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你也能创造奇迹
内容
编辑推荐

怎样找到好榜样?怎样像好榜样们那样去奋斗、去拼搏?这正是汪传华编著的《你也能创造奇迹》书始终都在着力解决的问题。

青少年在拼搏的过程中,选择读什么样的书,学什么样的好榜样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不虚度青春年华,你愿意在青少年时代作出何种选择呢?选择自己可学可比的好榜样,激励自己努力拼搏,做最好的自己,创造自己的奇迹,难道不是一个少年最好的选择吗?

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了创造美好的人生,现在就选择吧,朋友!现在不搏,更待何时?

内容推荐

高尔基说:“读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汪传华编著的《你也能创造奇迹》介绍了近百位青少年可学可比的好榜样,他们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会极大地鼓舞你,他们从平凡到卓越的人生经历会深深地启发你。每个人都有巨大潜能,只要你也像《你也能创造奇迹》中的好榜样那样既敢于异想天开,又乐于脚踏实地,那么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你前进的脚步;只要你怀着坚定的信念反复体验和实践书中的励志方法,你也能创造自己的奇迹,世界终将听到你发出的声音。

目录

一、只有战胜自己,才能改变命运/1

 1. 只有战胜自己,才能战胜苦难/1

 2. 只有正视缺陷,才能超越自我/6

 3. 决不服输,永远也不服输/11

 4. 挑战残疾,扼住命运的咽喉/15

 5. 战胜自卑,唤醒沉睡的巨人/20

 6. 超越自我,耐心等待自己花开的季节/25

二、心态决定成败/31

 7. 珍惜打击、挫折和失败/31

 8. 困难其实是我们的恩人/36

 9. 保持冷静的头脑和平常的心态/39

 10. 从沮丧和低谷中找回希望/42

 11.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47

 12. 一定要坚强地活着,活着就有希望/53

 13. 战胜恐惧,像神一样无所畏惧/58

三、良好的性格是获胜的法宝/65

 14. 有“天赋”也需要努力/65

 15. 坚持不懈,成功一定会在前方等你/70

 16. 用毅力铸就成功的大厦/74

 17. 成功女神只会拥抱勤奋的人/78

 18. 赢在博大的胸怀/83

 19. 切莫忽视团结的力量/86

四、有梦想才会执著地奋斗/91

 20. 挺直你信念的脊梁/91

 21. 梦想渺小,人也将永远渺小/95

 22. 用坚定的目标鼓舞自己/98

 23. 培养强烈的兴趣,让拼搏成为快乐/104

 24. 树立坚定的决心/109

五、有责任感才会奋发向上/115

 25. 牢记责任是成功者的第一秘诀/115

 26. 人最大的不幸在于没有志向/120

 27. 用感恩之心敲开成功之门/125

 28. 强烈地自我激励是成功的先决条件/131

 29. 自强不息,不以任何借口消沉/137

试读章节

于是,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奇迹般地参加了193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的奥运会,这次她又与队友一起夺得4×100米接力金牌。

奥运冠军伊丽莎白·鲁宾孙在苦难面前表现出来的超人气魄印证世界著名文豪巴尔扎克的一段名言——世界上任何事物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既然苦难已经降临,害怕、抱怨、消沉都是很错误的选择。伊丽莎白·鲁宾孙对待苦难的态度却令人震撼和敬佩至极。

什么是人们心目中的青少年楷模,这个问题的答案千奇百怪,然而在当今美国,却有一种传统性的形象,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18岁的约翰·汤姆森是一位美国高中生。他住在北达科他州的一个农场,1992年1月11日,他独自在父亲的农场里干活,当他在操作机器时,不慎在冰上滑倒了,他的衣袖绞在机器里,两只手臂被切断。

汤姆森忍着剧痛跑了400米来到一座屋子里,他用牙齿打开门拴,他爬到了电话机旁边,但是无法拨通号码。于是,他用嘴咬一支铅笔,一下一下地拨动,终于拨通了表兄的电话,他表兄马上通知了附近有关部门。

