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幼儿教师的家长工作技巧/幼儿教师工作助手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幼儿教师的家长工作技巧》(作者张春炬)满足了大家的迫切需要,将我们家长工作的困惑以案例的形式一一呈现,深入浅出地进行剖析,同时以全新的视角给出了一系列可供学习借鉴的家长工作技巧和方法。《幼儿教师的家长工作技巧》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强烈推荐!

内容推荐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家长工作需要技巧。技巧是什么?它不仅包括得体的妆容、真诚的尊重,还包括对家长的切实了解、引导家长走进幼儿园教育活动、有效的沟通策略、化解各种冲突的专业能力,等等。技巧存在于教师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和点点滴滴。

《幼儿教师的家长工作技巧》作者张春炬经过深入分析和讨论,力求用最简洁的文字将最核心、最有价值的内容呈现出来,节约幼儿教师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起到“拿来即可用”的效果。真实案例与理论分析相结合,使本书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性和可读性。

《幼儿教师的家长工作技巧》适合一线幼儿教师学习,其中的许多家长工作策略,也可供幼儿园管理者参考借鉴。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我们面对的家长

一、“爱你不松手”的困惑

二、“赏识教育”要有度

三、“狼爸虎妈”不可取

四、“放任自由”危害多

第二章 展现良好的专业品质

一、做充满阳光的教师

二、穿着打扮,至关重要

三、你一开口便传递了信息

四、细节见真情

五、有教无类,会使你得到由衷的尊重

第三章 让家长发现活动中的教育价值

一、走进幼儿园主题教学

二、开放日——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园生活

三、别样亲子活动,带来非凡体验

四、家长进课堂,不一样的教育视角

五、请进专家:让我们共同成长

第四章 沟通中增进了解与信任

一、开放的学期家长会

二、相约晨间

三、离园后的半小时

四、让环境替我们交流

五、精心准备的家访

六、电话中的细心叮咛

七、网络,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第五章 化解冲突,彰显专业能力

一、一切因孩子而起

二、用事实说话

三、特殊孩子特别对待

四、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五、开放心态很重要

六、面对离异家庭的困惑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关于幼儿监护问题的法律条文(节选)

附录二 教师适宜语言100条

附录三 教师不适宜语言50条

试读章节

家庭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为细微的任务。对幼儿园而言,要主动铺设与家庭合作的平台,将家园配合工作纳入到计划中来,有步骤、有层次地考虑教育合力的问题。而对教师而言,首先要充分认识和了解我们的合作对象——幼儿家长群体。这是我们顺利、有效地开展家长工作的前提。

当今我们所面对的家长,尽管在工作职业、学历水平、育儿观念、性格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作为“独一代”,他们拥有一些共性的群体特征。例如,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凡事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组织纪律性差,缺乏集体观念;不善与人相处,交往能力较差;熟谙网络,信息量大,善于接受新事物;等等。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家长群体特征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开展家长活动,有策略地与之沟通合作,才能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冲突矛盾,更好地支持和帮助家庭提高育儿水平。

本章以案例的形式和您一起认识、讨论、分析笔者关注到的一些问题,并分享相应的家长工作策略。

近些年,一些怪现象正在幼儿园里悄悄地蔓延……

早晨送孩子时,家长并不是马上离开,而是站在门口或趴在窗口,不停地观望孩子的一举一动。他们会不厌其烦地跟老师讲,“这几天我们孩子感冒了,千万别让他参加户外活动”,“孩子爱上火,一定要提醒他多喝水”,“中午睡觉时,一定要有人在旁边守着他才能睡着”,“孩子年龄小,上厕所时麻烦老师帮着点”,等等。晚上接孩子时,家长也会追着老师问,“我给孩子带的梨水给他喝了吗?~‘孩子吃饭多不多?睡觉好不好?”“今天他拉大便了吗?”“他怎么不太高兴?是不是有人欺负他了?”等等。但是,当老师试图和家长进一步沟通幼儿存在的各种发展问题时,家长则嘻嘻哈哈地岔过话题,或者接了孩子扭头就走。

