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千年一梦
内容
编辑推荐

《千年一梦》基本包括历史寻幽、读书随笔、世事杂谈三大类,其散文主要以思想丰富、观点新颖、感情炽热见长,给人印象深刻,感染力强。在“历史寻幽”中,水哥关于读史的篇章有不少,他往往在发思古之幽情的同时,会凛然发出对历史的拷问及对人性的呼唤。“世事杂谈”针对目前社会上物欲横流、骄奢淫逸、道德滑坡、人心不古,水哥表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悲天悯人之情。

内容推荐

英国学者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意思就是读史能让人变得比较聪明。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确实如此,哲学以理性启发人,艺术以形象感染人,历史呢,则以经验教育人。在《千年一梦》中,水哥关于读史的篇章有不少,他往往在发思古之幽情的同时,会凛然发出对历史的拷问及对人性的呼唤。

在《千年一梦》中,涉及社会问题的文章主要有《非诚勿扰》、《信仰之我见》、《高薪不养廉》、《走私与腐败》、《鲁迅的逝去是中国之悲哀》等。针对目前社会上物欲横流、骄奢淫逸、道德滑坡、人心不古,水哥表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悲天悯人之情。

古人说,“美不美,故乡水”。确实很有道理。中华自古以农立国,恭敬桑梓、热爱乡邦早已成为一种传统观念。水哥尽管生活在现代,但在其思想深处,仍然不可避免地带有这种鲜明的传统“胎记”。《千年一梦》有好几篇文章的题材取自其福建家乡宁德,如《建文悲歌》、《支提遗梦》、《云锦袈裟》等。而且,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现的那种浓烈的家乡情结,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这些阅读者。

目录

序一(熊服)/1

序二(静月清荷)/1

建文悲歌/1

支提遗梦/7

金陵遗梦/13

丝路如梦/21

长城是个梦/29

废墟/35

哀扬州/43

繁华背后/49

重庆的背影/55

西湖梦/63

大隐隐于苏州/69

白杨礼赞/75

石库门/81

苏州河/87

崇明随笔/93

霍山现象/99

渔舟唱晚话三都/105

猴盾印象/111

贵安温泉记/115

千古云长/119

玄哉刘备/125

错看曹操/133

人中吕布/141

诸葛完人/147

丑男美女/155

水煮朱元璋/161

水浒招安/167

青楼傲骨/175

云锦袈裟/181

靖难/189

品茶论道/20l

茶与咖啡/207

烟殇/213

鱼香肉丝/219

马甲的由来/225

智者爱实义/231

煮茶论射雕/237

韦小宝的百味人生/243

我的小友杨过/249

人生若只如初见/257

大话西游/263

金陵十三钗/269

非诚勿扰/275

信仰之我见/281

高薪不养廉/287

论“盲人摸象”/293

煞星归来/299

走私与腐败/305

从大禹治水想到/311

鲁迅的逝去是中国之悲哀/319

试读章节

“雨打芭蕉欲断魂,溪流默默出山涧。忽闻岸边孤啼声,海上惊鸿各自飞。”

不知哪位诗人题写的一首打油诗,竟把福建闽东沿海,描绘得如此古朴神秘而又赋予苍凉意境。

宁德小城,自从发现一座年代久远、形制奇特的古墓,引发众多专家学者争论不休。古墓建造的年代经过南京明史专家初步鉴定为元末明初,疑似明代建文帝陵,一时间风生水起,震惊各界。

2010年9月的一天,我出于对明朝历史的好奇,沿着前人走过的登山道,一路寻觅而去,在离宁德市蕉城十公里一个叫上金贝的畲族村庄的半山坳,发现一处平坦的开阔地,突显一座陵墓。陵墓前横一条两米来宽的护陵河,护陵河绕山而走,被当地畲人戏称为金水河。

跨过金水河,就是传说中的皇陵了,只是陵墓早已破旧不堪。走进墓室,只见墓穴朝正南方向,呈临海踞山之状;陵顶之上龙珠高照,双鲤朝天,奇怪的是石雕鲤鱼尾朝天,头向地,成跪拜状,此状寓意深刻,让人揣摩不透。我甚至怀疑墓园前场之三进布局和九级台阶,是否暗含九五之尊之隐喻?

