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谢晋
内容
编辑推荐

《谢晋》深情演绎了一代大师谢晋的传奇人生,也是作家顾志坤倾10年之力精心打造的。

《谢晋》全书共九章,附录有谢晋电影创作年表,由著名影星秦怡作“序”。这本传记文学作品,详细记录了大师艺术人生中精彩纷呈的感人故事,如谢晋的“美丽初恋”、“红色娘子军”寻找火辣辣的大眼睛、“王时香悲惨遭遇”、“慧眼识陈冲”、刘晓庆姜文“搭档”、“潘虹霞飞广告真相”、“众星说谢晋”以及谢导在上虞谢世真相“魂归故里”。

内容推荐

顾志坤所著的《谢晋》是写中国电影艺术大师谢晋的传记。《谢晋》真实地描述了他出生、成长、从影、拼搏、探索、奋斗,为电影而生、为电影而死的一生。同时,对他的电影作品《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天云山传奇》《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鸦片战争》等的创作、拍摄、以及社会影响等也作了记述和评介。

目录

序 秦怡

第一章 故乡/1

 引子/1

 第一节 童年/2

 第二节 移居上海/8

 第三节 求学春晖/11

第二章 从白马湖畔到江安国立剧专/14

 第一节 告别母校/14

 第二节 家庭风波/16

 第三节 离家出走/18

 第四节 江安恋曲/21

 第五节 重庆岁月/27

第三章 在艺术的殿堂门口/33

 第一节 初涉影坛/33

 第二节 迎接解放/38

 第三节 进入上影/41

 第四节 在火红的年代里/45

 第五节 拍摄《红色娘子军》/56

第四章 厄运横来/66

 第一节 半途夭折的《舞台姐妹》/66

 第二节 红色恐怖/69

 第三节 戴着镣铐跳舞/78

 第四节 慧眼识陈冲/85

第五章 从地狱到人间/91

 第一节 生命的摇篮/91

 第二节 勇闯禁区/95

 第三节 波起波落/105

 第四节 并非失败之作/120

第六章 攀登新高峰/130

 第一节 血与火的洗礼/130

 第二节 秉性难改——为受难者塑像/156

 第三节 面向世界/201

第七章 路漫漫而艰难/249

 第一节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249

 第二节 探索中的迷失/275

 第三节 情系故土/297

第八章 爱在延伸/319

 第一节 追求中的欣慰/319

 第二节 跋涉中的苦闷/334

 第三节 台湾之行/344

 第四节 再作冲刺/359

 第五节 老骥伏枥/386

 第六节 让生命燃烧/417

第九章 最后岁月/436

 第一节 我要像黑泽明一样倒在片场上/436

 第二节 渴望结缘/439

 第三节 魂归故里/442

跋 徐大雯

附录

 谢晋电影年表(1948-1997)/455

 谢晋作品获奖及参加国际影展表/457

他没有谢幕(代后记)/461

主要参考书目/467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故乡

引子

民国十四年仲冬。即1925年冬天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会稽上虞县的一个海边小镇谢家塘已进入了沉沉的睡乡,只有在该镇宋景畈村那处围着高墙,紧闭着大门的谢秉初先生家的客堂里.还透出些许微弱的烛光。客堂很大,像所有这一带的大户人家的摆设一样,堂中是一张红木八仙桌,两侧一溜太师椅,桌后面是一张两边微微翘起的搁几,搁几上供奉着一尊瓷质的观世音菩萨,在袅袅的香烟和摇曳的烛光中,观世音菩萨面慈目祥,爱光融融。在搁几后面,是一堵高大的略显微黑的壁板,壁板上挂着_幅不知由谁画的文靖公巨像,经过装裱的画像上已有些斑驳泛黄,想必已有些年代了。像的两侧是一幅同样不知由谁书写的对联:天下奇观书卷好,世间美味菜根香。此联不俗,在龙飞凤舞的字行间里,流露出谢氏祖辈的高洁操守和对后人的殷切期盼。

