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德昂族/中华民族全书
内容
试读章节

一、农业生产

(一)茶的种植

我们无法追溯德昂族人是先有茶的种植,还是先有水稻的种植。根据古歌《达古达楞格来标》的记述,应当是茶先进入德昂族人的生活,无法想象德昂族的祖先们饿着肚子喝茶的情景,但情愿相信自己的肉身都来自天庭的茶仙这个美丽传说。至少,《达古达楞格来标》证明了茶和德昂族人古代的社会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且反映了德昂族人早期对茶叶的图腾崇拜。

被誉为“古老的茶农”的德昂族,自古以来就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种茶的年代无资料记载,仅有山野里茁壮生长着的一些野茶树和曾在古丝绸之路上最早贩卖茶叶的历史仿佛在诉说着什么。凡有德昂族的地方就有茶山,就有茶文化。德昂族与茶叶的关系远远超出了物质的范畴,而有着更多的精神方面的情结。历史上德昂族有过几次大的迁徙,但凡是德昂族居住过的地方一般都有大片茶树遗迹留下来。在盈江县德昂族过去的居住地有树龄在千年以上的老茶树,铜壁关附近也有成片的老茶林;在瑞丽市户育乡的雷弄山上,德昂族留下了好几片茶林,现经当地居民修整改造,仍是当地人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德昂族善于种茶,更善于用茶,如“出生茶”“成年茶”“集会茶”“社交茶”“恋爱茶”“定亲茶”“成亲茶”“敬老茶”“上房茶”“和睦茶”“祭祀茶”等,茶成了德昂族生命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茶俗始终伴随着每个德昂族的生命历程。究其根源,茶叶对德昂族先民的生活显然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性,茶之于德昂文化有着悠久的联系。茶叶是德昂族重要的生产对象,种茶是德昂族重要生产形态。

(二)稻谷的种植

德昂族先民进入农业经济的年代很早,信奉“谷娘”比信奉佛祖还要看得重要。国内德昂族居住在滇西南,自然条件优越,地理位置得宜,是古代中国通往印度的“蜀身毒道”(西南丝路)的必经之道。处于这条丝路之上的德昂族先民——濮人进入农业经济的时代很早,《华阳国志》曾记载说这里“土地肥沃,宜五谷”。古代德昂族的农业、手工业曾有过辉煌的时代,大约在西汉时期德昂族先民就在德宏坝区或半山区开垦了许多水田,种植水稻。传说德昂族人还用过象耕,有铁锄和铁犁,可见其犁耕种植稻谷的时间之早。后来,因为部落战争德昂族被迫迁移山区后,又在山区开辟梯田种植水稻,并充分利用山区的特点,进行旱谷生产。德昂族的耕作技术普遍高于当地其他民族,尤其是水田耕作的精细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水田一般都是两犁两耙,薅一两次草。水田和园地上都使用农肥,这在当时滇西南各民族中是最先进的。由于耕作技术先进,产量也较高。如今在芒市、遮放等地还留下许多德昂族先民的村落和德昂族所开水田的遗址。《勐果占壁》一书中曾提及。

德昂族近代主要生产活动依然是以稻作为主的农耕生产。新中国成立前,德昂族迁移半山半坝地区,以旱地耕种为主。德昂族人在长期的自然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德昂族人的旱地耕种分为固定耕地和轮歇耕地,广种薄收。固定耕地多在缓坡、河谷较平地带或居所附近,种玉米、菜蔬等。轮歇耕地多数为头年种植荞麦、苏子、饭豆,以增加土质肥力,次年种植旱谷,第三年复种荞麦、苏子、饭豆等,第四年轮歇,经数年待山地长出灌木杂草,再砍种。同时期德昂族人以雇农的身份耕种坝区傣族土司管辖的水田。

新中国成立后,伴随国家新的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执行,德昂族摆脱了悲惨的命运,结束了被压迫的历史,开始了崭新的生活。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种植甘蔗,柠檬、橡胶、八角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三)棉花、竹的种植

许多史料记载德昂族人有种植棉花的生产活动,德昂族人还有产“蚕桑、绵绢、彩帛、文绣”的记载,《华阳国志》亦记德昂先民——濮人“尤善于纺织”。汉晋时期德昂族先民就利用棉花、木棉、苎麻等为原材料,织成洁白不受污的桐华布,并加以染色。这种精致的木棉织品深受其他民族的欢迎,商贾们不仅将其运往内地,也运往身毒(印度)。这种纺织技术一直保留至今,新中国成立前德昂族的衣服、裙子、包头巾等多是棉制品,皆为妇女纺织。

