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云南少数民族史诗歌谣中女性形象的认同构建
内容
目录

导言

 第一节 女性主义理论中关于认同的研究综述

 第二节 云南少数民族史诗歌谣中女性形象认同研究的价值意义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及篇章结构

第一章 史诗、叙事诗等典范传唱对女性形象认同的塑造

 第一节 女性身体形象认同的构建

一 永恒的生命创世象征体的女性身体形象

二 破坏性的女性身体形象

三 理想化的美丽女性身体形象

 第二节 女性行为形态认同的构建

一 作为执于爱情者的女性行为

二 作为婚姻施予者的女性行为

三 作为坏事者的女性行为

 第三节 女性角色气质认同的构建

一 两极化的母亲角色气质

二 勤劳持家的妻子角色气质

三 前后变化的女儿角色气质

第二章 以妇女为吟唱主体的歌谣对女性形象认同的构建

 第一节 情歌对唱中女性形象的自我认同

一 “对歌择配”的形象与女性自主的荣誉感

二 “对天盟誓”的形象与女性忠执的情义观

 第二节 婚嫁歌唱中女性形象的自我认同

一 “巧言索聘”的形象与女性自我价值的彰显

二 “哭嫁新娘”的形象与女性角色转换的焦虑

 第三节 其他生活歌谣吟唱中女性形象的自我认同

一 “姑娘手儿巧”的体面

二 “媳妇最可怜”的苦闷

第三章 典范传唱与自我吟唱中女性形象认同的交互构建

 第一节 典范传唱与自我吟唱中女性形象认同的叠合与差异

一 女性角色形象及认同的叠合与差异

二 女性行为形态及认同的叠合与差异

三 女性身体形象及认同的叠合与差异

 第二节 云南少数民族史诗歌谣中女性形象认同的交互构建

一 “完型镜像”式的认同方式

二 “片段感发”式的认同方式

三 两种方式之间的交互构建

第四章 从女性形象的性别认同到民族审美认同

 第一节 云南少数民族史诗歌谣中女性形象性别认同的层面及特征

一 女性性别认同的基础层面

二 女性形象的认同层面与关系特征

 第二节 当代视野下云南少数民族女性自我认同的困境和途径

一 女性自我认同的困境与困境中的自我认同

二 寓女性形象的“性别认同”于“审美认同”之中

 第三节 云南少数民族史诗歌谣中女性形象审美认同的特质

一 “女性与自然亲缘同构”的审美意识

二 “两性耦合共生”的审美取向

三 “不离日用伦常”的审美趣味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云南少数民族史诗歌谣蕴含着大量珍贵的与妇女有关的信息,为我们开启了眺望其多样性存在的宝贵窗户。如果将女性的认同界定为女性同一性建构的话,那么女性形象的认同其实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群体及其文化体系对于女性形象的指认,二是在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影响下女性对自身形象的领悟和确认。事实上,这两个方面之间是相互影响和交互建构的。而云南少数民族史诗歌谣恰好为分析女性形象的集体认同与自我认同,提供了一个结构性的对比框架。

由于史诗、古歌、叙事诗是云南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积淀下来的权威性口传经典,曾静编著的《云南少数民族史诗歌谣中女性形象的认同构建》将其主要归为一种与女性个体自我相对的,他者的、集体的“前见”性表述,而将少数民族女性自我吟唱的歌谣归为女性自我认同的表述。尽管这二者之间相互影响、难分界限,但仍然各有主导、各有侧重。云南少数民族的创世史诗、创世古歌、叙事长诗等口传典范,汇集了关于女性身体形象、行为形态和角色气质等方面的社会群体的审美想象。女性身体形象可以被看作是在社会意识形态规范下形成的一套描述性和规范性的身体表意符号。而女性行为和角色气质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出合乎男权文化规范的特征。从女性形象的身体、行为到角色气质的认同建构,其实是一个从生理性别认同到社会性别认同逐步统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意识形态对于建构女性形象认同的重要作用。

同时,云南少数民族歌谣中还汇集了大量以女性为主体言说者、以女性经验为主要内容的女性自我认同表述。在情歌中,女性表现出对于尊严、爱情与荣誉的自我要求和尚情重义的价值认同;在婚嫁歌唱中,表现出对自身不可替代的社会生产价值的认识、在身份过渡中自我认同的危机感及其最终对于男权主流价值观的皈依。最后,在其他劳动歌、生活歌、儿歌等歌谣中,则突显对于生产技艺的信仰和婚后苦闷生活的抱怨,展示了自我生存价值的高低向度。妇女的自我吟唱呈现出女性自我认同在“理想类型”与“本真经验”之间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女性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性。

创世史诗、叙事长诗中的女性形象与妇女自我吟唱中女性形象相比,二者之间既有叠合也有差异。其中,性别角色较容易在他者认同和女性自我认同之间取得一致性,而行为形态、身体形象的他者认同与女性自我认同之间则存在着较多的差异。史诗、叙事歌谣中那些典型的、理想化的女性形象往往采取“完型镜像”式的认同建构,具有某种性别类属的稳定性、秩序性和审美性。而在妇女吟唱的歌谣中,自我形象的塑造则更多地依赖于日常的片段式的抒情,具有个体化的随意性和非秩序性,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类型化的女性镜像。女性主体性的形成,因而呈现为一个女性自我感知不断向完型镜像凝结同时又不断冲突的过程。“完型镜像”式的认同与“片段感发”式认同之间相互影响、交互构建,不断重塑着女性形象当下的自我认同。

《云南少数民族史诗歌谣中女性形象的认同构建》最后则探讨了云南少数民族史诗歌谣中女性形象认同的基础层面、自我认同的困境及解决途径,以及性别认同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审美特质。女性形象的他者认同与自我认同之间比较叠合一致的是女性作为“人”和“类”的生命经验,而“个体”的生命经验则更多地表现出多声部的色彩。女性性别认同中其实包含着人性、类性和个体自我性等三个层面,但三个层面实则交杂糅合、难分难解。基于此,也说明女性形象的自我认同不可能脱离民族审美文化的影响,自我性的建构中离不开他性的塑造。因而,以反抗为手段的自我认同,恰恰会落入以男权为中心的意识形态的认同关系结构之中;而突破的路径正在于辩证地接纳“自我的他性”,从民族审美文化中汲取性别认同的养分,寓性别认同于民族审美认同之中。云南少数民族史诗歌谣中关于性别的民族审美文化认同的元叙述,在很大程度上恰恰维护了云南少数民族女性形象自身的存在价值,是云南少数民族女性形象的自我认同能够被社会广泛认可的重要美学基质。

编辑推荐

曾静编著的《云南少数民族史诗歌谣中女性形象的认同构建》聚焦云南少数民族史诗歌谣中女性形象的动态构建过程,展现口头叙事中别样的性别精神形象,阐释形象认同构建背后的具体情境和民族审美传统,一方面对女性主义性别构建的本质主义倾向做积极反思和回应,另一方面则凸显出少数民族口头文学对于女性研究的理论拓展价值。该著作是对中国女性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在学科交叉领域探索方面的有益尝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云南少数民族史诗歌谣中女性形象的认同构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曾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41946
开本 16开
页数 1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3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16
CIP核字 2014078124
中图分类号 I207.22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4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