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美国往事
内容
编辑推荐

由楚寒著的《美国往事》是一部关于美国历史的系列随笔作品集,既是作者对美国早期历史研究的成果结晶,也是一部美国独立建国历史时期开国元勋的故事集。作者通过叙述华盛顿、杰斐逊、富林克林等美国开国元勋的事迹和美国重大历史事件,解读美国强盛的根源。

内容推荐

发轫于18世纪下半叶的北美独立革命,是一段青春热血、激荡人心、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那个叫做美利坚的新生民族,蛰伏百年第一次联合起来的不屈族群,在一个新大陆上昂起头颅直面暴虐的王,在暗夜中蜕变,在血与火中获得重生,傲睨一世的帝国阻挡不了他们锐利的剑芒,历史学者的佳篇宏论频频在这里回首。可以说,美国独立革命的历史,是一段险象环生而又充满希望的历史,旧的秩序逐渐被打破,新的秩序将要破土而出,在历史航程驶至这里的时候,新生的美利坚民族书写了人类争取自由史上最华美煌煌的篇章。在那个风云变幻、人心激荡的革命时代和立国开初,一群胆壮心雄、才高识远、高瞻远瞩的贤才俊彦登上了时代舞台,不屈对抗帝国,引领北美人民,规划制度蓝图。他们共同在一块没有历史的土地上缔造了一个伟大的国家,一个民主的联邦共和国,因此而被后世尊称为美国“建国之父”,又称为“国父群”。

《美国往事》讲述的,即是这样一个“国父群”的故事,它既是作者对美国早期历史研究的成果结晶,也是一部美国独立建国历史时期开国元勋的故事集。这些才志颖露的美利坚开国元勋,这些惊才风逸的美利坚思想前驱者,这些曾经精彩纷呈的经历,生动鲜活的面孔,独特卓绝的贡献,世人皆知的传奇,以及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无疑是人类史上一座丰厚的精神宝藏,两百多年后它们都在作者的笔下,一一呈现于读者面前。

《美国往事》作者楚寒。

目录

梅花香自苦寒来

——独立宣言的故事

挂冠求去品自高

——华盛顿的两度交权

如椽大笔写春秋

——潘恩的慷慨悲歌

底层之子铸伟业

——汉密尔顿谱写的政治篇章

人生为做大事来

——杰斐逊一生中的三项业绩

耄耋老翁仍少年

——富兰克林晚年参与签署的三份法案文件始末

身虽赢弱志气昂

——詹姆斯·麦迪逊的立法行迹

后记

试读章节

“先生们,我赞成麦迪逊先生说的不应给最高行政长官太大的权力,因此我主张,这一职位应由多人组成,以防止一人专断。并且,为避免出现像暴虐的英王那样的独裁者,应对国家最高行政长官加以进一步限权,他们担任这一职位不得连任。另外,只要有多数州的行政长官也即州长提出要求,即可提交国会罢免。”威廉·帕特森又提出了不同意见。

“关于国家行政长官的议题,我愿意听取各方的意见。”麦迪逊诚恳地说,然后继续发言,“先生们,我现在向各位报告我们关于国家司法部门,也即联邦法院和法官体系的构想。大家都知道在英国的传统里头,法官被视为国王和其法庭的代理人,这将导致司法权听命于王权,在国王的威严底下俯首帖耳。在合众国各州中,我们都看到了,法官与行政官员之间割不断的联系乃是腐败的根源,因此,未来的新政府应当切断这一关联,而将司法部门提高到一个政府分支的地位。具体而言,我觉得,司法应该倚赖立法而非行政部门,应该由立法部门来指派法官,包括联邦最高法院和其他所有的联邦法院。”

“麦迪逊先生,我认为,最高法院是联邦司法部门的代表,其成员应由联邦行政部门指定,而且它应是对全国性事务的最终上诉部门。并且,联邦政府中不应设立基层法院系统。”威廉·帕特森说。

“我会认真思考帕特森先生的上述观点的。各位代表,刚才我阐述的是关于未来全国性政府的构想。我想强调的一点是,新政府不但要拥有如今邦联议会的全部权力,而且新政府中的三大分支也就是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的权力,均要远大于各州。”

