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看得见风景望不见爱情
内容
试读章节

显然倾向于后者。谁都知道,沟口在银幕上塑造女性时,是把她们当神一样塑造。《雨月物语》的妻子(田中绢代饰)死了,也要化作幽灵等待丈夫回来,哪怕那个负心人,早已像《聊斋》中的公子,被幽灵魅得乐不思蜀;那个晚年还要在暗夜里当野妓的女人(《西鹤一代女》,仍是田中绢代所演)最后出现,是最庄严肃穆的圣乐伴随。写过《沟口健二的世界》的日本电影人佐藤忠男,还特意对《西鹤一代女》的改编做了一番鉴别,他指出井原西鹤原小说(即《好色一代女》)里的妓女,是做了尼姑后给大家讲她以前的事,基本属于天性淫荡一类,而沟口健二则强化了环境与命运的逼迫。我因为看过沟口健二的《游小姐》,便也把谷崎润一郎的原小说《刈芦》读了。发现片中的情节也是朝着“美化”女性的方向改动:游小姐带妹妹相亲,慎之助却看上了她。妹妹看出他们二人相爱却不能爱,所以,决定嫁给慎之助,却暗里不行夫妻之实,以成全姐姐和丈夫。姐姐意识到这件事,就远嫁了商人。而原小说中的游小姐,是任性而自我的,谷崎写她最初说服妹妹嫁慎之助,其实是为了自己能一直看到他。后来远嫁商人,还是因为慎之助后来劝她说,商人的家庭毕竟优渥得多。尽管更改了人物行为的逻辑,这部片子还是怎么看怎么别扭。妹妹看似为姐姐做牺牲,虽嫁人而仍愿意让丈夫和姐姐相恋,但心中的苦仍溢于言表。姐姐表面上劝成了这桩婚事,却处处在三人相处中让别人误会她才是慎之助的夫人。当然,这事由日本人演绎,是可以变态到堂而皇之的程度的,但它显然已经是沟口式的别扭,而非谷崎式的畸恋。

我们在这里体会到的只是,沟口对女性的苦心,为在银幕上完美地展现女人的美与牺牲,他甚至不惜让慎之助这个角色变得憋屈。要知道,田中绢代演游小姐时已经四十冒头,虽然演技一流,但论长相的美与高贵,还是说不上艳压群芳。除非影片说明,慎之助是个恋母狂,否则他相亲一下子就相上年长的游小姐,而置年轻而单纯的妹妹于不顾,真说不过去。

但情人眼里出西施,谁让沟口健二恋着田中呢。

挨过情妇一刀的人,何以还要在银幕上如此塑造女人呢?此事倒值得认真一究。佐藤忠男这本书,提及一段轶事:沟口健二的姐姐,向弟弟借钱。他结果回了一封信:“姐姐:人生本来无一物,这是佛门的说法。”姐姐看罢自语道:原来如此。

看这一段,不禁心中一冷,虽如此,却也恰好可以找到理解沟口女性电影艺术的切口。沟口健二的姐姐名叫寿寿,曾经当过艺妓,后被松平子爵赎身,娶为妾。沟口一家,很长一段完全是仰仗寿寿的资助才得以存活。甚至在沟口母亲去世后,十七岁的沟口的生活也完全依附寿寿。但是,功成名就的沟口,仍然以这样的冷然,对奉献了一生的姐姐做了“回报”。

现实与电影,还是两回事。现实与电影,又并不是没有关联。“亏歉的补偿”,是某些男人对女人的心理。沟口健二的妻子千枝子精神受刺激进医院,他就是歉然地觉得,这事和自己有关。只是一般男人意识到亏歉,会做现实中的补偿,而沟口则是把它直接带进他的创作中,以银幕,对女性做一次补偿,生活中则依旧我行我紊。这个补偿的另一面,就是他的影片中,难见黑泽明电影中的男性英雄。也许沟口下意识地觉得,男人并没有那么完美,那么敢于承担。

佐藤忠男曾概括说,沟口是具有封建气质的导演。“这绝无对他进行诽谤之意。因为他是把与自己的封建气质做斗争作为自己的艺术主题的,只有这种激烈的斗争,才是他那坚韧的创造力的源泉。”我觉得这种封建气质,大概也包含着女人应该为男人做隐忍与牺牲吧。

