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如何培养有个性的孩子/新视野教育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詹姆士·杜布森非常相信,这些“不听话”的孩子拥有的创造性潜力和性格力量,通常超过他们温柔乖巧的弟兄姐妹和同龄伙伴。前提是,父母能帮助他学会疏导自己的冲动,控制自己无拘无束的意志。这本《如何培养有个性的孩子》就是为了这一目的而写的。

由于本书特别针对那些“不听话”、“个性强”、“长着反骨”的孩子,全书以很大的篇幅谈到纪律和约束的方法。

内容推荐

指望天性好奇的小孩不动是不对的,也是不现实的。当他不小心碰了不该碰的东西时,不管那东西是否昂贵,千万别罚他,因为他不知道。

在这本《如何培养有个性的孩子》里,詹姆士·杜布森将仔细观察这些自行其事的小家伙,从婴儿期、学步期、小学的早期和晚期,一直到令人谈虎色变的青春期(但愿做父母的能振作一点)。探讨还将涉及他们对待兄弟姐妹的敌视态度、精力过剩(Hyperactivity,运动机能过盛)、以及自尊心的建立。

目录

第一章 抗命小孩,抓狂父母

第二章 亲子战争(出生到24个月)

第三章 亲子战争(2岁到12岁)

第四章 保护孩子的志气

第五章 父母常犯的错误

第六章 惩罚的艺术

第七章 手足相争

第八章 如何教养H症的孩子

第九章 关于“好父母培训教程”(P.E.T.)

第十章 躁动的青春

结语 永恒的源泉

试读章节

一些有关管教小孩的书和文章里,通常只提到“孩童不负责任的行为”,却很少人提到“故意的抗命”,其实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

我们杜布森一家由父亲、母亲、两个小男孩、一个小女孩、一只仓鼠、一只长尾鹦鹉、一条寂寞的金鱼和两只无药可救、神经兮兮的小猫组成。大体说来,除偶有小摩擦,一“家”还算相安无事。不过,我们“家”中还有另外一位与大家有些格格不入、不肯合作的成员——它重约5.4公斤,是一只性情倔强的猎獾狗,我们替它取名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创始人),昵称西格。这家伙打心眼儿里觉得整幢房子都是它的地盘。有人告诉我猎獾狗一向自行其是,不大与人为伍:然而,西格却属于不折不扣的革命派。我倒不是说它居心不良或者胸襟狭隘,只是它一心只求凡事顺己意而行,在过去的12年中,我和它一直处于势不两立的争战中。

意志力的对抗

西格不但生性倔强,在家中它也不肯稍尽自己的义务——在寒冷的冬晨,它绝不肯替你叼报纸进门;它也拒绝与孩子们玩抛球捡球的游戏;连菜园里的地鼠它也懒得撵一撵;而且大部分受过训练的狗会耍的把戏,它是一样也不会。还有呢!西格对我替它挖空心思设计的自我提高课程一律漠然处之,从不主动参与。它懒散地到处游游逛逛,只喜欢玩玩水,伫立在玫瑰花前嗅嗅闻闻便心满意足了。

更气人的是,西格连一条好的看家狗也算不上。这个怀疑最后终于被证实了——一天晚上,有个夜贼在凌晨3点左右闯入我家后院,当时我恰好从一场好梦中醒来,跳下床,摸索着走到门边。我知道凉台上有人,西格显然也知道了,因为这个胆小的家伙竟弓着身跟在我后面!我听到自己的心扑扑地跳着,等了几分钟,我伸手握住后门球形把手。这时,院子的门悄悄地开了又关了,有人正站在离我不过1米的地方,而且那家伙正在我的车库里胡乱摆弄。黑暗中我同西格交换了意见,决定由它出头去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一把打开后门,对西格叫道:“上呀!”然而,西格一动也不动,站在原地浑身打颤,牙齿格格有声。它的样子糟糕之极,我想即便我用力推它,也不可能让它踏出后门一步。幸好在接下来的一片混乱嘈杂声中,夜贼转身开溜,于是人狗皆欢!

