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出刊200期,在校人文振兴计划的支持下,“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期文存”2012年9月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文存共分5卷,分别为:卷一《中国文学再认识》、卷二《吴越文明与文物》、卷三《散焦的历史图像》、卷四《现代儒学与浙东学术》、卷五《新世纪十年的文化中国》。5卷文存共选论文83篇,约100万字,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过去200期的发稿特色与学术水准,也为学报将来的发展,提供了思路与基础。本册为《中国文学再认识》,由杭州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编著。
图书 | 中国文学再认识(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期文存)/勤慎论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为庆祝《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出刊200期,在校人文振兴计划的支持下,“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期文存”2012年9月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文存共分5卷,分别为:卷一《中国文学再认识》、卷二《吴越文明与文物》、卷三《散焦的历史图像》、卷四《现代儒学与浙东学术》、卷五《新世纪十年的文化中国》。5卷文存共选论文83篇,约100万字,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过去200期的发稿特色与学术水准,也为学报将来的发展,提供了思路与基础。本册为《中国文学再认识》,由杭州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编著。 目录 “勤慎论丛”序 何俊 从《红楼梦》看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 章培恒 20世纪中古文学研究与佛教的因缘 ——以《孔雀东南飞》和“永明声律论”的争议为中心 戴燕 回归与超越 ——漫议中国文学研究中的历史感问题 刘跃进 李白的醉态诗学思维方式 杨义 贺知章的文学世界 陈尚君 阐扬幽韵与表彰声色 ——袁宏道的为人与为文 陈平原 论《安世房中歌》与汉初宗庙祭乐的创制 张树国 论海派文学的传统 陈思和 史诗时代的抒情声音 ——江文也的音乐与诗歌 〔美〕王德威 对20世纪中日文学交流的四点思考 陈子善 试论中国现当代艺术史中的先锋派概念 〔美〕唐小兵著 朱羽译 关于“后启蒙”时期现代文学研究的思考 ——以“巴金与五四新文学传统”为主题的研究〈是否可能/如何可能〉 〔日〕坂井洋史 再谈鲁迅与中国现代自由主义 郜元宝 五四:不断重临的起点 ——重识李泽厚《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罗岗 精神迷失的踪迹和文学理解的庄严 ——从《黑魇》看昆明时期的沈从文 张新颖 中国新时期文学的转型路向 吴义勤 回味感动 ——另当别论的金庸小说 徐岱 重新认识左翼精神史的资产 ——论陈映真《乡村的教师》 陈光兴 编选后记 朱晓江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文学再认识(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期文存)/勤慎论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杭州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909216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3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97 |
出版时间 | 2012-09-01 |
首版时间 | 2012-09-01 |
印刷时间 | 2012-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9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6-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0.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0 |
宽 | 142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