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李树建--树大叶茂/河南省艺术名家推介工程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李树建现为河南省豫剧二团团长,河南河南豫剧院院长,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荣获多种奖项和荣誉。汪淏编著的《李树建--树大叶茂》全方位、多维度地呈现豫剧艺术家李树建的成长道路、艺术成就、艺术风格以及广泛的社会影响。百年大戏才半纪,穿越人物直抵人性的歌唱,精品是这样炼成的,让豫剧走向世界,大气磅礴、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用高贵的人格造就高贵的艺术。

内容推荐

汪淏编著的《李树建--树大叶茂》为“河南省艺术名家推介工程丛书”之一种。李树建是豫剧当代著名老生,代表作有《程婴救孤》、《清风亭上》、《苏武牧羊》,他以深厚的艺术功底、独特的唱腔、富于感情的表演而自成一派,多次获得戏剧界各种大奖,开创了豫剧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新局面。《李树建--树大叶茂》收录了媒体、艺术界专家及李树建本人撰写的文章多篇,配有丰富的剧照、插图,较为全面地展现了这位当代豫剧名家的从艺之路及艺术成就,为河南文化名人及豫剧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目录

张体义 百年大戏才半纪——李树建艺术人生路扫描

周汉萍 德艺双馨李树建

杨道金 李树建,豫剧界升起的又一面旗帜——李树建表演艺术赏析

王蕴明 承古创新豫调麒韵——李树建表演艺术门外谈

王评章 穿越人物直抵人性的歌唱——李树建先生的表演艺术

耿玉卿 字字声声尽是情字情腔情皆出心——李树建唱腔印象

赵国安 声情唱出新天地——李树建声腔艺术特点与成就

刘玉琴 李树建,让艺术更有力

薛若琳 李树建和他的“三部曲”

徐培成 李树建“三部曲”鼎承了“李派”艺术

季国平 豫剧《程婴救孤》为何叫好又叫座

季国平 《程婴救孤》:十年磨砺铸辉煌

朱维英 豫剧《程婴救孤》音乐赏析

张体义 好戏是在市场上演出来的——《程婴救孤》研讨会在京举行

谭静波 感天动地的悲情表现——豫剧《清风亭上》的情感表现

荆桦 《清风亭》:悲歌一曲,感天动地

沈鸿鑫 一出震撼人的心灵的好戏——评豫剧《清风亭上》

耿玉卿 他把“不中”变成了“中”

曲韵 精品是这样炼成的

荆桦 大气磅礴、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

李树建 让豫剧走向世界

李树建 精品剧目是剧团的生命线

李树建 用高贵的人格造就高贵的艺术

李树建 我塑造的程婴及“衰派”艺术浅谈

李树建艺术年谱

试读章节

美国作家海明威说过,不幸的童年是作家的摇篮。有着不幸童年的李树建却没能成为作家,偏偏成了一个戏剧艺术家。对于戏剧家来说,不幸的童年是把双刃剑,为改变不幸命运的强烈欲望磨炼了他刻苦努力、不懈奋斗的个性,不幸的童年也使他没有机会进行系统的科班训练,更没有机会感受戏剧世家的那种耳濡目染。

从一个山沟的苦孩子成长为一个著名的戏剧艺术家,李树建的经历仿佛是古代戏台上的“连台本戏”,既有乏味而沉闷的“过场戏”,更不乏精彩夺目的传奇片段。

李树建的人生大戏是从豫西的一个小山沟里开始唱起来的。

苦孩子的戏曲梦

李树建生在红旗下,长在新社会,按理说迎接他的应该是蜜糖罐似的生活,然而,李树建幼年记忆中最深刻的印象却是饥饿与孤独。

李树建出生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的1962年,而且是青黄不接的春天。家里已经有了三个姐姐、一个哥哥,生活本来就困难,一年的粮食不够一季儿吃的,又多了他这一张嘴,家里生活就更困难了。幼小的李树建饿得屁股蛋子只有手指头那么大,还长了一身白毛。家里人以为这是不祥之兆,因此也就不怎么待见他。有一天夜里,下地干活的母亲回到家,一摸蜷缩在床头的李树建,发现已经不会哭了,摸摸鼻子,多少还有点气儿。母亲哭着说,孩子恐怕不行了。父亲说,不行就不行吧,反正也养不起,多一张嘴多一份累赘。随后,父亲趁黑把孩子扔到了村子附近的一个山坡上。第二天早上,奶奶过来看孙子,一听说扔了很恼火,挪着小脚一步步到了山坡上。用手一摸身上还有点热气儿,想着还有救,就抱回来了。一个卑贱如草的生灵,就这样侥幸地活了下来。

