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鲤(宿命)
内容
编辑推荐

每个人都很努力,努力抓住这世间更多的东西。财富,荣誉。可是谁也抓不住那最根本的东西,自己的命。

从某种意义上说,宿命观并不是消极的,有些时候,它甚至可以被视作是一种乐观:既然命运是神明为我们精心设计的,生命就是被尊重的,那么来这一趟,便是值得的。

张悦然主编的这本《鲤(宿命)》带来《云图》作者大卫·米切尔的深度访谈,以及《黑河钓事》作者科伦·麦凯恩最满意之作《在这国,万物注定》,鲤独家首发。

内容推荐

张悦然主编的这本《鲤(宿命)》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其中的《从灵感、口吃、异国经验到小说写作》是对英国作家大卫·米切尔的访谈,主要探讨了其小说中的宿命观以及异国生活经验对小说创作的影响。在小说版块,青年作家走走、郑小驴、荞麦、刘琪鹏、陆茵茵等也为读者带来最新的短篇佳作;另有专门研究日本侦探小说的文章。在声纳部分,还有两位优秀的台湾作家黄丽群和黄崇凯给读者奉上风格不同的短篇小说。

目录

沙龙

 从灵感、口吃、异国经验到小说写作采访

 太太的诅咒

 规律就是用来打破的

 命运的内向宣泄

星相

 命运之爱:占星学的宇宙观

 相遇的意义

 随波逐流的反面

镜子

 梦形录

小说

 在这国,万物注定

 回家

 暖暖

 静三的故事

 枪毙

 电话

 往着大海的方向

 迷林

声纳

 寻找与厘清适切的书写位置

 海边的房间

 猫病

 更新的脸

 玻璃时光

试读章节

1911年4月22日,胡适给江冬秀写了第一封信。他听说江冬秀经常去他家,帮他母亲做家务,又夸奖江冬秀的字迹娟好可喜,只是“惟以不甚能达意”,于是劝她:“姊现有工夫读书否?甚愿有工夫时能温习旧日所读之书。如来吾家时,可取聪侄所读之书温习一二;如有不能明白之处,即令侄辈为一讲解。虽不能有大益,然终胜于不读书,坐令荒疏也。姊以为如何?”在没有接到江冬秀的回信后,他又写信来催:“儿前屡次作书,欲令冬秀勉作以短书寄儿,实非出于好奇之思,不过欲藉此销我客怀,又可令冬秀知读书识字之要耳,并无他意。冬秀能作,则数行亦可,数字亦可!虽不能佳,亦复何妨?”

胡适对江冬秀是努力的,他小心翼翼地培养着他们之间的爱情,哪怕能够一丝一毫。江冬秀没有回信,多半是因为羞涩,还有一种可能是自卑,因为后来我们看到江冬秀的许多回信,这些回信堪称“别字大王”,比如把“脾”写成“皮”,把“肾”写成“贤”,把“课”写成“稞”,把“叫”写成“叶”,把“润”写成“用”……还有把“瞎说”写成“害说”,把“肛门”写成“虹门”,把“一大篇”写成“一大便”。

胡适这时候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对于一个常年旅居海外,得不到女同学青睐(根据胡适的日记,这位同学一直到毕业,才到女同学宿舍去坐了一次)的屌丝男来说,得到爱人的只言片语足可以安慰那颗孤寂的心,尤其是当他的同学朱经农经常跟他炫耀夫人的来信“颇极缠绵之致”,胡适特地做了首白话词调侃他们:“先生几日魂颠倒,他日书来了!虽然纸短却情长,呆上两三白字又何妨?可怜一对痴儿女,不惯分离苦;别来还没几多时,早已书来细问几时归。”

江冬秀终于来信了:“12月13日赐函捧读欣然,秀小影已达左右,而郎君玉照亦久在秀之妆台,吾两人虽万里阻隔,然有书函以抒情悯,有影片以当晤时,心心相印,乐也何如……”这封信很有代笔的嫌疑,因为很不像江冬秀的口吻,她是能够写出“我想今年你在京,我们好好地请点朋友来吃酒饭,热闹热闹。我们亲蜜(密)一下,回复十年前的兴味,你可赞成吗?”胡适也有些怀疑,他在给老妈的信中不无牢骚地说“其实自己家人写信,有话说话,整部比好,即用白字,亦有何妨?亦不必请人起稿,亦不必请人改削也……写信最忌作许多套语,说许多假话……冬秀前年来信,亦犯此病。若用假话写家信,又何必写乎?”