主陵呈圆形圈椅状,貌似龙椅。仔细辨认墓顶纹饰,惊现莲花座托起火龙珠。虽然墓体规模不大,但墓前两边竖有云纹龙头石雕,只见龙身与裙摆,却不见龙尾,甚怪。由此可见,古墓处处体现袖珍型皇家格局,暗藏玄机,给人以无限想象空间。

但令人不解的是,陵后竟然建一舍利塔,塔身高五尺,塔基呈圆形印章之状。正如传说的一样,墓型奇特,似僧非僧、似帝非帝,古今罕见。

墓室正中有一墓碑,仔细辨认墓碑上的石雕碑文,隐约可见:“御赐金镧佛圆明大师第三代弟子沧海珠禅师之塔”。明史专家认为,碑文隐喻“明朝第三代皇帝朱允炆”。此碑内容不含朝代年号,这在历朝历代,绝无仅有。合理的解释就是墓主人不承认当朝当代,而在明朝年间,敢这样做,又不怕株连九族者,也只有朱允炆一人了!

面对眼前这等破落土墓,无法使人联想到,这就是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的皇陵,不禁把我的思路拉回到六百年前。

公元1398年,建文帝在南京即位,年仅21岁,正值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建文元年,帝推行仁政,但由于生性懦弱,优柔寡断,难有成效;之后,又仓促推行削藩政策,直接导致靖难之役。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朝野对抗三年,以朝廷失败而告终。眼看叛军就要攻克南京城,帝不甘受辱,欲自刎以谢天下,后被臣下力劝撤离明皇宫,匆忙间,打开太上皇朱元璋遗留一铁箱子,见箱底备有一把剃度刀、一本度牒和一件云锦袈裟。帝照单全收,之后慌忙从鬼门水路逃生,一路南下,跋山涉水,披荆斩棘,到福建沿海时,已疲惫不堪,无奈弃船登岸。只见岸边礁石狼藉,地偏山瘠,眼前一片苍茫茫大海,不禁潸然泪下,对天长叹曰:“此乃天亡我耳!”

正当我心驰神往之际,忽听山上有位学者大声谈论,不觉洗耳恭听,学者侃侃而谈道:“当年建文帝逃亡之时,跟随二十二名大臣,分四路疑兵,分散全国东西南三个方向,还有一路沿途散布谣言,声称建文帝乘船漂洋出海而去,才有了历史上著名的郑和七下西洋,其实为了寻找建文帝。

历史考证,明永乐二十一年,以福建闽东宁德金邶寺为中心,周边古官道两侧,附近众多寺庙被毁,僧人几千名被杀,当时,大量锦衣卫及多路官兵云集闽东腹地,秘密清剿地方武装,也进一步证明了永乐皇帝已经探明建文帝下落就在闽东一带。”

学者见众人将信将疑,便又说道“诸位,离帝陵十公里处,有一个村落名叫郑岐村,全村四百多口人皆为郑姓。据郑姓人氏透露,祖上乃建文帝属下大臣郑洽之后。该村于2010年被浙西郑家认祖归宗。除此之外,还有一件物证藏秘于支提山华严古刹之中。古刹至今仍然保存,当年建文帝遁形而随身携带的‘云锦袈裟’一件,可供后人瞻仰。各位只要走一趟华严寺的藏经阁,便知一切……”

听到这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岂不令人心潮澎湃,神驰万里?我真要感谢这些考古专家的辛勤劳动和研究成果,将我们宁德这一地理偏僻的山野小城,推向了明代考古历史的最前沿,让明代第一谜案与我家乡山水紧紧相连。

P3-5

序言

前不久,我接到水哥一个电话。他说,他的一本散文集即将由中国出版集团的东方出版中心出版。我为他的作品能在如此高规格的正规出版社出版而感到高兴,便立即向他表示祝贺。接着,他又向我提出一个请求,希望我为他这个集子写个序言。当时,我没怎么犹豫就一口答应了。

本人自然谈不上是什么高官、名流,还远远没有达到到处给人写序的资格。但我为什么又满口应承呢?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我觉得他的人品及他的作品值得我这样做。

说起来,我与水哥相识已经有一年多了。

那是去年初夏的一天下午,我们单位的成工程师陪同水哥来到我的办公室。经过一番交谈,原来,水哥为福建人,大学读的是微生物专业,1991年毕业后一度在宁德市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以后,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不久,他毅然下海,来到上海从事建材生意,并很有成就。因为他从小对文史感兴趣,关心民情风俗与时事政治,常在生意之暇,舞文弄墨,将自己的所思所感,付诸笔墨。几年来,他已经陆续在天涯社区、烟雨红尘、榕树下等文学网站上发表了几十篇这样的文章。据介绍,其作品在网站上广受欢迎,“粉丝”数量为数可观。因为这成工知道我与上海的一些出版社常有往来,便陪同他来请我帮助推荐出版。

