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尽头(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尽头》——华语世界最受尊敬的写作者之一,作家唐诺最新散文巨制。作家数年如一日,定时定点到同一家咖啡馆写作,在圈内已成传奇,文字的故事、阅读的故事直至人的故事,经他道来都别具魅力,台湾作家张瑞芬更称其为“一个心智世界最好的游手好闲者,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学问与心灵的雄辩家,和文字计较了一辈子的人”。

以尽头为坐标,探究此时此地我们的现实处境。十七篇文章,十七个人物,洋洋洒洒四十五万言,作者一次次回到历史现场,捡拾已被遗忘的那些伟大的发现、激动人心的作品,站在历史发展的岔路口,与现实相对照,追问发生了什么,让有可能变成没可能,使曾经有过的消失了,从而令极限没有到来,让无数可能成为一种且唯一一种现实。

随书附赠别册,收录阿城、丰玮、杨照、张瑞芬评论文章,更有朱天文与唐诺的长篇对谈,回顾唐诺二十余年写作生涯,弥足珍贵。

全书由设计师陆智昌操刀设计,首版即以精装版面世,设计师精选进口布面,数次实验方才定案,一流的阅读体验,物超所值。

唐诺作品首次在台湾内地同步出版。台湾诚品书店十一月选书推荐。

内容推荐

《尽头》讲述:极限的思索,让人晓得自己其实可以更好。

尽头,常在远方,有时候却是现实。

探究尽头,为的是眺望远方与抵达远方的喜悦,是试图超越此时此地此身的努力。

以尽头为坐标,反观现实,则可发现我们身处何时何地,我们遗忘了什么,错失了什么。

《尽头》作家唐诺,将萦绕多年的念头付诸笔端,以独有的诗性而思辨的语言,铸成四十五万字的鸿篇巨制。关于远方,关于写作,更关乎我们身处的现实。

极限的思索让我们箭一样射向远方,但注视它实际上的力竭停止之处,转而追究它“本来可以发生却为什么没发生”、“已堪堪发生却退回去复归不会发生”,则让我们老老实实落回此时此地来,这比较迫切,也有更多不舒服的真相,尤其是人自身的真相。

目录

说明

一 温泉乡的尸体露辛娜

二 回布拉格开同学会的伊莱娜

三 特洛伊十年后的海伦

四 画百美图的侠客金蒲孤

五 抄写在日本墓园里的王维

六 摆摊的写字先生卧云居士

七 不那么担忧电视的钱永祥

八 每天都在查禁书的唐诺

九 回忆四十年前柏林童年的本雅明

十 负责发明新病的小说家丰玮

十一 念自己小说给祖母听的林俊颖

十二 那位从纽约找上门来的NBA迷

十三 放弃绘画改用素描和文字的达?芬奇

十四 叛国的六十二岁间谍卡瑟尔

十五 忘了预言金融大风暴的克鲁格曼

十六 在湖水上唱歌跳舞的卡钦那

十七 随西伯利亚寒流入境的蓝仙子

◎ 别册目录

阿城 一株大树,一片树林

丰玮 二楼的坐标系

杨照 这么长的文章,是有道理的

张瑞芬 写字先生唐诺

博学者、聆听者、发想者——朱天文对谈唐诺

试读章节

《告别圆舞曲》很显然是昆德拉较容易看的一部小说,一个封闭性的单一场景,五天时间,八个人,一次死亡或说谋杀。事实上,这部小说顺时间分五个章节,创世记般以“第一天”“第二天”……命名,到第五天因死亡而终结,这几乎已是推理小说的标记——当然,昆德拉这个强烈而且复杂难驯的书写者名字不真的令我们错觉(或期待)自己正读着一本推理小说,但我想,如果书出版时发生了这个那个意外,以至于作者名字被误植为阿加莎·克里斯蒂那会怎么样呢?

