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战神刘玉栋
内容
编辑推荐

《战神刘玉栋》编著者易小荷。

这是一个需要偶像的时代!

在中国篮球界,刘玉栋被称为“战神”。只要他在球场上,多少硬汉都对他无可奈何,无论怎样防守,篮球总能从他的手中划出一道美妙的弧线,直奔篮筐,刷网球进!

刘玉栋曾是国家队、八一队的绝对主力;他是目前为止中国唯一获得“CBA十年杰出贡献奖”并戴上“至尊钻戒”的运动员;他是中国篮球辉煌时代的典型代表。

他曾两次作为中国奥运代表团的旗手,高举五星红旗走在队伍最前面;他是唯一两次获得一等功的八一队运动员;他多次获得的MVP、得分王,入选“全明星”阵容。他以自己精湛的球技和超人的意志力,被称作篮球场上的“坦克”、“定海神针”、“战神”。

但刘玉栋是人不是神,在他俊朗的外表后面,人们更想知道他成长道路中神秘的另一面。本书描述刘玉栋如何从一位福建莆田乡下的懵懂少年成长为杰出球星,其中多少精彩片段,多少坎坷故事,多少悲情瞬间,读后定会让您为之动容。

“战神”的光辉,不会因时光的远去而褪色,因为他是由人性的真情而铸成。

内容推荐

《战神刘玉栋》编著者易小荷。

《战神刘玉栋》是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中国篮球界,被称之为“战神”刘玉栋的首部个人自传,由刘玉栋本人亲自口述,授权体育圈最有才情女记者——易小荷执笔共同完成。     

曾代表国家队首次闯入奥运会前八、两次担任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旗手、带领八一队七次勇夺CBA总冠军、CBA历史上唯一单赛季独揽“联赛最有价值球员”、“常规赛最有价值球员”和“得分王”三大奖项的运动员……《战神刘玉栋》将为您独家讲述“战神”的成长历程,无数荣耀背后所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和满身的伤病,带您还原一个最鲜活、真实的刘玉栋。相信您在读完此书后会明白,为什么只有他才会被称之为——战神!

目录

写在前面

楔子

第一部分:此间的少年

 1.饥饿的野小子(1970—1985 年)

 2.同一舞台的两个少年(1985 年)

 3.搏击,搏击 (1985—1989 年)

 4.向上,大栋

 5.黄金一代

第二部分:一枚硬币的两面

 1.刘玉栋的伤情报告(1989—2012 年)

 2.障碍创造天才

 3.家庭角色的缺失

 4.硬币的两面:胜利、荣耀/ 失败、受挫

第三部分:翻滚吧!大栋

 1.另一幕掀起——CBA 联赛

 2.“老刘,我恨死你了”

 3.刘玉栋引领的“前锋时代”

 4.宁波,这座城市成就了他们

 5.两次复出

 6.绝杀全运会

 7.终成“指环王”

 8.尾 声

 后 记

试读章节

虽然不喜欢去课堂,但他却喜欢看小人书。那时候每个城镇大多有这样的摊位,一串的小人书挂在长长的线上,旁边有几张小板凳,坐在那里花几分钱能租看一本。刘玉栋喜欢看的全是《三国演义》、《水浒传》、《智取威虎山》这样的小人书。因为百看不腻,他就和小朋友们玩弹珠,利用手大的优势赢来好多弹珠,然后转手卖给其他小伙伴。手头一有了钱,他就把喜欢的小人书都买了下来。刘碧霞记得弟弟有一个大箱子,“打开来看,里面全是各种江湖、武侠的小人书。”

他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关云长、柴进这类的人物,当然,在生活中他也常常为了帮别人出头而冲在前头。堂弟刘良宁比刘玉栋小3岁,因为刘玉栋学习成绩太差总留级,最后,他们就成了同班同学。那个时候因为同一个村子里有不同的姓氏,姓刘的算小姓氏,经常受大姓氏王姓的孩子欺负,“放学的时候他们几个入围起来欺负我,刘玉栋就站出来,简直就跟电影里的镜头一样,他个子又高,一手抓起一个就扔出去一个。”渐渐地,刘玉栋在摸爬滚打之中锻炼成了孩子王,根本没人敢招惹他。

