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毛南族/中华民族全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谭自安编著的《中国毛南族》是“中华民族全书”之一,本书充分展示了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毛南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全面探寻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毛南族波澜起伏的历史轨迹,深刻解读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毛南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真切反应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毛南族生机勃勃的发展前景,积极推动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毛南族走向未来的团结进步,着力加强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毛南族面向世界的交流沟通。

内容推荐

谭自安编著的《中国毛南族》是“中华民族全书”之一。

《中国毛南族》是第一部全面介绍毛南族的书,全书分为十个重要章节,既向世人讲解了毛南族的族源族称、历史沿革、人口状况、生态资源、对伟大祖国的贡献、历史和社会状况,也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毛南族诸多风俗习惯、特产风物、与周边民族的交往等文化现象。同时,还对这些现象进行了科学的论证和深度的解读,使读者既可从中看到毛南族的枝枝叶叶,也能探究出这个古老民族的根根脉脉。

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毛南族概况

 第一节 多姿多彩的毛南山乡/3

 第二节 族源族称/6

 第三节 人口发展状况/11

 第四节 生态资源及其保护文化/14

 第五节 历史沿革/20

 第六节 语言文字/32

 第七节 民族区域自治/36

 第八节 博大的爱国情怀/46

 第九节 毛南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48

第二章 毛南族的物质文化

 第一节 生产习俗/54

 第二节 饮食习俗/60

 第三节 服饰习惯/64

 第四节 居住习俗/69

 第五节 建房习俗/71

 第六节 风物特产/船

 第七节 历史遗迹/100

 第八节 生育习俗/103

 第九节 取名习俗/106

 第十节 婚姻习俗/107

 第十一节 丧葬习俗/114

 第十二节 节庆习俗/121

第三章 毛南族的禁忌文化

 第一节 生产、生活禁忌/128

 第二节 婚姻、生育禁忌/129

 第三节 动物、狩猎禁忌/132

 第四节 植物、食物禁忌/133

 第五节 居家禁忌/134

 第六节 节日禁忌/136

 第七节 丧葬禁忌/137

第四章 毛南族的民间文化

 第一节 民间教育/139

 第二节 民间科技/143

 第三节 民间医药/147

 第四节 民间文学/155

 第五节 民间工艺/173

 第六节 民间体育/178

 第七节 民间游戏/182

 第八节 民间歌舞艺术/187

 第九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189

第五章 毛南族的传统文化

 第一节 传统社会组织/194

 第二节 家庭礼仪/195

 第三节 交往礼仪/198

 第四节 亲属称谓/201

第六章 毛南族的信仰文化

 第一节 崇拜信仰/203

 第二节 宗教活动/204

 第三节 哲学思想/220

 第四节 预测与占h/223

第七章 毛南族的文化传承

 第一节 民族教育发展/225

 第二节 民族文学创作/230

 第三节 民族社团活动/247

 第四节 文化创新/248

 第五节 文化价值/254

第八章 毛南族的族际交往

 第一节 商贸交往/258

 第二节 族际往来/269

 第三节 文化互动/271

 第四节 婚姻往来/276

第九章 毛南族有影响的文化人物

 第一节 古代有影响的文化人物/280

 第二节 近现代有影响的文化人物/282

 第三节 当代有影响的文化人物/283

第十章 毛南族的重要文献

 第一节 历史和牌匾、碑刻文献/292

 第二节 档案和社会历史调查资料/297

 第三节 毛南族研究的相关论著/299

附录

 一 毛南族历史大事记/305

 二 参考文献/313

后记/315

编后记/319

试读章节

毛南族虽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但由于毛南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与典籍,而且又受地理位置的局限,再加上是一个人口较少的民族,长期在大山之中自给自足,既与外界少有联系,更没有发生过对历史有影响的大事件,因此,很少受到历史学家的关注,甚至在唐朝以前,把毛南族说成是史学界的盲点也不为过。直到宋朝以后,与“毛南”有关的概念才逐步见诸文献。不过,通过对南方社会发展的研究,我们还是可以粗略地了解到这个大山民族从远古走来的轨迹:柳江人一百越群族里骆越中的一支—僚人中的一支一伶人中的苦荬伶一抚水州蛮、镇宁州蛮中的一支一茅滩蛮一毛难人一毛南族。

