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柴尔德家族(Rothschild Family)是欧洲乃至世界久负盛名的金融家族。19世纪初,出身德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先在法兰克福、伦敦、巴黎和维也纳、那不勒斯建立了自己的银行产业链,而后伴随着支援威灵顿的军队资金、淘金、开发苏伊士运河、资助铁路、开发石油等,家族不断兴盛,并影响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
江晓美编著《罗思柴尔德在德国》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了罗思柴尔德在德国的故事。
图书 | 罗思柴尔德在德国/罗思柴尔德家族 |
内容 | 编辑推荐 罗斯柴尔德家族(Rothschild Family)是欧洲乃至世界久负盛名的金融家族。19世纪初,出身德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先在法兰克福、伦敦、巴黎和维也纳、那不勒斯建立了自己的银行产业链,而后伴随着支援威灵顿的军队资金、淘金、开发苏伊士运河、资助铁路、开发石油等,家族不断兴盛,并影响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 江晓美编著《罗思柴尔德在德国》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了罗思柴尔德在德国的故事。 内容推荐 《罗思柴尔德在德国》由江晓美编著。 罗斯柴尔德是一个发源于法兰克福的金融世家。这个家族在金融界非常出名,但在外却鲜为人知。他们的财富即使身家500亿美元蝉联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也无法比拟。罗斯柴尔德家族究竟拥有多少财富?这是一个世界之谜。据估计,1850年左右,罗斯柴尔德家族总共积累了相当于60亿美元的财富。 《罗思柴尔德在德国》为“罗思柴尔德家族”系列之二,讲述了真实的犹太历史,真实的罗思柴尔德家族,真实的跨国犹太金融僭主世袭家天下政治体制的前世今生,是一本金融普及读物。 试读章节 五、维也纳银行家事件 (一)维也纳银行家事件的含义 欧洲的金融轴心是德国和法国,在简述罗氏银团成长的历史时,没有安排法国的部分,而是用最具代表性的、与罗氏银团密不可分的德国法兰克福银团的成长过程,加以汇总和概括。 回顾发生于法国拿破仑帝国的维也纳银行家事件,有助于了解犹太金融僭主对对欧洲的影响力,有助于了解欧洲那些看似光辉无限的前台政客与金融僭主后台主导势力之间的真实力量对比。这无疑有助于理解欧美金融僭主体制的伪善、罪恶和凶险。 (二)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维也纳、普鲁士 1805年,神圣罗马帝国在“三皇会战”中失败。神圣罗马帝国,也就是所谓的德意志第一帝国的末代皇帝弗郎茨二世(1768~1835),在1806年被迫放弃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改称奥地利国王。有人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译为德国皇帝,这个译法不是很准确。 奥地利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核心,普鲁士王国发展起来的现代德国,不能人云亦云地说成是神圣罗马帝国之后的德意志第二帝国,神圣罗马帝国是一个邦联,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帝国。 条顿骑士团攻入普鲁士领土时,普鲁士人不说现代德语,而是说普鲁士语。现代德语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却与英语一样,不是远古就有的民族语言。 神圣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弗郎茨二世的女儿玛丽·路易莎(1791~1847)嫁给了灭国者拿破仑,以此和亲,延续富贵。此女极不简单,正如中国古训所言:有男戎,必有女戎。 玛丽·路易莎是拿破仑二世的母亲,她不引人注意地周旋于跨国银团和传统贵族之间,她的存在和活动是拿破仑最终毁灭的原因之一。 (三)约瑟夫·富歇与罗氏特使的秘会 光照会成员、犹太职业情报头子约瑟夫·富歇把拿破仑扶上台,拿破仑彻底灭亡的标志是1815年6月18日的滑铁卢战役。1815年4月,维也纳银行的秘密代表与约瑟夫·富歇在瑞士巴塞尔密会。 1930年,罗思柴尔德家族在瑞士巴塞尔建立了一个有英、法、德、意、比、日等国的独立央行参加的世界央行——国际清算银行。