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哈同新传
内容
试读章节

最后一个穷人

金钱,对于犹太人来说,具有准神圣的意义。

——利昂·波利阿科夫教授

若干年之后,在夕阳的余辉中,走在富丽堂皇的爱俪园的石板路上,仰头看着站在迎旭楼二楼窗口向下微笑的夫人时,欧司.爱伦.哈同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走进犹太教会堂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那时的巴格达名义上还属于已经衰落的奥斯曼土耳其大帝国.而实际上它正落入“日不落”大英帝国的势力范围。

曾经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土耳其大帝国,在19世纪中叶一去不复返地丧失了它一度煊赫的历史地位。它在欧洲的领地被逐渐强盛的俄罗斯帝国蚕食殆尽,亚洲版图上今天的叙利亚、伊拉克一带被英国女王的皇冠所笼罩。巴格达不再是一个代表土耳其帝国的城市,它成了龙蛇混杂的地方。当然,像土耳其帝国一样,开放没有给这座城市带来繁荣,它带来的是衰败。

沙逊洋行的小职员爱伦·哈同愁眉苦脸地走在热气袭人的街道上。他的右手习惯性地插在裤袋里,手指神经质地拨弄着两枚带有他体温的硬币。离发薪还有一周的时间,而他的六口之家就指望他裤袋里的那两枚硬币了。令人忧心的是,他妻子的肚子正在一天一天大起来,那预示着几个月后,他们家那张可怜的餐桌前,又将添上一张吃饭的嘴巴。

爱伦·哈同是个犹太人,他的妻子也是。十字军东征以前,哈同家族像其他许多富有的犹太人一样,生活在罗马。在几百年前那个令人迷恋的时代,他们家族拥有着豪华的庄园、葡萄园、大批作坊和贸易行,但十字军疯狂的屠杀和掠夺使他们失去了所有的一切,包括居住在罗马的权利。

也许在爱伦的父亲带着他流落到巴格达之前,他们那个庞大的家族曾在俄罗斯、波兰或者其他什么地方呆过,但昔日的繁华已经没有了。

爱伦从未向任何人抱怨过他的艰难处境,因为他认为自己的遭遇是与所有的犹太人一样,爱伦心中充满对上帝的敬畏。并例行每天的祈祷仪式、每周的礼拜和每年那些数不清的犹太教节日聚会。

30岁那年,他靠着关系进沙逊洋行当了一名低级的小职员。他很快就发现,这种西装革履、衣冠楚楚的工作对一个人口逐年递增的家庭来说,是不适合的。但爱伦同样清楚,以他的才识和能力,能够得到这样的工作已是十分荣幸了。洋行老板沙逊同样是个犹太人,但相同种族并未使这位老板对他格外开恩。

沙逊是个自由竞争的信奉者,有时也是一个投机家,他发财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人了英国籍。几十年后,爱伦的第三个儿子,也就是欧司·哈同,也将同样做。沙逊始终认为.一旦一个生意人想要发善心,那么他就不应做一个生意人。

1849年秋天,爱伦的妻子生下了他们第三个儿子。

按照犹太人的礼仪,孩子生下8天后,要为他举行“布里特(brit)”,以表明他是个犹太人了。

老哈同几乎不愿为这第七张嘴巴的名字费什么脑筋,他把自己的名字和妻子的名字糅合在一起,便为第三个儿子取名为欧司.爱伦·哈同。

举行“布里特”仪式这一天,附近的犹太人都前来向老哈同祝贺他又喜添贵子。老哈同脸上却毫无喜色,为了给儿子举办这个仪式,他口袋里的钱已全部告罄,其中包括他向同事借来的20个英镑。

邻居们一边大吃大喝,一边言不由衷地夸着襁褓中的婴儿,爱伦机械地笑着,机械地举杯喝酒,他当然无法预知,三十几年后,这个一头黑色卷发的儿子会成为远东第一巨富和拥有半个上海滩的地产大王。他邻居们的好心祝愿应验了,遗憾的是老哈同那时早已作古,无法享受他儿子体面的生活了。

穷人家的孩子长起来就像瘦马身上的毛一样快。爱伦几乎没有注意到他这第三个儿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会了说话和走路.并长得虎头虎脑,逗人喜爱。

