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
内容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废墟的内化:传统中国文化中对“往昔”的视觉感受和审美

 传统中国美术中的废墟在哪里?

 丘与墟:消逝与缅怀

 碑与枯树:怀古的诗画

 《读碑图》

 碑与枯树

 拓片:废墟的替身

 碑与拓

 作为废墟学的碑帖鉴定

 作为遗物的拓片

 迹:景中痕

 神迹

 古迹

 遗迹

 胜迹

第二章 废墟的诞生:创造现代中国的一种视觉文化

 “如画废墟”的流布

 描绘中国废墟

 “如画废墟”的东西流通

 战争废墟:征服与存亡

 暴行的庆典

 见证战争罪行

 圆明园:毁灭、荒废和重新发现

第三章 过去与未来之间:当代废墟美学中的瞬间

 绝望与希望的能指

 《小城之春》

 《自白——给一座废墟》

 再现当代都市废墟

 作为自传的废墟

 废墟中的图像

 拆迁计划

 与城市对话

尾声 国家遗产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内容推荐

传统中国美术中的“废墟”在哪里?在创造现代中国视觉文化的过程中,东西方的废墟观念是如何在历史的对立中得以流布与深化?20世纪以来,当代废墟美学是如何在过去与未来之间寻找到自身存在的立足之地?

美术史家巫鸿将中国“废墟”观念及其视觉表现形式的流变放置在考察的中心:丘与墟,碑与枯树,作为废墟替身的拓片,“迹”的种种形式,“如画废墟”的东西流通,“战争废墟”的庆典与见证,《小城之春》的废宅与老城,圆明园旁的前卫诗歌与美术,当代艺术对于都市拆迁废墟的浓烈兴趣…一本书在梳理这份涵盖绘画、建筑、摄影、印刷品和电影的材料清单时,“展现出令人敬佩的清晰与准确”(包华石)。

《废墟的故事》不仅对于中国美术与视觉文化是一次富于雄心的思辨,对于全球语境下的艺术研究同样是一项里程碑式的贡献。

《废墟的故事》由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发行。

编辑推荐

美术史家巫鸿最新学术专著力作,中文版与英文版同年面世。废墟主题,纵横捭阖,探讨中国艺术从古代到当代的实践与经验,领域横跨绘画、建筑、摄影、印刷品和电影,并与西方艺术参照并观,令人眼界大开。《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不仅对于中国美术与视觉文化是一次富于雄心的思辨,对于全球语境下的艺术研究同样是一项里程碑式的贡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巫鸿
译者 肖铁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108554
开本 16开
页数 3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4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7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12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8
18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2:4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