李树建的家乡汝州市以前叫临汝县,是一个戏窝子,也是河南曲剧诞生的地方。曲剧名家李文彬就出生在这里。传说清末的时候,有一个戏班子在观音堂村里的麦场上唱大戏,人山人海的,一个著名的文武老生在演出中猝死在舞台上,观众一哄而散,戏班子没有办法,也走了。李树建的一个祖辈爷爷用席子把那老生裹了,埋在了自家的山地里,当地人称之为“戏子坟”。以后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给祖先烧纸的时候也顺带着给“戏子坟”烧纸钱,逢年过节的,从没有忘记过他。

后来,李树建的一个本家爷爷开始学唱戏了,他唱旦角,叫李玉林,《小寡妇上坟》、《别窑》唱得很好。1956年,李玉林在河南省首届戏曲汇演中饰演《搬窑》中的王宝钏,荣获演员一等奖。著名戏剧家田汉看了他的表演,称其为“曲剧的梅兰芳”。幼时的李树建并没有听过李玉林爷爷的戏,但要做爷爷那样的名角,很早就成为他的梦想。

李树建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看戏,人家看戏在前台,他却喜欢钻后台,经常把后台的帆布篷扒开一条逢,伸着脑袋看人家化装,演出结束了他还不走,远远地看着演员们在那儿吃饭。小学二三年级时,他就开始跟着人家哼哼着学戏。学校在村西头,早晨一大早起来上早自习,李树建背书的时候少,背戏词儿哼唱腔的时候多,因为这事儿没少挨老师的吵。

和李树建要好的几个顽皮孩子,除了上学常腻在一起,放学后也经常一起放羊、放猪兼割草。有时候,几个孩子天当幕布地当舞台分配好角色,就演开了。因为分配角色,几个孩子经常争得面红耳赤,演得最多的是《红灯记》中的“斗鸠山”。没有锣鼓点,自己哼着“肉梆子”,没有酒碗,随便找个瓦片,一仰头,一甩脖儿,就唱开了:“临行喝罢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因为是听着学的,李树建总是把“临行喝妈一碗酒”唱成“临行喝罢一碗酒”。

20世纪70年代初期,李树建所在的生产大队成立了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自认为表演上有天赋的李树建天天在队长家磨叽,还央求家里人出面跟队长说好话。说只要能去宣传队,不让唱戏,抬汽灯都可以,队长无奈地答应了。在宣传队,李树建偶尔在台上说几句快板书调节气氛,主要的任务还是演出结束后和另外一个小朋友把汽灯抬回村部。在李树建的心里,能在宣传队里抬汽灯,也是一种很了不起的荣耀。

年龄逐渐大了,李树建看戏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听说哪儿有戏,几个年轻人一起能跑十几里去看戏。看戏多了,演戏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了,除了戏,别的都抛在了脑后。村里人说李树建是当年那个死在舞台上的“戏子”托生的,没准儿能唱出名。家里人一直反对李树建唱戏,村小学有个叫李太昌的教师却经常私下鼓励他:“你在这方面有点才华,要想办法学习,争取考上剧团。”

让李树建想不到的是,唱戏的机会很快就降临到了他的头上。

1976年春天,临汝县寄料公社修干渠,成立了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也是个业余剧团,李树建报名参加了。业余剧团不仅演出几个样板戏,还能自编自演节目,很受民工们的欢迎。李树建在宣传队也有机会清唱一两段,效果不错,人们还送了他一个绰号——“钢嗓”。P1-3

序言

营造有利于高素质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师大家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引领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是推动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条件。

“河南省艺术名家推介工程”自2011年启动,旨在通过推介河南各艺术门类的领军人物,总结传播他们的艺术成就,激励文化艺术工作者百尺竿头再上层楼,引领河南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健康成长,“河南省艺术名家推介工程丛书”的出版,就是对河南省艺术界各领域领军人物艺术成就的一次系统总结和展示。

一个时代的文明高度,往往是那个时代的领军人物所代表的。在文艺领域,可以说一个时代的文化名家的成就,代表着这个时代这个领域的最高水准。因此,总结艺术名家的艺术经验,推广艺术名家的艺术成就,彰显艺术名家的职业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在艺术领域里,这些艺术名家尚有更远的路要走,也希冀更多的人超越他们。而这些,正是我们所盼望的。

是为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李树建--树大叶茂/河南省艺术名家推介工程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汪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778483
开本 16开
页数 2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5
出版时间 2013-11-01
首版时间 2013-11-01
印刷时间 201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2
CIP核字 2013264008
中图分类号 K825.78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60
18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7: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