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小松与大盗贼/中国科幻基石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拉拉,1970年代末生于重庆,书堆中长大,大学选择了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毕业后从事教育部门的技术工作。2003年,拉拉在《科幻世界》杂志发表处女作《真空跳跃》,同年发表的《春日泽·云梦山·仲昆》一举摘得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新人奖”。此后,他陆续发表《彼方的地平线》、《绿野》、《多重宇宙投影》等多篇风格独特、想象奇异的科幻佳作。2007年,他以《永不消失的电波》再次力夺中国科幻银河奖。出版有长篇科幻小说《星云Ⅵ·掉线》。《小松与大盗贼》这本书就是由拉拉编写的一部长篇科幻小说。主要适合青少年阅读。

内容推荐

本书是由拉拉编写的科学幻想小说《小松与大盗贼》。《小松与大盗贼》的内容简介如下: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火热举行期间,扬名星际的外星大盗贼抓住机会,从宇宙文明的警官手中成功脱逃。

与此同时,实为黑客高手的上海少女杨小松也碰上了离奇古怪之事——在震惊上海的网络瘫痪事件发生后,她的平板电脑“神灵附体”了!

与大盗贼邂逅之后,杨小松和大盗贼遭遇了一系列怪诞诡奇的经历,外星杀手的追杀,酒吧老板的神秘收藏,章鱼保罗神奇预言的真相……这一切的一切,竟事关宇宙的生死存亡!

危急关头,宇宙大盗贼和地球小黑客联手上演了一出救世奇迹。

试读章节

在这条特意发往地球的信息中,系统宣称:“鉴于未来18小时(自标准时间11779078起)内,该时空系统的旅行舒适度指数将下降为零,建议全面停止前往该系统旅行,留在该系统内的旅行者立刻采用一切方式离开!感谢您接收本系统公告。提示:在弦振动精确值为4以下的地区,本系统对即将发生的并不限于本公告内容的一切事件不负有任何可能的整体或地方性责任。”

那身影就着实验室中昏暗的光线,将纸条上的信息反反复复读了三四遍,直到确信没有漏掉任何一个字。信息的末尾还附有一份MD8数据验证码,那人就着自己手腕上某个闪闪发亮的东西,又重复对照了三四遍。

无论是信息内容的真实性还是其完整性,都得到了全面验证。那人长长地吁了口气,沉默不语。

他腕上的手表印有卡西欧标志,但表盘上密密麻麻全是让人发狂的奇怪显示:屏幕正中间是一行闪烁并不时变幻着的数字——11779090——不,等等,只一会儿工夫,它就变成了11779091。

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小时。那人猛然惊觉,系统从来没有出过错,他只剩下不到16个小时的时间撤离地球了。他掉头快步走向角落,几乎没有任何迟疑,就直直地走进了空气中。大厅里的摄像机决定无视这反物理规则、反人类常识的现象,继续一声不吭地盯着其他角落。

一秒钟之后,几千公里之外。

我们将要提到,这才是真正的物理现实。其实,时间是混乱的,空间也是混乱的,牛顿上当了,那只苹果当初并不是只砸向他,而是同时砸向3.5个维度中的数个世界。他把一个可能的概率当成了真实,从而在一个幻觉的基础上建立了牛顿的世界,而这个世界——是不欢迎银河系文明圈旅行者的。

这个刚刚从射电天文台返回自己舒适、整洁、稍嫌有点儿灰暗的居室中的人,就是一个文明圈旅行者。

然而他也不能免俗,像模像样地拉开一扇并不存在的门,从空无一物中走到现实中来,又轻轻地将那扇门关上。

现在,他所处的位置看起来像是客厅的中央。昏暗的房间里响起一个沉闷的声音:“嗨,伙计,看在上帝的分儿上,给根烟。”

发话的人西装革履地坐在靠边的一张单人沙发上。他看起来很年轻,性格躁动,绷得紧紧的西装显示出他结实的肌肉,尖削的下巴没怎么刮干净,有一只眼圈是黑的。

旅行者冷冷地瞥了他一眼,转身走进了旁边的小屋。这个人也没怎么坚持,毕竟他的双手被一副闪烁着银色光芒的高频谱电子手铐紧紧铐着,而且他的态度还会决定他另一只眼圈是否变黑。

旅行者出现在卧室中。这间卧室简洁到只剩下一张床和一扇窗的地步,唯一能引起人兴趣的是床上那台笔记本电脑。电脑屏幕上,一些窗口闪烁着,其中有个窗体,一见到他进入屋里,立刻化成一团翻滚的银色电子乌云。

“啊哈,这么说你已经来了。”旅行者轻松地说,“正好,我也有好消息要告诉你。”

翻滚的电子乌云发出一声“啊”,这声音仿佛不是从小小笔记本的音响中发出,而是从四面墙中同时被挤出来的,墙面被震得啪啪作响。

“嘿!”外头那个家伙喊起来,“怎么回事?地震吗?”没人理他。

“你很惊讶,对吧?”旅行者淡淡地说,“450秒之前,你扭曲了系内矩阵网,可我还是得到了确切的消息——别以为你能封锁一切。”

“得到了消息,”墙面隆隆地说,“那又能怎么样?这只是一个小小的3.5维度系统,你的权限在此无能为力。”  “嘿!”外面那个家伙继续喊道,“谁在说话?能给我一支烟吗?”