明尼阿波利斯的一所医院为汤姆森进行了断肢再植手术,他住了一个半月医院,便回到北达科他州自己的家里。他的家人和朋友都为他感到自豪。

人们除了佩服汤姆森的勇气和忍耐力以外,还有一种独立精神,他一个人在农场操作机器,出了事故顽强自救。

汤姆森的故事里还有这样一个细节:他把断臂伸在浴盆里,为了不让血白白地流走。当救护人员赶到时,他被抬上担架,临走前,他冷静地告诉医生:“不要忘了把我的手臂带上。”

最能感动人的故事,莫过于那些在苦难面前自立自强者的故事;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尊严和骨气的,也是在苦难面前自立自强的精神。

生活是公平的,它在让我们遭受苦难的时候,往往同时准备了一些丰厚的礼物。

世界著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就是一位同时接受两项馈赠又善于用苦难的琴弦把天才演奏到极致的人。

他首先是一位苦难者。4岁时一场麻疹和强直性昏厥症,已使他快入棺材。他7岁患上严重肺炎,不得不大量放血治疗。46岁时,他的牙床突然长满脓疮,只好拔掉几乎所有牙齿。牙病刚愈,又染上可怕的眼疾,幼小的儿子成了他手中的拐杖。50岁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结核等多种疾病吞噬着他的肌体。后来声带也坏了,靠儿子按口型翻译他的思想。他仅活到57岁,就口吐鲜血而亡。死后尸体也备受磨难,先后搬迁了8次。上帝搭配给他的苦难实在太残酷无情了。但他似乎觉得这还不够深重,又给生活设置了各种障碍和旋涡。他长期把自己囚禁起来,每天练琴10至12小时,忘记饥饿和死亡。13岁起,他就周游各地,过着流浪生活,他一生和3个女人发生过感情纠葛。在他眼中这也不是爱情,而只是他练琴的教场。除了儿子和小提琴,他几乎没有一个其他的亲人。苦难才是他的情人,他把她拥抱得那么热烈而悲壮。

他其次才是一位天才。3岁学琴,12岁就举办首场音乐会,并一举成功,轰动音乐界,之后他的琴声遍及法、意、奥、德、英、捷等国。

他在意大利巡回演出产生神奇效果,人们到处传说他是魔鬼暗授妖术,所以他的琴声才魔力无穷。维也纳一位盲人听他的琴声,以为是乐队演奏,当得知台上只有他一人时,大叫“他是个魔鬼”,随之匆忙逃走了。巴黎人为他的琴声陶醉,早忘记正在流行的严重霍乱,演奏会依然场场爆满……

他不但用独特的指法弓法和充满魔力的旋律征服了整个欧洲和世界,而且发展了指挥艺术,创作出《随想曲))、((无穷动》、《女妖舞》和6部小提琴协奏曲及许多吉他演奏曲。几乎欧洲所有文学艺术大师如大仲马、巴尔扎克、肖邦、司汤达等都听过他的演奏并为之感动。音乐评论家勃拉兹称他是“操琴弓的魔术师”。

歌德评价他“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李斯特大喊:“天啊,在这四根琴弦上包含着多少苦难、痛苦和受到残害的生灵啊!”

上帝创造天才的方式便是这般独特和不可思议。

人们不禁问,是苦难成就了天才,还是天才特别热爱苦难?但人们分明知道,弥尔顿、贝多芬和帕格尼尼被称为世界文艺史上三大怪杰,居然一个成了瞎子,一个成了聋子,一个成了哑巴!