“打架这种事情比的就是狠,为了保护自己,我谁都不会怵,没人比我更狠。”刘玉栋说。

读到五年级的时候,一米八十几的刘玉栋已经长得比老师更高了,他不仅领着刘良宁满山疯跑,还经常能有些“奇思妙想”。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刘玉栋突发奇想,带头把书包埋在地里(那时候教室的地板都是土夯的),然后在那个位置把全班的桌椅堆起来,直堆到天花板,老师进来一看,完全没办法上课,气得直哭。

当时的生产队都实行分田到户,有一次刘玉栋又带着刘良宁去偷甘蔗,正吃得痛快,却被人家逮个正着,结果两人都被罚了14块钱给全村的人放电影,那个时候一年的学费才2块钱。为了这件事情,母亲平生头一次痛揍了刘玉栋一顿,直打到木棍都断了为止。

幸运的是,刘玉栋出生在“重男轻女”的莆田农村,奶奶又特别宠爱他。因此当姐姐和妹妹都要帮着家里下田种菜,寒暑假要去附近的一家罐头厂打工(把水果剥皮什么的)赚钱养家的时候,刘玉栋却在村里像个野人一样地上山打蛇,下水摸鱼,尽情享受着自己的童年。

那时候的学校科目简单,也就是语文、数学、绘画,连体育课都没有,自然也不会有什么田径场、篮球框。但是刘玉栋因为个大力壮,几次被选中代表学校参加区田径运动会的比赛。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他,完全凭借一身蛮力和在野外疯跑得来的技巧,在涵江区的“全区小学生体育运动会”上无论是跑步、跳远、铅球、标枪都能轻松拿下第一名。以至于有一段时间,其他学校的人一看见刘玉栋就会说:“看看,那个很厉害的‘黑猪’又来了。”

人的长处和短处有时候往往是与生俱来的,现在已经担任八一女篮中队长的刘玉栋经常会为写发言稿而头痛,他常说“我特别后悔当年没怎么读书,但那个时候年龄太小,不懂得这些。”但是另一方面,他到现在为止一顿还能吃下几大碗米饭,从未有过食欲不振的时候。

当他读到五年级的时候,有天校长到家里来找到李淑珍,说你家孩子实在管教不了,把学费退还给你们,让他退学吧。李淑珍生气地问校长,你们学校难道不是要把孩子教好的吗?校长说,他天天打架,我实在没有办法管教……两个人大吵了一架,刘玉栋随后也就退了学。

这是在1985年,韩国亚锦赛首胜中国一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男篮第一次在亚洲痛失霸主地位,中国的篮球事业似乎陷入了一个低谷。

莆田的地方志关于篮球的这一页上面记载着:各乡村自发组织篮球比赛,有的十几队,多则五六十队参赛。在当时交通很不方便的条件下,有的球队要步行几十公里去参加比赛,积极性很高,群众观看比赛的热情更高,每次比赛都是人山人海。P12-P14

序言

这么些年来,总有这样那样的朋友撺掇我出书,都被我婉拒了。在我心目中,自传之类的东西,应该是那些大科学家、大作家在回首一生的时候所做的事情。作为一名运动员,一名军人,我并不是不为自己所走过的路感到自豪,只是40岁的我觉得自己还依然年轻。

改变我主意的原因是因为我的儿子刘健龙,他今年已经上中学了,眼看着个头比他妈妈还高,可能受我影响,他也喜欢打篮球。有时候他会突然问我一些过去的事情,例如,爸爸您像我这么大的时候是什么样?爸爸您是怎么开始打球的,是怎么越打越好的……

恰好就在这个时候,易小荷打来电话问我,厦门大学出版社有意出版你的传记,由我来撰写,怎么样,你考虑一下。易小荷是位资深的体育记者,随CBA和八一队采访许多年,也是非常了解我的一位朋友。这个呼唤再次触动我心中的愿望。

首先,福建是我的家乡,厦门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们都喜欢篮球,和他们相处像老朋友一样亲切自然,家乡的一切在我心目中永远都有着特殊的地位;其次,这是个合适的时机,就是在这个时候,我正考虑通过某种方式,让我的儿子了解到自己的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走过什么样的路。虽然就像易小荷所说的,我确实是个不擅长表达自己的人,有许多时候,我也试图摆出个父亲的架子,想讲些大道理,说些人生啊理想啊之类的大道理,但那终究不是我的风格。

