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从地球到月球/儒勒·凡尔纳科幻探险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从地球到月球》是儒勒·凡尔纳最著名的科幻小说之一。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大炮俱乐部成员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非常苦恼。俱乐部主席巴比康提出了制造巨型大炮,向月球发射载人炮弹的计划,使这些人的精神为之一振,并在美国乃至世界各地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在巴比康主席的领导下,他们解决了诸多科学难题,克服了许多困难,如期进行了人类最伟大的实验。但是,结果却不尽人意。

内容推荐

《从地球到月球》是儒勒·凡尔纳最著名的科幻小说之一。

《从地球到月球》讲述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巴尔的摩城大炮俱乐部主席巴比康提议向月球发射一颗炮弹,建立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联系。法国冒险家米歇尔·阿当获悉这一消息后,建议造一颗空心炮弹,并邀请巴比康和尼科尔一同乘这颗炮弹到月球去探险。三个人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乘坐炮弹向月球出发了。但是,他们最终未能到达目的地,因为炮弹并没有在月球上着陆,而是成为月球的卫星,无休止地绕月运行。于是,故事给人留下一个悬念:三位探险家的命运如何,无人能知。

小说中涉及的天文、地理、人文等知识并非是作者无中生有的虚构,书中所有的数字及描述都是作者丰富想象和理性知识的结合,今天看来仍有着坚实的科学基础和依据。

目录

第1章 枪炮俱乐部

第2章 巴比凯恩的报告

第3章 巴比凯恩报告的影响

第4章 剑桥天文台的回复

第5章 月球的传说

第6章 在美国不能不知道的东西和不再允许胡乱相信的东西

第7章 炮弹赞歌

第8章 大炮的历史

第9章 火药问题

第10章 两千五百个朋友与一个敌人

第11章 佛罗里达州和得克萨斯州

第12章 世界各地行动起来

第13章 石岗

第14章 十字镐和镘刀

第15章 铸炮欢庆

第16章 哥伦比亚德炮

第17章 一份电报

第18章 “亚特兰大”号轮船上的乘客

第19章 大会

第20章 攻击与反击

第21章 一个法国人是如何摆平一件事的

第22章 美国新公民

第23章 炮弹车厢

第24章 落基山上架起的望远镜

第25章 最后的细节

第26章 发射!

第27章 云层厚重

第28章 一颗新星

试读章节

第1章 枪炮俱乐部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马里兰中部的巴尔的摩城成立了一个颇具影响的俱乐部。大家知道那些船主、商贾和机械师们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多么大的发挥和展现。一些普普通通的商人,没有经过西点的任何训练,便走出自己的商店,摇身一变,竟然变成了上尉、上校或将军。很快,他们在“军事艺术”方面便与他们欧洲大陆的同行们并驾齐驱,不相上下了,并且同他们一样凭借大量的炮弹、金钱和人力取得了一些胜利。

但是,在弹道科学方面,美国人却远远超过欧洲人。这并不是说他们的武器达到了一个更完美的程度,而是指他们的武器体积极大,因此其射程极远,至今少见。就平射、俯射、直射、斜射、纵射、反射而言,英国人、法国人、普鲁士人均已达到臻于完善的程度,但是,他们的大炮、榴弹炮、迫击炮与美国的巨型大炮相比就小巫见大巫了,如同一把小手枪而已。

对此,无人感到惊讶。如同意大利人深谙音乐,德国人擅长玄学一样,美国北佬——这些世界最早的技师们——是天生的工程师。因此,当人们看到他们在弹道科学方面大胆地运用其聪明才智也就不足为奇了。而这些巨型大炮虽然远不如缝纫机来得那么实用,但也还是令人惊奇、钦羡不已的。大家知道,在这一方面,帕罗特、达尔格林、罗德曼等功不可没。而“阿姆斯特隆”、“帕利塞”和博利厄的“特勒伊”等大炮在它们大洋彼岸的对手面前只好甘拜下风,俯首称臣了。