我不相信昆德拉不是有意的,你看,故事设定在昆德拉故国某个健康疗养胜地的温泉小镇里,封闭、遗世独立,这是典型到令人生气的谋杀舞台,这种地方在小说里不死人那才叫奇怪;故事的启动开关是一次不恰当的怀孕,疗养院的年轻护士露辛娜坚信这是两个月前的一夜情结果,男方是声名如日中天的喇叭手也是乐团领导人克利玛,露辛娜拒绝堕胎息事,而克利玛有着病弱但依然绝美如昔的妻子,他深爱她且自誓要照顾她一辈子,所以被害人(尸体)也第一时间准备好了;接下来,相关人物一一登场如演员上台或说嫌犯指认,每个人都有他脸谱也似的极其安定身份、性格、年纪和他惟一想做成近乎附魔的那件事,有嗅闻出外遇不祥气味追过来的妻子卡米拉,有异想天开一直暗中执行他生育改造世界计划的产科医生斯克雷塔,有妒火中烧像个四处移动炸药的在地年轻情人弗朗齐歇克,有只是路经此地即将去国不返如昆德拉自己的政治犯良心犯雅库布,有雅库布监护超过十年、身世坎坷、脑子远比胸部发育成熟的小女孩奥尔加,此外,疗养院还住着一个钱多得要命、该说优雅得很恶心还是优雅得很残酷的美籍老人富豪伯特莱夫(我感觉自己好像又回到担任推理小说编辑的老日子,正负责写着某本书的封底诱惑文字),可能的凶手也全数就位了;事实上,凶器一直就在我们眼前晃着,昆德拉不断特写它,这是一颗剧毒药片,泛着淡蓝光辉,拥有者是政治犯雅库布,配药人是医生斯克雷塔:“我拥有这颗药已经有十五年以上。我在狱中待了一年之后学到一件事:一个囚犯至少需要有这种把握——那就是,他主宰自己的死亡,能够选择死亡的时间和方式。当你有了这种把握后,你就几乎能够忍受一切。你始终确知,你有力量在自己所选择的时间结束自己的生命。”“在这个国家之中,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有这种需要。除此而外,我认为这是一种原则。我认为,每一个人一旦成年之后,就应该拥有一颗毒药,并且要举行隆重的赠与毒药典礼。这并不是为了引诱人们自杀,相反的,是要让他们生活得比较平静,比较安全,让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一种把握,即他们是自己生命和死亡的主人。”

这使我想起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读了《呼啸山庄》后写给朋友信中的精彩话语:“事情发生在地狱,但不知为什么全都是英国地名。”——当我们活着的地方是监狱,或是地狱,这样的一颗药片便成为一把钥匙,我们随时可跟自己说够了开门离去。

用死亡来保护生命,博尔赫斯也有相似的想法,他没药片,但他用跟自己约定自杀来替代(“如果××事没改善,两个月后我就自杀。”云云),一种唯心的剧毒药片,博尔赫斯说做成这个约定总让他精神振奋,不惧陷入更糟的未来,也再没有超过忍受极限的未来。现实之中,我认识的人惟一拥有药片的是一位旅居纽约的前辈作家,他也是半生紧紧携带着如同某个有实体有重量的生命信念,更像陪着他水里来火星去的守护神,只是他认为我当时还太年轻,拒绝了我的请求,我是没敢像昆德拉(或只是雅库布)说的主张人人该有~颗,但我确实觉得自己应该拥有。

好,谋杀开始,人们天南地北来到此地;谋杀完成,大家一一握手道别各奔西东,让时间恢复流动,让生命重拾它们原先的路径暨其样态继续不回头前行——

谁杀了露辛娜呢?

8-1=7,这七个人里,究竟谁杀了露辛娜?总有人得负责当凶手的;还是说,我们不该这么快把这个1(露辛娜自己)给减掉,如果你推理小说看得够多,已成为某种风声鹤唳型的读者了,你一定不会那么快排除露辛娜自己动手的可能,她可能只是自杀,也可能会谋杀了自己,为着某个更恶毒更复仇天使式的企图。

很神经是吧?的确是但没办法,生活里通常我们不会这样,只有我们读着某部小说时、如踩进了某种小说陷阱时才不由自主这样。依博尔赫斯,是爱伦·坡创造了推理读者,亦即创造出这样接受暗示读小说的我们。

