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字号(老舍小说集)
内容
编辑推荐

老舍:现代著名文学家、京派文学领袖、“人民艺术家”、一位准诺贝尔实力的伟大作家,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学高度。

《老字号》是老舍的中短篇经典小说作品集。收入了老舍先生著名的中篇《我这一辈子》及短篇《月牙儿》等名篇,有特殊的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为我们回眸世纪、重温大师提供了典型而精致的版本。

内容推荐

《老字号》第一次作为老舍作品的书名出现,符合当下怀旧的心理状态。

《老字号》是老舍先生的经典中短篇小说集,选目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先生的创作风格。其中包括用字讲究、结构新颖、刻意用简洁淡雅的写意手法营造巨大悲剧意境的《月牙儿》,还有几经被搬上电影电视荧屏的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这部小说以旧社会巡警的备受屈辱的生活为蓝本,以“我”的自述形式,把这群小人物写得活灵活现,他们向往美好生活,可是却永远混不出好儿来!《微神》则向读者展现了老舍另一种朦胧诗般的小说文本;《断魂抢》讲述了一个深怀绝技的国术大师毅然退隐江湖的故事;《沈二哥加了薪水》描写了这么一种人,“不是活着,是凑合……越活越抽抽”;《兔》则描写了昔日的梨园界,成功者背后的“黑幕”……这些作品因为对人性的深刻描摹而成为20世纪华语经典文本,并籍此赢得了读者们的跨越时空的有增无减的喜爱。

目录

开市大吉

月牙儿

断魂枪

我这一辈子

热包子

大悲寺外

马裤先生

柳家大院

黑白李

铁牛和病鸭

也是三角

上任

牺牲

老字号

听来的故事

东西

牛老爷的痰盂

一封家信

且说屋里

沈二哥加了薪水

微神

试读章节

开市大吉

我,老王,和老邱,凑了点钱,开了个小医院。老王的夫人作护士主任,她本是由看护而高升为医生太太的。老邱的岳父是庶务兼会计。我和老王是这么打算好,假如老丈人报花账或是携款潜逃的话,我们俩就揍老邱;合着老邱是老丈人的保证金。我和老王是一党,老邱是我们后约的,我们俩总是防备他一下。办什么事,不拘多少人,总得分个党派,留个心眼。不然,看着便不大像回事儿。加上王太太,我们是三个打一个,假如必须打老邱的话。老丈人自然是帮助老邱喽,可是他年岁大了,有王太太一个人就可把他的胡子扯净了。老邱的本事可真是不错,不说屈心的话。他是专门割痔疮,手术非常的漂亮,所以请他合作。不过他要是找揍的话,我们也不便太厚道了。

我治内科,老王花柳,老邱专门痔漏兼外科,王太太是看护士主任兼产科,合着我们一共有四科。我们内科,老老实实的讲,是地道二五八。一分钱一分货,我们的内科收费可少呢。要敲是敲花柳与痔疮,老王和老邱是我们的希望。我和王太太不过是配搭,她就根本不是大夫,对于生产的经验她有一些,因为她自己生过两个小孩。至于接生的手术,反正我有太太决不叫她接生。可是我们得设产科,产科是最有利的。只要顺顺当当的产下来,至少也得住十天半月的;稀粥烂饭的对付着,住一天拿一天的钱。要是不顺顺当当的生产呢,那看事作事,临时再想主意。活人还能叫尿憋死?