酸溜溜的胡适在美国YY(注:意淫)着自己的未婚妻,村姑江冬秀却在经历一场生与死的考验。作为一个以等待为主题的大龄待嫁女青年,江冬秀此时已经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老姑娘”,在徽州当地,这个年纪早已儿女绕膝。冯顺弟把她接到家中,开始了类似童养媳的生活,这下,苦日子开始了。

在家里不做家务的江冬秀很早就要起床,做家里所有的家务,江家知道了,特地买了个丫鬟送过来,但冯顺弟还是让江冬秀做,她要在儿子回国之后,见到一个最贤惠的媳妇。做家务活还好说,难熬的是各种坊间传说,说胡适已经在美国另娶,又说看见他们抱了个孩子在手,只等回国就和江冬秀摊牌,这下,江冬秀崩溃了!

在冯顺弟的再三催促下,胡适终于回国,和江冬秀完婚,这桩天赐良缘似乎写下了完美的句号。对于胡适来说,他终于完成了母亲的夙愿,如同他和亲戚说的“就吾之就此婚事,全为吾母起见,故从不曾挑剔为难(若不为此,吾决不就此婚,此意但可为足下道,不足为外人言也)。今既婚矣,吾力求迁就,以博母欢心。吾所以极力表示闺房之爱者,亦正欲令吾母欢喜耳。”对于江冬秀而言,她像是苦守寒窑多年的王宝钏终于等来了薛平贵,而且,薛平贵的身边并没有代战公主。江冬秀时刻记得出嫁之前的那个八字测算,她和胡适之间,尽管有那么多的不合适,但他们一定能够相濡以沫,白头到老,这是江冬秀的信念。

如果江冬秀能够穿越到今天,她一定会去淘宝花高价算算两人的星盘,之后便会大惊失色,不论在何时何地,摩羯女遇到射手男,注定不会那么太平度过,豆瓣小组上的无数惨烈帖子会告诉她,摩羯女和射手男的故事,注定就是万劫不复,怎么破?没得破。  P20-21

序言

上小学的那年,有一天毫无征兆地忽然意识到,自己可能是只木偶,被几根看不见的提线拉拽着。提线高入云霄,另一端握在上帝的手中。他弯了弯手指,我就大笑不止。说着别人塞进嘴里的话,沿着画好的轨迹走路,连那所谓让人捉摸不透的乖张性情,也不过是一种预先的设定。这种设定将会伴随一生,纵然长大了也没有用。那些大人也是同样。熙攘的大街上,人们匆匆前行,好像真的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似的。每个人都很努力,努力抓住这世间更多的东西。财富,荣誉。可是谁也抓不住那最根本的东西,自己的命。

然而那时候,也不过是理论上知道有命运这回事。体会到一种抽象的悲伤。像是知道有那么一头怪兽存在,却不知道它长什么模样。初次瞥见一点它的模样,是小学三年级的事。当时我最崇拜的人是我们的语文老师。那个从南方来的年轻男人,穿着双排扣的长风衣,浓密的络腮胡子遮去半个脸,谁也没见过他笑是什么样子。他博学,几乎无所不知,然而对学生非常苛刻。我们被他的威严深深震慑,小心翼翼地遵守着他制定的各种规则。有那么一段时间,他几乎掌控着我全部的喜怒哀乐。要是他在课堂上念了我的作文,我就会开心上好几个星期,假如他一点儿也不欣赏它,评语只有寥寥几句,我就会无精打采很久。