在我比较认真地翻阅了水哥的部分作品后,我清楚地认识到了其作品的文学价值与思想张力,认为确实应该正式出版,让更多的读者从其作品中获得阅读的喜悦与思考的启发。就这样,我为他联系了中国出版集团唯一一家在上海的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这便是这本散文作品结集正式出版的来龙去脉了……

现在,他这本散文集的书稿清样就放在我的案头。其中大部分文章我早已拜读过,内容算得上比较熟悉,基本包括历史寻幽、读书随笔、世事杂谈三大类,这与一般的散文分类差不多,没有太多的话好说。但我必须指出的是,其散文主要以思想丰富、观点新颖、感情炽热见长,给人印象深刻,感染力强。这几个特色,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对历史有清醒的认识。

英国学者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意思就是读史能让人变得比较聪明。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确实如此,哲学以理性启发人,艺术以形象感染人,历史呢,则以经验教育人。在本书中,水哥关于读史的篇章有不少,他往往在发思古之幽情的同时,会凛然发出对历史的拷问及对人性的呼唤。

如在《金陵遗梦》一文中,他一反传统的男权主义所宣扬的“红颜祸水”陈词滥调,为历来被侮辱、作践的女性发出了强劲的呼喊:“面对金陵,一直都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那就是这座六朝古都,是谁在左右着历史的天平,令金陵的王朝如此短命?难道真有什么红颜祸水?即便没有了秦淮八艳,即便少了女色的因素,大抵每个朝代都要经历由盛而衰的过程。尤其是表面繁华的皇二代,倚前朝之势,溺于享乐,不理朝政,置百姓于水深火热而不顾,其人譬如夏之桀、商之纣、周之幽王,陈之后主,想必盛极而衰是历史的必然。再说了,明末乱世,崇祯死后,整个明朝濒临灭亡,李自成入主京师,大清八旗虎视眈眈,吴三桂进退两难,独秦淮歌妓之傲骨与气节为当朝士大夫所远不及也,这又是为什么呢?”

真是痛快淋漓,回肠荡气,不亦快哉!

诸如此类的议论,书中其他文章还有不少(如《长城是个梦》、《哀扬州》等),皆令人拍案叫绝,心领神会,不由得掩卷深思,遐想联翩……

其二,对社会问题深切关注。

在本书中,涉及社会问题的文章主要有《非诚勿扰》、《信仰之我见》、《高薪不养廉》、《走私与腐败》、《鲁迅的逝去是中国之悲哀》等。针对目前社会上物欲横流、骄奢淫逸、道德滑坡、人心不古,水哥表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悲天悯人之情。

如在《鲁迅的逝去是中国之悲哀》一文中,鉴于民间传闻鲁迅作品将从中学课本撤出一事,水哥认为这大谬不然,因为鲁迅作品的精气神在当下仍然具有强大的社会意义,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有裨益。鲁迅代表的这种民族魂不可或缺。

水哥在文章中指出,“看看今天的人们,在物质爆炸的年代,处处充斥着尔虞我诈的商业行为。有些人完全丧失了商业道德,有些人完全丧失了人性的廉耻,担不起最起码的信任。让我们都来听听鲁迅先生的声音吧!再问问自己:今天的我们怎么了?”所以,作者强烈呼吁鲁迅作品从中学课本撤出一事千万不能轻举妄动,得从长计议。因为鲁迅代表的是民族魂,“中国魂有了,就如同有了骨气,有了正视自己缺点的勇气,就有了超越自己的智慧。一个不忘记历史,不忘记屈辱的民族,何愁不强盛!何愁不伟大!”

诚哉斯言!真是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其三,对家乡的感情强烈、浓郁。

古人说,“美不美,故乡水”。确实很有道理。中华自古以农立国,恭敬桑梓、热爱乡邦早已成为一种传统观念。水哥尽管生活在现代,但在其思想深处,仍然不可避免地带有这种鲜明的传统“胎记”。本书有好几篇文章的题材取自其福建家乡宁德,如《建文悲歌》、《支提遗梦》、《云锦袈裟》等。而且,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现的那种浓烈的家乡情结,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这些阅读者。