今天,德昂族人棉花种植的盛况已经找不到痕迹,在瑞丽南桑寨的已迁离的老寨还有一个老棉树年年结出很小的棉桃。我们只能从德昂族人的纺织和染色手工艺的发展去推测当年棉花种植的繁盛。以此类推,德昂族人的棉花种植应早在西汉之前。

德昂族人与竹子的关系和茶一样渊源较深,凡是德昂族人居所附近都种植着茂盛的竹丛。德昂族人的生活与竹密切相关,建房取材是竹子,生活生产用具也多是竹子,饮食也离不开竹子。多种植龙竹、金竹、凤尾竹、毛竹、刺竹等。德昂族人生活的山区沟箐里还有许多野生竹,成为德昂族人的一项主要经济收人。

(四)采集、捕鱼、狩猎

采集是德昂妇女农闲时进行的生产活动,也是一项重要的家庭经济来源。雨季来临,野生植物生长旺盛,德昂族妇女便开始采集各种野生植物,如鲜竹笋、野芹菜、鱼腥菜、薄荷、野山药等。还采集各种菌类,如鸡棕、木耳、白生、香菌、胭脂菌等,然后拿到集市上出售,以增加家庭经济收人。

捕鱼是德昂族男子的生产活动,常用捕鱼方式有鱼笼、渔网、围塘排水等。鱼笼是自己编制的竹篾笼,各地区大致相同,多为喇叭状和水壶状。喇叭状鱼笼德昂语叫“娃格戛”,用一根龙竹制成,竹节剖成细条,四周扎上竹环,直到笼口,状如喇叭。水壶状鱼笼叫“格戛”,用细竹片编织成壶状带椭圆扁形,底座为四方形,能站立。鱼笼设有竹盖,两侧有耳,系以藤带,笼底添一小门,高3厘米,宽2厘米,小门内两边各编20多条小竹排棍,若鱼溜进竹笼,竹排张开,入笼之后竹排紧闭,鱼便无法逃。渔网过去是用火麻线织成,现改用尼龙绳编织。围塘排水就是把水沟两头筑成小坝,把水排干捕鱼。也有用石灰捕鱼和火药炸鱼的。

德昂族人所捕之鱼,多为自食,极少出售。

德昂族全民崇信小乘佛教和传统的民间宗教,认为世上万物皆有灵,花鸟虫草都和人一样有一条命,伤害任何一条生命都是有罪的。小乘佛教的信仰有着不同教派,汝卖支系信仰的“润”派,可以喂猪养鸡,允许青年人杀生;而“别列”和“梁”支系信仰的是“左底”和“多列”教派,严禁杀生,见杀不吃,闻声不吃,不能养猪、鸡,每户仅一只公鸡司晨,饲养的牛也是为了耕作。德昂族狩猎一般是为了保护庄稼,防止野兽、鸟类践踏。也有在春节期间结伴上山,群聚围猎,猎具多为弓弩和火药枪。

如今德昂族已经没有任何狩猎活动。

P49-52

后记

黄河出版传媒集团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深切的人文情怀,根据平等尊重、真实客观、全面准确的原则,联合学界,以“文化生态学”的创新理念,共同打造《中华民族全书》,力图全面荟萃中国56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全景式展示中国56个民族多姿多彩的优秀文化,力争成为国内研究中国民族问题的百科全书。

全书由57卷组成,即在中国56个民族56卷的基础之上,特别推出一卷《中华民族》,以此统领其他56卷,力求达到整个全书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结合。全书以各民族有史料记载之时为上限,下限止于2010年,以期在充分发挥各民族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尽可能地吸收各民族研究的最新成果,着力反映各民族比较突出的一些文化事项与文化成果。

全书各卷的编著者均由热爱并熟悉本民族文化的专家学者担任,既有享誉国内外的民族学资深教授,也有在某一领域独具造诣的中青年学者。各卷编著者按照全书编纂方案和编写大纲的要求,从本民族的实际和研究现状出发,通过查阅又献,实地调研,悉心考证,掌握了大量第一手可靠资料,使各民族文化都能得到平等尊重的呈现和真实可信的表述,同时也集中反映各民族优秀文化之精髓,真切反映各民族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景,力争打造成为中国各民族的“文化名片”。