在小哈同3岁那年,爱伦的第六个孩子也出世了,这是个女孩。

牙牙学语和蹒跚学步的小哈同跟在两个哥哥两个姐姐的后面.一起随他们的父母去教堂为他的妹妹施洗礼。

站在金碧辉煌的教堂穹窿下,小哈同睁着一双好奇的大眼四处打量。当拉比(犹太教堂的执事)用低沉的声音祈祷时,小哈同觉得自己就像教堂壁画上那些带翼的小天使一样,可以展翅飞翔。

P3-5

目录

引言

最后一个穷人

东方的黄金梦想

大上海不相信眼泪

具有冲劲的人

没有一种行当像……

最有结婚价值的单身汉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上海大班

交叉小径的花园

半道杀出个姬觉弥

为银子镶上花边

和尚也疯狂

我也是老革命

爱银子,也爱老婆

风云际会爱俪园

皇帝的新装

这世界变化快

毫不为人,专门利己

我用金钱赌明天

与末代皇帝相见恨晚

黄泉路上也是穷光蛋

遗产争夺战

烟消云未散

序言

“我希望顶多在二三年内发一笔财,然后离开,那么即使以后整个上海毁灭在水里火里,这对我有什么要紧昵?……我们是孜孜求利的实际家。我们的本分就是赚钱,赚得越多越快越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只要法律许可,一切方式和手段都是正当的。”

说这段话的是19世纪50年代在上海做房地产投机生意的一个英国商人,他几乎代表了所有在1843年上海开埠后来到上海滩淘金的外国人的一种普遍心态,这些金发碧眼的政客、军人、投机家、流浪汉,在当时拥挤不堪而又肮脏混乱的黄浦江边,痴迷而又疯狂地做着自己的发财美梦。

欧司·爱伦·哈同是1873年身揣6块龙洋加入到这个淘金狂潮中的。这个犹太血统的巴格达流浪汉在鸦片行里从门房干起,并把这个职业做得尽善尽美。

1883年,当叱咤上海滩几十年之久的红顶商人胡雪岩遭到灭顶之灾时,而哈同正踏上了大班之路。

大班,即洋行的总经理。它是上个世纪的上海最权威和最时髦的名称,他用至高无上的权力驾驭着上海这座被西方的高头大马拖曳着向前狂奔的老式马车,写下了十里洋场的历史。

哈同以一个犹太人的精明目光时刻关注着黄浦滩的变化,他对金钱的透彻认识远远超过了他的前辈胡雪岩。他炒房地产;他贩鸦片;他放高利贷;他收取租金;他巴结皇室;他依附军阀;他拉拢革命党人;他一毛不拔,吝啬到家,而又挥金如土,大摆豪宴;他不嗜酒色,结发妻子却是个青楼妓女……

1931年6月19日,这位上海滩的地产大王寿终正寝,享年八十有二,他在身后遗下上亿家产,拥有半条南京路和全国最大的一座私家花园……

内容推荐

《哈同新传》是王晓萌所著的一部传记文学作品。

从巴格达的“穷酸小子”到上海滩的“地产大亨”;从“门房小子”到旧上海的“远东首富”。《哈同新传》主人公哈同,一位曾经不名一文的犹太人,在“东方曼哈顿”的上海演了一场跨世纪的财富传奇,完成了他令无数人为之赞叹的人生大逆转。

他以犹太人特有的精明、勤奋,以及对金钱的无比渴望,在中国的黄浦江畔翻云覆雨,将整条南京路收入囊中。

他是不择手段的地产商人,左右逢源,用尽一切手段。他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有力支持者,誉满天下的慈善名流。

他坐拥亿万家产,却与出身烟花巷的中国女子一见钟情,在美仑美焕的“爱俪园”中“一生一世一双人”。

他传奇一生,建立了自己的财富王国,死后却空留一场闹哄哄的遗产争夺战。

编辑推荐

看“门房小子”,从身无分文走向“亿万富翁”,叱咤上海滩,真乃当今青年之“职场导师”、个人奋斗之“励志教科书”。

王晓萌所著的《哈同新传》主人公哈同是中国人最为熟悉的犹太大亨之一,其创造的上海房地产炒作方法至今仍然被中国的地产从业人员学习和模仿。哈同“保持与他人不同”经营策略助他白手起家,创造出一个财富的神话。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哈同新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晓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71505
开本 16开
页数 2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4
出版时间 2014-05-01
首版时间 2014-05-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58
CIP核字 2013319810
中图分类号 K835.615.38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3:0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