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精神分析新论(精)/汉译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精神分析新论(精)》这些新讲演稿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从未讲述过。他的年龄已使我摆脱因与大学相关——即使是表面上的相关——而负有演讲的义务;而且,作者曾接受的一次外科手术,也使他失去了向公众讲演的可能性。因此,在阐述下面的内容时,如果他要再次像上回那样置身于讲堂,那也仅仅是出于这样一种想法:它也许可使我在深入阐述他的主题时,不至于忘记作者对读者所负的责任。

内容推荐

《精神分析新论(精)》是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关于精神分析研究的续篇,是作者在研究实践过程中深入探索的结晶,《精神分析新论(精)》内容涉及生物本能及婴幼儿经历在个体人格发展中的作用、人生的五个阶段理论、精神分析在治疗活动中的应用等。

目录

英文版编者导言

序言

第一章 梦的理论的修订

第二章 梦与神秘主义

第三章 心理人格的剖析

第四章 焦虑与本能生活

第五章 女性气质

第六章 解释、应用和展望

第七章 宇宙观问题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梦的理论的修订

女士们,先生们:

相去15年之久,我又能与你们会聚一堂,共同探讨精神分析在这15年里的新进展和新改进了。从好几个观点看,我们都应首先把注意力投向梦的理论,这是合理而适宜的,因为它在精神分析史中不但占有特殊的地位,更标志着一个转折,精神分析能从心理治疗法演化为深度心理学,是与梦的理论分不开的。自其诞生以来,梦的理论也一直是这门年轻科学的最具特色的理论,我们的知识中没有任何别的内容可与之匹敌,它是从民俗和神话手里夺回来的新领域。它所必然提出的种种观点的奇特性,使它充当着判断标准的角色,依此辨别谁是精神分析的追随者,谁将永远不能理解精神分析。对我自己来说,在过去,每当我处于研究的困境时(即当一些精神症的不确定事实与我的缺乏经验的判断相混淆时),我发现梦的理论通常是我最后的依恃。每当我开始怀疑这些摇摆不定的结论的正确性时,只要我能成功地把一个毫无意义且杂乱无序的梦转译为梦者内心的合乎逻辑且浅显易晓的心理过程时,我就会重新相信自己走的路是正确的。

所以,特以梦的理论为例,一方面探讨精神分析在这15年间的变迁,另一方面研究当代世界对精神分析的理解与评价的进展,这于我们具有特殊的趣味。但我也可以立即告诉你们,你们不久就会在这两方面大感失望。

不妨翻阅一下《国际(医学)精神分析杂志》各卷,自1913年以来,关于精神分析的权威性文章大多刊登于此。在较早期几卷中,你们将看到每卷都有一个“论梦的解析”的分标题,这之中包含着许多关于梦理论的种种观点的文章。但是,当你们越往后看,这类文章就越少,以至于最后这个分标题完全消失了。从精神分析者的行为来看,他们似乎不再对梦有所论述,似乎梦理论没有什么可以再补充的了。但是,若你问起梦的解析有多少已被外人所接受——包括许多利用我们理论的精神病学者和精神治疗学家(顺便提一下,他们对我们的好意不是很感激)、那些惯于擅用科学中较新结论的饱学之士、那些文人和普通大众——答案是难以令人满意的。关于梦的理论,其内容中有少数观点是大家熟知的,这之中有些我们从未提出过,例如所有的梦都具有性的属性的论点;但关于梦的那些真正重要的观点,诸如梦的外显内容和梦的内隐思想的根本区别,焦虑的梦与梦的满足欲望的功能不相矛盾的认识,若非知道梦者在处理过程中的联想就不可能解释梦,最重要的是,关于梦的本质即梦的工作过程的发现等等——正如30年前一样,这一切仍不为外人所认知。我这样说是有理由的,因为在过去的这15年里,我曾收到过数不胜数的信件,来信者呈述自己的梦以求获得解释,或者询问梦的性质。他们宣称已读过我的《释梦》,但从其字里行间可看出,他们对梦的理论缺乏了解。不过,这一切并不会阻止我们对梦再作一次详细的论述。你们会记得,上次我们关于梦的全部讲演,都是用来说明我们是如何逐步理解迄今尚未得到解释的心理现象。。

随后,我们设想某人——例如一个接受精神分析的患者——给我们讲述了他的一个梦。我们将假设他正是通过这种途径同我们进行一次沟通,表明他决心开始接受一次精神分析治疗。当然,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沟通所采取的方法是不恰当的,因为梦本身……

P1-2

序言

序言

我曾于1915—1916年和1916—1917年两个冬季学期在维也纳精神病诊所的讲堂讲演过《精神分析导论》,当时听众是大学教师。讲演稿的前半部分系即兴演讲,事后立即撰写成文;后半部分是在萨尔兹堡度暑假时写就的,并于冬季逐字讲述。那时我还拥有极佳的记忆力。

与以前的讲演稿不同,这些新讲演稿我从未讲述过。我的年龄已使我摆脱因与大学相关——即使是表面上的相关——而负有演讲的义务;而且,我曾接受的一次外科手术,也使我失去了向公众讲演的可能性。因此,在阐述下面的内容时,如果我要再次像上回那样置身于讲堂,那也仅仅是出于这样一种想法:它也许可使我在深入阐述我的主题时,不至于忘记我对读者所负的责任。

这些新讲演稿绝不是要取代早前的讲演稿,亦非任何意义上的独立实体,以期拥有它自己的读者圈;它们是旧讲演稿的续编和补充,依照它们与旧讲演稿的关系可以分三类。第一类是15年前已论及的题旨,但因知识的深化、观点的更新,从而不得不重新加以论述——即批判性的修订。另外两类则真正是旧讲稿的扩充,因为它们有第一次的讲演稿中没有论及或因当时所知太少而不能另列专章的材料。必须指出,如果新讲演稿中有些部分兼有这几类特点的话,那也是无可避免的,也不必遗憾。

我还给新讲稿以接着旧讲稿的章节编排,从而表明它与《精神分析导论》的依存关系。譬如,此讲稿的第l讲被相应地标为第29讲。一如既往,此讲稿也极少为专职精神分析学家提供新的材料,它的对象是那些对这门新科学的发现和性质抱有好感甚或半信半疑的受过教育的人们。我的主旨仍是不愿有所删节以求表面的简洁或完美,不掩饰问题,也不否定缺陷和疑问的存在。在其他所有的科学研究领域或许不需要标榜这种谦虚的意图,因为普遍认为它们是不证自明的,公众也不会对它们提出过分的要求。例如,天文学著作的读者就不会因为著作中有关宇宙知识的说明尚有含混之处而感到失望或轻视它。而心理学则不然,人类科学研究能力的匮乏将在此暴露无遗。似乎人们对心理学的要求,并不在于通过它来获得知识的进步,而是得到另一种满足。一切尚未解决的问题,一切谁都承认的疑难,都可化做反对心理学的理由。

任何热爱心理科学的人,都必须接受这些不公平的评判。

弗洛伊德

1952年夏于维也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精神分析新论(精)/汉译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奥地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译者 郭本禹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219236
开本 16开
页数 17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18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2013216531
中图分类号 B84-065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1
15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5:2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