苦难是最好的大学,当然,你必须首先不被其击倒,必须把苦难当做自尊自强的机遇,然后才能成就自己。

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我的最高原则是:无论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

当今中国,也不乏在苦难面前决不屈服的青年楷模。洪战辉就是其中最优秀的代表之一。

洪战辉生于1982年,在12岁之前,他的生活和其他孩子一样,父亲、母亲、弟弟、妹妹,一家五口过着清贫但幸福的生活。

但是,1994年8月的一天,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那天,一向慈祥的父亲突然无缘无故发起火来,他砸碎了家里所有的东西,正当洪战辉和弟弟洪锦辉吓得不知所措的时候,父亲突然举起年幼的小女儿,并一脚踹开过来抢夺的母亲,把小女儿狠狠地摔在地上。

父亲疯了!妹妹死了!母亲骨折了!这一天,洪战辉的生活一下子失去了色彩,洪战辉趴在母亲身上号啕大哭。

在周围人的帮助下,父亲和母亲都被送进了医院。从此,12岁的洪战辉担负起了全家人的生活重担。他要在医院、学校和家之间来回奔跑,既要照顾父母,也要照顾年幼的弟弟。

3个月后,母亲出院了,父亲的间歇性精神病也得到了控制。

但是,没多久,父亲又捡回了一个无名弃婴。因为思念被摔死的女儿,洪战辉的母亲决定收养这个女婴。

父亲的病情经常间歇性地发作,发作时常常把洪战辉的母亲打得伤痕累累,母亲受不了父亲的折磨,离开了这个家。

从此,养育小妹妹的重任落在了洪战辉的身上。

就是在这种困难的环境中,洪战辉不仅要照顾父亲,抚养妹妹,而且要发奋读书,考上大学。

在大学读书期间,洪战辉把年幼的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妹妹。

面对这些常人无法想象的苦难,洪战辉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自暴自弃。他自强自立,用顽强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还把妹妹送进了学校学习。

后来,洪战辉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许多人都想资助他。洪战辉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自立自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同时获得4000元奖金。但是,洪战辉只收下了奖状,却没有收奖金。

在致新浪网友的公开信中,他这样写道:

“关于为我捐款的事,我的态度是,我绝不会在网上和媒体上公布自己的账号,也请大家务必注意,去年就有人冒充我的老师,以我的名义在网上公布捐款账号,我看到后非常生气,还报了警,请大家看到这样的捐款账号后,不要相信。

不接受捐款,是因为我觉得一个人自立、自强才是最重要的!苦难和痛苦的经历并不是我接受一切捐助的资本!

P2-4

序言

我从小在逆境中成长,小时候放过牛,喂过猪,捡过破烂,离家读高中时,还挨过饿。小时候的我,身体不好,经常被小伙伴们欺负,他们常纠合起来孤立我,都不和我玩。我的学习成绩很不好,上高中时,数学还吃过大鸭蛋。高中毕业那年,我才意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但那时已经太晚了,高考总分只得了166分,复读后再考也只得了可怜兮兮的200分。

那时的我绝对没想到此生会写出十几部书,也根本没想到会出版十余张励志教育和家庭教育演讲光盘,没想到会成为一名受全国青少年和家长喜爱的励志演讲专家和家庭教育专家,更没有梦想过自己会走进中央电视台“当代教育”栏目做青少年教育专题节目,更令我不敢想象的是,我竟然真的创造了奇迹,我编著的《你也能创造奇迹》一书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2009年度最受青少年喜爱的优秀图书,并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推介。这些成绩在当今这个群星灿烂、英雄辈出的时代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对于当年的我来说,简直是痴人说梦般的奇迹。因为我上高中时连日记都写不出来。高中毕业以后,我入团那天,在村团支部召开的一个小会上发言时,只讲了一句就卡壳了,当时差愧得差点钻洞了。

17岁时,我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小村庄,整天与大人们一起在烈日下劳动,挑过粪,喷过农药,日子艰苦得令我对人生几乎绝望。我一千次一万次地问自己怎么办呀?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是选择拼搏还是选择放弃。我当然太想拼搏了,每天劳动后回家,都在念书,但怎么也念不进去,因为身体太累了,信心也特别不足,因为心里最清楚自己的学业基础有多差,想考大学无疑是白日做梦。那时我想,如果能通过关系到村小学里当个民办老师也很好呀,但这在当时也是我难圆的梦想。

怎么办?就这样一辈子挑粪,喷农药,干又重又脏的农活吗?