全书的编写出版得到了有关领导及单位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许多专家学者为此付出了辛勤劳动,提供了大力帮助。感谢全书编委会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全书的学术顾问和编著者的辛勤工作。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出版协会、广西民族出版社、云南民族出版社、甘肃民族出版社、民族文学杂志社、西北民族大学、甘肃省文联、新疆师范大学、宁夏社会科学院、青海社会科学院、云南省民族学会等机构的倾力相助。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图书报刊司图书处对全书内容的审查备案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领导和文化宣传处组织有关专家对全书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审核把关。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的陈英初先生为全书提供了《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集》电子版。并做了部分勘误。宁夏回族自治区民委为全书的内容审订提供了大力支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为全书出版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全书学术顾问广西民族大学的徐杰舜教授等相关专家不仅亲自编纂《中国汉族》《中国哈萨克族》,还帮助审稿把关。宁夏回族自治区文联张春荣先生为全书图片进行了统一把关和审定。宁夏回族自治区书法家协会郭佳荣先生为全书题写了书名。全书的编纂,还借鉴吸收了有关专家的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我们相信,在黄河出版传媒集团与各界的通力合作下,全书的出版发行——

将会以其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博大精深的丰厚内容,真实全面的生动表达,新颖深刻的思想亮点,成为深受社会各界欢迎的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长久文化影响力的精品。

将会在抢救和保护民族文化,记录和传播民族文化方面承担黄河出版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将会契合国家外宣形象与国内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需求,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将会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生命力和创造力。同时,全书将陆续翻译成多种文字。推动各民族文化的国际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我们深知,由于成书时间仓促,水平有限,谬误与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德昂族概况

 第一节 族源族称/5

 第二节 人口状况/8

 第三节 历史沿革/11

 第四节 生态资源/28

 第五节 语言文字/39

 第六节 民族区域自治/43

第二章 德昂族的物质文化

 第一节 生产习俗/49

 第二节 饮食习俗/63

 第三节 服饰习俗/67

 第四节 居住习俗/81

 第五节 交通习俗/83

 第六节 风物特产/86

 第七节 历史遗迹/86

第三章 德昂族的民间文化

 第一节 民间教育/95

 第二节 民间科技/100

 第三节 民间医药/102

 第四节 民间文学/107

 第五节 民间体育及游戏/118

 第六节 民间歌舞艺术/121

 第七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138

第四章 德昂族的社会文化

 第一节 传统社会组织/142

 第二节 家庭礼仪/147

 第三节 亲属称谓/152

 第四节 生育习俗/153

 第五节 取名习俗/154

 第六节 婚姻习俗/155

 第七节 丧葬习俗/163

 第八节 节庆习俗/168

 第九节 禁忌习俗/172

第五章 德昂族的信仰文化

 第一节 宗教信仰/177

 第二节 哲学思想/187

 第三节 习惯法与占卜/192

 第四节 族徽与标志/194

第六章 德昂族的精神气质

 第一节 崇尚自然的淳朴天性/200

 第二节 讲究礼仪的文雅追求/204

 第三节 自强不息的执著性格/205

 第四节 英勇抗暴的自由精神/206

 第五节 坦诚大方的率真气质/207

第七章 德昂族的文化传承

 第一节 民族教育发展/209

 第二节 民族文学创作/218

 第三节 民族艺术创新/221

 第四节 民族社团活动/230

 第五节 民族创意产业/234

 第六节 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239

第八章 德昂族的族际交往

 第一节 德昂族与汉族的交往/247

 第二节 德昂族与傣族的交往/248

 第三节 德昂族与景颇族的交往/249

 第四节 德昂族与阿昌族的交往/250

第九章 德昂族重要历史人物

 第一节 古代有影响的人物/251

 第二节 近现代有影响的人物/252

 第三节 当代有影响的人物/254

第十章 德昂族的重要文献

 第一节 古籍文献/263

 第二节 新时期的史志类文献学术论著/264

附录

 一 德昂族历史大事记/273

 二 参考文献/281

后记/282

编后记/284

序言

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德昂族同样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生活方式独特,以及有着奇特风土民情、独特传统文化的民族。同时,德昂族还是一个跨境而居的民族,跨居中缅两国。

中国境内的德昂族人口17935人(据2000年人口普查),分散居住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后简称德宏)的芒市、梁河、盈江、陇川、瑞丽五县市,其他在临沧市的镇康、耿马、永德等县,保山市隆阳区的潞江乡,普洱市的澜沧县也有分布。德昂族分散居住于滇西南广袤的高山深箐中,与汉族、傣族、景颇族和阿昌族等民族杂居在一起。德昂族栖居的地区,有高黎贡山和怒山余脉蜿蜒伸展其间,又有澜沧江、怒江、大盈江穿流过境,还有许多低山与河谷小盆地镶嵌其中,这里是印度洋影响下的季雨林区,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森林密布,草地肥美,干湿季明显,是真正的“夏无酷暑、冬无飞霜、霜不杀青”的特有亚热带气候。