“我不知道你到底打算做什么,”旅行者说,“但我会找到你,并把你从虚幻的空间中揪出来。”

电子乌云翻滚得像一团饱含泡沫的卡布奇诺咖啡,这种翻滚甚至超出了笔记本那可怜巴巴的显卡的承受极限,出现长时间的丢帧和延迟现象。墙面发出隆隆的声音,似乎既可以理解为一种放肆的狂笑,也可以理解为真的发生了地震。

外头那家伙终于死心了,他喊道:“没有烟的穷鬼,滚开!”

旅行者把手放在键盘上轻轻地敲打着,笔记本哆嗦着予以回应,转眼间,电子乌云的窗体就彻底消失了。

“再见,大君。”他低声对着屏幕说,“咱们很快就会再见面了。”

“我同意。”笔记本电脑突然开口说话。

“我想我们应该开始了,”旅行者说,“他在跟踪我们,这是我们最好的机会。”

“我同意。”笔记本电脑说。

“首先,帮我订一张船票,最快、最近的,最好配上足够多的随船警察。”旅行者看了下手表,“我们有些事要立刻处理一下。”

“船票已经订好了。”笔记本电脑立刻回答道,“3.7个维度之外,有一艘OCCE通用航班,他们在300秒内就能脱离时光泡,进入地月系。随船有十六名半人马文明警察,先生。”

“我恨半人马人!”客厅里那家伙喊道。

“他们到了就通知我。”

“不需要……呃……我是说,等到半夜吗?”笔记本电脑小心地问。

“没时间了,而且,”旅行者冷冷地说,“人类也许根本就活不到下半夜。给飞船发信号。”

……

P6-8

序言

写在“基石”之前

“基石”是个平实的词,不够“炫”,却能够准确传达我们对构建中的中国科幻繁华巨厦的情感与信心,因此,我们用它来作为这套原创丛书的名字。

最近十年,是科幻创作飞速发展的十年。王晋康、刘慈欣、何宏伟、韩松等一大批科幻作家发表了大量深受读者喜爱、极具开拓与探索价值的科幻佳作。科幻文学的龙头期刊更是从一本传统的《科幻世界》,发展壮大成为涵盖各个读者层的系列刊物。与此同时,科幻文学的市场环境也有了改善,省会级城市的大型书店里终于有了属于科幻的领地。

仍然有人经常问及中国科幻与美国科幻的差距,但现在的答案已与十年前不同。在很多作品上(它们不再是那种毫无文学技巧与色彩、想象力拘谨的幼稚故事),这种比较已经变成了人家的牛排之于我们的土豆牛肉。差距是明显的——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差别”——却已经无法再为它们排个名次。口味问题有了实际意义,这正是我们的科幻走向成熟的标志。

与美国科幻的差距,实际上是市场化程度的差距。美国科幻从期刊到图书到影视再到游戏和玩具,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动力十足;而我们的图书出版却仍然处于这样一种局面:读者的阅读需求不能满足的同时,出版者却感叹于科幻书那区区几千册的销量。结果,我们基本上只有为热爱而创作的科幻作家,鲜有为版税而创作的科幻作家。这不是有责任心的出版人所乐于看到的现状。

科幻世界作为我国最有影响力的专业科幻出版机构,一直致力于对中国科幻的全方位推动。科幻图书出版是其中的重点之一。中国科幻需要长远眼光,需要一种务实精神,需要引入更市场化的手段,因而我们着眼于远景,而着手之处则在于一块块“基石”。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基石,我们并没有什么限定。因为,要建一座大厦需要各种各样的石料。

对于那样一座大厦,我们满怀期待。

后记

关于宇宙,关于外星人,关于我的小松

已经很久没有写过科幻方面的长篇小说,一是因为懒惰,二是因为……在醉心于世界观设定的我看来,没有一个合适的宇宙,也就没有合适的科幻小说。

原因在于我们这个宇宙的法规目前还过于坚硬。在由亚里士多德所开创,牛顿规划,并由爱因斯坦所完成的我们这个宇宙里,光速仍然不能被超越,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如果你不相信,请参阅“地球往事”三部曲。在大刘创造的那个伟大的宇宙里,光速仍然不能被超越——它只能被扭曲,被黑化,从而导致宇宙文明失衡,导致终极猜测和怀疑,最后,导致了宇宙的崩溃。