那时,每天在烈日下喷农药的我知道自己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喝农药自杀。所幸的是,我始终不愿真的作出这样极其愚蠢而又懦弱的选择,不愿选择真的结束自己正处在花季的生命。我一千次地激励自己耍选择拼搏。每当自己觉得实在熬不住的时候,就用名人名言来自我激励。那时最温暖我最激励我的,是毛主席的老师、著名教育家徐特立的一段朴实的名言:“环境越艰难越出聪明人,因为他要改变环境。”还有著名作家柳青的一段名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却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每当我想选择放弃时,这两位老前辈的格言就会在我的脑海中出现。但我发现很多同龄人都早早地开始谈恋爱,选择了随波逐流。不过,我虽然没有选择随波逐流,没有放弃拼搏,但心中成才的底气还是不足,还是不相信自己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能创造奇迹。那时的我每天都想学习,想拼搏,但总是劲头不足,信念不坚定,整天过得忧心忡忡。

其实,只要选择拼搏,即使在那样艰苦的岁月,也是会有机会的。我那时的艰难程度是现在的青少年无法想象的:没有书,没有读书的时间和空间,我只有在星期天等老师们回家后才能有机会躲在初中班主任老师的单身寝室里安静地读书。

一日,我在一个中学老师极其简陋的寝室里发现了一本很不起眼的小册子,我不经意地翻开后,其中两篇文章吸引了我,是我国著名作家徐迟和姚雪垠分别写给青少年的两封公开信。与其说是奋斗改变了我的命运,还不如说是这两篇文章直接改写了我的命运。因为自从读到那两篇饱含哲理、极富鼓舞力和教育力的文章后,我信心不足的问题彻底地解决了。我再也没有停止过奋斗的脚步。我总是不断地激励自己:无论前面的路有多长、多坎坷,我都必须鼓起勇气坚定地走下去,无论自己目前的成绩多么差,无论会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我都不应该选择放弃。从此,我不再怀疑人生.不再对前途忧心忡忡。我坚信,只要全力以赴,坚持不懈地拼搏,我也能创造自己的奇迹。

从此,我十分坚定地选择了拼搏,持久地拼搏。这不是一般的选择,这是决定我的人生前途的生死抉择。那天,我毫不犹豫地将老师书桌上的那本小册子“偷”走了。后来,每当遇到困难时我总是一遍遍地品味那两篇文章,过去认为不能战胜的困难便被我一个个踩在脚下。通过三年的刻苦学习,我终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奇迹般地实现了自己升学的梦想。但我收获的绝不只是一张我梦寐以求的改变自己命运的录取通知书。我在拼搏过程中学到了一辈子受益不尽的东西。其实最宝贵的莫过于在成长的过程中学到自我激励、自我教育的方法和精神。

如今,我总是那样喜欢读励志文章、写励志读物,从未停下。其实,读好书是一辈子的事情,励志是一辈子的事情,自我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而少年时代通过读好书学好榜样,学会自我激励和自我教育当然就更加宝贵至极了。我认为自己所写的书哪怕在全国只点燃一个孩子的心灵,只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也值得认真地写下去。

回首自己十分艰难曲折的成长经历,我悟出一个人生真谛:一个少年在成长的关键时期选择什么样的课外读物,就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如果选择读一些催人奋进的励志读物,就会坚定奋斗的信念。如果选择了黄色和暴力的低俗读物,则会一步步走向邪路。

十多年来,无数青少年和家长读过我的书,听过我的励志演讲报告,我曾耐心地帮助和引导过全国各地100多个问题少年走出泥潭,走上光明的人生道路,我也因此于2005年2月接受中央电视台“当代教育”栏目记者的专访。但令我非常遗憾的是,我的家乡一个学业成绩非常好的高中男孩戈金(化名)却错过了接受我引导的机会。他小学和初中时期学业成绩一直非常好,但进入高中后却经常偷偷读一些充满黄色暴力色彩的低俗读物,后来发展到在网吧交坏朋友,并很快走上抢劫杀人的犯罪之路。就在他出事前三天的一个晚上,他的母亲还曾通过电话向我焦急地咨询:“孩子现在没在学校,整天与几个辍学的问题少年不知泡在哪家黑网吧里,您说我该咋办?”我说:“应该尽快找回来,他这种状态很危险呀!”

