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青入肝,对于现代人而言,平常多吃一些绿色食物,再加上适当拍打两胁肝区,就可起到很好的健肝效果。
中国人有“无酒不成席”的传统,再加上现代人普遍有爱吃夜宵、熬夜的习惯,以致肝脏“不堪重负”,受“肝扰”的人越来越多。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的最新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达到1。2亿人,保肝护肝已成为现代人的要务。精明的商家也因此发现了商机,各种护肝养肝的广告铺天盖地地袭来,医生不敢说的话,它敢说;医生不敢治的病,它敢治,各种健旰茶、护肝药层出不穷。不明就里的患者往往趋之若鹜,花了钱后才知道自己上当了。
其实,市场上的护肝药成分多为葛花、葛根、白芍、柴胡等,从功效上看,尽管有解酒护肝的功效,但效果却因人而异。就拿葛根来说,其作用主要是解酒毒,对于没有喝酒的人而言,服了反而会伤元气,得不偿失;白芍对肝阴不足的人有保肝效果,但没有这种症状的人如果服用,效果就会适得其反。所以,对于广告宣传的护肝产品,患者不可过于迷信,免得花冤枉钱。
那么究竟如何护肝呢?当今社会比较推崇绿色食物、绿色疗法等,方法不一而足。想要养护好肝脏,还真有一种“绿色疗法”。
大家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春天来了,约几个好友出门踏青。青翠的树木,袅袅的花香,让你的心情顿时好起来,所有的劳累一扫而空,心里就像淋了一场杏花雨那样畅快淋漓。即便心里窝火,到幽静的花园里走一走,满目青翠间,积聚在胸中的怒气也很快烟消云散。
大自然的绿色似乎就有那么一种魔力,能让心情一下子好起来。不过其中的道理想必没有太多的人细细琢磨过。其实,这里面包含着很深的中医养生知识。
中医认为脏腑有自己的喜好,每个脏腑所钟爱的颜色各不相同。《黄帝内经·灵枢·五色》认为:“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肝为“将军之官”,这位“将军”有一个偏好,那就是特别喜欢青色,一看到青色,工作起来就特别有动力,所以中医讲“青入肝”,肝脏又被称为“青龙”。青表现出来就是绿色,所以凡是绿色的植物都可养肝。心情不好了,到有绿色植物的地方走一走,心情很快就会变好,就是因为肝气顺畅了。气机畅达,心情自然就会好。所以,平时经常到植物多的地方走一走,在赏景的同时又养了身,岂不是一件美事。
其实,不仅是植物,生活中许多绿色食物也有健肝的功效。就以大家比较熟悉的绿豆来说,其养护肝脏的功效就不小。大家都知道绿豆可以解毒,曾经风靡一时的韩剧《大长今》中就有这样一个镜头:长今的母亲中毒后危在旦夕,后来服用绿豆汤后才死里逃生。夏天中暑了,或是不小心吃了不干净的食物而呕吐不止,喝些绿豆汤就能很快好起来。谁负责解毒呢?正是肝脏。青色入旰,肝脏得到了调养,工作起来自然卖力,化解毒物的能力自然就强了,绿豆养肝的功效由此可见一斑。绿豆与甘草同煮,就是有名的“绿豆甘草汤”,养护肝脏的效果更好,这道汤制作起来很简单:先将400克绿豆用水泡软,然后倒入锅中并加入2000毫升清水,再放入100克甘草煮开,这是一个人的分量,人多的话按比例适当添加。每周喝两三次,其排毒养肝的效果是相当好的。为什么要加入甘草呢?从远古时期,甘草就被历代医家所称道,认为它可“解诸毒”、“调百药”,因此甘草在草药中又有“元老”的美誉。《本草纲目》也对其十分推崇,认为它“善治百邪”。在绿豆中加入甘草,其解毒功效便可大大增强,从而减轻肝脏负担。一般喝下甘草水后,胃肠就会蠕动,不久就会排气排便,从而将体内的有害物质排除,不但给肝脏解了围,还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让身体少受病邪的侵袭。但绿豆性寒,对于体质虚寒者来说可能就不利了。为了祛除其寒性,可将绿豆、甘草多煮1小时,或者加入陈皮,与绿豆甘草一起煮,从而将绿豆的寒性中和。
其实,不仅是绿豆,其他的如菠菜、芹菜等绿色食物对肝脏也有很好的养护作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一些。 除此之外,养护肝脏还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拍打健肝法。有一个肝病患者原来是大三阳,坚持此法1年后转为小三阳,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这个方法较易操作,在此教给大家:身体直立,双手握空拳,深吸气后憋住,感到小腹和肋部有一定硬度后,用空拳拍打两边肋区及腹部,力度不可过大,以身体感到舒适为宜,每次拍打的时间不少于5分钟,每天2次,长期坚持对养护肝脏很有好处。如果出现排气、打嗝等症状,说明气顺了,属正常现象,大可不必担心。为什么这个办法可以健肝呢?因为拍打的部位正好是肝区的位置,而拍打可以激发肝脏气血的流通,从而起到养肝的效果。