我们开了张。“大众医院”四个字在大小报纸已登了一个半月。名字起的好——办什么赚钱的事儿,在这个年月,就是别忘了“大众”。不赚大众的钱,赚谁的?这不是真情实理吗?自然在广告上我们没这么说,因为大众不爱听实话的;我们说的是:“为大众而牺牲,为同胞谋幸福。一切科学化,一切平民化,沟通中西医术,打破阶级思想。”真花了不少广告费,本钱是得下一些的。把大众招来以后,再慢慢收拾他们。专就广告上看,谁也不知道我们的医院有多么大。院图是三层大楼,那是借用近邻转运公司的相片,我们一共只有六间平房。

我们开张了。门诊施诊一个星期,人来的不少,还真是“大众”,我挑着那稍像点样子的都给了点各色的苏打水,不管害的是什么病。这样,延迟过一星期好正式收费呀;那真正老号的大众就干脆连苏打水也不给,我告诉他们回家洗洗脸再来,一脸的滋泥,吃药也是白搭。

忙了一天,晚上我们开了紧急会议,专替大众不行啊,得设法找“二众”。我们都后悔了,不该叫“大众医院”。有大众而没贵族,由哪儿发财去?医院不是煤油公司,早知道还不如干脆叫“贵族医院”呢。老邱把刀子沾了多少回消毒水,一个割痔疮的也没来!长痔疮的阔佬谁能上“大众医院”来割?

老王出了主意:明天包一辆能驶的汽车,我们轮流的跑几趟,把二姥姥接来也好,把三舅母装来也行。一到门口看护赶紧往里搀,接上这么三四十趟,四邻的人们当然得佩服我们。

我们都很佩服老王。

“再赁几辆不能驶的,”老王接着说。

“干吗?”我问。

“和汽车行商量借给咱们几辆正在修理的车,在医院门口放一天。一会儿叫咕嘟一阵。上咱们这儿看病的人老听外面咕嘟咕嘟的响,不知道咱们又来了多少坐汽车的。外面的人呢,老看着咱们的门口有一队汽车,还不唬住?”

我们照计而行,第二天把亲戚们接了来,给他们碗茶喝,又给送走。两个女看护是见一个搀一个,出来进去,一天没住脚。那几辆不能活动而能咕嘟的车由一天亮就运来了,五分钟一阵,轮流的咕嘟,刚一出太阳就围上一群小孩。我们给汽车队照了个像,托人给登晚报。老邱的丈人作了篇八股,形容汽车往来的盛况。当天晚上我们都没能吃饭,车咕嘟得太厉害了,大家都有点头晕。

不能不佩服老王,第三天刚一开门,汽车,进来位军官。老王急于出去迎接,忘了屋门是那么矮,头上碰了个大包。花柳;老王顾不得头上的包了,脸笑得一朵玫瑰似的,似乎再碰它七八个包也没大关系。三言五语,卖了一针六○六。我们的两位女看护给军官解开制服,然后四只白手扶着他的胳臂,王太太过来先用小胖食指在针穴轻轻点了两下,然后老王才给用针。军官不知道东西南北了,看着看护一个劲儿说:“得劲!得劲!得劲!”我在旁边说了话,再给他一针。老邱也是福至心灵,早预备好了——香片茶加了点盐。老王叫看护扶着军官的胳臂,王太太又过来用小胖食指点了点,一针香片下去了。军官还说得劲,老王这回是自动的又给了他一针龙井。我们的医院里吃茶是讲究的,老是香片龙井两着沏。两针茶,一针六○六,我们收了他二十五块钱。本来应当是十元一针,因为三针,减收五元。我们告诉他还得接着来,有十次管保除根。反正我们有的是茶,我心里说。

把钱交了,军官还舍不得走,老王和我开始跟他瞎扯,我就夸奖他的不瞒着病——有花柳,赶快治,到我们这里来治,准保没危险。花柳是伟人病,正大光明,有病就治,几针六○六,完了,什么事也没有。就怕像铺子里的小伙计,或是中学的学生,得了病藏藏掩掩,偷偷的去找老虎大夫,或是袖口来袖口去买私药——广告专贴在公共厕所里,非糟不可。军官非常赞同我的话,告诉我他已上过二十多次医院。不过哪一回也没有这一回舒服。我没往下接碴儿。

老王接过去,花柳根本就不算病,自要勤扎点六○六。军官非常赞同老王的话,并且有事实为证——他老是不等完全好了便又接着去逛;反正再扎几针就是了。老王非常赞同军官的话,并且愿拉个主顾,军官要是长期扎扎的话,他愿减收一半药费:五块钱一针。包月也行,一月一百块钱,不论扎多少针。军官非常赞同这个主意,可是每次得照着今天的样子办,我们都没言语,可是笑着点了点头。