后来一个大雪天,他骑车回家的时候摔断了手臂。几天后的傍晚,我留下做值日,离开时天已经黑了。经过办公室的窗口,看着他坐在扭亮的小台灯底下,用打着石膏的手喂自己吃泡面。筷子笨拙地送向嘴边,面条不停地摆荡,汤汁溅了一脸。他也不去管它,只是咀嚼着嘴里的面条发呆。因为下巴上也有伤,所以把胡子都剃掉了。那张脸毫无遮掩地暴露在眼前,苍白而唐突。他嚼得越来越慢,然后停了下来。那一刻,他脸上流露出一种异样的表情——即便灯光昏暗,我依然能看清。是有些悲哀的表情,好像因为深深知晓了命运而感到无助。嘴边却露出一丝诡谲的笑意,似乎在嘲弄自己。他的理想当然不是留在这样一所连一个像样的操场也没有的完全不正规的大学附属小学教书。整日坐在一大堆中年女人中间,听她们一边改作业一边讨论猪肉的价格。哪怕能去教中学也好啊,他一直都在想办法从这里调走。托人、自荐、参加各种可能有用的考试……然后是一次次漫长的等待,最终都再也没有了消息。在这个天寒地冻、胸前挂着打了石膏的手臂的夜晚,他吃着一碗泡得软烂的泡面,终于开始想放弃了。关于这些,当然是很久以后我才明白的,当时我只是迈开双腿,飞快地从窗前逃走了。因为那真是惨烈到会灼伤双眼的一幕:他露出一副认命的模样。摊开双手,任由命运像穿堂风一样在身体里穿进穿出。那个博学的人,那个威严的人,那个主宰着我的悲喜的人空空荡荡地坐在那里。我看到了他最脆弱的样子,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个更恐怖的事。我脑中一片空白,唯一的念头就是快点跑开。

仿佛知晓了他最要紧的秘密,我从此变得很害怕看到语文老师。上课的时候总是低着头,不敢去看他的脸。他的赞赏和肯定不再带给我欢乐。想到他,我就会感到很沉重。

很多年以后,再回想起那个冬天的黄昏,老师脸上的表情也未必真有那么哀伤。他或许根本没有想到未来,想到自己的命运。他可能只是在吃那碗面,什么都没有想。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结霜的窗户。稠郁的灯光,缠满纱布的手臂,光秃秃的脸颊,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悲伤。真正吓到我的并不是他脸上的表情,而是那一刻我忽然感觉到命运这种东西的存在。它站在老师的身后,像一只守着猎物的兽,突然咧开嘴对着我笑,露出凛冽的尖牙。对于年幼的我来说,那真是一种巨大的震骇。

最初知悉命运的存在,大概总是会感到恐惧。生命被某种看不见的力量牵引着,掌控着,不知道要往哪里去,这样想着就觉得可怕。许多年过去,那些宿命的念头早已成为一种顽固的世界观,日日相伴,熟昵如家人。命运的存在再也不会令你感到害怕。相反的,想到它你会觉得很心安。你相信生命遵循着某种隐秘的逻辑。虽然永远无法改变它,可是有些时候,当你根据积攒得越来越多的经验和磨砺得越来越尖的直觉来判断事物走向的时候,先知般的光环似乎环绕在你的头顶上——你感觉你已经掌握了那种神秘的规律。这带给你莫大的欣慰。你认为你知道生命要往哪里去。并因此感到很安全。

让人彻底绝望反倒是:没有命运这回事。你意识到不存在这么一种生命可以遵循的规律。世界上没有神。没有谁在劳神规划人的命运。生命毫无逻辑可言,一切无常,无序。你永远猜不出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所以某种意义上说,宿命观并不是消极的,有些时候,它甚至可以被视作是一种乐观:既然命运是神明为我们精心设计的,生命就是被尊重的,那么来这一趟,便是值得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鲤(宿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悦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51769
开本 16开
页数 1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2014014775
中图分类号 I313.45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5
168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3:2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