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生是长跑--孩子慢慢来
内容
试读章节

预产期在9月份的江铭从开始怀孕便在为何时生这个孩子感到焦虑了。因为在中国目前的小学生入学的制度下,8月31日以后出生的孩子都要等到7周岁才能上学,而8月31日以前出生的,6周岁就能上学了。这前后一差就是一年,让许多父母为此而伤神。

为了让孩子能够早一点儿入学,许多父母开始选择通过剖腹产让孩子提前来到这个世界,这种选择让医院在每年的8月份都处于生育的小高峰。

有位二线城市的产科医生告诉我说,她们医院的剖腹产手术平时平均每个月100多台,而到了8月份平均就要200多台,比平时增加一倍多,这其中大多数孩子都是早于预产期时间出生的,这也是中国的剖腹产一直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自然分娩本是人类繁衍过程当中正常的生理过程,也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行为。然而,对于这种本应顺应自然的生产过程,现在却遭到了过多的人为干预。

很多妇产科医生明确表示,剖腹产不是随便想做就做的,自然分娩才是最健康、最有利于母亲和孩子的。

可是,在当今中国,剖腹产率在不断攀高,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的剖腹产率仅为5%,20世纪80年代以后快速上升至30%~40%,20世纪90年代,上升更加明显,几乎到了40%~60%,21世纪内地大部分城市为40%~60%,某些医院已升至80%~90%。在许多医院,正常分娩、顺产反而成了例外的事情。目前,中国的剖腹产率高达46%,居全球首位,而美国只有26.7%,欧洲只有15%,连我们的邻国日本,剖腹产率也远远低于中国。

选择剖腹产的妈妈越来越多,而原因却五花八门,各种各样,有的是要为孩子选择一个他们认为更好的属相,因此,才有了年底扎堆儿剖腹产猪宝宝、龙宝宝的景象;有的是为了让孩子提前一年上学;还有的是为了良辰吉日,比如许多准妈妈选择在什么8月8日、9月9日这样所谓比较好的日子里剖腹产子。据说2008年8月8日就有一位妈妈为了赶这个所谓吉利的日子,提前46天让自己的宝宝来到人世。

还有一些准妈妈选择剖腹产是由于害怕分娩的疼痛,这当然是一种误区。剖腹产需要动用器械和一些人工手段,不仅对宝宝的顺利出生有影响,容易造成宝宝的身体损伤,还会产生感染粘连、子宫出血、阴道萎缩、麻醉并发、症等诸多后遗症,它所带来的痛苦并不低于自然分娩的疼痛。

当然,在中国的准妈妈的纷纷选择剖腹产的趋势中还有一些客观情况,其中之一就是现在的准妈妈们普遍年龄偏高,高龄产妇占了不小的比例,还有就是由于现在生活条件较好,各种营养比较充足,准妈妈在孕期常常不太注意控制饮食与体重,造成营养过剩,体重和个头偏大的胎儿也比比皆是,因而造成自然分娩的困难。

但是,剖腹产作为一种非自然的生产方式早已受到世界上许多专业人士的普遍诟病。在对新生儿的神经行为评分中,剖腹产儿在第7天和第14天得分均低于阴道产分娩儿。

而国外的研究也已证实,剖腹产儿的情商,也就是EQ会比较低,其可能的原因是剖腹产儿没有经过产道对大脑颞叶的挤压刺激,而颞叶是与情绪相关的神经中枢。

而且,专家们也发现,自然生产对孩子的呼吸系统未来发育好,在自然生产的过程中,经过子宫收缩与产道挤压,孩子呼吸道中的羊水和黏液,就可以被充分挤压出来,而提前剖腹产则是将肺部发育不成熟的胎儿剖出,由于孩子未经产道挤压,胎儿肺液不能完全排出,III生后孩子容易患肺炎,有的还容易发生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

还有,在我的研究中也发现,剖腹产儿与人的交往的能力相对较弱,在幼年容易出现孤独症。近几年不少孩子在青春期发生情感行为问题,以至青少年自杀率的升高,应该也跟剖腹产有关。

而且,剖腹产的孩子常常会出现身体平衡方面的问题,肢体不协调、感觉系统失调、走路容易摔跤、平衡能力差等一系列的问题。  尽管剖腹产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选择剖腹产的准妈妈却越来越多,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医院的责任。跟自然生产相比,正常情况下,剖腹产的费用在5 000元左右,而顺产只要2 000元至3 000元,两者相差了一半。目前,国内许多医院都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在准妈妈当中力推剖腹产这样一种生产方式,这无形中也推高了中国目前的剖腹产率。

在我的调查中发现,在欧美等国家,产妇和家属在没有充分理由的情况下,常常是很难说服产科医生实施剖腹产的。我认识的一位美国妈妈已是41岁的年龄,却照样在医生的支持下选择自然分娩,并且,顺……