至于拍打的时间,当然是丑时气血流注肝经时最好。但此时人们多半熟睡,操作起来很不实际。建议大家可以选择在同名经心包经当令时(也就是19~21点)拍打。中医认为,十二经脉中,每一条手经都和它同名的足经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也就是“同气相通”,足厥阴肝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为同名经,因此选在心包经当令时拍打肝区健肝的效果也很好。
以上方法尽管有效,但并不建议完全停用药物,在合理服用药物的同时,我们再“投其所好”,才能将肝脏的自愈能力激发起来。P18-21
第一章
子时:一阳初生,睡觉是养护阳气最好的办法
子时相当于一年中的冬至日,睡觉最顺应天时
睡觉养阳,阳气才是护佑一身的根本
胆有多清,脑有多清,晚上觉睡好了,白天头脑才清醒
夜宵会让人长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会阻碍胆汁分泌
附1 挠头其实是刺激胆经做决断,梳理胆经养护肝胆
附2 子时经络锻炼:胆经锻炼有绝招,敲对位置功效妙
第二章
丑时:旧血不去,新血不来,深度睡眠让肝血推陈出新
睡得越深,肝脏净化血液的工作效率就越高
“夜雨剪春韭”,养肝莫忘吃春韭
肝为青龙,吃青色食物外加拍打可健肝
附1 久视伤肝血,电脑族更要养肝
附2 亚健康是肝疲劳的预警信号
附3 春季是最宜养肝的时机
附4 丑时经络锻炼:肝经之上生灵药,太冲行间章门找
第三章
寅时:日夜交替之时就是气血整装待发的时刻
阴转阳时,肺开始对全身的气血进行大分配
老年人不要早起,静静躺着养气血
寒气最易袭击肺,临睡要关掉空调,盖好被子
养肺先养气,男人肺气足精力旺盛
附1 秋季养肺,该收的时候一定要收
附2 寅时经络锻炼:列缺、鱼际和太渊,肺经效果最灵验
第四章
卯时:太阳升起之时,大肠经也会跟着兴奋起来
一觉醒来,排便是对大肠经最好的照顾
黎明同房,瘫倒一床,清晨性爱是美丽的“罂粟”
刮痧调理大肠经,排毒养颜气色好
卯时需静养,静坐养生法为上
“莫饮卯时酒”与“再三防夜醉”
附1 晨起一杯水怎么喝最合适
附2 卯时经络锻炼:大肠经要好好敲,合谷更是宝中宝
第五章
辰时:赐点食物吧,胃经在“嗷嗷待哺”
早餐吸收好还不易长胖,原因就是这时候阳气最旺
清粥小菜,中国式早餐最合胃
辰时不吃饭,胃病迟早犯
养生不养胃,功夫全白费
早餐宜吃温热的食物养胃
每月艾灸足三里,胜服“长生不老丹”
附1 女人要在35岁之前养好胃经
附2 辰时经络锻炼:上下齐抓共管,胃经保养最为关键
第六章
巳时:脾经在尽职尽责地对食物进行大分解
巳时是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的最佳时间段
“4”字腿是上班族保养脾经的简便方法
脾经是人体的“定海神针”,养好了,小病也就没有了
过胖或过瘦,都到脾脏找缘由
脾气健运,嘴唇自然“美丽动人”
附1 长夏最宜养脾
附2 口唇是脾经的一面镜子
附3 巳时经络锻炼:突出重点,疏导全面,脾经是人体的能量线
第七章
午时:短暂的休息让身体气血充足,神清气爽
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午睡也有大讲究
午饭要在午未交替之时的12:30
心主神明,心经是安心定神的“第一要道”
午时练“通经呼天功”,为身心减压
附1 夏季养心重在静
附2 脏腑有问题,舌头先知道
附3 午时经络锻炼:两“少”一极泉,守好神门是重点
第八章
未时:营养大调整,就看小肠经泌别清浊的功能有多强
午餐吃饱也要吃好,这样才能让小肠经得到充足的营养供应
“热心肠”其实是小肠经阳气旺盛,“心肠”热
老年人的健康一宝——养老穴
养颜午间道——精致女人爱护自己、保养气色的第一妙法
摇肩活体,让午后犯困无影踪
附1 面如桃花也是病
附2 真的是“吃哪儿补哪儿”吗
附3 未时经络锻炼:每天摆臂100次,小肠经气血最顺畅
第九章
申时:多喝水,膀胱经才能持久地保持青春活力
多喝水促进尿液排泄,让膀胱的“津液之府”实至名归
“动汗为贵”,申时是健身祛病的最佳时机
下午4点户外运动最佳,但是不要当哑巴
附1 膀胱病的两大信号:遗尿和小便不通
附2 申时经络锻炼:背部两根擎天柱,膝后一口健康井
第十章
酉时:休息调养,让肾从容地储藏脏腑的精华
下班之前一杯水,排石洗肾清膀胱
练功也要讲时机,酉时练逍遥步
酉时吃羊脊骨炖花生仁,哺乳期妈妈最好的补养
早上吃得咸,晚饭要清淡
附1 肾经决定人的寿命长短
附2 要做大事先保肾精
附3 冬季如何养肾
附4 酉时经络锻炼:肾经是宝藏,脚下有“金矿”
