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诺贝尔全传
内容
试读章节

第1章可怜的自传

“最近几周乃至数月以来,版权和合约签订问题一直纠缠着我,使我感到时间很是匮乏。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认为无法用最朗朗上口的文字对我的生平简明扼要地描述,写自传更是几乎没有可能。譬如,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可怜的前半生,当他发出第一声啼哭时,好心的接生婆真应该把他闷死。最大的成绩是保持指甲干净,不当任何人的累赘。最大的“错误”就是想家、持续的幽默和好胃口。最大和唯一的要求:不要被活埋了。在他的一生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可以说是一件也没有。话说够了还是已经说过了?在我们这个时代难道还有什么适合被称为‘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吗?无数个太阳围绕着我们这个具有灵魂的星球运动,它们都尚且称不上具有什么意义,如果它们有知,也会为其渺小而羞愧。有谁会有时间去看这样的自传或者这样幼稚地去刨根究底、了解本人的前因后果?我一直很认真地问我自己。”

这是诺贝尔54岁那年回信答复他二哥路德维格要他写自传时说的话,路德维格是诺贝尔家族最早开始研究家族史的人。他向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提议自己写自传或者是由他讲述他所知道的家族命运。路德维格不满于这个答复,又再次提出了新的要诺贝尔写传记的要求,但被诺贝尔再次拒绝,他说:“你为什么要不厌其烦地让我写自传?除了演员或杀人者外,没有谁会有兴趣关注别人的自传,而且更有可能是后者——不管是那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的战士,还是在室内以某种方式让人发出惊悚的尖叫声的谋杀者。①家里亲属几乎都了解我们父亲的一切,而听说外界对他是否要写自传的兴趣也不是很大。”

诺贝尔的真实想法是他的生活实在是太普通了,实在不值得去回忆,更不值得去记载。至于自己家族的历史他更是一点研究的兴趣也没有。

诺贝尔去世前三年,有人再次要他写自传。1893年一次庆祝会上他被授予荣誉博士,为此人们又要求他写自传性的生活描述,但这次他以自己表述的方式写了他的简历:

本人生于1833年10月21目,通过接受私人教育获得知识,没有上过高等学校,主要在化学应用领域活动并研制爆炸材料,^以发明达纳炸药、爆炸橡胶和无烟火药以及巴里斯特火药和C89而著称。白1884年起系皇家科学院、伦敦皇家学院院士,以及巴黎高级工程师协会会员。自1880年起系瑞典北极星勋章骑士。拥有古罗马军团荣誉军官军衔。出版的刊物:仅有被授予银奖的英语演讲稿。

尽管他对荣誉称号和官方表彰不太在意,可还是对荣誉博士及科学院院士的称谓情有独钟。他在给朋友兼同事阿拉列克·烈德贝克写的信中以充满调侃的口气中显示了他对该称谓非常得意的心态:

我几乎是很可怜地要核查我正在做的事情是否有极为有意思的东西,但自从那些怪物让我当上了哲学博士后,我变得好像比以前更哲学了,并且认为这个头衔有描绘一个云山雾罩的图像的用处。

诺贝尔有一次试图用一句话来归纳他的一生。在回答一个应聘者的询问时他这样答道:“我是一个愤世嫉俗者,但是心肠极好,我脑子里歪点子很多,并且是一个消化哲学比消化食物更强的超级理想主义者。”

诺贝尔很不情愿显摆自己。当别人对他的某些东西表达出由衷羡慕的时候,他也会感到不自在。这时他的反应也会变得很有讥讽味:

在我们这个不停旋转的地球上,似乎当14亿个两条腿的没有尾巴的各种猴子当中的一员是非常令人怜悯似的。

诺贝尔在那封给路德维格的信中谈到“近几个星期我被迫地承担着义务”,事实是他每天工作时间漫长得不合理,他会连续工作15到20个小时而不休息。就好像他想用严格的工作来约束他的想象似的,他在忧郁加重时愿意通过承担更多的责任来分散注意力。当人们看他的信时,他有时就好像被两种人格所割裂:一个是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发明家,另一个则是很有自制力的商人。因为他在实验室里感到很快乐,但讨厌开会,于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他更喜欢以书面形式下达命令。他会每天起草20至30封信,以至于他很少在半夜前上床睡觉。