“我反对!”威廉·帕特森大声说道:“本人认为,虽然未来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联邦政府,但各州还将继续保持其独立的权力,并且置此权力于联邦的权力之上。”

“帕特森先生,您的观点我会认真考虑的。”麦迪逊将帕特森的观点悉数记录了下来,然后继续发言,霎时间,他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各位代表,我现在想谈一谈我们国家奴隶的地位问题。我一向认为,奴隶制是一种罪恶的制度,它已在合众国所有允许奴隶制存在的州引起了悲惨和贫穷。从海外贩卖奴隶,这是一种令人憎恶的贸易。奴隶制的长久存在损害了联邦,美国应当逐步废除这种非人道的制度!因此,我建议,未来在统计各州人口,以决定各州在联邦国会中的议员代表数目时,黑人奴隶应当跟自由人公民一样被计算在内。”

麦迪逊刚说完,从会场角落里倏地站起来一位代表,此人是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平克尼,一位在英国接受教育的律师,他站起来反驳麦迪逊的观点:“主席阁下,麦迪逊先生,请听我说,在历史的任何时期,人类社会中总有一半人是奴隶,我们应当正视并认可这一事实,进而维护奴隶制在美国的存在。众所周知的是,奴隶仅仅是财产,只是白人‘会说话的工具’,而不是自由人,因此在选举产生国会议员时不能算入总人口。”身为蓄奴州的代表,查尔斯·平克尼觉得自己有责任表明这些州的立场:“今后倘若要像麦迪逊先生所宣称的那样限制奴隶制的话,我们这些州只好拒绝加入联邦了。”

就这样的,麦迪逊的每一次发言,都会引来一番辩驳。他所起草的方案的几个重要设想,都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挑战。除了上述争议点之外,在国会议员的选举、参议院的产生、参议员的表决权、总统选举方式及任期、政府官员弹劾、禁止奴隶贸易、处置逃亡奴隶、法官产生等诸多议题上,由他引发的会场上的争论和辩驳,也无尽无休。

麦迪逊无疑是会场上最忙碌的人。冗长的会议和炎热的天气,让不少代表叫苦连天,可麦迪逊却甘之若素,从来没有半句怨言。而且从会议开始的那一刻起,他就手不停挥,运用各种速记符号,将与会代表的每一次发言和表决立场,都做了详细的记录。在他的记录中,麦迪逊称呼自己为“M先生”,他甚至记录下了会议的每一处细节,包括别人的发言当中对“M先生”不友好的话。

这份被称作为《麦迪逊一七八七年联邦会议辩论记录》的文献,直到三十年之后才公之于众。对此,麦迪逊作了这样的一番说明:“我坐在会议主席的面前,其他代表都在我的左右,我能听清会议主席说的每件事,我也能听清每位代表的每句话。我记的笔记只有我自己能够明白,然后晚上在自己的房间里,我再把完整的发言和方案写出来。我参加每天的会议,只要有代表开会或讨论我就在场。”

这还不算,麦迪逊还是费城会议上发言最积极的人。他时常看起来那么的赢弱,却在会场上显得那么的生气勃勃。尽管他的嗓音并不怎么动听,但是他那滔滔的言词和缜密的思维打动了不少人,并且使其他州的许多代表接受了他的思想。制宪会议一共开了116天,其中有96天麦迪逊发了言。有时候他会控制不住自己,显得过于激动,为此他特地请了一位朋友在这种时刻拦他一把。可是当他一旦开口,就又激动不已了,他的朋友看了不禁瞠目结舌,看着他脸涨得通红滔滔雄辩的样子,实在做不到走上前去阻止他,事后他的朋友对他说:“我宁愿触摸闪电,也不敢阻止你辩论。”

七月下旬,大会指定了一个由五人组成的“细节委员会”,负责起草一部具体的宪法,要求其中须体现迄今会议通过的那些基本原则,麦迪逊入选了该委员会,参与起草宪法,他起草了大部分宪法条文。八月上旬,委员会完成了一份宪法初稿。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会议开始对宪法初稿的内容进行讨论和进一步的修改。九月八日,大会任命了一个“文体委员会”,以润饰宪法草案的词句,并安排条款的先后顺序。九月十二日,委员会向大会提交润饰后的宪法文本。接下来,会议花了三天时间对宪法草案进行审议。九月十五日,委员会确立并开始书写全部的宪法条文。

