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货币的力量
内容
编辑推荐

看懂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格局与变迁,一本《货币的力量》就已足够。

继《公司的力量(中国篇)》之后,作者薛金福、詹志方再度走进历史,搜寻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正面力量。

该书图文并茂,是一部诙谐生动的纸上纪录片!同类主题纪录片《货币》即将热映。

内容推荐

货币,除了是财富,还是什么?

公平与正义,本是人类赋予货币的单纯使命。只是,人类似乎忘记了自身的欲望和贪婪,不知不觉地被货币左右着排练了一出又一出全球化的悲喜剧,从未间断。是什么点燃了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是如何夺过了世界经济权杖?欧洲各国又是如何踏上超越国家主权的欧洲复兴之路的?大国兴废与货币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逻辑关系,货币又是如何破解经济繁荣与危机背后的金融密码的?细心的人,总会去历史中追寻答案,也一定可以找到答案。

薛金福、詹志方编写的这本《货币的力量》力求在历史与未来之间全面而深入地梳理货币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通俗生动地解读我们既熟悉但又陌生的货币,当然,《货币的力量》并不仅仅是在讲述故事,更期望从历史中追寻到可以推动当代社会转型的正面力量!

如今,欧美债务危机愁云还未远去,世界经济依旧波云诡谲,未来的世界怎样?未来的中国会怎样?人民币,该如何推动中国社会转型?这些,可能已经不难回答!

目录

第一章 价值起源

 1.大国的命脉与货币的起源

 2.文明、野蛮与金钱

 3.货币迷失的年代

 4.圣殿骑士与英法百年战争

 启示录:货币的价值是怎样产生的?

第二章 金融密码

 1.左手圣经,右手金银

 2.价格革命:帝国猎富为何衰落

 3.金融革命:现代金融初长成

 4.古国陨落的归因

 启示录:货币如何打破世界格局?

第三章 货币革命

 1.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

 2.输出的不仅仅是资本

 3.近代中国的“资本进化论”

 4.资本演绎与资本主义

 启示录:民主政治如何演变?

第四章 英镑称王

 1.金权天下与英镑称王

 2.“城中之城”与“日不落帝国”

 3.有为的金融家与无为的政客

 4.普法战争:英法争夺国际货币主导权

 启示录:大英帝国崛起的逻辑是什么?

第五章 美元霸权

 1.托拉斯帝国与美国崛起

 2.纸金之路与神秘美联储

 3.华尔街:从“围墙”到世界金融中心

 4.挟美元以令世界

 启示录:纽约如何击败伦敦?

第六章 狙击日本

 1.日本崛起,收购美国

 2.广场协议,狙击日本

 3.日本自救,中国警惕

 启示录:中国会是下一个日本吗?

第七章 拯救欧洲

 1.欧洲危机:“马歇尔计划”拯救欧洲

 2.欧元:欧洲的诺亚方舟?

 3.欧元:欧洲的泰坦尼克号?

 4.欧债危机:谁来拯救欧洲?

 启示录:如何化解欧债危机?

第八章 汇率战争

 1.因“黑金”而引发的血案

 2.汇率较量:人民币VS美元

 3.人民币保卫战与中国改革

 启示录:人民币如何化危为机?

第九章 货币危机

 1.货币危机:经济的幽灵

 2.1929 VS 2008——无形之手VS有形之手

 3.人性的反思与下一次危机

 启示录:美国为何危而不倒?

第十章 群雄争霸

 1.“中美国”,可能是一个阴谋

 2.欧元给亚洲的启示

 3.货币的力量与世界的未来

 启示录:货币可以消灭国家吗?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性别分工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力,2万年前至1万年前的这段时间里,人类的发明创造的数量比之前数百万年间的总和还多。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能的提高,有些家庭开始有了多余的食物,如野猪肉,有些家庭开始有了多余的物品,如兽皮。此时,一种微妙的行为发生,这种行为的发生尽管如同人类学会直立行走一样经历了缓慢的过程,却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这种行为叫做交易!

野猪肉换兽皮,兽皮换鱼叉,物物交换在人类互通有无、各取所需的倾向中发生了。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这样描述人类的物物交换行为:“尽管人类的智慧能预察到分工会产生富裕,并想利用它来实现普遍富裕,但衍生出这么多益处的劳动分工,却原本不是人类智慧的结果。它必定是不以这种广大效用为目的的一种人类某种倾向所非常缓慢和逐渐生成的结果,这种倾向就是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以及相互交易。”

今天高度发达的交换与人类原始的物物交换在交换初衷上并没有区别,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需求。但是,这种自私的交换目的恰恰达到了互惠互利的经济效益。所以,自私自利是交换的根本动力,而互惠互利是人类合作的根基。

在中国,交换在很长一段时间被认为是没有价值或不劳而获的。而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换就已经证明交换与生产一样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交换的价值体现在资源的重新有效配置上。资源的重新有效配置进一步加快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接下来的一万年里,人类还创造了斧头、圈养的野猪、大米、布匹、凳子,还有货币。

