他们一致认为老师的色盲未免太离谱了!

在这夜晚的小溪中,我也见到了体型硕大的斯文豪氏赤蛙。台湾人称它为“石蛙”,缘于它大多出现在溪中的大石块或岩壁上。它的鼻子较前突,所以也被称为“尖鼻赤蛙”。

斯文豪氏赤蛙是除了树蛙科之外,唯一脚趾下长有吸盘的赤蛙类,这吸盘可以让它吸附在石壁、岩壁上而不致跌落。

P7-16

目录

总序

缘起

夏夜小溪

垦丁仲夏夜

 疏林

 雨后

 季风林

 社顶公园

夏夜密林

序言

自一九七五年以来,台湾不顾一切地朝建设“经济奇迹”的目标努力后,人们口袋里花花绿绿的钞票不断地增加,同时,我们环境的污染指数也不断增高,而大自然里的生物却快速地减少,萤火虫消失了,泥鳅、蛤蜊、青蛙……不见了,小溪岸、河堤、沟渠、田埂……大都铺上了坚硬、粗暴、丑陋的水泥,美丽、生动的大自然渐离我们而远去,孩子们也越来越少有机会去接近自然、向自然学习,也无法从自然那里得到启示、快乐、感动,儿童最珍贵的想象力也难以得到大自然的滋润,正如一位小朋友说的:“台湾的虎姑婆移民去了,因为大人把大树砍光,虎姑婆没有森林可以藏身了……”

为了保留台湾大自然的一线生机,二十年来,我经常上山下海,以纸笔、相机来记录美丽丰饶的宝岛。为了让儿童有机会与能力接触大自然,我也花好多时间去为孩子们演讲,并带领他们到荒野自然去进行观察与体验.我发现这种播种与扎根的工作是真正保护台湾大自然生机的最佳办法,而且效果显著,这些孩子都懂得从一个更宏观、更长远的眼光来反省生活与面对自然。

过去我与许多人曾以环保运动来抵抗那些制造污染、破坏大地的大企业,其结果就像遇见了希腊神话中的九头妖龙一一你砍去一个龙头,它会再长出两个头来一样,不但没完没了,还会被套上“环保流氓”的大帽子而难以脱身。但是,这些曾深入荒野、受过大自然感动与启示的孩子,在长大之后,若是成为政府决策官员,他们不会为虎作伥,若是成为企业家,他们早就明白,“违反自然生态的投资”对整个地球、人类而言,是极为亏本、得不偿失的投资。

为了台湾的自然生机,为了孩子们,我在一九九五年创立了荒野保护协会,旨在汇聚更多理念相同,真正爱大自然、爱台湾、爱孩子的有心人士,一起来推动这个观念。此外.我也通过远流出版公司,出版我这二十年来在台湾山野所做的自然观察与体验,一方面为记录,一方面是我与大自然相处的经验传承.更是我在自然深处的沉思与反省。

如果你阅读这一系列“徐仁修的自然观察与体验”而感到有些心动,请与荒野保护协会联系,你很可能就是那些将影响台湾未来的“荒野讲师”或“荒野解说员”。

内容推荐

仲夏夜的大自然因为光线不足而显得神秘甚至有些恐怖,素有“鹰眼”之称的徐仁修却有意探索夏夜丰饶的秘密,他经常在夏夜的山林荒野间进行观察,乐而忘返,并用双耳补充夜间双眼的不足,终于获得了自然丰厚的回报。《仲夏夜探秘》以诗意的笔调描述了作者在荒野大地上的“诗意的奔走”,写出了作者仲夏夜漫游在山林间的趣事与深刻的感动。

我们的时代,科技进步在昂视阔步地引领人类前行之时也导致了自然的退隐和个体感觉能力的日渐萎缩。徐仁修以“大自然情人”的灵性探寻仲夏夜荒野的奥秘,恢复了现代人感觉的丰富性和细腻性。因此,这本可读可赏的隽永之书可以说代表了现代人回归自然、恢复日渐退化的自然潜能的某种努力。

编辑推荐

徐仁修著的《仲夏夜探秘》就是这样一部“去闻,去听,去品尝”自然的隽永之书。它以“大自然情人”的灵性探寻仲夏夜荒野的生态奥秘,恢复了现代人感觉的丰富性和细腻性,可以说代表了现代人回归自然、恢复日渐退化的自然潜能的某种努力。

本书一方面为记录,一方面是作者与大自然相处的经验传承,更是在自然深处的沉思与反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仲夏夜探秘/徐仁修荒野游踪写给大自然的情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仁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241455
开本 16开
页数 1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2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2014074694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56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8:4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