请千万别误解我对西格的态度——西格属于我们家庭的一员,我们非常喜爱它。而且尽管它不愿放弃自己游侠式的天性,我最终还是教会它服从一些简单的命令。不过,在它极不情愿地承认我的权威之前,我们之间曾发生过几场“经典战役”。其中一场最激烈的遭遇战发生在几年前。当时我出差到迈阿密参加了一个为期三天的会议,等我回到家来,我发现西格趁我不在,已经宣布成为整幢房子的主人了。不过一直到当天晚上,我才意识到西格对自己一家之主的新位置是相当认真的。

那天晚上11点左右,我告诉西格回它的床上去。它的床设在起居间里的一个永久性的围笼里。6年来,我一直在每天临睡前如此吩咐西格,它也毫无异议地遵从。但那天晚上,西格却拒绝服从。你瞧,它赖在浴室不走,并且舒舒服服地坐在毛茸茸的马桶盖上——这是它最喜欢的地方,因为它可以靠着旁边的电暖器取暖。有些情形下,西格会花很大的代价学会一件重要的事情,比方说要跳到马桶上坐下之前,最好先把盖子盖起来。我永远忘不了西格学到这个功课的那晚上,它挟着一身寒气冲进浴室,旋风般地跳上马桶,一眨眼之间,差点淹死在马桶里,直到我把它湿淋淋地捞出来。

当我告诉西格离开自己的温暖“沙发”,回到床上去的时候,它拉长了耳朵,慢慢地把头抬起来对着我。然后,它故意把一只脚放在马桶盖子边上,双肩拱起来,龇牙咧嘴地发出它最吓人的咆哮声。这是西格在以自己的方式说:“你已经管不了我了!”P1-4

序言

我个人非常相信,这些“不听话”的孩子拥有的创造性潜力和性格力量,通常超过他们温柔乖巧的弟兄姐妹和同龄伙伴。前提是,父母能帮助他学会疏导自己的冲动,控制自己无拘无束的意志。我的书就是为了这一目的而写的。

有一次坐公共汽车的时候,我看见一位妇女带着七个吵吵嚷嚷、骚动不安的小家伙上了车,正好坐在我身后。这位妇女头发乱蓬蓬的,满脸憔悴之色,整个人仿佛处在完全虚脱的状态中。当她步履蹒跚地经过我身边时,我问:“这些全是你的孩子吗?是不是带他们去郊外野餐呀?”

她看了看我,眼窝深陷,过了一阵终于说:“他们全都是我的小孩,不过相信我,这不是野餐!”

我深表同情地笑了笑,完全明白了她的意思。小孩子往往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把大人们搞得精疲力竭、神经崩溃。他们闹闹哄哄、将身边的东西弄成一团糟;他们争吵谩骂,打破对方的鼻子,在刚买的家具上留下无数划痕。在他们小小的胖手指里,潜伏着比他们可怜母亲的整个身体还要充沛得多的精力。

这里有一个毫无疑问的道理:儿童是一种非常昂贵、非常耗神费事的“小人类”。

良好地养育他们需要你付出最大限度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可是,在一些从未做过父母的人眼里,这件事也许显得异乎寻常地简单。他们的态度使我想起了一个类似的例子:一个人头一回看见别人打高尔夫球,他想:“这有什么难的,我只需要朝着旗杆的方向用力把球击出去就行了。”然后他来到发球区,信心饱满地挥动球杆——击球。结果那“不起眼的小白球”只是连滚带爬地飞到了他左手边儿来的“远处”。因此,我想告诫那些从没有担当过父母之责的人们:养育小孩的“游戏”可比看上去难多了。

