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墨学七讲(人文大讲堂)
内容
编辑推荐

《墨学七讲(人文大讲堂)》用现代科学观点,面向广大读者,通俗讲解墨学研究史和墨学精华,包括墨家的逻辑学、哲学、科学和人文学,是作者孙中原近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燕山大学、中央国家机关、北京市逻辑学会,台湾东吴大学、辅仁大学、元智大学、云林科技大学,上海教育电视台和成都等处演讲墨学的录音整理稿。

内容推荐

《墨学七讲(人文大讲堂)》用现代科学观点,面向广大读者,通俗讲解墨学研究史和墨学精华,包含墨家的逻辑学、哲学、科学和人文学,文字流畅,可读性强,是作者孙中原近年在海峡两岸高校和机关演讲墨学的录音整理稿。

《墨学七讲(人文大讲堂)》内容,分以下两部分。一、墨学研究史,分三讲。二、墨学精华录,分四讲。

目录

第一讲 泰山红日映彩霞,神州大地育精英:先秦墨学

 第一节 泰山巍峨草葱茏,时势磨砺哲人兴:墨子

 第二节 法夏崇禹墨者道,学如染丝塑人生:墨家

 第三节 墨者著述众篇连,光焰万丈用无穷:《墨子》

 第四节 墨家学说创新意,儒墨相反亦相成:墨学

第二讲 漫漫长夜墨学在,否极泰来劫后兴:秦后墨学

 第一节 杂家兼墨创新意,千金巨著留墨影:吕氏论墨

 第二节 隐逸精英注《墨辩》,兴微继绝辟蹊径:鲁胜论墨

 第三节 研核诠释用思尽,旷代盛业寄新星:孙氏论墨

第三讲 推陈出新现代化,硕果累累攀高峰:现代墨学

 第一节 登高凌顶举新旗,新作迭出树典型:梁氏论墨

 第二节 先秦名学推新著,比较研究启新程:胡氏论墨

 第三节 奇人奇书有新解,创造诠释范式更:沈氏论墨

第四讲 谈话辩论成专业,墨家辩学有系统:逻辑学

 第一节 譬侔援推巧论证,止式论证有规程:推理论

 第二节 中国焉能无概念,墨家概念理论丰:概念论

 第三节 语句命题信而当,假言模态探分明:命题论

 第四节 彼止于彼此止此,是非二值当者胜:规律论

第五讲 古代哲理称独到,优秀文化树典型:哲学

 第一节 杞国无事忧天倾,无有天陷是回应:世界观

 第二节 认知理论越前贤,同类同情意物同:认识论

 第三节 同异交得仿有无,两而勿偏费权衡:方法论

第六讲 求故明法讲理性,求真务实重实证:科学精神

 第一节 巧传求故成科学,明法循理讲理性:科学形成机制

 第二节 摹略万物求真实,科学义理讲实证:科学评价标准

第七讲 超越神文入人文,人文学术理论精:人文学

 第一节 天地万物人最灵,改造世界靠劳动:经济学

 第二节 居处言语皆尚贤,治国更需任贤能:政治学

 第三节 兼爱交利创新说,理想现实有不同:伦理学

试读章节

《所染》载,墨子见染丝而感叹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他认为教育跟染丝一样,能改变教育对象的素质和天性,朝一定的方向塑造人。事实上,墨子的学校的确像染缸,像熔炉,能熏染重塑学生的本性。

《吕氏春秋·尊师》载,高何、县子硕曾是齐国有名的暴徒,其蛮横无理的暴虐行为,为乡里所痛恨,但都拿他们没办法,后来二人到墨子的学校学习。索卢参原是东方闻名的巨奸大猾、无赖之徒,后来当了禽滑厘的学生。他们三人本是“刑戮死辱之人”,在墨子、禽滑厘的严格教育下,跟其他弟子一起“务进业”,“疾讽诵”,“称师以论道”,“尽力以光明”,奇迹般地被塑造为新人学者,不仅被“免于刑戮死辱”,还成为“天下名士显人,以终其寿,王公大人从而礼之”。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显示了墨者教学活动的杰出功效。