第十一章
戌时:快乐起来,看心包经大显神威护心强身
保护心脏有妙招,每天戌时揉心包(经)
戌时补土,饭后休息半小时最能呵护胃气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鼓掌也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和健康
双手合十,闭眼静养10分钟,是收敛心气、培养元气之妙法
附1 心包经是快乐健康之源
附2 戌时经络锻炼:心包经敲得好,全身上下无疾扰
第十二章
亥时:天地归于安静,养阴育阳在亥时
睡觉是天下第一大补,亥时入睡最能养阴
35~40岁的人,要想留住青春,一定要在亥时入睡
“五龙盘体”是道家祖师送给现代“劳心劳神族”的健康大礼
亥时怀孕正当时
附1 三焦是管理水道和主气的官儿
附2 亥时经络锻炼:三焦经显效,气顺百病消
附录 1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摘要
附录 2
十二时辰医患问答录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没有放弃对长寿的追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健康也逐渐被提上了日程。但大自然似乎总喜欢跟人类开玩笑,尽管人类在夜以继日地研发新药,但疾病仍像“潘多拉的魔盒”一样层出不穷。
生命的极限有多大,似乎没有人能说得清。据史料记载,“药王”孙思邈活了100多岁,先秦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老子活了160多岁,而活得最长的当数颛顼的玄孙彭祖,活了大约800岁。不管以上数字是否确切,但有一点却是我们必须承认的,就是人的自然寿命远大于现在的生存年限。《黄帝内经》有“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说法,意思是说人的寿命可达百岁。《尚书》则认为“一曰寿,百二十岁也”,意思是说人活到120岁才算是活到天年。现代
科学也证实了这一点,科学家研究哺乳动物时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哺乳动物的寿命相当于其生长期的5~7倍。如马的生长期为5年,其寿命为25~35年;狗的生长期为2年,其寿命为10~14年。按照这个规律推算,人的生长期为20~25年,其寿命应为100~175岁,但人的寿命远未达到这个标准。
为什么人类活不到自然寿命,而长寿者又是怎样做到长寿的呢?关于这个问题,老子的话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道”指的就是自然规律。也就是说,我们只有顺其自然,才能真正开始接近天地。
离天地越近,就越能得到天地的滋养,并从中获取无穷无尽的能量,从而达到长寿的目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有位年轻人,自认为箭术天下无双。
某天他遇到一位叫甘蝇的老人,老人对他说真正的射手不用弓箭就可射落天上的小鸟,说完做了个射箭的动作,只见一只小鸟应声落地。正在年轻人惊愕之际,又见老人拿起小鸟,冲它吹了口气,小鸟立刻又向空中飞去。年轻人非常佩服,于是跟着老人苦学了十年箭法。在这十年中,他慢慢变得平和恬静。学成之后,没有人见过他再使用过箭,但他居住的房子却箭气冲天,甚至连凶猛的鹰也无法飞越。
这个故事或许有些夸张,却说明了一个道理:当你真正成为自然的一部分时,自然的力量才真正属于你。养生也是如此,当你悟出天地之道时,才能吸收天地的力量,从而与天地共存。
所以,对于苦苦追求长寿的人而言,首先要做的就是顺应自然。
从这个角度出发,动物就成了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动物没有人类先进,生病时也没有专门的医生治疗,但它们往往可以“寿终正寝”,原因就在于它们更懂得顺应自然。冬天到了,它们会冬眠;春天来了,它们会出来觅食;秋天的时候,它们便忙着储存食物。它们以天为生,因此自然也给了它们丰厚的回报。但恰恰相反的是,人类仗着科学技术带来的便利,一直在做着违背身体本能、破坏自然规律的事,而自然也给了我们报复:各种疾病层出不穷,人类疲于应付,命运好像受了诅咒一样多舛。