正是由于这些“怪现象”的存在,幼儿教师在开展家长工作时步履维艰。在家长看来,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很难让自己放心,只有像自己这般细致入微的照顾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与发展。教师张开的臂膀并不能让家长放心地将孩子交给老师。教师也很可能由于对一些细微琐事的疏忽,未能完成家长布置的“任务”,从而引起家长的不满,对其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产生质疑,形成不良的家园关系。

晨间入园时的这样一个现象引起了小班教师的注意:很多幼儿都是由家长背着、抱着进幼儿园的;有的孩子来园情绪不好,哭哭啼啼,家长便抱着不离开;楼道里,大多数幼儿都是由家长为其换衣服、换鞋子。虽然老师每次都会微笑着提醒,“下来吧,别让妈妈抱了”,“请让孩子自己来做”,但家长们对此置若罔闻。

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班级门口张贴了一张“幼儿自理能力评价表”,由幼儿家长来评价和记录幼儿的自理行为。在小红花的激励下,大多数幼儿的行为有明显改进,但也有幼儿没有改观。有的家长会为孩子辩解:“他在家里都是自己换衣服,今天太着急了,请先给我们一枚小红花吧!”有的家长会趁教师不注意,偷偷将小红花贴在自己孩子的名字后面。还有的家长漠不关心,“孩子还小,能力培养慢慢来,先不参加这个活动了。”更有甚者,私底下会表达不满的情绪,“老师们说得容易。孩子这么小,自己哪会做?”

以上案例中家长的这些行为也许是出自对孩子的关心和疼爱,但是他们并没有认识到代替孩子做一切事情的后果就是让孩子“学会懒惰,学会依赖,学会自私”。常言道,“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案例中的家长以孩子年龄小、能力水平还达不到要求,自己工作忙、时间紧等原因,在生活细节上给予孩子百般照顾,剥夺了孩子动脑思考、动手练习、锻炼能力的机会。穿衣、换鞋、洗手、吃饭、说话等事情,看上去是小事,但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来说举足轻重,这些环节是孩子成长的开始、学习的开端、发展的瞬间。而家长忽视或不重视的细节问题恰恰是孩子成长的关键环节,这些细节对幼儿的发展意义重大。

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面对这种类型的家长呢?

在面对这种“不放心”的家长时,教师首先要学会分析家长产生这些顾虑的原因,真正站在家长的角度,理解家长的心理,帮助家长认识到包办代替对幼儿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从而转变观念。

通常,家长之所以喜欢包办代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特别爱孩子以致缺乏理性,认为爱孩子就要为孩子做好一切,不要让孩子受委屈;二是家长的养育习惯没有跟上孩子的发展需要,仍然喜欢沿用对待孩子婴儿期的方式方法,不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三是家长觉得自己动手比孩子动手更高效、更省精力、更省时间,如果孩子做不好,自己再重新整理,相对来说更麻烦。P2-4

序言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教育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结合才能取得充分的功效。但是,两方面如何结合起来才最有效呢?本书就是从这一核心问题入手,力求通过细致入微的论述,提供一些家园协作的范例和经验,方便一线幼儿教师进行广泛验证,也为广大幼教政策法规等理论工作者提供现实的研究范本。

从幼儿园教育的现状来看,我们教育和服务的对象是3—6岁的幼儿,他们的身心都处在成长和发育之中,极易受到成人不正确的语言、行为的影响。或者可以说,家庭教育的实施者——家长,对幼儿的影响甚至比教师更重要、更深远。作为熟悉和了解学前阶段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规律的专业幼儿教师,我们必须把“指导家庭教育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的理念渗透到日常工作中来,发挥专业教师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因此,如何有效“诊断”家庭教育的现状,如何将家长工作与日常带班活动相结合,讲究技巧地开展好家长工作,不仅是当今幼儿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给予幼儿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从幼儿教师工作的现状来看,幼儿教师工作繁杂琐碎,几乎没有时间认真研读大部头书籍。在本书的编写工作开始之前,编委会成员就对这一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力求能用凝练、简洁的文字挖掘、提炼出最核心、最有价值的内容呈现给读者,节约幼儿教师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期望起到“拿来即用”的作用,方便教师使用。因此,操作性强就必须成为本书最大的特点。为此,在第一章,我们首先从分析幼儿成长的家庭环境入手,以案例的形式,使差异浅显易懂地呈现出来,让读者明白不同的家庭教养类型直接导致幼儿在习惯养成、能力发展等方面的差异,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结果。当然,我们也精心总结提炼出了较为科学的指导策略,以备读者借鉴、思考。在之后几章的写作中,我们也尽可能地对幼儿教师面对的日常工作进行归类分块,并分别用例证的形式,介绍了丰富的家长沟通方式、多样的家长活动以及面对冲突时的处理策略等。当然,家长工作渗透于幼儿教师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只有设身处地地与家长“共情”,了解不同家长的需求、忧虑、教育盲点等,选择适宜的沟通方式,才能实现为家长解忧、为家庭教育提供援助的目的。

