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一平把对中国历代山水名画的研究心得体会以图文形式编撰,集结成《林泉札记》一书。书中文章对历代名画点评总结精辟独到,具备较高的学术性和专业性。文章包括《细节真实与诗意追求》、《线条演奏的情感世界》、《以“诗境”求“画境”》、《“师法自然”要师法自然的本质》等。
图书 | 林泉札记 |
内容 | 编辑推荐 作者罗一平把对中国历代山水名画的研究心得体会以图文形式编撰,集结成《林泉札记》一书。书中文章对历代名画点评总结精辟独到,具备较高的学术性和专业性。文章包括《细节真实与诗意追求》、《线条演奏的情感世界》、《以“诗境”求“画境”》、《“师法自然”要师法自然的本质》等。 目录 总论 山水画的自然观 山水画的哲学观 卷一 魏晋人的山水观 “圣人含道映物”,“一山水以形媚道” “卧游”的审美理想 卷二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肇自然之性,威造化之工”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度物象而取其真” “淡墨轻岚” 色彩的自然与皴线的自然 卷三 “远”与“意境” “可游可居之境” “身即山川而取之” 细节真实与诗意追求 “师请物未若师诸心”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时空观 “鸭知水暖” 自然的真实与程式的真实 “以我观物”与“因心造境” 笔未动,意先行 “意远”与“意趣” “描摹自然”与“评价自然” “心画”与“墨戏” “寄兴游心”,“借物写心” “青绿为质,金碧为文” “图真”与“惟摹” “摹仿”自然与“制造”自然 “二角”与“半边” 卷四 “意趣”与“逸趣” “山水隐逸”与“资生适性” “不以毁誉挠怀” “贵古”的文化策略 “画山水”与“写山水” 线条演奏的情感世界 “移动视点”的丘壑 “境界非独谓景物” “造化”与“笔墨” “抚琴动操,欲令众山肯响” 纤尘不柒的“逸气” “草堂渔隐” 笔墨与图式 卷五 “诸世”与“清雅” “意在形,舍形何所求意” “遗去机巧,意冥造化” “兰亭修楔” 以“诗境”求“画境” “清韵”与“情韵” “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 叙事结构与抒情话语 “笔气”与“墨气” 习古与求新 卷六 “师法自然”要师法自然的本质 孤冷空峻的美学意象 “离其迹而合其道” “法自我立” “搜尽奇峰打草稿” “墨味”与“墨趣” “丘壑”的安排关系着全画成败 “安”与“奇”和“计自当黑” “复古”和“托古” 理、气、趣兼到,方入精妙神逸之品 “老僧补衲”与“静气” 萧条淡泊的诗性 图录 附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林泉札记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罗一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岭南美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624958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9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3-07-01 |
首版时间 | 2013-07-01 |
印刷时间 | 2013-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96 |
CIP核字 | 2012125883 |
中图分类号 | J212.26 |
丛书名 | |
印张 | 1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东 |
长 | 230 |
宽 | 170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