说起他的荣誉勋章,他在自述里令人惊讶地承认他拥有法国古罗马军团荣誉军衔。他在信中毫不掩饰地表示他对佩带这些勋章和佩带都不感兴趣,无论是佩在胸部还是腹部或是背上,并且希望免受这些铁皮制品的折磨。但在另一个场合,他用一支笔做了一个手势说:“我的佩带和我研究的炸药没有什么关系,至于我的瑞典北极星勋章,我把它赠给了我的女厨师,她千恩万谢,因为这是非常适合其圆滚滚的肚皮的艺术品。我的法国勋章是因我和一个法国大臣比较熟识而得到的;而那枚巴西玫瑰勋章,我有一次曾向多姆·佩洛德介绍过;最后是那枚著名的玻利维亚勋章,马克思·菲力普曾见过,他要我用身临其境的方式展现其颁发时的情景。”P1-3

目录

第1章 可怜的自传

第2章 诺贝尔的祖先

第3章 父亲英马努埃尔

第4章 诺贝尔的幼年

第5章 诺贝尔的童年

第6章 父亲到了俄国

第7章 学业成长之路

第8章 天才诗人消失了

第9章 游学美国

第10章 硝化甘油发明权之争

第11章 硝化甘油实现可控爆炸

第12章 随父母回国创业

第13章 海伦堡大爆炸

第14章 成立“硝化甘油股份公司”

第15章 最重大的发明:硝化甘油的可控引爆

第16章 偶然,还是必然:对诺贝尔发明的质疑

第17章 打开美国专利之门及与两个“上校”的故事

第18章 艰难的美国之行

第19章 达纳炸药应运而生

第20章 硝酸甘油与两位天才

第21章 巴黎生活(1):法国情缘

第22章 巴黎生活(2):定居巴黎

第23章 巴黎生活(3):不惑之年

第24章 巴黎生活(4):似水流年

第25章 封闭的感情生活

第26章 明胶炸药诞生

第27章 初识贝尔塔

第28章 匆匆离别

第29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一见钟情

第30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恩怨

第31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诺贝尔太太”?

第32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书信集(1)

第33章 炸药工业在法国

第34章 炸药工业在德国

第35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书信集(2)

第36章 在英国拓展炸药工业

第37章 炸药托拉斯王国的形成

第38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书信集(3)

第39章 起伏跌宕的公司经营

第40章 诺贝尔和家人团聚

第41章 财富增长与心理困境

第42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书信集(4)

第43章 三兄弟合作

第44章 开发巴库油田

第45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书信集(5)

第46章 诺贝尔兄弟和俄国石油炼油业

第47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书信集(6)

第48章 罗伯特的石油帝国

第49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书信集(7)

第50章 “诺贝尔兄弟公司”的诞生与罗伯特的隐退

第51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书信集(8)

第52章 路德维格管理下的巴库油田

第53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书信集(9)

第54章 危机逼近路德维格

第55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书信集(10)

第56章 兄弟公司遭遇危机

第57章 邂逅索菲亚书信集(11)

第58章 “亲兄弟,明算账”

第59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书信集(12)

第60章 路德维格的扩张

第61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书信集(13)

第62章 与罗斯柴尔德家族谈判

第63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书信集(14)

第64章 路德维格病逝

第65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书信集(15)

第66章 艾马努埃尔子承父业

第67章 艾马努埃尔遭质疑

第68章 小侄子卡尔暴亡

第69章 “诺贝尔兄弟公司”盛极而衰

第70章 在巴黎的社交生活

第71章 邂逅索菲亚:书信集(16)

第72章 诺贝尔与巴里斯太火药

第73章 移居意大利

第74章 侄女英格堡到来

第75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书信集(17)

第76章 诺贝尔在股票上的投资

第77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书信集(18)

第78章 母亲去世与诺贝尔医学奖雏形的诞生

第79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书信集(19)

第80章 巴贝自杀与巴拿马丑闻

第81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书信集(20)

第82章 在遗嘱中讨论死亡问题

第83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书信集(21)

第84章 诺贝尔参与贝尔塔的和平运动

第85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书信集(22)

第86章 战争与和平

第87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书信集(23)

第88章 相互摧毁威慑理论雏形

第89章 邂逅索菲亚·赫斯:分手

第90章 倡议和平奖

第91章 兄弟情深

第92章 生命老去

第93章 遗嘱执行人索尔曼

第94章 舐犊之情

第95章 重返瑞典

第96章 布福斯的新计划

第97章 在布福斯的生活和工作

第98章 世上第一辆变速自行车与国王来访

第99章 “飞行鱼雷”及空中航拍

第100章 资助探险

第101章 朋友背叛

第102章 《内密西斯》:精神遗嘱

第103章 孤独辞世

第104章 匪夷所思的遗体处理

第105章 最后的遗嘱

第106章 隆重的葬礼

第107章 遗嘱安排

第108章 三份遗嘱及馈赠安排

第109章 褒贬不一的捐赠及一波三折的遗嘱执行

第110章 遗产知多少?