在本书的写作中,每个话题我们都通过真实的案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帮助教师唤醒内心沉淀下来的经历与记忆:面对这类情况,我曾经采用了哪种处理方法,优点和不足是什么?如果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等等。实现一边阅读、一边反思、一边操作的目的,有效解决幼儿教师“工作忙,没时间读书”或者“内容太高深,工作中用不上”的问题。我们坚信,好的图书、好的内容,一定是能唤醒幼儿教师内心沉睡的灵光和智慧的。做好家长工作的基础是深厚的专业知识,但更有用的是实践中闪现的智慧,这需要教师在工作中用心磨炼,不断积累。我们相信,勤思考、多尝试,最有效的家长工作技巧就在教师心中。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李芳、栗艺文老师不仅要完成写稿工作,还协助主编做了大量统稿、校对的繁杂工作,张艳荣、滕倩、王萍、胡娟老师认真地走访班级,了解和分析了不同班级的家长工作的亮点和价值点,努力提炼出最好的内容给读者。正是这些可爱的幼儿园一线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的努力,才使得本书能最终完稿,等待接受万千幼教工作者在实践中的再次检验。

当然,因为各种主客观条件所限,该书的内容不可能尽善尽美,疏漏甚至偏颇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幼教专家、理论工作者、一线教师批评与指正。

张春炬

2013年6月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作者以全新的视角、深入的思考、典型的案例、精准的分析,形象而生动地告诉读者,家长工作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能力。该书体现了幼儿教师应具有的“专业性”,并以最直接的方式向家长展现了幼儿教师的职业精神,同时体现了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持性”,深度整合了家长工作的方方面面。本书能够给予一线教师最有力、最贴心、最有效的帮助。

——沈心燕(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学前部主任,特级教师)

教无定法,但沟通有法。真诚、尽责、热爱孩子,是幼儿教师做好家长工作的重要法宝。在日常的家长工作中,是否有一些效果明显的规律可循?这本书里有答案。书中阐述的家长工作技巧是“捷径”,用最直接的方式向家长展现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它们是“钥匙”,用最具有智慧的形式统整家庭之力,引领教师走上专业成长之路。本书作者和您一样,是来自一线的幼儿教师,是基层家长工作的实践者、创新者。认真阅读本书,您一定会领悟到其中的奥秘。

——田宝军(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

癸巳冬月,应春炬园长之约撰写书评。初读此书感到文字通俗简洁,贴近儿童成长实际,操作性强。读后细品,品出三层真味。通篇文字从未提及皮亚杰,而处处是认知发展理论;分年龄段剖析儿童发展技能,乃基于实践与理论的高度结合;情景保教与快乐成长交相辉映。本书可谓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想于豪放之外。

——冯洪(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河北大学硕士生导师)

如何做好家长工作是当今幼教工作的一大难题,同时也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一堂必修课。一直渴望能有这样一本书,能够真正从一线实际出发,给我们的工作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指导。本书正是满足了大家的迫切需要,将我们家长丁作的网惑以案例的形式一一呈现,深入浅出地进行剖析,同时以全新的视角给出了一系列可供学习借鉴的家长工作技巧和方法。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强烈推荐!

——薛媛媛(北京市公安局幼儿园教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幼儿教师的家长工作技巧/幼儿教师工作助手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春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996100
开本 16开
页数 2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6
出版时间 2014-03-01
首版时间 2014-03-01
印刷时间 201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育儿早教-家庭教育
图书小类
重量 0.34
CIP核字 2013299450
中图分类号 G616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7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7:4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