《黄帝内经》早就指出,“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为内格”。自古以来这一直是指导养生的总纲。人生活于阴阳的万千变化之中,就必须学会适应这种变化,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身体内部和外部阴阳的平衡。就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而言,对人体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四季交替及晨昏的变更,人体应适应这一点。如何适应呢?具体来说就是该吃时吃,该睡时睡,天热时减衣,天冷时加衣。简而言之,就是“跟着太阳走”,既简单,又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人体就像是一个小宇宙,体内的阴阳是随着自然界阴阳的变化而变化的。而“太阳”与我们体内的阳气是相对应的,我们只有顺应它的变化规律,才能使体内阳气充盈。阳气为生命之本,阳气健旺,自然就会健康长寿。要做到这一点,从大的方面来讲要求我们学会顺四时而养生,具体而言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从小的方面来讲,要求我们做到顺节气、顺时辰来养生。
古代的养生家都特别强调人体应与一天中阴阳的转换相应。《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一天之中,早晨阳气始生,日中而盛,日暮而收,夜半而藏。这种变化与四时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规律完全一致。古人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与之对应的,人体有十二条经络,我们称之为“十二正经”,每条正经各有所主的脏腑。“十二正经”是人体的主干线。气血按十二个时辰的阴阳消长有规律地流注于十二经脉之中,同时人体各脏腑的功能也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经与体内无数条脉络相互交错(经为干线,络为旁支),在人体内形成一张大网,将人体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人体的活动保持着阴阳的协调统一。所以要平衡阴阳,首先要养好经络。
经络上有很多穴位,没有中医基础的普通人对其很难掌握。其实,养好经络并不一定要熟记各个穴位,只要顺应它的本性,有规律地作息就好了。比如子时夜深人静,这时就该安然入睡;辰时阳光普照,此刻就该按时吃饭;午时为阴阳相交之际,可以小睡一会儿以养阴。作息时间只有与天地阴阳相合,人才能长寿。如果该睡觉的时候却在娱乐,该工作时却倒头大睡,那么人体阴阳就会失衡,疾病自然就会乘虚而入。
人类其实很脆弱,与茫茫的宇宙相比就如同一滴水、一粒沙。如果我们借天地之力,便可以聚细流以为海,聚黄沙以成塔,这便是自然的力量。中国传统的养生观其实就是追求人体生命与自然万物的整体和谐。因此,我们应像一颗幼芽那样随着四季,沐着风雨自然生长,在与自然相融的同时,得到健康了! 王雷
2013年5月于北京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大全集(保健养生卷)》从日常生活着手,帮我们解读《黄帝内经》里的养生大智慧,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指导我们按照人体生物钟的养生规律来保养身体。每一章都清楚地解析了应时养生、择时养生的秘密,将人体十二经络与十二时辰一一对应起来,从而完美地揭示了时间医学的养生真谛。
年有十二月,日有十二时,五脏六腑有神明。只要我们每天按照人体的本性好好生活,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供养好我们的先天真元,养生就会变得非常简单!《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大全集(保健养生卷)》讲的就是利用人体经络的养生规律使我们更健康。掌握了人体自身的秘密,也就掌握了健康长寿的秘密!本书由王雷著。
人类其实很脆弱,与茫茫的宇宙相比就如同一滴水、一粒沙。如果我们借天地之力,便可以聚细流以为海,聚黄沙以成塔,这便是自然的力量。中国传统的养生观其实就是追求人体生命与自然万物的整体和谐。《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大全集(保健养生卷)》从日常生活着手,帮我们解读《黄帝内经》里的养生大智慧,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指导我们按照人体生物钟的养生规律来保养身体。每一章都清楚地解析了应时养生、择时养生的秘密,将人体十二经络与十二时辰一一对应起来,从而完美地揭示了时间医学的养生真谛。本书由王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