我不知道田中绢代,是否对沟口也有同样的理解,反正现实生活中的他们,一个喜欢另一个,早已溢于言表;而一个对另一个,则并没有热烈地投怀送抱。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田中绢代早年嫁的是导演清水宏,后来离异,也是选择独居。她的个性,在沟口身边工作过的新藤兼人最为清楚。制作沟口的纪录片时,他曾遍访沟口身边的工作人员。问到田中绢代,当然没有回避沟口对她的情感。田中的回应只是一笑,她说:沟口健二爱的,其实是我塑造的银幕上那些形象。

田中绢代后来与沟口分道扬镳,是因为想执导自己想拍的戏。她是日本影史上第一代女导演,一生导过六部片子,1974年的《望乡》阿崎婆一角,算其艺术生涯的绝唱,当然,晚年她也有无剧可演的窘境。新藤兼人所写的田中绢代传记,记录下她许多撼人的言语。比如:“拍戏,就是和导演决斗。即便是摔下悬崖,指甲盖都脱落了,也要不顾一切地爬上来!”又比如,在她临死前,眼睛已经失明,她的表弟。——小林正树导演来看望她,她抓着他问:“导演,眼睛瞎了,我也还有角色可以演吧?”

这样的田中绢代,当然不是《雨月物语》中那种隐忍而传统的妻。但很可能,是最懂沟口的女人。P11-P13

书评(媒体评论)

她不是职业的影评家、研究家,但她写的影评、剧评、书评别开生面,因为她的文字里有一颗仁慈、孤独而又美丽的心在跳动。她人很阳光,但却在从容地与我们讨论生死,她常常笑声朗朗,但却与我们诉说独孤与忧伤……但照我说,她写作最大的诱人之处,是人们读了她一些好文章之后,极想与这个作者亲近、相识。

——【戏剧评论家、翻译家童道明】

孙小宁以优美而感性的文字,独到而智慧的见解,如同讲述她的秘密心路那样,写出她这些年读书和观影的心得。这是一本读来令人感动的文化艺术论著。她书中提及的大部分书和影片我也看过,然而,她却是说出我观看和阅读的内心体味的那个人。

——【作家严歌苓】

喜欢读小说的人有福了,如果他恰好又爱好电影的话。前提是你被大量文字垃圾和烂片恶心过之后,还能保持自己的品味。好的永远是少的,少而寂寥,大家不得不抱成一团取暖。现如今当一个少数派是件辛苦又奢侈的事,孙小宁就是这样一个少数派。她的文字,也是。

我喜欢。

——【作家冉平】

后记

说到阅读与观看,很多人都会回溯到童年,然后说起一个.会讲故事的妈妈或者外婆。我的童年记忆是割裂的几个部分,皆因为有个当兵的父亲,所以一度随母亲在部队家属院度过了一段时光,后来便是被寄养在老家,一直到上小学前夕。但无论在哪一阶段,基本上都没有出现过这类浪漫性情境,反而对自己被寄养在老家时那种田边野玩记忆犹深。其时已到了记事的时候,仁厚的奶奶与大伯一家都对我嘘寒问暖,所以此间并没有什么亲情缺失。倒是父亲探亲次数多了,我会有句不懂事的话等着他:你怎么又回来了……

这段时期的乡下,没有电视,但偶有乡村电影。书不多,加上父母不在身边,所以从没有被人逼着背唐诗练毛笔字,一天天和一群同村孩子不着家地玩,也竟然混过了一天天。每天几乎都是被奶奶唤回去吃饭的,大家分手时便说:各回各家,吃馍就黄瓜。不缺儿时的玩伴,但奇怪的是,我并没有和村里的哪个孩子建立起一种很铁的关系。以至于长大成人后回乡,竟然也想不到哪个小伙伴应该再见一见。