因此,在那场北派和南派的可怕的战争中,炮兵占据了显赫的地位;合众国的报纸大肆地颂扬他们的创造发明,以至于连小商小贩和街头小混混也没日没夜地绞尽脑汁在计算一些不着边际的弹道轨迹。

每当一个美国人有了一个想法,他就会寻找另一个美国人来商讨这个想法,而一旦有了三个人,那他们就会选出一个主席和两个秘书来。等有了第四个人时,他们就任命一个资料保管员,办公室便开始运作了。等有了五个人时,他们便召开全体大会,俱乐部就宣告成立。巴尔的摩城的俱乐部就是这种情况。第一个设计新型大炮者,与第一个铸造该大炮以及第一个为之打孔的人相互合作。他们三人便成为枪炮俱乐部(又称“大炮俱乐部”)的核心。俱乐部成立一个月后,拥有正式会员一千八百三十三人,通讯会员三万零五百七十五人。

但凡参加该俱乐部者都必须具备一个条件,亦即设计过或至少是改良过一门大炮;如果没有设计或改良过大炮,那么设计或改良过任何一种火器也可。不过,说实在的,那些设计过十五响左轮手枪、轮盘式卡宾枪或刀式手枪者则不太受推崇,而大炮发明家则在各个方面都远胜前者一筹。

“他们所受到的敬重,”有一天,枪炮俱乐部最资深的演说家中的一位说道,“是与他们的大炮的大小成正比的,而且与其炮弹‘射程的面积’相关的!”  这可以说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在精神层面上的运用。

人们很容易想象得出,枪炮俱乐部成立之后,美国人的创造才能在这一方面产生了多大的效果。战火中的炮弹体积庞大,而且射程超出现有距离,能够将平民百姓炸得血肉横飞。所有这些发明将欧洲的那些可怜兮兮的武器装备远远地抛到了后面。从下面的数据便可以判断出来。

从前,“在美好的年代”,一枚三十六磅的炮弹,在三百英尺开外,可以击中三十六匹马和六十八个人。那是炮弹技术的初始期。此后,炮弹技术在向前发展。罗德曼炮可以把一枚重半吨的炮弹发射到七英里远处,且能轻易地炸死一百五十匹马和三百个人。枪炮俱乐部甚至考虑要对此做一次正式的试验。不过,如果说马匹不会反对这种试验,那么要想找到愿意作为试验品的人却难上加难。

总之,这些大炮具有巨大的杀伤力,每一次发射,士兵们都会像是被镰刀割下的麦子似的纷纷倒地。1587年,一枚威力巨大的炮弹在古特拉斯炸死二十五名士兵;1758年,在左尔多夫,另一枚炮弹炸死四十名步兵;1742年,那门奥地利的凯塞尔多夫大炮,每一枚炮弹都能炸死七十个敌人。但是,与罗德曼炮相比,它们又算得了什么呢?那些决定战役成败的易埃纳或奥斯特里茨的惊人的大炮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还见到过其他许许多多的南北战争期间的大炮!在格梯斯堡的战斗中,由一门滑膛炮发射的一枚锥形炮弹打死了一百七十三名南军士兵;而在波多马克河渡口,一枚罗德曼炮弹竟将两百一十五名南军士兵送往一个显然更美好的世界去了。还必须提到一种非常可怕的迫击炮,是由枪炮俱乐部杰出会员和终身秘书J.T.马斯顿发明的,其杀伤力更大,试炮时,一炮就打死了三百三十七人——真的是轰然一声巨响,无数生命化成灰烬!