P2-4

序言

尽头,这次这个书名倒是我自己取的,没有麻烦任何人,惟实际的内容绝没有此一书名显示的这么“巨大”,当然更不会像看起来这么悲伤这么抒情。

不是所谓的全书主题,这只是这两年半书写时间里自始至终徘徊脑中不去的有用概念,我以为是有用的,甚至是必要的,不管当下想的写的是什么,如同一种根本的意识,一种时时处处的自我提醒,因此,我特别记下它来。写上一本《世间的名字》当时,我一直想着的是“极限”,太阳会烧完自己,小说会哪天写完它的全部,各种自然的以及人的事物各自能做的和做不到的边界究竟何在,包括其空间的(何处)和时间的(何时)边界,凡此种种——但《世间的名字》末尾,我开始自省到自己的不自量力部分,事物极限的思索,其实应该由更专业的人来想来说才是,其中的潜力潜质、其中隐藏的诸多犹有可能,最终只有在日复一日专注如只此一途的实践中才(被迫)有所发现,或者说有所发明。我自己称此为希望,一处一处具体的、确确实实的希望。

另一面,极限的思索可能也是个太“奢侈”的思索,其实我们通常等不到它到来,也就无须忧虑它。也因此,这样的思索结果远比想象的要干净透明,不仅不可惧不威吓,甚至还太过美好;相对于我们现实人生,你不是感觉被无情截断,而是居然还延长延伸出去,不是少掉了,而是多出来——很快的,我们便会发现,这样的思索只一两个大步就越过了眼前的实然世界,进入到本来有可能发生但实际上尚未发生、不会发生的这“一截”多出来的世界之中。更多时候,再触到我们的并不是它的终归有限,而是它果然“美好得不像是真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听到“你属于我所热爱的那个世界”这句话当场热泪盈眶,我相信,那一刻因此被叫唤出来、让人以为置身其中的,就是这一截多出来的世界。

极限的思索,让人晓得自己其实可以更好。

惟极限不会到来,事物总是在用尽自身可能之前、之很前就提前抵达尽头,这是因为现实世界同时会有很多事发生,先一步打断它中止它替换它并遗忘它。比方,民主政治本来还可以再好一些再睿智一些就像小密尔讲的那样,但实际上有另外更大的力量拉扯下它限制住它;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形式,至今仍未用尽自身全部可能,但昆德拉指出来它实际上走向另一种发展(成为一种令人变笨的东西),以至于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形式的这一道历史已提前殒没了,凡此。极限的思索让我们箭一样射向远方,但注视它实际上的力竭停止之处,转而追究它“本来可以发生却为什么没发生”、“已堪堪发生却退回去复归不会发生”,则让我们老老实实落回此时此地来,这比较迫切,也有更多不舒服的真相,尤其是人自身的真相。

事物在此一实然世界的确实停止之处,我称之为尽头。在这里,一次一次的,最终,总的来说,揭示的是人的种种真实处境。

书写工作,我仍很偶尔会想起年轻,还“无法进入到这个世界”(昆德拉语)的时日,当时,现在想来不知从何而生的空气中仿佛有个神奇的允诺,好像这是个接近无所不能、或至少足够自由轻灵到可以一再穿透各种界线、时间界线、空间界线乃至于人生死界线的太好东西,也许曾经、或本来可以这样没错。多年之后,我渐渐相信并且认定,在原来这也不能那也不能的实然世界之中,书写仍有这样一件事可以做而且得做,接近一种责任,那就是——此时此地,书写者至少得奋力地说出人的当下处境、他自身的处境。世纪交迭,万事发生,惟这一刻我们站在哪里,记得什么,看着什么,知道些什么,意识着什么,犹期盼什么。仔细看,这其实是书写时间长河中一代一代的连续工作,所以说像是个不懈的责任。

这本书,我麻烦了我的好友诗人初安民为我写序,从《文字的故事》以来这已十年以上时间,除了朱天文朱天心,他是始终在场、冷眼看着而且一直以各种必要方式协助我的人,没有他我大概还是会写,只是很难想象会是个什么光景,我于是用这样让他麻烦、让他困扰的方式来表达我的感激,并纪念这一段逝去时光。但悲伤的是,十月里安民的母亲以八十五之龄溘然长逝,这当然比这篇序文重大,所以安民的序也只能留到我的下一本书。初安民把他几十年的生命时间多用在文学编辑工作上,我们都一起来到这个年岁了,时间所剩不多,未尽之志一堆,我仍然希望他回来认真地书写,像个诗人、像他本来应该的那样子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尽头(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唐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507047
开本 32开
页数 70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480
出版时间 2013-11-01
首版时间 2013-11-01
印刷时间 201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986
CIP核字 2013237197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22.1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17
150
4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9: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