经过了将近四个月漫长而激烈的争论后,九月十七日,宪法条款在会场上正式定稿,三十九名与会代表签署了经各方妥协达成的最终宪法文本。

 世界历史上的第一部成文宪法、被英国首相威廉·格拉德斯通誉为“是在特定时刻,由人的大脑和使命合成的最美妙的文献作品”,终于艰难问世了。

驶往未来的这艘名为“美利坚”号的大型航船,将以这部凝聚了人类理想、睿智和务实精神的宪法为基点,动身,起航,扬帆出海。P199-201

序言

历史的光泽

历史像乌银一样,在寂寞中不曾褪色,在岁月中发出古旧的光泽。

一片东西濒洋、三面临海、五大淡水湖交错环绕的新大陆,一个历史短暂却又饱经世变、以移民和多元文化著称于世的国度,曾经是美洲原住民生存繁衍的一方天地,欧洲列强侵占,控制的殖民地,后来却逐渐形成了一个不屈的新兴民族。在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走向联合,在血与火中直面强暴,而后,在一块没有历史的土地上缔造了一个自由独立的国家,创设了一个垂范百世的制度,让后代人在时光里长久地传颂,研析,追鉴。

这个国家就是美国。这段历史就是十八世纪下半叶的美国独立建国史。

美国的独立建国不仅是北关大陆破天荒的大事,也是世界历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一幕,人类争取自由史上华美煌煌的篇章。当历史航船驶至十八世纪中叶的时候,大英帝国一个半多世纪以来的殖民迷梦已做到了尽头,它的横征暴敛、暴虐无道、残民以逞,让一个素有自治传统、怀揣自由梦想的半开化民族长年累月地抗争,如此执著,却又坚韧,不屈不挠地喊出了时代最强音。

这是一场以卵击石的战争,一场弱小民族以悲壮之势对抗全球头号殖民强国的艰难斗争,简直可以说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但这是一次高扬正义旌旗的宣战,一份慕思自由、追求平等、渴望尊严同时力图将一片蛮荒之地变为希望之地的努力。并且,在文明的意义上,美利坚民族的独立建国,不仅仅是这个民族对宗主国大不列颠王国暴政的反抗,也不仅仅是世界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这是人类追求与生俱来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首次尝试,是地球上一个民族以人权原则建国的首次尝试。换言之,放眼当时的世界,这里有全新的思想、全新的理念、全新的追求和梦想。

故此,这又是一场摧枯拉朽的思想革命,一场破旧立新的制度变革。在那段新旧交织、险象环生而又充满希望的历史时期,旧的枷锁逐渐被打破,新的秩序将要破土而出,新生的美利坚民族在时代的大河里掀起了惊涛波澜。不断冲击旧时代的污泥浊水,频频叩击现代文明的门扉。在这片蒙昧、落后、动荡不安而又为世所瞩目的北美大陆上,他们不仅培植了宪政共和的新苗,还为这个国族积累起了丰厚的精神资源,犹如栽种了一棵棵绿叶成荫的果树,留作当世以至子孙后代享用的果实,纳凉的处所。

短短数十年间,这片土地上一大堆聚积已久的难题危机得到化解,一连串旧大陆不可企及的愿景目标成为现实,尤其是,在一个到处还是君主、国王、帝王、僭主和世袭制的世界上,一系列或惊世骇俗或前所未有的原则得以确立: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法治共和、宪法至上、普选代议、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军政独立、联邦体制、有限政府、政教分离、民族自决、一切权力来自上帝和人民、军队之职责在于服务国防而不可施于内政……他们为新大陆奠定的秩序将惠泽于后世的生民,也为世界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参照系,为人类对自由的梦想提供了一方存放之地。

而我,一个历史题材的作者,这些日子以来通过伏案写作的方式,来回首这段风起潮涌、激荡人心的历史,去探访一个个恍如梦境而又清晰如昨的历史场景和历史故事,或许不经意间,也将自己的震撼和感动呈诸笔端。如今,终于走完了这趟长途的文字跋涉,除了脱稿后油然而生的满足感以外,它终于让我生出了一丝疲累。

