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4卷1895-1945)/历史研究系列/凤凰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杨栋梁主编的《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内容介绍:甲午战争直至日本战败(1895—1945年),日本在中国不断深化的民族危机中,蔑视型中国观进一步固化,对于中国掀起的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国民革命等救亡图存运动,日本政界、军界乃至知识界的主流均否定其积极意义,甚至以表象为据反向理解各种革新运动会促使中国更为迅速地走向分裂与崩溃,坚持“中国亡国观”。由于持有此种认识的主体或直接位于决策地位制定政策,或处于决策周边提出议案,或置身于驻华使馆及军事机构提供相关情报,或活跃于言论界主导舆论,故“中国亡国观”通过各种渠道融入日本对华战略及决策的制度框架,并成为支配性观点,导致日本最终发动十五年侵华战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亡国观”的雏形--走上侵华之路

 一 世界文明中心观的转移与甲午战争的发动

 二 日本对华观的全民性逆转

 三 “东洋盟主观”的形成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四 “中国亡国观”的雏形

第二章 “中国亡国观”的形成--“入欧侵亚”

 一 “三国干涉”与“东洋盟主”意识的受挫

 二 列强对中国经济权益的竞争与“中国亡国观”

 三 对列强瓜分中国的认识与福建省的“不割让”

 四 “入欧侵亚”路线的统一

第三章 “中国亡国观”的巩固--与列强“共舞”

 一 日本政府的义和团观与出兵决策

 二 民间的初期认识及其煽战舆论

 三 战争过程中的中国观察

 四 《辛丑条约》的签订与“中国亡国观”内涵的拓展

第四章 “中国亡国观”的升级--“大陆政策”的强化

 一 日俄战后民众的自我观与对华观

 二 “中国客体观”与“大陆政策”的强化

第五章 “中国亡国观”的“应验”--分裂“满蒙”

 一 日本政界的辛亥革命观及对策

 二 大陆浪人的辛亥革命观

 三 知识分子的辛亥革命观

第六章 “中国亡国观”的变动--走向十五年战争

 一 币原外交背后的北伐观

 二 田中外交背后的北伐观

 三 “满蒙领有论”与皇姑屯事件

第七章 “中国亡国观”的实践--灭亡中国的梦魇

 一 对华认识与“九·一八”事变

 二 对华认识与东亚“门罗主义”

 三 走向侵略战争的对华认识与行动

 四 蔑视中国与“七七事变”

 五 《支那抗战力调查报告》的中国认识及其影响

 六 “大东亚新秩序”的梦魇与中国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4卷1895-1945)/历史研究系列/凤凰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美平//宋志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4081568
开本 32开
页数 3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7.8
丛书名 历史研究系列
印张 11.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0
15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9: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