令孩子的母亲万万没想到的是,三天后自己的儿子竞真的出事了,甚至成了杀人犯。她万分后悔没有及时听我的忠告。

2005年3月初,我陪同中央电视台记者去监狱采访戈金,在这之前曾捎给他《困难是我们的恩人》(2005年,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意在鼓励他不要就此消沉下去。我陪记者采访时特意问戈金读那部书没有。他说:“读了,三天就读完了。”我忙问有何感受,少年万分遗憾地说:“如果三个月前读到这部书,自己不仅决不会走上犯罪之路,而且完全能考上大学。”他的话令我和他一样痛苦和遗憾。

令人更加不安的是,戈金的悲剧还在许多青少年中不断地上演。  戈金的堕落让我想到了法国著名文学家小仲马曾经说过的一段话——“在人生的进口处,天真地树立着两根柱子,一根上写着这样的文字:善良之路;另一根则是这样的警告:罪恶之路。再对走到路口的人说:选择吧!”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进口处”,选择什么样的课外读物,选择什么样的朋友,选择什么样的榜样,就等于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命运。

谈到这里,我想到了令我感受板深的两个小故事。

在以色列,一位行为学家在年轻的乞丐中搞了一次施舍活动,施舍物有3种,但每人只允许选择要其中一样东西:400新谢克尔(约合100美元)、一套西装和一盆以色列蒲公英。发人深思的是,近90%的乞丐选择了新谢克尔,近10%的乞丐选择了西装,只有百分之零点几的乞丐选择了蒲公英。

十年后,这位行为学家对当初参加施舍活动的乞丐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结果为:选择要新谢克尔的乞丐,至今基本仍为乞丐;选择要西装的乞丐,大部分成了蓝领或白领;选择要蒲公英的乞丐,全部都成了富翁。针对令众人迷惑的结果,行为学家作出了如下的解释:

选择要新谢克尔的乞丐,在拿钱时心里想到的是收获,这种只想收获,不想付出的人,永远只能是乞丐。

选择要西装的乞丐,在拿西装时,心中想到的是改变。他们认为。只要改变一下自己,哪怕是稍微改变一下自己的形象,就有可能改变自己的一生。他们正是通过这种不断改变,使自己变成了蓝领或白领。

选择要蒲公英的乞丐,在拿蒲公英时,心中想到的是机遇。他们知道,选择的这种蒲公英不是一般的蒲公英,它原产于地中海东部的沙漠中。它不是按季节舒展自己的生命,如果没有雨,它们一生一世都不会开花,但是,只要有一场小雨,不论这场雨多么小,也不论在什么时候下,它们都会抓住这难得的机会,迅速推出自己的花朵,并在雨水蒸发干之前做完受孕、结籽、传播等所有的事情。以色列人常把它送给拥有智慧的穷人,他们认为,在这个世界上,穷人和沙漠里的蒲公英一样,发展自己的机会极少,但只要拥有蒲公英一样的品格,在机会来临之际,果断地抓住,同样会成为一个富裕和了不起的人。

另一个故事讲的是发生在咱们中国家庭的事儿,带着醇厚的中国泥土味——

有一个不求上进的少年,中学没念完就想到社会上去闯荡,为此他惴惴不安。,临行前,少年来看望他的爷爷,希望爷爷能给他一些忠告。

爷爷眼看,自己的孙儿在人生最关键时刻要放弃学业,心里很难过,却没有批评他。

爷爷说:“我的菜地很久没有施肥了,你今天来得正好,帮我抬一桶大粪到菜地吧。”

