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借问桃花源
内容
试读章节

为十三钗辨护一一评电影《金陵十三钗》

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严格地说,在中国电影总体的班级里,是一位七十分左右,中等略微偏上的学生。非要给出一个参照的话,个人认为,强于冯小刚所有的作品,强于陈凯歌《霸王别姬》后所有的作品,也强于陆川那部风中凌乱的《南京南》,不知道这些比较是否足够。请其他同学别跟我提什么《疯狂的石头》《人在囧途》和贾樟柯系列,两者不在一个比赛范畴内,就像你不能说博尔特和菲利普斯谁更快一样。

很多人说这部电影不能背负南京大屠杀这一沉重的主题,包括北美媒体也反复谈论到这一点,我觉得这很滑稽。请注意电影的名字不是《南京大屠杀》,而是《金陵十三钗》,它讲述的就是在战争背景下,南京这么一座教堂里,这么两群人交错在一起,发生的一段故事。它没有打算,也没有必要去全面地描述那一场屠城血案的概貌。每个人对经历的事件有他自己的视角,本片不过跟随了一个教会学校小女孩的视线,不存在背负得起或背负不起的问题。

顺便以冯小刚《唐山大地震》为例,这部电影的原作小说名叫《余震》,通篇讲述的是震后人们深受创伤,重建心灵的过程,跟大地震时空相去甚远,而冯小刚乘汶川地震之余波,断然改名,并在宣传阶段,以万人公祭,心经超度等手段借灾炒作,那才是真正的背负不起。张艺谋此片从头到尾的发行宣传,都比较低调,而且只限于作品本身,并故意避开了十二月十三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顺理成章的首映,这些诚实的表现,是值得肯定的。

很多人说几个妓女和一群女孩的故事怎么能刻画出南京事件的惨痛。奇怪了,哪次庞大的事件在变成电影的文艺表现形式时,不是以一两条单线故事为视点的,要百分之百全面,你看纪录片岂不更好?人物少是问题吗?《钢琴师》是最好的反纳粹二战题材电影之一吧?你告诉我有几个主要角色?一个,只有一个。战争片不应该有爱情,性爱的描写?《兵临城下》也是极好的战争题材电影吧,你告诉我瓦西里和雷切尔·薇姿饰演的女兵裹在兵营的被窝里做什么?是做爱,是吧?这样的例子太多了。《珍珠港》,《黑皮书》……你帮我慢慢数下去……不知道这些莫名其妙的限制框架是哪里来的,很难想象贝尼尼要是个中国导演,用《一个美丽的传说》那样游戏的方式来描写南京的话,还不得被唾沫星子给淹没?愚昧和粗暴真是一对孪生兄弟。

说到里面充斥情色的描写,我是睁大了眼睛寻找,也没有什么收获呀。如果玉墨裹着旗袍的身段那几个镜头都能干扰你两个半小时的情绪,我只能说那是作为观众,你的修为太低了,这简直跟《伪君子》里答尔丢夫掩面的手帕一样脆弱嘛。相反,我觉得玉墨那几个摇曳的背影镜头的存在是有道理的。贝尔一开始对这群女人产生好感,有意想帮助她们逃脱的起因,还没有上升到人道主义觉醒的高度,他就是简单地被玉墨的美貌所迷,想用点小恩小惠,来换取这个性感女人的身体。这在两人的电影对白中,交代得相当清楚了。

说回到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以妓换处”有悖众生平等的普世价值观,有阶级尊卑之嫌。看完电影我才发现,这根本不是哪一个观众的敏锐,这原本就是张艺谋自己最先想到。那些辗转相传的伪先锋们,不过是嚼了张艺谋唾在路边的牙慧而已。在贝尔提出“生命应该都是平等的啊”这句疑问之后,紧跟着的一句台词不正是“……那又能有什么办法”吗?

那又能有什么办法?这就是答案。日本人点清了十三个女孩的数目之后,女孩们已经看清了将被蹂躏的厄运。头两天教堂被血洗,她们不愿意再一次让日本兵侮辱自己的身体,所以在书娟决定带队自杀的那一场戏里,张艺谋在她的台词中不留痕迹,却含义深刻地用了一个“再”字,原话大概是“不能让他们再糟蹋我的身子了”,也就是说,严格地讲,这个时候已经不存在“护处”的目的了,所要保护的,只是一群更加年轻,更加柔弱的生命。而除了以十三个女性的血肉之躯去交换,已经别无他法。

那么《十三钗》里面,能够打动人心的又是哪一点呢?我想,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精华的一个字一一“义”。人说一部《三国》八十万字,其实写来写去就是个“义”字,这是中国人在道德上最高的审美,是人和人之间,得以共处的最基本的原则,是我们从小背诵“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意义。

P35-37

目录

杂评

 汝今能持否?——评电影《色戒》

 优雅的果实——评电影《可可·香奈儿》

 死是一树淡樱花——评电影《入殓师的乐章》

 神的印记——评电影《塞拉菲娜》

 世上人家——评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

 童话人生——评电影《波特小姐和彼得兔》

 为十三钗辩护——评电影《金陵十三钗》

 汉娜的死亡——评小说《朗读者》

 与张爱玲同座——读散文集《流言》

 借问桃花源——评话剧《暗恋桃花源》

 天鹅湖畔的朝圣者——观芭蕾舞《天鹅湖》

散文

 永失我爱

 琵琶

 再见啦,花花!

 听戏

 回忆的香气

 读城记

 画布上的旅行

 Party,夜生莲

 漫长的情书

 马村喜雨

 片语张爱玲

 首饰

 S

 你好,周游!

游记

 京都的美丽与哀愁

 艳阳下——意大利、西班牙行记

 哈尔施塔昼与夜

 旅行的意义

 海为谁蓝

小说

 八爹发财记

 《宫词·何满子》——诗歌讲故事

 长江东流去——献给我的祖辈,献给那些淹没的城市和故事

 儿子的笑脸

 可怜的小苏

 I love you

内容推荐

“营造一种审美的生活。”无论是徜徉在文学艺术海洋,还是漫游在北美、欧洲等世界各地,周游总以其敏感细腻,又充满热情的眼睛和心灵,将她对东西方文化的摄取,化作一段又一段精美的文字来与读者分享。“电影,书籍,音画,旅行……让每一种形式的阅读与感悟,指引你寻找心灵桃花源的道路。”

《借问桃花源》收录了周游近年来的多篇影评及文艺赏析佳作,内容包含了她对电影,戏剧,小说,音乐,绘画的独特感受。

编辑推荐

《借问桃花源》收录了周游近年来在国内及海外的网络上被广泛转载,并深受读者喜爱的多篇影评及文艺赏析佳作,内容包含了她对电影、戏剧、小说、音乐、绘画的独特感受。

周游犀利而唯美的文字风格和精准的视角,读者能从文章中享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超越原著的一种再创作。字里行间,她为你解说,教你鉴赏,像牵引的一双手,像谈心的一杯茶,娓娓与你分享艺术带来的喜悦,和关于人生的思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借问桃花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游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9078416
开本 32开
页数 3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4-05-01
首版时间 2014-05-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2014076689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12
146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1: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