大概那时,我就显现了天性里的“独”,而我并不自知。

父亲后来转业,便带我回他身边就学,我算是变成了一个县城的孩子,但内心又和纯然在城里长大的孩子有距离。父亲为了弥补多年不在身边的缺憾,开始增加我的阅读量。带着我到县城文化馆借书,他每次都借两本,其中一本一定是为我所借,但我好像不满足于他为我所做的量身定阅,每次都会拿过他那本去读。在这种半懂不懂的偏成人化阅读中,我的童年很快就退去了,我于是变成一个老师同学中少年老成的孩子。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内心远没有别人想的那么成熟,它至多是活在书本里,不和现实发生关系。热爱上电影,也可能是同一个原因。你很容易就把自己的梦想与激情,与虚幻的人物、情境联在一起,这样获得的慰藉不少,但危险也同时存在,那就是不太容易分得清现实与虚构。所以关于我曾生活的乡村,村头是否就有一口大钟,我其实说不清。那是因为读小说《红旗谱》读迷了,就将它与现实混淆在一起。而坐在县城影院看六个小时的《马可.波罗》(上中下三集),我一点儿没有看不懂、撑不下去的感觉。一个异乡人物漂泊中国的境遇,予我是如此的亲切,以至于他要离开元大都,与有着父亲情感的忽必烈夕阳下马背上告别的场景,在我当时的心中勾起的伤感,至今还历历在目……

目录

第一辑:梦

 看得见风景,望不见爱情

 纵是尴尬亦相逢

 亏歉与补偿

 午夜轻梦浅低回

 帕慕克:纯真的意味

 马丁.瓦尔泽:苍孙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暮年情书最动人

 起落生死书意趣

 爱情是碰巧的杰作,死亡也是……

 相约去死

 【访谈】口红,以及我们所不知道的种种……

 ——和刘索拉聊女人

第二辑:幻

 美与哀伤

 生,还是不生:法拉奇的诘问

 不妨,读读“死亡”

 “我寂寞的时候,菩萨也寂寞”

 《父后七日》:悲伤有时来得很晚

 愿我们永远做孩子

 小津安二郎的“战争”

 人心,如此叵测;人心,又如此高贵

 醒梦之间蝴蝶飞:我心中的金基德

 杨德昌:没有你的世界到底有什么不同

 【访谈】王朔:不知自己老之将至

第三辑:空

 疼痛与慰藉

 密阳,秘密的阳光

 道路与信仰

 三个角度转《布偶》

 慢慢的疼,慢慢的感动

 空山有雪落,不闻画眉声

 悲剧中透气的地方

 最黑暗处最美丽

 愿望折纸

 心思难猜“意”难尽

 【访谈】人间草木,有省即苦——周宁访谈

第四辑:花

 跳下去跃起来都接近天堂

 光,不可思议之光

 十分钟的刺杀与一百二十分钟的逃亡

 出离的勇气与超越的智慧

 注目于悲怆的神殿,脸朝美的门

 芝麻葱香,以及舒国治的味道

 静美之书,好到无言

 坐看云起杨宪益

 以最短的路径,进入到事物的核心

 再见于格先生

 【访谈】贾想与贾说

[后记]灵魂的相遇,在孤寂里

内容推荐

《看得见风景望不见爱情》编著者孙小宁。

《看得见风景望不见爱情》是作者近十年阅读观影文章的小辑,所读之书、所观之剧,不唯名篇经典,但求与生命相应。意不在评,而在于体悟与感受。四个篇章以禅师天童正觉之偈语“梦幻空花”四字串联,意在织就一幅生命自身成长的图景。出出入入之间,带起对人世间爱情、生活、生命与信仰的探寻与诘问。

编辑推荐

《看得见风景望不见爱情》编著者孙小宁。

本书导语:中,有一个如一饮黄酒一样微醺的故事。年轻的英国女孩旅行到意大利,相遇淳朴男青年。因为男青年让给她一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他们最终花好月圆,收获了最终的爱情。其实,赢得女孩芳心的,并不是男青年的义举,而是比起女孩那个学究气重、举止迂腐得可笑的未婚夫,男青年的世界更像一个与自然接气的世界。那个世界有河流、树木,恋人间接吻就像水流花开一般自然,而不用如那位英式未婚夫那样傻兮兮地事先请示:我可以吻你吗?然后,笨拙地摘眼镜,将一切都搞得滑稽不堪。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看得见风景望不见爱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小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43184
开本 32开
页数 26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6
14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1:4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