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网络谣言应对与舆情引导
内容
编辑推荐

《网络谣言应对与舆情引导》由姜胜洪著,本书是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成果,从中国网络发展现状入手,探讨和解析了网络谣言的生成机制与传播机制,并剖析了网络谣言的严重危害。作者姜胜洪副研究员还重视传承与借鉴中国古代和国外治理谣言的经验与启示,对谣言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阐释。这部著作在研究网络谣言的基础上,研究了舆情引导问题,尝试将舆情引导与网络谣言防控相结合来进行研究,从舆情客体的责任、主体的理性、法治的作用几方面,找到治理网络谣言的方向和应对措施。

内容推荐

《网络谣言应对与舆情引导》由姜胜洪著,互联网使舆情研究成为中国的一项显学。《网络谣言应对与舆情引导》从中国网络发展的现状入手,解析了网络谣言的生成与传播机制,剖析了网络谣言的危害,借鉴了中国古代和国外治理谣言的经验与启示,并在此基础上,将舆情引导与网络谣言防控相结合来进行研究,找到了治理网络谣言的方向与措施,为网络谣言应对与舆情引导作出了新的贡献。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与内容

第一章 网络谣言:不容忽视的负面舆情

第一节 网络谣言的内涵

  一 “谣”和谣言的辞源学分析

  二 关于谣言的几种界说

  三 谣言与流言、谎言、传言等的关系

  四 网络谣言的内涵

第二节 网络谣言的分类及特点

  一 网络谣言的分类

  二 网络谣言的特点

第三节 网络谣言是舆论的畸变形态

  一 网络舆情的概念

  二 网络舆情向网络舆论的转化

  三 网络谣言反映了民众负面舆情

  四 网络谣言是社会舆论的否定形式

第二章 追本溯源:网络谣言的形成机理

第一节 网络谣言的传受者

  一 网络谣言的传播者

  二 网络谣言的接受者

第二节 网络谣言的生成机理

  一 信息缺位与民众谣言传播心理

  二 外部环境的变化与民众不安全感

  三 谣言披上“科学外衣”与民众科学素养偏低

  四 社会公信力危机与民众的不信任感

  五 媒体失范与谣言绑架真相

  六 少数“意见领袖”和“网络推手”制造、传播不实信息

  七 商业利益的不良驱动

  八 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造谣生事

第三节 网络谣言的演变规律

  一 网络谣言的形成期

  二 网络谣言的高潮期

  三 网络谣言的衰退期

  四 网络谣言的拖尾期

第三章 随波逐流: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

第一节 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

  一 关于谣言产生和传播的若干理论

  二 网络传播的基本形态

  三 网络谣言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模式

第二节 微博中的谣言传播

  一 微博信息传播的特点

  二 微博谣言传播的原因

  三 微博谣言的演化机理

  四 微博对谣言的“自净化”

第三节 网络政治谣言的传播机制

  一 网络政治谣言的分类及其内容

  二 网络政治谣言的传播特征

  三 网络政治谣言传播的社会危害

第四章 高度关注:网络谣言与群体性事件

第一节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谣言蔓延的原因

  一 群体性事件的界定

  二 群体性事件是舆情的特殊表现形式

  三 群体性事件表现形式及主要特点

  四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谣言蔓延的主要原因

  五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谣言的传播机制

第二节 网络谣言影响群体性事件的过程

  一 典型案例

  二 网络谣言影响群体性事件的过程

第三节 群体性事件网络谣言应对中存在的问题

  一 舆情主客体各方存在的不同问题

  二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谣言的社会危害

第五章 传承借鉴:中国古代和国外治理谣言的经验与启示

第一节 我国古代政府与官员对政治谣言的防控

  一 重视民心关注舆情

  二 运用刑罚手段遏制谣言的不同方针

  三 谣言防控及其舆情疏导的成败教训

  四 端正为政者对待政治性谣言的态度

  五 提高人们对政治性谣言的认识力

第二节 国外治理网络谣言的经验与启示

  一 治理网络谣言的主要策略

  二 利用民意调查了解和影响民意

  三 国外治理网络谣言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第六章 有效应对:舆情客体的责任与举措

第一节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 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

  二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切实保障群众利益

  三 保障民生需求,维护群众利益

第二节 加强信息公开和权威发布

  一 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增强社会透明度

  二 建立网络谣言预警研判机制

  三 主动出击,消除谣言生存的空间

第三节 全方位重塑政府公信力

  一 正确认识网络舆情与政府公信力的关系

  二 提高群众的认同度

  三 重塑政府公信力

第四节 善用政务微博应对网络谣言

  一 政务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二 正确运用政务微博应对网络谣言

第七章 同心同德:舆情主体的理性与素养

第一节 顺应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引导

  一 支持政府构建不同阶段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二 配合政府完善网络舆情的引导措施

  三 积极参加引导规范媒体行为

第二节 提高网络道德素养和公民责任意识

  一 提高媒介素养,遵守信息道德

  二 增强理性思维,提高信息辨别能力

  三 提升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

  四 党员干部严格管好自己

  五 全方位提升民众素养

  六 提高青少年辨别网络谣言的能力

第三节 提升媒体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一 加强马克思主义网上阵地建设

  二 提高新闻媒体的敏锐性

  三 构建适应网络环境的谣言防堵机制

第四节 加强网络谣言传播的自律

  一 加强网络谣言传播的行业自律

  二 加强新闻报道中的媒体自律

  三 加强公众自我传播约束

第八章 依法掌控:在网络舆情清波中不容谣言泛滥

第一节 依法打击和惩治网络上的造谣传谣行为

  一 网络绝非“法外之地”

  二 依法惩治网络谣言是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

  三 散布网络谣言适用的法律法规

  四 现行惩治网络谣言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五 完善相关立法震慑网络谣言

  六 依法打击和惩治网络造谣传谣行为

第二节 提高依法防谣治谣的技术水平

  一 网络谣言监管面临技术困境

  二 加强互联网技术领域开发创新

  三 实行网络实名制

第三节 依法加强互联网管理

  一 互联网成为西方推行其意识形态的手段

  二 依法管理互联网已成各国惯例

  三 进一步强化政府对互联网的依法管理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网络谣言应对与舆情引导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姜胜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49555
开本 16开
页数 3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1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92
CIP核字 2013193604
中图分类号 D669.9
丛书名
印张 2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5:4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