太臭了,少年简直受不了这股气味。难怪,爷爷把它放在茅坑边上。

干完活,爷爷找出一只水桶,对少年人说:“你再给我抬几桶水吧。”

从爷爷的家到河边有一二里路,抬一桶水还真不容易。少年将水倒进灶头的水缸时,却发现缸里的水满满的。爷爷并不是缺水,而是想留他吃了饭再走。

吃饭时,爷爷叫少年把床边上的酒桶拿来。揭了桶盖,掀开满桶的棉絮,从中取出那把酒壶,给爷爷斟了一碗,少年自己也斟了一碗。黄酒温温的,入口好香啊!

午饭后,送少年到路口时,爷爷说:“这三只桶,我是用同一棵树上的木头做成的,新的时候一模一样,后来,装酒的就成了酒桶,装水的就成了水桶,装粪的就成了粪桶。你还那么年轻就不想认真念书了,一个人到外边去闯,我的确很放心不下,其实每个少年都像是一只桶,但我不知道你会选择做哪只桶?你是否应三思后再选择呢?这可是决定你一生命运的选择呀!”

听了爷爷的这番话,少年内心感到了强烈地震撼。经过几天的思想斗争,最终选择了回学校去认真念书。

这两个故事是我在同一个晚上看到的,的确令我感受颇多,因此,我特意推荐给我的女儿读,没想到她读了第二个故事时竟哈哈大笑。她看书时从未大笑过。看来她是被深深打动了。而我却没有笑,但我想到了许多。我很自然地想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想到了自己17岁那年改变自己命运的一次选择,想到了自己少年时代那段挑粪担水的痛苦而叉宝贵的经历,想到了一定要把这两个故事写进我的这本书里,想到了我国成千上万正处在人生关键时期的青少年朋友。教育好他们,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努力拼搏,引导他们读好书,学好榜样,选择正确的成长之路,引导他们通过读好书,学好榜样学会自我教育和自我激励,这不仅关系到千千万万孩子的命运,关系到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同时也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青少年朋友,你正处在人生的紧要关头,面临着种种人生抉择。选择做哪一只“桶”,选择哪一种人生前途,既取决于自己,有时候也取决于长辈的引导,取决于某一篇好文章或一个好榜样,或一部好书。

十多年来,我最爱做的工作莫过于研究青少年励志教育。这当然与我少年时代的人生抉择有很大关系。我坚信,对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最重要的教育莫过于学会用好榜样激励自己。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培根说“用伟大人物的事迹激励青少年,远远胜过一切教育。”托尔斯泰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我始终坚信,给青少年一部好书、一些好榜样,他们能征服任何一座高山。家长如果能将好榜样送给孩子,远远胜过送亿万家产。

怎样找到好榜样?怎样像好榜样们那样去奋斗、去拼搏?这正是这本书始终都在着力解决的问题。

青少年在拼搏的过程中,选择读什么样的书,学什么样的好榜样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不能不认真地问一下:为了不虚度青春年华,你愿意在青少年时代作出何种选择呢?选择自己可学可比的好榜样,激励自己努力拼搏,做最好的自己,创造自己的奇迹,难道不是一个少年最好的选择吗?想当年,我在希望极其渺茫,条件又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尚且能创造一个个属于自己的奇迹,你今天对自己的巨大潜能难道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你难道不应果断作出抉择吗?

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了创造美好的人生,现在就选择吧,朋友!现在不搏,更待何时?

该书2009年在湖北少儿出版社出版后社会反响甚好,被央视及相关媒体争相报道。因与湖北少儿出版社的合同到期,今在前版基础上修改弥补不足,再与清华大学出版社合作,为青少年朋友提供指路明灯。

汪传华

2012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你也能创造奇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汪传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2297246
开本 16开
页数 1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3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2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8.4-49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60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4:5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