但我将感激这一趟文字之旅,并会永远记住那些如乌银般未曾褪色的历史在纸页间散发的光泽。

写于二○一三年十一月九日至十一日

后记

对美国历史的兴趣留存心间已有很多年了,这种历久不衰的喜好,自年少时起就那样在我的内心深处扎根,发芽,日渐生长,时至今日终于披上绿叶,开花结果。

 那片东西濒洋、三面环海的新大陆上曾经发生的故事,一直以来在我的脑海里盘旋着,滋漫着,在我多少个忧愤和绝望的夜半时分给我以慰藉,以至于我熟悉那片土地上久远以前的故事,宛若熟悉自己的身体气味一般。具体而言,我对美国历史的兴趣始于中学时代,那时候杂七杂八读了不少这方面的课外书,基本上是逮到哪本读哪本,它们成了我对抗学校里政治课本的精神资源。但真正系统地研读美国史,从学术立场去精读这类史料和论著,是在二○○四年冬读研期间,当时在准备法理学(法哲学)的课程论文时,我在一大堆主要由欧洲哲学家(古希腊、古罗马、英、法、荷、德、意等)组成的备选课题中,单单选择了美国独立运动时期的启蒙思想家托马斯·潘恩,以及美国独立战争史,但那段日子并没有动过想写一本书的念头,只想着好好地把论文写出来,此外再随兴写一点学术随笔。

起念将阅读美国史的心得专门写出一本书,是到了二。一二年春撰写《晨光》一文时。在那篇逾两万六千字的长文中,我将“新大陆”单独列为一节,文中写了富兰克林、潘恩、斯托夫人、林肯、马丁·路德·金等历史人物,还写了美国十八十九世纪的废奴运动史和二十世纪中叶的民权运动史。这一节总共写了五千多字,对于一篇散文或人文随笔的一小节来说,篇幅并不算短了,可脱稿后我仍是觉得意犹未尽。在撰写那篇长文的过程中,以前阅读美国史的热情再度被唤醒,留存心底多年的述说激情也骤然被引发,便想要通过更长更厚重的篇幅去涂抹,在那种热情和激情的驱使下,我构思了几部文学类作品。其中的一部,是以文学表现手法写一个美国早期独立建国史的系列,就是这本书了。

从二○一二年六月中旬正式动笔,我从自己早已谙熟的潘恩的故事开始写起,接下来写杰斐逊的故事,写独立宣言的故事,写华盛顿的故事,一直写到最后一位去世的美国开国之父詹姆斯·麦迪逊的故事,断断续续写了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在今年初秋,完成了这场步履艰难的文字长途跋涉。走了这一趟文字之旅,穿梭在案头堆成小山似的史料丛中,我时常觉得胸中涌动着历史长河的浩荡波流。这于我是一段重温历史、寻索先贤踪迹的精神历程。我为自己终能用文学的眼光探访人类争取自由史上这一页正大煌煌的历史篇章而感到快慰。

这本《美国往事》,是我以文学形式系统地回溯美国历史的首次尝试,今后我还会继续往前走。作为一个文学写作者,我力求将语言的隽美与融畅显现在纸上,哪怕在写作过程中要经历字斟句酌、精雕细刻,并因此耗费了难以言表的艰辛;作为一个历史叙述者,我力争自己笔下呈现出来的不仅仅只是故事,还有故事为什么会这样发生、演进、如此收场,当然,还有我极为在乎的人文关怀、价值坚守。

当年,沉迷于泛读各种类的历史书籍,只是觉得有趣,非关学问,非关撰文,加上少年时代的苦闷和压抑需要向书本寻求精神上的支援,寻找一方自由的乡土。可是后来我越来越明白,谦卑和感恩,宽容和反思,还有一颗敬畏之心,才是面对历史最应持有的态度。

如今,回眸消逝在时光深处的历史,沉淀在历史长河中的往事,有幸能够清醒地端详它,热忱地书写它,我终于相信自己是一个幸福者,并且执著地用手中的笔表达对历史的敬意。

写于二○一三年十月三十一日、十一月一日

于美国威斯康星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美国往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楚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826023
开本 16开
页数 2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3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4
CIP核字 2014001320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1:5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