物物交换中,货币与大米、布匹等本身是没有本质区别的,或者说大米、布匹也可以是货币。这句话的意思是,货币产生于大米、布匹等普通商品中。波斯的牛羊、西印度的糖、阿比西尼亚的盐、古希腊的牛群、苏格兰的钉子、美洲的烟草、中国的贝壳都曾经被当做货币。荷马史诗中,经常用牛标示物品的价值,如一个工艺娴熟的女奴值4头牛,给第一名角斗士的奖品值12头牛。甚至二战期间,在纳粹战俘集中营中还流通过一种特殊的商品货币——香烟。

拉丁文的金钱(Pectmia)一词来源于牲畜(Pecus)一词,印度现代货币的名称(Rupee)来源于牲畜的古文(Rupye),汉字中的“财”来源于贝壳中的贝、“钱”来源于金属器物中的金。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中国最早的货币是贝,商周的铜器铭文和甲骨文中都有关于用贝作为赏赐的记载。近两千年前小亚细亚西部古国吕底亚也发明了硬币。

货币脱胎于一般商品。某些一般商品由于其存在可度量、易分割、便携带等特性,适合作为媒介用于交易,便成为了“特殊商品”——货币。

几千年大浪淘沙般的竞争中,有一种商品最终脱颖而出。因为它的独特魅力,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国家、政权、军队、贵族、富商、流寇拜倒在它的脚下。它就是金银!金银天生具有成为货币的王者气质。正如马克思所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一般认为,货币的出现源于交换关系,货币的价值源于交换价值。亚里士多德说:“一地的居民有所依赖于别处居民的货物,人们于是从别处输入本地所缺的货物,而为了抵偿这些收入,他们也得输出自己多余的产品,于是作为中间媒介的钱币就应运而生了。”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行焉。”司马迁认为货币是用来沟通产品交换的手段。

货币是商品交易的手段和媒介,是制度化的信用象征,它能有效地提高交易效率和降低交易成本。哲学家大卫·休谟说:“货币并不是贸易的一个车轮,它是润滑油,能使贸易车轮转动得更加顺畅。”

货币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它的不平凡,注定它必然会成为个人、企业、军队、国家一切力量角逐的圣物。如今,货币已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三大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上演人性善恶、国家兴衰、盛世战祸、富庶穷苦的人类悲喜剧,而货币永远是主角!

货币既考验着人类的本性,又掌控着大国的命脉。翻开荡气回肠的千年货币史卷,我们看到因货币而强盛的罗马帝国、以英镑崛起的日不落帝国以及靠美元统治世界的美利坚帝国,也看到迷失在货币中的法兰克帝国、被金银祸害的西班牙、在日元升值中衰落的日本及因货币主权旁落被挨打的近代中国,还看到成也货币败也货币的荷兰、兴也欧元难也欧元的欧洲;我们听到银行家阴险狡黠的笑声和政客们机智诡辩的争吵,也听到战场上撕心裂肺的惨叫声和造币厂里唰唰响的印钞声,还听到太平盛世的歌舞升平和穷酸妇人的微微抽泣。

货币是一面镜子,反射出人类高尚、平庸和丑陋的每一面;货币是一把利剑,可以富国兴邦,也可以斩断国家的命脉。

P9-11

序言

从国家利器到超越国家

百年之前,我们开始踏上现代工业文明之路,至今我们依然在路上。三十年前,我们开始踏上大国崛起之路,今日我们遇到的困难要比想象中多得多。

当下中国,传统思想、意识形态与现代工业文明激烈碰撞,国人需要改变的东西太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上,我们没有必要也不能再“摸着石头过河”。西方三百多年的工业文明历程为我们提供了太多可借鉴的参考。

我们没有必要在意识形态及价值观方面过多地争论,有些因素是任何现代工业文明国家都必须具备的,如自由市场、民主政治、公民社会、普世价值、契约精神等。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上,我们面临诸多挑战,有些竞争力是我们必须构建的,如科技、公司、文化、货币等。

我们一直呼吁国民应该具备独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肩负起社会赋予普通公民的责任,履行上帝赋予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利。当下中国正在经历社会大转型,我们一直关注社会转型中的种种问题,并努力探索推动社会转型的种种力量。我们试图从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中,找到中国向现代文明社会转型的一些规律。

在《公司的力量(中国篇)》一书中,我们以公司为载体,从中国公司发展历史的角度,思考公司在中国市场经济及社会转型中扮演的角色。推动社会转型的力量不仅有公司,还有思想、法制、政府、货币、管理等。

与漫长的250万年人类史相比,5000余年的世界货币史不过沧海一粟。然而货币存在的这5000余年里,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与文明。货币在过去300多年的工业文明中占据绝对的主角地位。基于货币在现代工业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历史作用,我们试图探索货币与大国崛起、社会转型的关系。

