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丁主编的《外国文学--领悟与阐释》分西方文学和东方文学两部分。在叙述东西方文学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时,紧扣各时期文学思潮和人文传统的演变,点面结合、史论结合、条分缕析追摹几千年来世界文学的发展脉络。本教材在吸取以往编写外国文学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注重从整体上把握文学史的理论深度:从深层把握住东西方文学的本质特征,在总体评价中强调文化因素;在多元化的阐释格局中,注重美学分析;对文学思潮和作家作品的评判不搞千篇一律,而是肯定其独有的审美品格和艺术特征,展现其独有的审美价值;对列专节介绍的重点作家,都对其艺术个性有全面的分析,对代表作更是用很大篇幅作艺术特色分析。
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是文学研究与评论的重要法则,优秀的读者和研究者对作品中的细节往往谙熟于心,他们在反复品味、细细把玩的过程中激活作品,直至达到与作者心灵上的契合与对话。领悟即是对思想和艺术真谛的追寻与体验,而阐释则是用冷静的科学态度来对艺术的热情进行逻辑化的整理。刘亚丁主编的《外国文学--领悟与阐释》精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代表们所提交的论文,它从一个侧面呈现了我国外国文学教学研究者的思考和收获。这本《外国文学--领悟与阐释》的主题为领悟与阐释,意在表明外国文学研究的要害所在。作为一次年会的论文结集,它所包涵的不仅仅是对文学经典的领悟和阐释,也容纳了理论的洞见与阐发、文学的交流关系、经典作品的学术史和对外国文学教学和教材的思考等等。本书适合于文学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一般的文学爱好者使用。
一
符号学的一个世纪:三个阶段与四个模式
经典解读、哲诗之争与柏拉图的“灵魂学”
——兼评伯纳德特
《弓弦与竖琴:从柏拉图解读<奥德赛>》
从《金色笔记》看多丽丝·莱辛的小说理念
文化试错的民族寓言:《罪与罚》的一种解读
新旧冲突中无所适从者的悲剧
——也谈《大雷雨》主题及卡捷琳娜、卡巴诺娃形象
论托尔斯泰创作思想的嬗变对其长篇小说结构的影响
梅列日科夫斯基小说艺术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传统
索洛古勃与俄国文学先锋主义
上帝的母狮·空气的精灵
——普拉斯的诗歌与诗人身份的寻觅
二
希腊神话在英美文学创作中的变形
《巨人传》与骑士文学
从《建筑大师》看易卜生剧作中的“妖性”
寓言的政治态势
——纳博科夫的《老K》及其俄语短篇小说
三
古代地中海文化圈内部的文学与文化交流及相互影响
《樱桃园》的百年阐释
库尔提乌斯《欧洲文学与拉丁中世纪》的欧洲文学传统观
美国华裔流散文学的民族性与经典文学的交互关系
——从《女勇士》及《喜福会》谈起
论《创业史》对《新垦地》的艺术借鉴
四
构建多维视野下的新世纪外国文学史
——关于编写中国特色外国文学史的几点理论思考
文本、阅读和定位
——对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几个问题的反思
实现新人学思想启迪的艰难使命
——外国文学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
后记
附录1
附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