这么多令人信服感佩的数字,还不足以让我们心悦诚服吗?同样,我们也完全赞同统计学家皮特凯恩所进行的下面的推算:他用枪炮俱乐部会员的人数除被炮弹炸死的人数,竟然发现枪炮俱乐部会员每个人“平均”杀死了两千三百七十五人还多一点儿。

从这一数字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个学者团体唯一关注的是为了一个博爱的目的而毁灭人类,并不断改进被他们视作文明工具的战争武器。

这是一个“死亡天使”组织,都是世界上最杰出的人才。

P1-3

序言

1900年,《八十天环游地球》首次被译成中文。从此,儒勒·凡尔纳这位被称为“科幻小说之父”的法国作家逐渐被中国读者所认识,他的《在已知和未知世界中的奇异漫游》的系列科幻小说不断地被译成中文,有的小说还有多个译本。凡尔纳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大凡上过几年学的人,没有不知道这位大作家的。现如今,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介已然普及,能吸引入的书籍越来越少,凡尔纳还有足够的魅力留住人们的读书热情吗?

当代法国科幻作家韦尔贝指出:“人人都在说青年人不读书了,可是应该问问他们有什么书可读。”能不能留住人们的读书热情,问题在于有没有熔知识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炉的好书,而凡尔纳的小说情节惊险、人物生动,正属于这一类既健康又有趣的好书。

读凡尔纳的小说,除了可以学到数学、物理、天文、地理等各种自然科学知识,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外,还能培养人们的仁爱之心并能激发人的想象力。凡尔纳的想象力是非凡的,甚至是神奇的。他从小就想成为一个航海家,盼望去周游世界,但是他的理想遭到了父亲的反对,于是他只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小说创作中翱翔漫游。他小说中的人物、故事情节、自然环境的描述等等,大部分都来自他令人难以置信的想象力,他的想象力能使他置身于小说故事发展需要的任何时间和地点。更令人称奇的是,小说中的一些描写,哪怕是细枝末节的事物,都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而且形象啼羽栩如生,十分逼真。读凡尔纳的小说,就是跟随他的想象,与他一起“在已知和未知世界中奇异漫游”。在凡尔纳一生创作的上百部小说中,每一个岛屿都非常神秘,一个火山口可以让你深入到地球的中心,而一艘潜水艇可以把我们带到海底进行两万里的探险漫游……借助他的想象力,我们看到了燃烧起来的群岛,阿尔卑斯山上出现的一座城堡,藏在马尾藻海深水里的一条海蛇……跟着他,我们乘气球五个星期穿越非洲大陆(《气球上的五星期》),到“地心”(《地心游记》)、到“海底”(《海底两万里》)、到“神秘岛”,“八十天环游地球”,再“从地球到月球”,去认识“十五岁的船长”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去见识精彩纷呈的奇异世界。

去见识这个精彩纷呈的奇异世界,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尤其重要。凡尔纳是激发读者想象力的能手,他知道怎样最大限度地激发潜藏于少年儿童身上的想象能量。他小说中所展示的一切都令读者感到十分新奇,有他的那些千奇百怪的事物相伴,孩子们的童年会变得特别温馨,因为孩子们有了一种想象未来的自由;基于这种自由,一个人带着他的梦想从儿童走向少年,又从少年走向成年。读着凡尔纳的小说,借助小说中假想的力量,读者在获得相关知识的同时,会很快摆脱懵懂无知的状态,让智慧的火花自然绽放。《醉舟》的作者阿尔蒂尔·兰波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他被认为是法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从凡尔纳那里获得创作灵感的诗人;《醉舟》中表现的海上奇观与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有异曲同工之妙。自兰波到当代作家索莱尔斯,凡尔纳在法国文学史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想象力不仅对文学创作意义重大,它对少年儿童的成长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创造力。很多人读着他的小说长大,从他的小说中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并走向事业的成功。记者、科学家、旅行家、航天员、导演、画家、作家,无数人的成功都应该归功于这位伟大作家的小说,假如没有凡尔纳,有些人甚至不可能有自己的事业。希望随着这套“儒勒·凡尔纳科幻探险系列”的出版,凡尔纳能再一次走近中国读者,尤其是少年儿童读者,让他们与凡尔纳一道在一次次奇异的旅行中,将自己的想象力和理想一起放飞。

李建英

2012年6月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从地球到月球/儒勒·凡尔纳科幻探险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儒勒·凡尔纳
译者 陈筱卿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口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113406
开本 16开
页数 1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8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5.44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6:2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