一、柳江人时代

“柳江人”是我国新人化石,于1958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通天岩洞穴中发现,故名。地质年代属更新世晚期。生物分类上归于晚期智人。一般认为其生存年代在距今3万-5万年。所发现的化石有一完整头骨及部分体骨和肢骨。头骨属中头型,面部和鼻部短而宽,门齿舌面呈铲形,但眉嵴很明显,额骨和顶骨较接近现代人的扁平,具有原始蒙古人种的特征。面部短宽,眼眶低扁,具有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共同的特征,鼻孔宽阔又是炎热地带人类的一种特征。体骨和股骨显示出柳江人的身材较矮小,与现代东南亚人比较接近,是中国以及整个东亚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晚期智人。黄现瑶认为:“柳江人所在的区域,恰好是壮族先民的活动地域,也是今天壮族的聚居地区。基于此,壮族是这些古人类的后裔之一。”作为与壮族同时同地存在的毛南族,也应该是柳江人后裔。我们可以从柳江人使用的石器推断出,毛南族在新旧石器时代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柳江人”遗址附近的柳州市白莲洞等地还出土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有打制的砍砸器、刮削器、石核、石片和各种动物化石、烧骨、烧石以及木炭的遗迹。广西境内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址有桂林市甑皮岩洞穴遗址、南宁附近的河旁台地贝丘遗址等。出土石器有扁圆的石斧、石锛、石杵、石凿、石锤、石网坠等。打制石器仍继续使用,但进步到以磨制石器为主。这些遗址还出土骨针、骨鱼钩、手制绳纹夹砂粗陶器、少量划纹和印纹的泥质红陶和灰陶器等。新石器中期的文化遗址有桂南、桂西南部分洞穴遗址,出土有肩石斧、有段石锛、轮制绳纹夹砂粗陶器(圆底釜和三足罐)等。从这些远古文化遗址来看,广西境内的新旧石器时代的原始古人类,用双手制造工具,从事渔猎、采集而获得生活资料;用火把食物烧熟(发展到在陶器中煮熟)了食用;以骨针缝衣蔽体。有肩石斧、有段石锛、印纹陶器正是南方百越族先民的文化特征。在广西境内出现的大量的化石证明,新旧石器时代,广西境内的原始人群活动是很活跃的。毛南族先民当然都参与了这些活动,其生产生活方式也都差别不大。

二、先秦时代

告别了史前时期,毛南族先民和中国南方其他民族一样,进入了“百越”时期。

“百越”亦称“百粤”,是我国古代长江以南广大地区族群的泛称。主要包括“于越” (今浙江一带)、“大越” (春秋时越国故地)、句吴(今苏南一带)、“扬越” (江汉之间)、“南越” (今广东、广西一带)、“闽越”(今福建一带)、“东瓯” (今浙南瓯江流域)、“西瓯” (今广西一带)等。颜师古《汉书·南粤传注》载:“西瓯即骆越也。”由此可知,作为广西境内的原住民族的毛南族与壮族、布依族、傣族、侗族、水族、仫佬族、黎族等一样,都是骆越中的一支。这时,毛南族先民仍然像他们的祖先一样,受限于自然环境,依旧自给自足地生活在“茅难山”中。虽然秦始皇和汉武帝两代雄主曾于公元前214年和公元前111年先后发兵岭南,并于岭南设置行政机构,把百越地区划归中国版图,但由于诸多原因,秦、汉的大军,仍然没有进入毛南族地区。这使得毛南族历史少了一次喋血之战,但同时也使得毛南族人继续在寂寞艰苦的原始社会前行,仍旧属于“化外”之民。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历史在前进,百越民族也在不断地发展。从魏晋到唐宋时期,骆越民族已经变成历史上的“僚人”。关于“僚人”,在《后汉书》中就已经出现。(循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述夜郎王被杀后, “夷僚咸以竹王非血气所生,甚重之,求为立后”。戴裔煌教授认为“僚”就是“骆”的异音,因此,“僚”与“骆”实为一支。而毛南族地区就是在古夜郎国的范围之内。再看看宋代乐史撰的钛平寰宇记》记载:“僚在烊舸、郁林、苍梧、交趾。”这里所指的区域正好涵盖了毛南族地区。由此,我们可以确定,僚人即是毛南族的先民。于是,从典籍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毛南族先民的生活的基本情况。

《魏书·僚传》记载:“僚者,盖南蛮之别种,自汉中达于邛、笮、川洞之间,所在皆有,种类甚多,散居山谷,略无氏族之别,又无名字,所生男女,唯以长幼次弟呼之,其丈夫称‘阿暮’‘阿段’,妇人称‘阿夷’‘阿等’之类,皆语之次弟称谓也。依树集以居其上,名日干阑。干阑大小,随其家口之数。往往推一长者为王,亦不能远相统摄,父死则子继,如中国之贵族也。僚王各有鼓角一双,使其子弟自吹击之。好相杀害,多不敢远行。能卧水底,持刀刺鱼。其口嚼食,并鼻饮食。死者竖棺而埋之。”“铸铜为器,大口宽腹,名日‘铜爨’”。《隋书·地理志》记载:“俚僚贵铜鼓,岭南二十五郡,处处有之。”由此可知,当时的僚人用铜鼓,住干阑房(干栏房)。直到现在,环江的壮族村民仍然保留一次性浇铸铜鼓的古老技术。而干栏式住房是僚人的居住习俗,现在毛南族仍然沿袭这种居住方式。这些又为我们确定毛南族为古代僚人的后裔提供了重要依据。P20-23