墨子把教学看做“为义”,即实现理想事业的一部分。《尚贤下》载,墨子认为“为贤之道”的一个应有之义是“有道者劝以教人”,即有道理、有知识的人,应该以言相劝,教导别人。如果“隐匿良道而不相教诲”,则被认为是不仁不义。

墨子办学,因材施教,因能分工。《耕柱》载:“治徒娱、县子硕问于子墨子曰:‘为义孰为大务?’子墨子曰:‘譬若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唏(测量)者唏,然后墙成也。为义犹是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也。”

这里“为义”可做广狭二义解释。广义指墨家实现理想的事业,狭义指墨学的教育。广狭二义在墨子那里是统一的。墨学教育是“为义”的一个组成部分,教育服务于“为义”,从属于“为义”。而墨家的“为义”,需要教育配合。墨家集团有教育职能,又有“为义”从业的职能。教育和“为义”需要分工合作。只要是“为义”的必需,样样事情都要有人干。

墨者教育是为适应这种需要培养人才,犹如筑墙,测量、修筑、打夯都需要,谁适合干什么就干什么。墨者“为义”的事业,需要“谈辩”、“说书”和“从事”三种人才。“谈辩”一科,是学习谈话辩论的技巧方术,专门培养游说之士。“说书”一科,是解说讲习文化科学知识,专门培养学者、教师。“从事”一科,是学习从事农、工、商、兵等各种实际事业,专门培养农、工、商、兵各种实用人才。墨学教育分谈辩、说书和从事三科,互相兼顾,因材施教,各用所长。这是根据当时社会需要和学生才能特点而设立的。

 《公孟》载:“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身体强良,思虑徇通,欲使随而学。”墨子遇到一位身体健康、思维敏捷的人,就想让他跟随自己学习,并说:“今子为义,我亦为义,岂独我义也哉?子不学则人将笑子,故劝子于学。”把师生共学看做“为义”,即实现理想事业的一部分。

《公孟》又载:“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子墨子曰:‘盍学乎?’对曰:‘吾族人无学者。’子墨子曰:‘不然。夫好美者,岂日吾族人莫之好,故不好哉?夫欲富贵者,岂日我族人莫之欲,故不欲哉?好美,欲富贵者,不视人犹强为之。夫义,天下之大器也,何以视人?必强为之。’”即学习是为实现仁义这种天下头等大事,就像好美、想富贵一样,不要看别人脸色,一定要自觉地强力而为。

教育是继承传播人类知识的必要手段。《经说下》特意论证“学习有益”的论题,肯定教学的功用:“唱而不和,是不学也。知少而不学,功必寡。和而不唱,是不教也。知多而不教,功适息。”即老师教,学生不跟着学,这叫“不学”。知识少而不学习,教育的功效必然不能发挥。学生想学习,老师不积极教,这叫“不教”。知识多而不教别人,教育的功效也等于零。

为了充分发挥已获取知识的功效,墨子不遗余力地劝学倡教。墨子既是积极求知的学生,又是热情施教的师长。墨子对后学教诲不倦,亲如父兄,弟子对老师也十分敬重。墨子的“子”已是尊称,弟子们每称其师,还于“墨子”前再加“子”,呼为“子墨子”,翻译为现代汉语,相当于说:“我们的老师墨子”,或“我们的墨老师”,这是何等尊敬和亲切!墨子对弟子循循善诱,不摆架子。老师可以批评教育学生,学生也可以向老师质疑问难,对老师的学说存疑批评。《墨子》不乏师生切磋学术、促膝谈心的事例。