正是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孕育了德昂族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正如德昂族在他们的《占歌》里所唱,德昂族的历史像江河一样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德昂族就在云南这块红土地上繁衍生息、辛勤耕耘,德昂族是云南最早的土著居民之一,德昂族还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和茶叶的民族之一,德昂族因此被称为“古老的茶农”。

德昂族,原称崩龙族,“德昂”是本民族自称。德昂族作为单一的民族记载于我国史书上的时间比较晚,清初,我国史书记载了“崩龙”这个民族称谓,新中国成立后民族识别时引用了这一称谓,但因“崩龙”一词在个别民族中含有贬义,后来根据本民族意愿,报经国务院批准,于1985年9月21日正式启用“德昂族”这一称谓。有些资料和史书又根据德昂族妇女服饰的特征,将德昂族分为“红德昂”“花德昂”“黑德昂”三个支系。

德昂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本民族文字,因此德昂族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与追述只能依靠口耳相传。在汉文古籍中,仅有部分史料零星地记载了德昂族先民的一些活动情况,虽然从零星的汉文史料和德昂族口头文学中,我们基本可以了解到德昂族历史发展的大体脉络,但在改革开放以前,没有专门从事德昂族历史文化研究与写作的专家和学者,更没有一部系统记录德昂族历史文化的专著。这对于一个有着独特且丰富多彩历史文化的民族来说是很不幸的。

时至今日,德昂族从秦汉时期人口众多的濮人和宋元时期繁盛一时的“金齿”民族,经过分化、部分融人其他民族和大部分迁徙缅甸,成为人口仅1.8万人的少小民族。我们可以想见这是一个历经多灾多难的民族,自元代以来,曾经一度强盛的德昂族就累受颠沛流离之苦。

然而,德昂族又是一个坚韧顽强、富有生命力的民族,虽然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但德昂族非常善于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并在其他先进民族的影响下,吸收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充实和丰富了自己,即使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也要维护本民族的文化,所以德昂族至今仍屹立于中华民族之林。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很重视民族问题,随之开展了民族工作,民族调查研究也获得了不小的进步,但由于“左”的思想以及“四人帮”等对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研究的干扰和破坏,致使当时云南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长期无法公开出版。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得以将新中国成立后对云南各少数民族的社会调查资料,分别编辑成册,陆续出版。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开始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的文化成就,特别是近年来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许多专家学者开始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等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在这种大环境下,国内学者对德昂族的研究也广泛深入地展开,先后出版和发表了学术著作与研究论文,在许多问题上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对德昂族的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已勾画出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依据那些零星的古籍史料,学习和借鉴了许多相关的当代学术专著与论文,在吸收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多次进入德昂族地区进行调查,增添了新的资料和内容。全书共分十章,约30万字,分别从历史源流、人口分布、民族关系、社会形态、宗教信仰、语言文学、风俗习惯、婚姻家庭、教育卫生、文物古迹、历史人物等方面对德昂族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以期成为广大读者全面了解德昂族的一扇窗口,同时也是对德昂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当然,对于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与厚重文化的民族来说,这本书是轻的,仅仅只是介绍和展示德昂族历史文化的最初的一页,但笔者希望,通过这一“抛砖”之作,能引来深化民族文化研究的“良玉”。

内容推荐

唐洁编著的《中国德昂族》共分十章,分别从历史源流、人口分布、民族关系、社会形态、宗教信仰、语言文学、风俗习惯、婚姻家庭、教育卫生、文物古迹、历史人物等方面对德昂族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以期成为广大读者全面了解德昂族的一扇窗口,同时也是对德昂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中国德昂族》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以新的视角挖掘民族文化的题材,提炼民族文化的丰厚资源,使之脉络清晰,连贯自然,富有时代感。既体现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则,又全面地介绍各民族的概况、社会文化、族际交往等。

编辑推荐

唐洁编著的《中国德昂族》充分展示德昂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全面探寻德昂族波澜起伏的历史轨迹,深刻解读德昂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真切反映德昂族生机勃勃的发展前景,积极推动德昂族走向未来的团结进步,着力加强德昂族面向世界的交流沟通。记述准确,笔墨生动,图文并茂,创意新颖。如有关家庭礼仪、取名习俗、婚姻习俗、节庆习俗等社会文化的介绍,让读者在趣读中增长知识,引发想象。是一本反映德昂族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性读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德昂族/中华民族全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唐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7050926
开本 16开
页数 2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0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86.4
丛书名
印张 18.375
印次 1
出版地 宁夏
231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