客堂里坐着的人大多都上了年纪.他们是谢安第五十二世孙谢秉初、谢椒生以及各房房长、董事谢宗长、谢炳贤、谢鼎泰、谢仲龄、谢桂芳、谢洪绪、谢永顺、谢惠塘诸君。这些人是这一时期谢氏盖东支家族当中的掌门人物,他们今天要完成一件对谢氏家族来说至关重要的大事,就是要将已经中断了六十余年的谢氏家谱续修完成。为此,他们专门邀请了浦江籍的清戊子科举人、年已七十五岁高龄的续谱高手张晋镒先生担此重任。自民国十二年起,张晋镒先生已历经三个寒暑,将六十年来与这个望族有关的散佚事实,穷搜博采,累月经年,今天,谢氏重修族谱终告完成。在定稿之前,由张晋镒先生照本宣读。于是张先生便用他的浦江话慢慢读了下去。读到族谱中《盖东宗支图略》一节时,张晋镒先生稍稍停顿了一下,呷了一口浓浓的香茶,因为他即将要读到的是这个族谱中的最后一个人,这个人出生于民国十二年,即1923年,今天才二岁,尚在襁褓中。于是他读了下去:“廿三世,镇方,又名晋,号淝捷,民国癸亥十月十四生。”读毕,张晋镒先生将族谱轻轻地合拢,用那双混浊昏花的老眼扫视了一下在座的各位,包括谢洪绪的脸上。谢洪绪号佐清,又称佐清公,是那位刚人谱的小儿的祖父。各位长辈颔首微笑,重修的族谱终于通过。

这是1925年仲冬的一个极其普通的夜晚,这个夜晚,对许多人来说,并不具有特别的意义。而对于东晋名相谢安第五十四世孙的谢晋来说,则是他漫长而曲折人生道路的开始……

第一节 童年

历史是迷人的,史学家和传记作家在研究某个家族盛衰的时候,总会不知不觉地将这个家族的兴衰与所处的时代、这个家族的背景乃至这个家族所处的地理环境联系起来。

西晋末年,即晋太康初,当世居河南陈留阳夏在朝任国子监祭酒的谢衡因北方战乱,率谢氏一族迁居会稽始宁县(今上虞市)的东山脚下时,一位云游的高僧这一日也恰巧路经山下,抬头一望,不觉停下步子,但见东山上云雾缭绕,怪石嶙峋。时有紫气从参天的苍林间透向天际,便颔首道:“此乃文武将相之地也。”果然,没过多久,这山上后来便出现了像谢安这样的大政治家、军事家,像谢玄这样有名的骁将,像谢道韫、谢灵运这样的大诗人。以及一大批能匡朝廷、安社稷、兼文武之伟器的将相之才。

后来,当衍蔓延藤,已茂于江南的谢氏一族由东山迁至盖东谢家塘聚族而处的时候,谢家祠堂的背面,正好又是一座岿然耸立、高出重霄的山,名叫夏盖山。有一位颇谙风水的老先生曾这样描述这座夏盖山及周边的环境:夏盖山,周围无支山连属,又无灌木聚杂,壁立孤悬,仿佛砥柱碣石,可谓宇内一大奇观,乘肩舆、缘石磴、盘旋曲折、直造绝顶、昂头一望、四顾空阔,眼界为之一廓,俯视山下,南湖田北海地,银河碧波逶迤,纵横数十里,膏壤沃土,不知几百千顷,岁出土产何可以巨亿计,富饶极矣。望族谢氏,约二千余户,巨室大家,聚族而居,鳞次栉比,此乃藏龙卧虎,育英养才之地也……

果然,数十年以后,这里便出了个电影界泰斗、大导演谢晋。这究竟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偶然,恐很难说得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P1-2

序言

10月18日下午,我正在家里看电视,突然屏幕下方一条正在滚动的文字使我惊呆了:谢晋在他的家乡上虞去世了。这怎么可能呢?他的身体一向棒棒的。怎么一下子就走了呢?

谢晋是我的老朋友。在上影厂的导演中,他是我最敬重的人之一。这倒不是说我曾在他执导的《女篮5号》中扮演过角色的原因,而是他的人品与艺德。谢晋这人是为电影而生的。他从1948年当副导演开始到去世,拍了几十部片子。他是真正的电影人,在电影界,像他这样怀着终身的热情追求电影事业的人并不多,而他是其中的佼佼者。

谢晋的一生是坎坷曲折的一生。而他的这些坎坷与曲折又大多与他所拍摄的电影有关系,从“文革”中靠边站、关牛棚、被批斗、父母先后遭难,以及在后来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不公和磨难,无不是他的电影闯的“祸”,但无论靠边站也好,关牛棚也好,父母自杀也好,受到各种各样的打击和非议也好,我从未见谢晋对他所从事的电影事业疏远过,后悔过。当然,更没有在坎坷和磨难面前屈服过、畏惧过。他的腰杆总是笔直地挺立着,数十年不间断地走着自己该走的路。对中国电影界的状况与前景,谢晋虽然有建言,有意见,有忧虑,有怨言,甚至有牢骚,但他却从未灰心过。他是中国电影界一位真正的前行者、探索者,一位领军人物。他的那些蕴含着浓厚思想性和爱国情怀、那些充满对底层百姓的人文关怀与强烈忧患意识的电影,至今无人能及。

