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砚辨》由吴笠谷所著,本书分《刍议编》、《杂俎编》两部分。《刍议编》诸文,主要按年代先后考析古代名人砚及砚史名家砚事,有证伪,有辨真。《杂俎编》诸文为杂说,有对古今各种名砚争议问题的考辨,也有对古名人砚鉴赏问题的探求。
图书 | 名砚辨 |
内容 | 编辑推荐 《名砚辨》由吴笠谷所著,本书分《刍议编》、《杂俎编》两部分。《刍议编》诸文,主要按年代先后考析古代名人砚及砚史名家砚事,有证伪,有辨真。《杂俎编》诸文为杂说,有对古今各种名砚争议问题的考辨,也有对古名人砚鉴赏问题的探求。 目录 自序:魂兮归来 吾道不孤――试论当代砚文化式微的成因复兴机缘 刍议编: 1孔砚与“法家诗人”——李贺诗《杨生青花紫石砚歌》诸解正谬 2右军遗宝传苏米——王羲之凤池砚考 3与《楞严经》共存亡?——佛教名物房相砚钩沉 4白傅墨海?——香山居士砚谈霏 5真州“双包案”——高阳子春砚抉隐 6“大义灭砚”非龙图 掷砚真有歙状元——脞话包公掷砚 7砚史葫芦案之N个细节——脂砚漫谭 8玉人香砚的风月——疏香阁眉子砚证闻 9风流竟被雨打风吹去——明季粤地抗清诸烈士遗民砚事琴事扬芬 10似闻咂咂评砚声——清中前期闽人玩砚圈考略 11褪去诗翁脸上的铅华与污垢——从赝品黄任墨雨砚的原罪说开去 12迷人眼的乱花――顾二娘“一寸干将”砚析惑 13“砚革”的“斗批改”——纪晓岚绿红端辨诬 杂俎编: 14争座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四大名砚评传 15王谢风流各自夸——端歙争魁 16有砚无“歙”之困局——婺歙争牌 17“唐宋斗”——绛虢争“泥” 18唐公眼里美西施——红丝石“第一”讹说种种 19多少他山绿石假洮河之名行之?——洮砚起始数则探微 20曼妙歙溪绿精灵——解密庙前青、庙前红 21砚必宋唐――高古名人砚辑逸 22混过龙门的诸鱼——《西清砚谱》名赝综考 23劝君莫作摧花客——砚之觞 24凤兮凤兮,何是真凤?——古砚名款年款的复杂性 25赝伎九种——以伪坡为主例说 26识真八法——聊充金针度与人 后记:梦回何朝?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名砚辨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笠谷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文物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103286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1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2-08-01 |
首版时间 | 2012-08-01 |
印刷时间 | 2012-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15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75.42 |
丛书名 | |
印张 | 3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0 |
宽 | 185 |
高 | 2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