P5-6

后记

选择在北京一个难得的晴朗的蓝天日结束这本书的创作,也因了我心中的雾霾正在一点一点散去,因为这本书里有太多我想说的话,有太多我对现在中国的家庭教育感到着急的地方,有太多的我想要和中国父母们分享的东西。

从开始思考到开始创作,这本书整整酝酿了3年的时间,这其中我也写过其他家教方面的著作,也在不停地讲课与做咨询,越从事中国人的家庭教育研究,我就越感觉到形势的严峻与紧迫,中国孩子的问题已经越来越明显地出自中国父母的教育方式,这是我最深刻的体会。因此,我急于把我的所思所想、所闻所见写出来与中国父母们分享,我想让中国父母在这本书里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自己在做什么,在对孩子说些什么,看到我们的孩子在做什么,听听我们的孩子在说些什么。

我想把这本书当成中国父母的镜子,希望每一位为人父母者都来这里看看自己的形象,是美好的,还是不美好的?当然,我也曾经在这面镜子里看到了我自己不那么美好的一面,曾经这里面的父母所犯过的错误,我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也犯过,所幸的是我在孩子有了问题时,及时地做了反思,及时地调整了自己,学会了倾听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学会了对孩子有限地付出,学会了让孩子学会承担。

我放弃了自己原来苦哈哈的春蚕型父母的角色,努力让自己成为从容的春雨型父母的样子,我尝试用春雨的理性与感性与我的孩子相处,我变了,孩子也变了。

出国留学是对孩子最大的考验,从来没离开过家的他,自己一个人拖着硕大的行李箱去国外的大学报到,自己找房子、搬家,自己做饭、洗衣服,为了买回家的机票去帮人家搬家、装配家具、修理电灯,在国内闻所未闻的活儿他都干过了,回国的时候他用省下来的生活费给每一位家人和朋友都买了礼物,唯独自己什么也没有买。回来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爸爸妈妈展示在国外练就的一手好菜。看着长大了的孩子,我的眼眶湿润了,他就是我的儿子,那个单纯、脆弱、胆小、离了妈妈和保姆寸步难行的小男孩儿。

我的及时放手与“狠心”的训练真的让他成了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不但学会了生存,还学会了如何生存得有品质。

我的儿子只是我的第一块试验田,在我身边还有那么多的来找我做亲子咨询的父母,他们和他们的孩子也成为我的多个试验田。实验证明,只要父母善于改变,孩子的变化那是在预料之中的,父母只需要一些坚持与勇气。从传统的教育误区中走出来,运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来改革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通常都会获得成功。真是只有改不了的父母,没有改不了的孩子。

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有好朋友给我泼冷水,他说:“父母们不是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只是他们没办法,因为大家都在这么做。”也有的朋友对我说:“家长们不会喜欢这本书,因为你在批评他们。”

可是我对朋友说:“我批评他们,是因为我爱他们,因为我也是父母,我理解父母的心,我批评他们只是希望他们能够修正自己,能够做更好的父母,给孩子更适合他们的科学而理性的家庭教育,而只有善于接受批评的民族,才会成长得更加强大、聪明。”

对于好朋友说的,有些父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这件事我不敢苟同,因为我觉得有时候父母真的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

邻居的初中生小宇发高烧卧床打点滴,他妈妈还盯着他,让他完成数学作业,因为第二天要考试;5岁的小女孩儿香香才刚刚上幼儿园大……

目录

上篇 成长篇

 妈妈们在怀孕的时候焦虑什么?

 一、孩子应该怎么生?

 二、学区房重要吗?

 昂贵的早教课就是赢在起跑线?

 中国孩子特别累,中国家长爱恐慌

 一、开学恐慌

 二、技能恐慌

 三、攀比恐慌

 四、莫名恐慌

 什么样的家长造就“熊孩子”?

 一、“熊孩子”的背后发生了什么?

 二、孩子为什么爱攀比?

 三、“娇气包”是如何炼成的?

 四、孩子的诚信去哪了?

 五、胖孩子和差体质

 六、爱和规矩,究竟哪个更重要

 出国、留学、读名校

 一、留学要趁早?

 二、名校重要,还是爱好重要

 父母≠家长

 一、是什么“赶走”了我们的孩子?

 二、青春期是个“雷区”

 三、你是否爱对孩子说“不”?

 中国的男孩像女孩,女孩像男孩

 一、上哪里去找真正的男孩?

 二、女孩为什么这么强势?

下篇 成年篇

 孩子读大学,妈妈成陪读

 招聘会上,父母比孩子更紧张

 父母攒钱,孩子“月光”

 一、 啃老族是怎么形成的?

 二、父母何必“管”太多

 三、 中国人人要买房?

 富足的物质≠高品质的生活

 一、85后、90后婚姻失败,外遇成最大杀手

 二、你想让孩子幸福吗?那就放手吧!

代后记 中国梦,由谁来实现?