虽然我说,做父母既复杂又耗费,我可不是建议新婚夫妇们干脆别要孩子。有许多家庭喜欢小孩,渴望体验生儿育女、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不应该被养小孩的挑战吓倒。作为一个父亲,当我满怀欣喜地凝视我那尚在襁褓之中的小女儿的眼睛,五年之后又同样地凝视我小儿子的眼睛时,我真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更伟大的时刻了。看着这些小生灵一天天成长,如花般渐渐盛开,学会世界的道理,学会爱,还有比这更让人激动的事情吗?当我坐在壁炉边上,我的小儿子或小女儿爬上我的膝盖,搂着我脖子说:“爸爸,我爱你!”这是比一切获得都更有意义的回报。是的,是的,小孩让你付出甚多,但他们是值得你为之付出的。况且,有价值的东西通常都不便宜。

进一步说,我们在为人父母时所遇到的挫折与沮丧,很多是由于我们缺乏一套设计良好的养育模式或“游戏规则”,以应付始终不断变化的情况。所以,一旦有什么日常状况和可以遇见的问题发生,我们只好手忙脚乱地应付一番,铸成错误。这些缺乏规划的父母使我想起了一个朋友的遭遇。有一天他驾着自己的单引擎飞机去一个乡村机场,抵达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了。他进入了着陆的位置,可他看不清下面逐渐昏暗的田野,也看不见跑道。飞机上没有灯,机场无人值班。他绕着跑道做了两次着陆的尝试,都没成功。眼看夜色也越来越浓了,朋友驾着飞机在黑暗中兜了两个小时,心中的恐惧随时间的流逝而加深。他知道,一旦燃料用完,他将必死无疑。幸好这时奇迹发生,一个地面上的人听到了持续不断的引擎声,明白了朋友的危险处境。这位好心人开着自己的汽车,打开车头灯,沿跑道来回奔驰,给朋友指示跑道的位置和方向,然后将车停到跑道起点,让车灯的光束照亮跑道。朋友终于驾机着陆。

每当乘商业航班在夜间着陆时,我都想起这个故事。透过机窗,可以看见前面沿跑道亮起的绿色跑道灯,就是它们在指示机长,应该在哪里降落。如果机长顺利地将飞机降到跑道灯指示的范围内,那么万事大吉。在被照亮的区域内,是我们的平安;范围之外,遍布危险。

这难道不是我们做父母的该明白的道理吗?我们需要一些清楚的标志,勾画出安全的边界,告诉我们该朝哪个方向驾驶家庭之船。为了健康而安全地养育我们的孩子,我们非常需要一些指导性的原则。我写这本书就是为了给你们提供那些原则,以及我的理解,它们将帮助你熟练有效地教养孩子。

由于本书特别针对那些“不听话”、“个性强”、“长着反骨”的孩子,我将以很大的篇幅谈到纪律和约束的方法。好多家庭都至少有一个这样的小家伙,他好像生下来就决心让世界按着自己的意志转动,丝毫不能忍受相反的境况。早在襁褓之中,晚饭稍晚一点他便毛发倒竖,哭得地动山摇;只要是醒着,就必须有人一刻不停地抱着他。到他长大点儿学步的时候,他开始向所有形式的权威宣战,不管是家里的还是外面的。最让他兴奋的事情就是在墙上乱涂乱画,把小猫小狗扔进厕所马桶。他的父母为着养了这样的孩子又焦虑又自责,他们不停地寻思,到底是哪里出错了,怎么他们的家庭生活完全就不像设想的那样呢?  在这本书里,我们将仔细观察这些自行其事的小家伙,从婴儿期、学步期、小学的早期和晚期,一直到令人谈虎色变的青春期(但愿做父母的能振作一点)。我们的探讨还将涉及他们对待兄弟姐妹的敌视态度、精力过剩(Hyperactivity,运动机能过盛)、以及自尊心的建立。

简言之,这本书将为那些不知如何应对这些难题(小孩子的反抗)的父母提供一些可操作的建议,教他们如何应对这类棘手的情况。如果我能成功,那我的工作可算给那些在黑暗中绕圈子的飞行员照亮了一条可以着陆的跑道。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如何培养有个性的孩子/新视野教育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詹姆士·杜布森
译者 刘海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215212
开本 32开
页数 2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1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3
CIP核字 2014115904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185
12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4:5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