第111章 记忆的丰碑

附录1 诺贝尔生平

附录2 诺贝尔的祖先及主要亲友

附录3 诺贝尔遗嘱手迹

序言

1991年12月lO日,这天正好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90周年。到1996年,诺贝尔奖设立者离世正好一个世纪。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在他活着的时候,就作为发明家及超越普通国界的跨国企业家成为创造神奇的楷模。但是他的个性特点却很难让人琢磨。要不是他留下了大量的信件及档案纪要,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对于我们今天的人们来说极有可能会是一个谜团。不论是他的信件、复印书籍及试验记录,还是在他写作的复仇女神《内密西斯》(话剧剧本)中,都向我们流露出他最隐秘的思想。

在他不计其数的旅行里,他一直随身携带着一个复印机。即便是他的私人信件他也做了拷贝,尽管其中一些信件并不清晰,但他为了表明真实情况也做了留档汇集。在诺贝尔基金会保存的国家档案中,现有218份编号的私人信件原件,它们反映了诺贝尔的特殊兴趣。诺贝尔在这些信件上都署上了他的奥地利女友索菲亚·赫斯的住址。这些信件是他用德文在1878年至1895年期间手写的。在本书的转述中仅限于摘录,因为它们本身非常繁多而且冗长。如果有谁希望看到这些信件的原文,可以去国家档案馆查阅诺贝尔档案,编号:第302,XXVI书架,共有A、B、C、D四集。

本书中的信件还加上了诺贝尔在1889年至1895年之间写的信件,信件上署的地址为他的大哥罗伯特的地址。这些信件常年由他的亲属保管。通过已经过世的、极富事业心的克里斯蒂娜·韦恩博格女士的捐赠,这些信件最终汇集到瑞典唯一的诺贝尔博物馆,因而为我所用。我并不想用这些信件来揭秘过往的历史以吸引读者的眼球,但可能会有助于深化对诺贝尔性格的了解,因为这正是他鲜为人知的一面。我写这本书的主要原因,正是想尽最大可能地由诺贝尔自己阐述他的一生。

在我写这本书期间,诺贝尔基金会总经理、斯蒂格·拉梅尔博士给了我持续的帮助,我想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此外,我还想对下列以不同方式对我提供帮助的人员表示谢意:作家谢尔·艾斯普马克、斯文·法格博格及派尔·安德斯,福格斯特罗姆和现在已经过世的技术博物馆馆长西格瓦尔德·斯特朗德以及现任馆长埃里克·隆德布拉德、斯文·英格玛·奥洛夫松博士、大卫·英瓦及佛雷德里克·隆德教授、博物馆馆长盖铁·奥格伦以及国家档案馆诺贝尔档负责人卡琳·梯塞尔女士,此外还要特别感谢为本书提供创意的拉什·伯格斯特罗姆。

内容推荐

达纳炸药王国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先生才干出众、富可敌国,他为何不顾亲属的反对,用自己的绝大部分遗产设立诺贝尔奖。他终身未婚,但感情生活并非一片空白,莫非他超凡脱俗,是个完全的理想主义者?他是个化学家、发明家和实业家,但为何能在实验之余写出自己的剧本——《内密西斯》,莫非这是他的内心独白,还是他想给世人留下一份精神遗产?

瑞典剧作家肯尼·范特根据现有解密档案,为我们真实地再现了诺贝尔辉煌而又孤傲的一生。《诺贝尔全传》在出版不久即被翻译成英语和德语,随后还被翻译成爱沙尼亚语、日语等多国语言出版发行,被国际上公认为是讲述诺贝尔事迹和孤单生活的标准版本。瑞典导演威尔果特·舍曼拍摄的电影《阿尔弗雷德》系根据本书及诺贝尔与索菲亚·赫斯等亲友间的大量私信改编而成。

《诺贝尔全传》由肯尼·范特编著。

编辑推荐

《诺贝尔全传》由瑞典作者肯尼·范特撰写,于1991年在瑞典出版,这时,距离诺贝尔奖首次颁发已经过去了90周年。后曾被翻译成英语和德语出版,是迄今以来有关诺贝尔生平和事迹的最全面的介绍。本书译者曾在瑞典工作,了解当地语言、文化和民俗,翻译质量较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诺贝尔全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瑞典)肯尼·范特
译者 王康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245666
开本 16开
页数 4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20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24
CIP核字 2013264469
中图分类号 K835.326.13=43
丛书名
印张 2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58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1: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