军官汽车刚开走,迎头来了一辆,四个丫环搀下一位太太来。一下车,五张嘴一齐问:有特别房没有?我推开一个丫环,轻轻的托住太太的手腕,搀到小院中。我指着转运公司的楼房说,“那边的特别室都住满了。您还算得凑巧,这里——我指着我们的几间小房说——还有两间头等房,您暂时将就一下吧。其实这两间比楼上还舒服,省得楼上楼下的跑,是不是,老太太?”

老太太的第一句话就叫我心中开了一朵花,“唉,这还像个大夫——病人不为舒服,上医院来干吗?东生医院那群大夫,简直的不是人!”

“老太太,您上过东生医院?”我非常惊异地问。

“刚由那里来,那群王八羔子!”

P1-3

序言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北京满族人。童年由寡母在极度贫困中带大,所以深谙普通人民的性情气质,这给其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深厚的生活基础。老舍19岁的时候,从师范学校毕业,做过小学校长、劝学员和中学教师。自1924年起,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做华文教师,为期五年。其间,连续写出了《老张的哲学》、《二马》等长篇小说,从而跻身于20世纪中国最优秀作家之列,且一发不可挡。自1930年回国后,一边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文学教授,一边创作了《骆驼祥子》、《离婚》、《猫城记》等长篇小说,以及《我这一辈子》、《月牙儿》、《断魂枪》、《微神》、《黑白李》等经典中短篇。抗战前期和中期,其创作主要集中在通俗文艺和话剧方面,后期重返小说领域。1946年至1949年,老舍到美国去讲学和写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三部曲)终于写完,同期还完成了另一部长篇小说《鼓书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之初,老舍应邀回国,进入人生最后一个创作高潮期。《龙须沟》、《茶馆》等经典剧作,就是这时期的产物。但令人遗憾的是,极富满族文化特色的长篇小说《正红旗下》,老舍仅写了开头部分,1966年夏,在“文革”特殊的阴霾下,老舍先生辞世,终年67岁。

回顾老舍先生的创作人生,对广大人民的生活同情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描绘始终是他提笔创作的原动力。他的小说,无论是长的,短的,都能够触及鲜活的人物灵魂。他笔下的小人物,越过几十年,依然能够熠熠闪烁在最广大的读者的内心深处。毫无疑问,老舍先生在1951年荣获“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是当之无愧的。而北京人艺的舞台上至今仍在上演的深受观众们喜爱的剧目《茶馆》,则成就了老舍先生作为一个人民艺术家的永恒的形象。

本书是老舍先生的经典中短篇小说集,选目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先生的创作风格。其中包括用字讲究、结构新颖、刻意用简洁淡雅的写意手法营造巨大悲剧意境的《月牙儿》,还有几经被搬上电影电视荧屏的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这部小说以旧社会巡警的备受屈辱的生活为蓝本,以“我”的自述形式,把这群小人物写得活灵活现,他们向往美好生活,可是却永远混不出好儿来!《微神》则向读者展现了老舍另一种朦胧诗般的小说文本;《断魂抢》讲述了一个深怀绝技的国术大师毅然退隐江湖的故事;《沈二哥加了薪水》描写了这么一种人,“不是活着,是凑合……越活越抽抽”;《兔》则描写了昔日的梨园界,成功者背后的“黑幕”……这些作品因为对人性的深刻描摹而成为20世纪华语经典文本,并籍此赢得了读者们的跨越时空的有增无减的喜爱。

让我们走进老舍的小说世界,看那再卑微的生命也有它独特的声响,犹如花开花落的瞬间,应和了我们心中的另一种声音,是怀念,更是传承。

编者

二○一二年八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字号(老舍小说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老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40119
开本 16开
页数 2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6.7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0
162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4:5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