这件严重的事情使地球处于一种类似黑暗森林的恐怖平衡之中。如果在地球上出现外星人,他们绝对不会被依阿华战舰击败。他们将超越我们很多很多年,或许年代都将失去意义。他们将会是飞行在空中的燕雀,而我们则是树上的蜗牛,文明代差要到这样的级别,才能让他们跨越浩瀚得超出所有人想象的宇宙,来到我们面前。他们会抽出一张纸,放到我们面前,别碰它,那是二向箔。

所以这个光照不亮的宇宙令人生厌,我在很多年里没有想写科幻长篇小说的欲望,原因也在于此。

2010年的时候,一位熟人“再四”地请我为世博会写一篇科幻小说,他说,两三万字即可。我拒绝了。他许以高酬,我还是拒绝了。我不是为利益动心的人,此人诱我以物质,实在无礼。

这件事反复往来,耽搁数月,直到3月12日凌晨,乔布斯——现在已故——发布了iPad。那天夜里,我手持iPhone沉思良久,近于无寐。天明的时候,那约稿之人又来了,许以iPad,我同意了。此人诱我以神物,实无法拒绝。

但事情仍然没有开始的迹象。虽然我在5月份就拿到了iPad,却不知道它能与世博会有什么联系。再说,我仍然恨这个宇宙。难道没有一个更好点的宇宙?那些被我寄予厚望的量子力学家在做什么?日内瓦地下的那个大洞里,为什么还没有撞出点儿真正好看的火花来?

那年6月的某一日,我去火车站接人,在烈日下等待良久。火车站旁边的大楼,孤零零地矗立在耀眼的天幕之下。我看了它许久,突然想起了量子力学中所谓的维度宇宙……那不就是一栋高楼吗?一个平行的宇宙,由许多层面所组成,它们相距很近,却——要是没有楼梯的话——彼此隔离。你不能说它们隔得很远,居住在它们之中的人甚至能听到彼此的声息,却永无见面的机会。

如果没有楼梯的话。

该死的!怪不得我生性喜爱火车站!你总能在火车站发现些什么,是不是?

于是,一个多重的、彼此隔离却又相互知晓的世界在我心里成形。和往常一样,这是个喧闹、彼此仇恨、并且由于我个人的偏好而必然以网络连接起来的世界。它非常不错,有很多可能。光速?是的,光速的问题没有解决,还是没有什么能超越光速,不过我们现在已经不在乎了。

在这个我所创造的宇宙中,我放进了一个珍宝。小松,我的女儿,在2010年的时候只有四岁,不过……好吧,我们连光速都不在乎了,还在乎这些细节做什么。我承认,这本小说里的小松没有原型,她是个纯粹构想出来的十六岁的、独立、聪明、或许过于聪明的女孩子,我希望再过十二年,我的小松——真正的小松一将会是一个独立、善良,尽管有些过于聪明但深得父母之爱和邻里关怀的女孩子。

她需要过得很快乐。在这个世界里,我给了她可以随意穿越的宇宙,永远是黄昏却能被打火机光芒照亮的街道,高达万丈的数据山脉,永无止境的网络世界,各色款式的跳跳球,当然还有各种各样的外星人。她喜欢外星人,至少在她四岁的时候。

我希望她能过得非常棒,在她十六岁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或许还不能穿越宇宙,或许刚刚重新登上月球,或许有那么一帮子人正在勇敢无畏地前往火星。但在那个时代,信息将会真正地主宰我们的社会和我们每一个人。信息无处不在,它的繁衍或许将超越我们这个星球,连接上另一个层面的世界,去敲响大门。

门,吱嘎吱嘎地开了。

小松鼓起勇气,踏上台阶,紧紧地抱着她的了不起的iPad。

她向门里看了一眼,大声问:“需要我来拯救你们吗?”

这才是我爱的宇宙。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赛伯朋克风格科幻优秀之作,令人眼花缭乱的技术描写和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的完美结合。

——著名科幻作家 王晋康

中国版《银河系漫游指南》。拉拉在小说中毫不吝惜地挥洒天才般的想象,制造出一个宏大、狂乱却很有趣的世界。警告:此书的副作用是颠覆人生观,意志薄弱者慎入。

——更新代科幻作家 江波

比起穿越到古代和思考未来而言,以大家都熟悉的现实环境为背景创作科幻小说,更考验作者的功力。你既不能说得太过——否则读者会指责你胡编滥造,又不能畏手畏脚——那就失去了科幻小说的醍醐味。拉拉巧妙而熟练地避开了这个矛盾,用《银河系漫游指南》那种轻松、诙谐的方式,以小见大地讲了一个恢弘的冒险故事。《小松与大盗贼》也许不是《三体》式的科幻经典,也许不是好莱坞式的大作,但就“有趣”和“精彩”来说,它绝对值得一读。

——2012角川华语轻小说大赛金奖得主、新锐科幻作家 墨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小松与大盗贼/中国科幻基石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拉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474666
开本 32开
页数 2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9.12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08
14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0:2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