《货币的力量》则将视野放大到世界,以货币为载体,梳理世界货币的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探讨和阐释货币促进大国崛起和推动社会转型这一命题。本书并非简单地介绍货币发展历史,而是以不同主题的方式,思考货币与社会转型、经济兴衰、帝国强弱、战争策动、政权更迭、科技进步、公司争雄及未来世界发展格局的内在逻辑关系。立足当下,回望过去,眺望未来,本书希望从货币的角度,给正在思考当下大国经济政治问题及中国社会转型的国人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中国货币史是华夏文明史的一部分,久远而厚重。早在远古时代,华夏商人就以贝壳为货币;西汉时期,中央政府控制了货币发行权;北宋时期,成都知府张咏发明了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交子。当今国人总有一种厚古薄今的自卑感。文明古国的衰落给国人留下太多的遗憾和疑惑。东方文明古国为何缺乏现代工业文明的基因?这一问题长期困扰着我们,这也被称为世界级难题。 传统观点认为,高度集权的封建体制是中国现代工业文明萌芽的根本障碍。然而,为何中国形成的是高度集权的封建宗法制,而西方是封建领主制?我们以货币发展历史为线索,梳理了雅典文明、罗马帝国到近代工业文明起源这段历史,分析出一些可参考的结论。

货币发展历史无法绕开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大国,而这些大国的崛起同样无法绕开英镑、法郎、马克、美元、日元及欧元。大国崛起与货币崛起息息相关,货币成为大国崛起的国家利器。货币的力量不可能无缘无故强大,世界货币必须以强大的本国工业能力及庞大的可控制市场为依托。工业是一国之内力,货币是一国之利器。 从英镑称王到美元称霸,再到欧元跌宕,这些货币兴衰的历史折射出大国兴废之路,同时也影响了每个时代的世界格局。我们试图从中找到某些规律并总结一些结论,为当下人民币之困、中国国际战略及中国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当下中国在大国崛起的路上面临社会大转型的阵痛和国际竞争的种种挑战。南海僵局就是中国在大国崛起之路上与美国、亚洲国家利益角逐的产物。南海僵局并非战或和所能解决的。国人不得不站在国际关系的战略高度思考黄岩岛事件。黄岩岛事件背后并非仅仅是中国与菲律宾的“舰炮对决”,而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综合利益博弈。 当今国际竞争是综合实力的较量,军事作为国家威慑力量而存在,经济较量成为国际竞争中的主流。经济的核心是货币,国际经济竞争本质上是货币较量。中美竞争本质上是货币的较量,根本上体现了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较量。目前中国手握巨额美元外汇和美债导致人民币在与美元的较量中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这几乎干扰了中国处理包括南海僵局在内的所面临的所有国际问题,也严重影响着中国的国际战略。 人民币之困的背后并非汇率战略的问题,人民币之困与中国国内改革及对外开放的战略息息相关。环视全球,欧债危机困扰欧洲,“金砖之国”在问题中崛起,美国依然强势,中国的国际战略需要更加灵活。中国或许需要在欧债危机中有更多作为,与欧洲国家、“金砖之国”开展更多的贸易合作,打破人民币受制于美元的被动格局。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大背景之下,人民币与日元直接交易就是人民币走向国际、摆脱美元霸权的重要一步。

与日本不同,中国拥有庞大的国内潜在市场,提振内需、积极扩大国内市场不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更是人民币摆脱美元霸权、走向世界的内在动力。

欧元的出现为国际关系处理提供了更多思考的空间。或许,亚洲各国也可以像欧洲一样放下成见,放弃国家货币主权,成立区域性货币——亚元。亚洲各国间存在众多历史遗留问题,亚元之路必然任重而道远。当下欧洲还深陷欧债危机之中,欧元面临历史性的考验。区域性货币的实践还需要更多的经验甚至教训,不过,区域性货币必然成为未来货币发展的趋势。

货币是国家竞争的利器,曾经是,当下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也是。货币的力量决定世界的格局。谁能主宰未来的世界?美元、欧元、人民币、卢布……还是区域性货币?货币给我们留下一条清晰而客观的思考路径。沿着货币发展之路,我们可以大胆思考,未来区域性货币能否超越国家,甚至消灭国家,统一区域,甚至推动地球统一?

薛金福 詹志方

书评(媒体评论)

“目前中国所做的都是短期的刺激计划,但不是根本上的改革,世界仍然指望像中国这样的国家。”

——保罗·克鲁格曼

“试图通过引进或留住多余数量的金银,来增加一个国家财富的做法,就象试图通过迫使私人家庭保留多余的厨房用具,来增加他们的幸福一样荒谬。”

——亚当·斯密

“金钱是人们发明的最伟大的自由工具之一。”

——哈耶克

“货币的重要性的例证为:自古以来,货币的控制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得统治者在具有议会的情况下,往往不取得议会的明确同意而能从广大的人民那里索取到大量的钱财。”

——米尔顿·弗里德曼

“在全球化的时代,货币政策的操作不能再是本地化了,它反映了一个非常深刻的矛盾,就是全球化的经济和本地化的货币政策之间的矛盾。”

——许小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货币的力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薛金福//詹志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1179822
开本 16开
页数 3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3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5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2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4: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