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义孙所著的《多面向的法治教育——法教育学论衡(1)》系中心各研究人员在法学教育领域的论作精选。6年来,本中心各成员在法学教育领域共发表110篇论文,涉及法学教育原理、法学教育管理、法学教育人物、法学教育与性别、法学教育评估、法学教育的国际比较、法学教育教学及其课程理论、法学教育制度与政策、法学教育财政等诸多领域。
图书 | 多面向的法治教育--法教育学论衡(1)/法治教育研究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曹义孙所著的《多面向的法治教育——法教育学论衡(1)》系中心各研究人员在法学教育领域的论作精选。6年来,本中心各成员在法学教育领域共发表110篇论文,涉及法学教育原理、法学教育管理、法学教育人物、法学教育与性别、法学教育评估、法学教育的国际比较、法学教育教学及其课程理论、法学教育制度与政策、法学教育财政等诸多领域。 内容推荐 曹义孙所著的《多面向的法治教育——法教育学论衡(1)》一书是曹义孙教授主编的法学教育研究文集。《多面向的法治教育——法教育学论衡(1)》收录了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曹义孙教授、梁文永副教授、李慧敏副教授、胡晓进讲师、刘坤轮讲师和尹超博士等研究人员从不同视角对法学教育进行研究的文章。涉及法学教育基本理论、法学教育人物、法学教育比较研究、法学教育实证研究等不同方面。对于法教育学而言,本书具有探索意义。 目录 总序一 总序二 总序三 从法治视野看我国法学教育——代序言 第一编 法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中国法学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研究 法学教育如何向医学教育学习——美国经验与中国路径 未完成的规训——中国高等法学教育实效考察 法教育学的学科化问题初论——以经济法为视角 第二编 法学教育人物研究 柏拉图论治国人才的教育 托马斯·杰斐逊与美国早期法学教育 康有为先生论古代教学制度下的国法教育——以《教学通义》为中心 第三编 法学教育与性别 走出私人领域:法学教育、法律职业中的女性 女性法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调查与分析 法律教育、法律职业中女性领导力的提升 第四编 法学教育比较研究 美国的法律教育我们借鉴些什么——写在“中美法律教育联合委员会”成立之后 美国律师协会的法学院设置标准——内容、解释与评论 英国学徒制法律教育与普通法传统的存续 “同源分流”与“殊途同归”——英美法律教育发展路向之比较 法律职业教育的比较与探索——以美、德、日为例 第五编 法学教育实证研究 中国法学教育:进步与不均衡 中国法学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其症结 当前我国法学学位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及其 改革的实证研究——以法科学生就业状况为切入点 第六编 触类旁通——法学教育的诗性思考 长兴里论学——读康有为先生《长兴学记》 孔子律例与群书案情——读康有为先生《桂学答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多面向的法治教育--法教育学论衡(1)/法治教育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曹义孙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204339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8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20 |
出版时间 | 2012-10-01 |
首版时间 | 2012-10-01 |
印刷时间 | 2012-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7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92-4 |
丛书名 | |
印张 | 1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1 |
宽 | 149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