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利希·盖格尔编著的《枝繁叶茂(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以“根”和“枝”的概念准确地报道西方音乐在中国的发展。第一章概述了西方与中国、外与内的关系。第二章、第五章谈的是西方音乐在中国的历史。第三章、第四章谈基本特性。第六章介绍了传统的中国音乐形式、文人音乐,旨在从交流中较强中国音乐自身。本书通过与近代史事件、文化史与精神史的背景,来阐名西方音乐在中国的历史是靠内在的能动性,并非所有音乐文化都有这种能使自己的音乐文化普遍化的能动性。
图书 | 枝繁叶茂(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 |
内容 | 编辑推荐 海因利希·盖格尔编著的《枝繁叶茂(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以“根”和“枝”的概念准确地报道西方音乐在中国的发展。第一章概述了西方与中国、外与内的关系。第二章、第五章谈的是西方音乐在中国的历史。第三章、第四章谈基本特性。第六章介绍了传统的中国音乐形式、文人音乐,旨在从交流中较强中国音乐自身。本书通过与近代史事件、文化史与精神史的背景,来阐名西方音乐在中国的历史是靠内在的能动性,并非所有音乐文化都有这种能使自己的音乐文化普遍化的能动性。 目录 前言 1.“外”和“中”——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 时间模式:“中”和“外”之间的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 2.“根”和“枝”——第一次鸦片战争直至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期间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 “根” “主干”:上海 题外话:上海市工部局乐队的历史、结构、纲领 “主干”和“分枝”:上海、哈尔滨、北京及各位音乐家的生活道路 3.“洋为中用”——西方古典音乐在共产主义的中国(1949年~1978年) 1949年后中国音乐的两个阶段 “文化”和文化大革命 样板戏及其京剧的发展 折断了的“枝” 多样化在中国——历史回顾 开始扎根:“新音乐” 延安精神 “洋为中用” 歌曲 4.明星的时刻——西方古典音乐在改革、开放(1978年)以后的中国 意识形态和实践的差异—1978年后从缝隙间发展的西方古典音乐 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及反思民族身份:爱国主义和民族声誉 世界一体化——文化的差异 贝多芬回来了 公共精神的殿堂 新潮音乐 触及思想与创新——世界音乐关联域中的中国音乐(谭盾) 屋漏偏逢雨——中国音乐与市场经济 “我”的新迷信 崇拜与冷眼——新星 新、老英雄模范 5.两位西方古典音乐的传播者——德理格和谭抒真 接近和陌生——中国历史与外国人打交道 从皇宫到教会学校 德理格(1670年~1746年) 时异境迁,从德理格到谭抒真 谭抒真(1907年~2002年) 附录:小提琴及其制作在中国 6.音乐是快乐——论中国音乐的“中国性” 新音乐的折衷主义、音乐的智慧、断裂的认同 音乐里的中国智慧从何而来? 中国音乐的基本特性 音乐的意义 中国音乐的普遍性和“中国”性 文人音乐和钟子期的故事 7.结束语 参考文献 译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枝繁叶茂(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德)海因利希·盖格尔 |
译者 | 刘经树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096459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6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3-01-01 |
首版时间 | 2013-01-01 |
印刷时间 | 2013-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86 |
CIP核字 | 2012292509 |
中图分类号 | J609.2 |
丛书名 | |
印张 | 5.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50 |
高 | 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