序言

从事中国人的家庭教育的研究和创作十几年,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些问题,那就是中国父母的包办型、控制型抚养给孩子带来了什么?中国孩子的未来在哪里?什么样的教育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参与国际化的竞争?大量的家庭咨询个案其实都反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过于欠缺科学的观念与方法,大多数父母至今还在用本能型的教育手段,对孩子的生活过度包办,对孩子的思想过于控制,以至于造成了中国的孩子目前的现状,独立意识差,自理能力弱,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依赖心理过重,心智不成熟。

很多孩子的心理发育跟身体和年龄不成比例,看上去高高大大的孩子,却心理发育滞后,缺乏思维判断能力,而且,由于在父母的过度呵护下,一直处于顺境之中,一旦遇上逆境便无法面对,容易出现极端行为问题,这样的孩子实际上人格极为不成熟。

大多数中国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乖巧,事事都听从父母的安排,对于这一点我是极不赞同的。中国的孩子在国际上的评价是出了名的成绩优秀,却缺乏个性,因此,只能从事最基本的学科领域的基础工作,很少有中国留学生在国际的创意领域大放异彩。

父母所谓的喜欢听话的孩子,反映了他们强烈的控制欲。我不止一次地听父母们说过他们希望对孩子有驾驭感,一旦孩子的反抗让父母有失控的感觉,他们就会特别地紧张与沮丧,觉得自己就要失去这个孩子了,尤其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的失控感就更加的强烈。

我认为所有希望控制孩子一辈子的家长都极为不尊重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们的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他们应该有自己的追求与梦想,有自己的主张与想法,家长们的控制欲正在把这些东西毁掉,让孩子独立的生命变成父母的附属品,好像这样父母才会有安全感,这完全是不人道的做法。

未来的国际竞争需要的是具有独立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全人格的人,这是一个人参与社会竞争的最起码的保障。可看看我们的孩子,他们离这样的标准还有多远?

中国父母的包办型、控制型抚养,已经让孩子们的优势越来越少,劣势越来越多,参与国内的竞争都充满了挑战,更何况参与国际的竞争?中国孩子的未来在哪里?

首先我认为中国孩子的未来存在于家庭教育的变革中。家庭教育是真正的基础教育,是为孩子的人生打基础,家庭是为孩子提供终生教育的地方,而且,家庭教育应该随着孩子年龄的成长、心理的变化需求而不断变化,很多影响孩子一生的教育都需要在家庭里去完成。

学校是传授知识的地方,而家庭则是教孩子学会做人的地方,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待人接物、独立能力、社会生存、学会思考等等,这些都应该是在家庭教育中完成的。

其次,我认为中国的家庭教育变革主要在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的转变上。中国的父母要有突破传统家庭教育理念的勇气,掌握科学、理智的教育观念与方法,对孩子爱之有度,选择让孩子能够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独立生存的教育方法,尊重孩子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重在养育孩子良好的人格与品质,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素质和对生命的热爱,对社会的参与和理解,这样的孩子才能够适应全球化的发展格局,成为真正的复合型人才。

中国孩子的未来一定在父母的改变当中,对此我深信不疑。什么样的教育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参与国际化竞争?

开放型的教育、国际视野化的教育才能让中国的孩子参与国际竞争。未来的国际竞争越来越需要复合型全方位发展的人才,因此,目前中国父母单纯强调孩子的学习成绩,强调孩子的专业知识水平的教育是越走路越窄的封闭式教育。想让孩子成为复合型国际化的人才,父母必须有开阔的视野、豁达的胸襟,不要眼睛只盯着孩子是否能考取名校,并为此而让孩子整日伏案苦读。

孩子应该多出去走走看看、接触社会、学会思考问题,孩子应该拥……

内容推荐

从事中国人的家庭教育的研究和创作十几年,《人生是长跑--孩子慢慢来》作者于秀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些问题,那就是中国父母的包办型、控制型抚养给孩子带来了什么?中国孩子的未来在哪里?什么样的教育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参与国际化的竞争?大量的家庭咨询个案其实都反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过于欠缺科学的观念与方法,大多数父母至今还在用本能型的教育手段,对孩子的生活过度包办,对孩子的思想过于控制,以至于造成了中国的孩子目前的现状,独立意识差,自理能力弱,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依赖心理过重,心智不成熟。《人生是长跑--孩子慢慢来》分析未来国际化竞争社会对孩子的要求,说明国际视野化的教育才能让中国孩子参与国际竞争。

编辑推荐

于秀编著的《人生是长跑--孩子慢慢来》通过大量案例总结了中国父母的包办型、控制型抚养方式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分析未来国际化竞争社会对孩子的要求,说明国际视野化的教育才能让中国孩子参与国际竞争。从春蚕型父母到春雨型父母,父母的变革迫在眉睫。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生是长跑--孩子慢慢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181172
开本 16开
页数 2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2013252628
中图分类号 G780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5: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