墨子的教学方法,是系统讲授、日常对话和各种实际训练相结合。《墨子》是墨子教学的教材和演说词的记录。从《尚贤》到《非命》10篇,是墨子社会政治学说的系统讲演记录。《非儒》、《耕柱》、《贵义》、《公孟》、《鲁问》等篇,是墨子和弟子们日常对话的记录。这种日常对话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墨经》和《备城门》诸篇,包含墨子弟子进行各种实验、实习的记录。墨子非常重视这种实际训练。

《修身》载:“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教育注重实行,学以致用。这是墨子教育跟孔子不同的地方。《墨子》一书中有许多这方面的内容。墨子的“博学”,除“六艺”等传统文化知识之外,还包括生产劳动和各门科学技术的知识。

《鲁问》载,墨子把学成的弟子或推荐到各诸侯国去做官,或从事其他事业,或留在墨者团体。墨者团体,像一个小社会,里面需要各式各样的专门人才。大弟子禽滑厘是墨子的助手,协理全面工作。耕柱子、高石子、胜绰、公尚过等,被派往楚、卫、齐、越等国从政、从军。弟子从政从军,表现不好,违背墨子学说,可能被召回,重新受教育。胜绰做齐将项子牛的侍从,多次助齐伐鲁,被墨子请退训斥。弟子虽学成外出工作,仍受墨者团体纪律的约束。

《耕柱》载,弟子外出工作,要将一部分收入交纳墨者团体公用。受墨子赏识的弟子耕柱子到楚国做官,有几位老同学被墨子派到楚国办事,吃住在耕柱子处。他们觉得耕柱子招待不够丰厚,每天只供给三升粮食,吃不饱。于是回来报告墨子,说耕柱子在楚国没什么好处,他待我们很吝啬,还不如把他调回来算了!墨子不信。没过多久,耕柱子集存了200两金子,恭恭敬敬地奉送给墨子,并说:“学生工作做得不好,现有200两金子奉献给老师,不成敬意,请笑纳。”墨子当即肯定说:“小伙子果然干得不错!”

《鲁问》载,曹公子从墨子的学校毕业,工作三年后,返校探望墨子,对墨子回忆说:“始吾游于子之门,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即过去我在您门下学习,穿粗布衣,吃野菜粥,早上喝了,晚上还不一定喝得着。P11-14

序言

本书用现代科学观点,面向广大读者,通俗讲解墨学研究史和墨学精华,包括墨家的逻辑学、哲学、科学和人文学,是作者近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燕山大学、中央国家机关、北京市逻辑学会,台湾东吴大学、辅仁大学、元智大学、云林科技大学,上海教育电视台和成都等处演讲墨学的录音整理稿。

本书内容,分以下两部分。

一、墨学研究史,分三讲。第一讲先秦墨学,分四节:墨子、墨家、《墨子》和墨学。第二讲秦后墨学,分三节:杂家吕不韦对墨学的兼收、晋代鲁胜的《墨辩注序》、清末孙诒让的《墨子》文献整理。第三讲现代墨学,分三节介绍梁启超、胡适和沈有鼎用现代方法对墨学的新研究。

二、墨学精华录,分四讲。第四讲墨家逻辑,分四节:墨家的推理论、概念论、命题论和规律论。第五讲墨家哲学,分三节:墨家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第六讲墨家科学,分两节:科学形成机制、科学评价标准。第七讲墨家人文学,分三节:墨家的经济学、政治学和伦理学。

本书的构思和写作,从我1961~1964年师从中国科学院汪奠基、沈有鼎教授钻研《墨子》和诸子百家文献以来,历经五十多年教学研究生涯的磨炼,现列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文大讲堂”丛书出版。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领导、编辑的慧眼和辛勤劳动。

孙中原

2013年1月13日

于北京世纪城寓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墨学七讲(人文大讲堂)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中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180519
开本 16开
页数 2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2
出版时间 2014-02-01
首版时间 2014-02-01
印刷时间 2014-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4
CIP核字 2013215467
中图分类号 B224.5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7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5: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