如在《建文悲歌》一文中,因为其家乡宁德发现一座古墓,据考古专家研究,推测有可能是明朝第二个皇帝、即被其叔叔永乐皇帝朱棣赶下宝座的建文帝朱允炆。可以理解的是,出于对家乡的热爱,水哥对此不禁十分欣喜,并从心底发出了深情的感慨——

“听到这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岂不令人心潮澎湃,神驰万里?我真要感谢这些考古专家的辛勤劳动和研究成果,将我们宁德这一地理偏僻的山野小城,推向了明代考古历史的最前沿,让明代第一谜案与我家乡山水紧紧相连。那位世人所熟知的郑和,在他第一次下西洋回京途中,亲临支提寺,又秘密拜见建文帝真身,让人对此产生无限遐想。

遐想在六百年前,发生在这片平凡土地上的历史神奇事件,让更多人认识宁德,感受宁德山水的美丽。为此,我期待着宁德最终被定为明第二陵所在地,并希望我的故乡宁德能够在神秘的历史人文的遗迹中走向世界……”

毫无疑问,他因此而为家乡自豪、骄傲,那跃然而出的浓郁乡情、乡思、乡恋,也自然而然地让包括笔者在内的所有读者感同身受了。

然而,水哥绝不是一个狭隘的家乡主义者,他自1995年进入大上海工作、生活后,逐渐融入了这块充满生机的热土,并情不自禁地将其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这种情绪的产生,乃人之常情,古往今来,概莫能外,唐朝诗人刘皂《旅次朔方》一诗对此做了十分形象而贴切的描写:“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成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难能可贵的是,水哥还将这种对第二故乡的感情注入了他的散文篇章,本书所选的《石库门》、《苏州河》、《崇明随笔》等,就是最具体而真切的反映。

如在《苏州河》一文中,他发自内心地言说,“苏州河对我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源于我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总也离不开苏州河的情结。”

1996年的上海正在酝酿一场史无前例的建设大潮,浦东浦西同时开发,苏州河两岸变成了建筑工地。水哥当时工作的地方是离苏州河不远的四川北路,每天上下班都要横跨四个区,沿苏州河边上的小路来回穿梭。那时候,他眼中的苏州河“是一条又黑又脏的臭水沟,甚至于你都不愿多看她一眼。”在这种情况下,他作为一个已对上海产生感情的新上海人便自觉地开始主动思考,“逐渐明白城市建设不是一味的摄取和不计后果的无序开发。”并进而呼吁“今天,应该是对苏州河给予呵护的时候了!”好在这情况已经引起上海市有关领导与部门的重视,经过几年不间断的科学的有效的治理,苏州河终于重新焕发了青春。抚今追昔,水哥因此大发感叹:“今天,我们怀着对苏州河的敬仰和无限的感激之情,沿苏州河逆流而上,发现昔日黑臭难堪的情景早已不复存在,苏州河在烟雨中,重现久违的灵秀,夕照下花草妩媚,河水荡漾,鱼儿欢畅,两岸鸟鸣不断,不禁感慨万千。”对第二故乡的真情实感,溢于言表。

以上对水哥这部作品的几个主要特色做了介绍,相信读者诸君自有明鉴。

最后,我再就书名《千年一梦》简单说几句。

近半年来,自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班子履新之后,梦,这个词在媒体中出现的频度非常高,可以说,已经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了。

按照习近平自己的解释,所谓“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其具体内容应该是,“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非常有意思的是,水哥这部书稿不但书名中有“梦”,而且文章中居然有四篇也一概有“梦”,具体为《支提遗梦》、《金陵遗梦》、《丝路如梦》、《西湖梦》。这难道是一种偶然巧合吗?据我通读了本书看来,二者似乎有一定关联。

如水哥在《鲁迅的逝去是中国之悲哀》一文中,满怀激情地说,“中国在历史上,强大过,辉煌过,也就是在清朝末年,愚昧了!狂妄了!麻木了!又如何能抵挡八国联军的坚船利炮!之后又如何能避免日帝国主义的任意践踏!我们记住历史,就是为了不重蹈历史的覆辙!”这背后的意思,不就是习近平同志所说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吗?

其实,我们的祖先确实在两千年前,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从“小康”到“大同”的建设未来中国社会的“梦”境。千百年来,历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此前仆后继,不断奋斗、追求,过去曾经是“雄关漫道真如铁”;现在可以说是“人间正道是沧桑”;未来一定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千年一觉中国梦,东方巨龙必腾飞!

是为序。

熊服

草于沪上梯航斋

2013年6月16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千年一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水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305942
开本 16开
页数 3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8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21.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65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0:4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