序言

《中华民族全书》总序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蔡国英

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人民出版社历经三年时间,组织策划编写了《中华民族全书》,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

这套《中华民族全书》主题鲜明,彰显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理念,执著追求:充分展示56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全面探寻56个民族波澜起伏的历史轨迹;深刻解读56个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真切反映56个民族生机勃勃的发展前景。一有历史的传承性。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以新的视角挖掘民族文化的题材,提炼民族文化的丰厚资源,使之脉络清晰,连贯自然,富有时代感。二有宽广的包容性。本套丛书由57卷组成,由各民族学者独立完成,在56个民族56卷书的基础上推出一卷《中华民族》,既体现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则,又全面地介绍各民族的概况、社会文化、族际交往等。三有系统的完整性。丛书体例统一,篇章结构完整,各分卷相对独立,保持了严谨规范的编著风格。四有科学的严肃性。编者对于重大题材进行反复论证,对于细节认真斟酌,立项严谨,编著严格,审读严肃。五有生动的可读性。记述准确,笔墨生动,图文并茂,创意新颖。如有关家庭礼仪、取名习俗、婚姻习俗、节庆习俗等社会文化的介绍,让读者在趣读中增长知识。引发想象。总之,这是一套反映中华56个民族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性读物。

历史是一面镜子,文化是精神、是脊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通过大量阅读和深刻领悟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对于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坚定爱国信念,献身爱国事业,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凝聚力,对国家的长治久安,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有意义的。希望这套丛书能够给读者呈现出,56个民族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美丽画卷,为第22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献礼。

是为序。

2012年5月

后记

黄河出版传媒集团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深切的人文情怀,根据平等尊重、真实客观、全面准确的原则,联合学界,以“文化生态学”的创新理念,共同打造《中华民族全书》,力图全面荟萃中国56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全景式展示中国56个民族多姿多彩的优秀文化,力争成为国内研究中国民族问题的百科全书。

全书由57卷组成,即在中国56个民族56卷的基础之上,特别推出一卷《中华民族》,以此统领其他56卷,力求达到整个全书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结合。全书以各民族有史料记载之时为上限,下限止于2010年,以期在充分发挥各民族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尽可能地吸收各民族研究的最新成果,着力反映各民族比较突出的一些文化事项与文化成果。

全书各卷的编著者均由热爱并熟悉本民族文化的专家学者担任,既有享誉国内外的民族学资深教授,也有在某一领域独具造诣的中青年学者。各卷编著者按照全书编纂方案和编写大纲的要求,从本民族的实际和研究现状出发,通过查阅又献,实地调研,悉心考证,掌握了大量第一手可靠资料,使各民族文化都能得到平等尊重的呈现和真实可信的表述,同时也集中反映各民族优秀文化之精髓,真切反映各民族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景,力争打造成为中国各民族的“文化名片”。

全书的编写出版得到了有关领导及单位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许多专家学者为此付出了辛勤劳动,提供了大力帮助。感谢全书编委会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全书的学术顾问和编著者的辛勤工作。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出版协会、广西民族出版社、云南民族出版社、甘肃民族出版社、民族文学杂志社、西北民族大学、甘肃省文联、新疆师范大学、宁夏社会科学院、青海社会科学院、云南省民族学会等机构的倾力相助。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图书报刊司图书处对全书内容的审查备案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领导和文化宣传处组织有关专家对全书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审核把关。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的陈英初先生为全书提供了《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集》电子版。并做了部分勘误。宁夏回族自治区民委为全书的内容审订提供了大力支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为全书出版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全书学术顾问广西民族大学的徐杰舜教授等相关专家不仅亲自编纂《中国汉族》《中国哈萨克族》,还帮助审稿把关。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张春荣先生为全书图片进行了统一把关和审定。宁夏回族自治区书法家协会郭佳荣先生为全书题写了书名。全书的编纂,还借鉴吸收了有关专家的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我们相信,在黄河出版传媒集团与各界的通力合作下,全书的出版发行——

将会以其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博大精深的丰厚内容,真实全面的生动表达,新颖深刻的思想亮点,成为深受社会各界欢迎的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长久文化影响力的精品。

将会在抢救和保护民族文化,记录和传播民族文化方面承担黄河出版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将会契合国家外宣形象与国内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需求,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将会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生命力和创造力。同时,全书将陆续翻译成多种文字。推动各民族文化的国际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我们深知,由于成书时间仓促,水平有限,谬误与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毛南族/中华民族全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谭自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7047544
开本 16开
页数 3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8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87.6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宁夏
230
16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6: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