罗氏银团的成员不仅享有免税权,还有“外交豁免权”,这是一个高级的犹太金融情报机构,通过招募各国央行代理人,直接操纵各国上层建筑和生产力诸元。 这次密会的联络人是德国犹太银行家、光照会骑士克莱门斯·梅特涅(1773~1859)。他历任奥地利王国的驻法大使、驻德大使、外交部长、奥地利首相等职。此时,奥地利和法国是敌对国。 拿破仑获知此事,恼怒之极。他却不敢抓约瑟夫·富歇。拿破仑甚至拿刀子让约瑟夫·富歇捅自己,他的愤怒可见一斑(注26)。这里根本的原因在于,拿破仑上台是在罗氏银团和光照会金融情报机构的鼎力协助下,才得以实现。对拿破仑帝国的人事基础,金融僭主具有绝对的发言权。 拿破仑政变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罗氏银团控股的法兰西银行。这家银行与美联储一样是皮包银行,3000万金法郎的原始注册资本,用自己发行的法兰西银行券支付,等于分文没出。 法兰西银行成了法国的央行,却不是法国人民的银行,甚至不是法国贵族的银行,而是由跨国金融机构罗氏银团控股。这个过程与德意志银行的情况完全一样。 1770年以后,罗氏银团控制了维也纳银行。克莱门斯·梅特涅之所以官运亨通,就在于他是罗氏银团在奥地利政客中的银行代理人和金融情报负责人,这些银行既是金融机构也是情报机构。 (四)金融主义是一个体系,不是孤立的僭主家族 维也纳银行家事件深刻地反映了罗氏银团对德法央行和德法上层建筑的拥有和控制,这种拥有和控制始于央行骗局、债务货币理论、赤字国债理论和本位骗局。梅耶·罗思柴尔德开创的世界央行体制,深刻地影响着今天的世界。 例如,法兰西银行、德意志银行控股欧洲央行,拥有欧元的发行权。控股法兰西银行和德意志银行的罗氏银团,同时控股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清算银行。欧元、美元、超主权货币、金本位世界银行券都是金融骗局的一部分。 世界金融战役史必须按照国家的顺序和范畴来记录和描述。欧洲的跨国垄断金融资本,却已经发展到可以主导各国兴衰和王朝更迭的水平。这就是罗氏家族主导下的跨国金融僭主世袭家天下体制。 (五)拜伦的诗词 大诗人拜伦曾写过一首四行诗来讽刺这些银行权贵: 是谁让新与旧、痛苦与欢乐并存于世? 是谁让政界人士变得那样巧舌如簧、八面玲珑? 是拿破仑的双倍英灵? 还是犹太人罗思柴尔德和同僚克星斯汀·霸菱? (注27) (六)跨国金融僭主体制与代理人体制 跨国金融僭主体制与代理人体制是一对孪生兄弟。这个体系的内容是主仆间的“平等联盟”与合伙分赃的卖国盛宴,这个体制的终点必然是代理人的灭亡。代理人是资本凝结的中转站。 银行家制造的金融热战完成了资本兼并,却给包括犹太族群在内的欧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是跨国垄断金融资本集团的罪行,梅特涅、拿破仑、俾斯麦这些风云人物,不过是拜伏在金币和私欲脚下的政治傀儡。这种评价不是基于他们的个人能力,而是基于他们的策略和能力所服务的体制及垄断资本的丑恶本质。 代理人不是不理解这里面的奥妙和凶险,代理人不是不知道银行家族制造了这些战争与和约。他们为了私欲粉墨登场,一本正经地站在讲台上发表着慷慨激昂的演说,私底下却在盘算着用民族利益和祖国母亲去换取金币、女人和前程。 哪有什么“铁血宰相”(俾斯麦的称号)?哪有什么“政治将军”(拿破仑的历史称号)?哪有什么“神奇的外交家”(当时人们对梅特涅的评价)?这些头衔和评价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如果没有僭主的金币魔杖,他们就会突然失去“天赋”,不是老死家中,就是默默地被毒杀。他们的盖世奇才,瞬间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P64-68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罗思柴尔德在德国/罗思柴尔德家族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江晓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466210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7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80 |
出版时间 | 2012-10-01 |
首版时间 | 2012-10-01 |
印刷时间 | 2012-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4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35.160.9 |
丛书名 | |
印张 | 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