我与谢晋共事数十年,在我的印象中。他始终是个充满激情、热血沸腾的人,只要一聊起电影来,他那洪亮的充满着激情的大嗓门,便会在你的耳旁响起来,并且会深深地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这时候,谁会知道隐藏在谢晋心中的痛苦呢?大家知道,谢晋有两个傻儿子,谢晋可以说是操碎了心。但因为忙于拍电影,他又常常顾不上家。为此,谢晋常常自责自己不是个好父亲、好丈夫。在这里,我要替谢晋说几句公道话,其实,谢晋是一个家庭观念很浓的人,他爱家庭,爱妻子,爱儿女,从心里爱他们。没有人相信这么一个大导演,回到家里还要帮妻子做家务,并且尽可能地挤出时间陪他们说说话,甚至给孩子们理发,到澡堂里给他们搓背和陪他们玩皮球。有这样一个好父亲,实在也是孩子们的福分呢。

感谢谢晋的小老乡、浙江作家顾志坤同志用十年时间写就这部书,我上面说的谢晋的这些事,在这部书中都写着,而且比我说的还要多,还要细。有些故事连我也没有听说过,非常生动和感人,甚至催人泪下。看来顾志坤同志是下了不少功夫的。他把一个活生生的、平凡而又非凡的谢晋推到了我们的前面,当然,更重要的是留给了后人。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地怀念他,细细地品味他。

谢晋走了,我们都很难过,但人死不能复生。我要说的是,谢晋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他的艺术之幕却不会落下,永远也不会落下。因为他不是一颗流星,虽灿烂一时,却瞬息即逝;他是一颗恒星,这颗恒星不仅会永远定格在他毕生酷爱的电影银幕上,更会永远地闪耀在祖国繁星璀璨的艺术天穹上。

是为序。

后记

谢晋去世,至今已有一个多月了。

这一个多月来,我几乎天天是在昏昏沉沉中度过的。因为不论白天还是晚上,我的眼里总浮现着谢晋这个人。他与我们一起吃饭,一起看电视,一起到厨房烧菜,一起接待远道而来的客人。到了夜深人静时,他又与我们一起就寝,他那与嗓门一样响亮的呼噜声,是我们一家人安然入睡的催眠曲。

然而,当有一天我想抓住谢晋的那双大手时,我却抓了一个空。于是,有人告诉我,谢晋已经独自远行了,再也不会回来了。我当时想:怎么会这样呢?一个好端端的人,一个鲜活灵灵的人,怎么会在一夜之间就离开我们呢?莫不是有神明在冥冥之中召唤他,要他到故乡去,因为他说过:他是故乡人民的儿子,他生在故乡,死后也要回到故乡。

谢晋的一生,可谓坎坷,可谓悲壮,可谓辉煌,关于他的成就,无需由我来说。但作为他的妻子,我却为他骄傲,为他自豪,他是个好丈夫,一个好父亲。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无论是遇到多大的磨难和曲折,他就像一棵大树一样支撑着这个家。

顾志坤同志作为谢晋几十年的老朋友,可以说见证了谢晋这些年来艰难曲折的人生道路和电影创作的历程。他用自己的笔,历时十年,一点一点地积累,一点一点地收集,一点一点地写作,终于完成此书。他这部书有一个特点,就是写谢晋在故乡的部分比较多,这是顾志坤同志的优势,因为谢晋每次回家,他们差不多总要见面叙谈,这些叙谈的内容,就成了这部书中极为珍贵的素材。现在,顾志坤同志将这些素材整理出来奉献给大家,使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谢晋,了解一个对故乡怀有深深眷恋的谢晋。

顾志坤同志也是谢塘镇上人。他的家离谢晋的家并不远,这就从地域上和文化渊源上使他们有一种更亲近的感受。因此,由他这位老乡作家来书写谢晋的这部传记,似乎比其他人更为贴切。对此谢晋是表示赞同的,他不仅在生前对该部书稿作了部分修改,还在顾志坤同志写作此书前送给他一份手写的创作年表,他写道:“志坤同志,送给你一份创作年表——几十年中国电影曲折道路的缩影。”

借顾志坤同志这部书稿即将出版之际,望谢晋在九泉之下能看到这部作品。因为,从这部纵贯他一生经历的作品中,他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所走过的足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谢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顾志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522207
开本 16开
页数 46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80
出版时间 2013-11-01
首版时间 2013-11-01
印刷时间 201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722
CIP核字 2013263132
中图分类号 K825.78
丛书名
印张 3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2
169
2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0:3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