就让易小荷的笔,把我零零碎碎的讲述串在一起,重温一遍自己的运动员生涯吧。回过头去看,自然我也知道从前的我一定不会是完美的,比如我小时候的淘气,无法无天,我迟钝的“开窍”。可以预料,这些往事兴许还会成为儿子小小的笑料。易小荷在写作的过程当中和我不断地沟通,我们达成了一个共识:不美化,因为那就是真实的我,和我走过的真实的路。

只能说,我的经历就像我这个人的性格一样,简单、明了,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也没有那么多的大起大落。有时候别人说我随和、没架子,但我就是个普通人,会生病,会受伤,会流汗,会生气,我只是付出了我能够付出的最多的努力,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这一点,也是我想告诉刘健龙以及那些和他一样喜欢篮球的小朋友们,我并不觉得自己有那么地高不可攀,只是每一次给你们签名,看着你们期盼的眼神,我唯一想说的就是,坚持下去,再坚持下去,这是我们这行,也是你们每个人人生收获的唯一秘诀。

后记

我很担心这篇“后记”会写成像奥斯卡颁奖典礼的致辞一般,因为要感激的人太多了。

首先我要感谢的是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的11月,他们向我发出了写作这本书的邀约,那个时候我在《中国新闻周刊》任职,即使从工作单位的名称来看,仿佛就已经远离体育了。

自此这大半年以来,我的生活被分裂成两半,一半是“在其位谋其职”的工作;另一半是不断地和刘玉栋沟通,和刘玉栋的亲戚、朋友、队友沟通,不厌其烦地了解他过去生活的每个细节。

在这了解的过程当中,我突然想起我的体育记者十年生涯中和他的接触。从前,篮球圈的人都说刘玉栋难采访,不是他架子大,而是他为人过于低调,又确实太不擅长以言语来表达事物。幸运的是,由于我当时所在单位的缘故,长年跟随八一队,好歹还算是能够描绘个一鳞半爪。

这次的追访自然让我产生了一些羞愧感,从前那些敷衍的,附着于表面的文字,真的曾经让人了解过眼前这个人吗?

河流流入大海的过程,并不如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可能只是融化的雪水所形成的小河流,也可能是地面上涌出来的一股泉水,或是雨水所汇集的小溪。当水越聚越多,便开始向地势低的地方流动。同时,雪水不断流入小河中,而雨水也有一部分降落在河流里,另一些则渗入土壤里,形成地下水。有时,地下水会穿过岩石和土壤,慢慢渗入河流里;有时,湖泊中的水也会溢出湖泊形成小溪汇入河流中。因为不断有雨水、雪水、地下水及小溪流等汇入,逐渐形成大河,最后流入大海中。

同理,刘玉栋是怎样从莆田乡下走出来的;是如何在那么多福建队的队友当中脱颖而出,走到八一队、国家队;这一切为什么是他,是命运选择还是人所为之;他又是怎样克服伤病、失落……他之所以能够成为“战神”,背负那么多的荣誉,恐怕不是简单的一篇文章,几十个用敬语填满的段落就可以概括的。

刘玉栋的太太张宏珍看完本书初稿后,说了一段很精彩的话:

在我们那个年代,吃不饱肚子是社会的常态,当然也不是单纯地因为要吃饱肚子才去选择打球,去努力坚持。正如现在的口号:不努力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我们那个年代,你不努力打球能改变贫困生活吗?这是刘玉栋作为懵懂少年走入篮球世界的出发点。但成长为优秀运动员,是他此后逐渐形成的集体荣誉感、祖国荣誉感引导着,更重要的是争强好胜、不服输的特殊性格成就了他。

……

书评(媒体评论)

刘玉栋是中国男篮最优秀的运动员之一。他训练刻苦、技术全面、作风顽强。他把篮球的本质和“战神”的称号都诠释到极致。

——程万琦(原国际篮球联合会主席、现任国际篮球联合会终身荣誉主席)

刘玉栋是个“精神至上”的人。这一次他也许真要与球场说再见了,接下来的日子,也许会出现更有天赋的天才,但CBA只会有一个刘玉栋,只有他能配得上“战神”二字。

——姚明

如果“CBA十年最杰出贡献奖”只评选一个人,那就是刘玉栋!

——李楠

刘玉栋是一个非常敬业、非常执着的人。对工作也好,对家人也好,对朋友也好,他都是一片赤诚,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非常专一,追求完美。他在自己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心无旁骛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张宏珍(刘玉栋妻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战神刘玉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易小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543351
开本 16开
页数 1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8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47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36
17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