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跨文化交际研究--探索当代亚洲社会之共核
内容
目录

Chapter 1 Ancient and Contemporary Views of Attitudes and Values

Chapter 2 Asian Modernity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hapter 3 Case Studies of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Asia     

Chapter 4 Asia’s Image from an American Professor’s Aspect:Semester at Sea:Asia

Chapter 5 Creating Cultural Stories

内容推荐

《跨文化交际研究--探索当代亚洲社会之共核》编著者张胜勇。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亚细亚洲”该词来源于古代西亚等地古人的闪米特语。亚细亚的意思是指东方日出的地方。亚洲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巴比伦的所在地,又是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祥地,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本书的关注点在于全球化背景下的亚洲文化和跨文化交际。亚洲各国文化之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同时又包罗万象,风格各异。亚洲地区的传统文化如佛教思想、儒家思想、印度教思想及伊斯兰教思想,影响深远,主宰着大部分亚洲人的思想行为和生活习惯。

进入2l世纪,在全球化潮流的冲击下,如何构建整个亚洲共同的价值体系,建设和谐亚洲,成为亚洲各国共同探寻的命题。在2005年召开的第七届亚洲艺术节上,来自亚洲国家的一些文化部长们共同签署了《佛山宣言》,更加清晰地表达了亚洲国家希望在全球化中相对保持自己的文化独立性,并在文化领域加强亚洲区域合作的诉求。这一切都说明,为了保护亚洲文化的完整性和突破性需要进行跨文化的相互交流,建构共同的“亚洲文化意识”。因此,探索亚洲跨文化交际的共核,无论是学术角度的研究还是亚洲一体化的探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如果我们无法在文化认同与文化多元的辩证关系之间取得平衡,全球化社会的理想将如同海市蜃楼,跨文化交际同样无从谈起。如何更深入地认识这种辩证关系,是跨文化交际学者不可忽视的主题。在这个主题内,跨文化交际学不仅要研究文化的多元性给全球化带来的冲击,本土化和全球化之间的拉锯,而且更进一步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研审文化认同与文化多元之间的紧张关系。本书致力于以下几方面的研究:新社区意识的建立(亚洲文化的蓬勃发展)、文化认同和文化多元化的辩证关系(亚洲文化的对比研究)、全球化媒体的冲击(文化与媒体、科技三者的博弈)以及全球化社会市民身份的建立(搭建沟通个体与全球化的桥梁)。

《跨文化交际研究--探索当代亚洲社会之共核》第一章从文化层面上,探讨了古代和当代对文化的认知和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亚洲人的文化价值观,同时也提供一个了解人们在同一个文化内认知、言谈、与思想的构架。它反映了一个文化如何处理有关超自然、自然、人类本身与动植物界的本质问题。因此,分析古代和当代对文化的认知和态度具有橱窗的作用,经由它,人们可以容易地透视文化之间的差异,了解我们对人、事、物做出正面或负面回应的倾向。而这种倾向是经由学习过程得来的,它是一组信仰凝结成一个焦点,然后再引导我们的行为,即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  当代的亚洲,正处于全球化和地方化的博弈之争中,历史积淀与现代冲击、传统文化与时代潮流、保留与摈弃、取舍与割爱,无一不透露出新时代所赋予跨文化交际的新矛盾和新研究,而这一矛盾的存在又弹射出无比巨大的力量,使当代的亚洲文化五彩纷呈,闪耀夺目。

第二章侧重于亚洲现代化和跨文化交际研究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好的探讨以上两种因素的关联,本章本着批判的精神从多角度出发,提出一系列的问题:科技在塑造文化、改变文化和使文化现代化上,有着什么的作用?一个全球的科技社会是会推动人类文化价值观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还是会带来伤害?新科技会从亚洲或中国发展而来吗?中国高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与其传统文化是互为补充,还是彼此违背?亚洲的现代化对西方科技社会而言,是会带来合作,还是竞争,抑或是冲突?从而启发我们对文化走向的思考。

我们认为:在一代叉一代的文化进程中,科技进步以其不可逆转性促使文化以空前的速度进行传播和扩张,我们不得不得出这样的结论:科技已经促使全球社会的形成,人类文化沦为科技的从属,而非科技的主宰。就如马丁-雅克所言‘‘亚洲的现代化将建立在对西方文化的移植嫁接能力,进而实现现代化,而不仅仅是对西方模式的简单借用……如果现代化的进程仅仅是一个嫁接的过程,那么也不会成功。一个民族必须相信依靠自己现代化是可以实现的,这种现代化才会在这个民族扎根、兴旺。,,

本书的第三章和第四章属于案例研究。分别介绍了中国、印度、日本、越南和新加坡等国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上的最新成果和趋势。自2008年,本书作者陆续参加在国内外举行的世界跨文化交际学会国际学术会议,足迹遍布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和柬埔寨等国。在参会的同时,有幸认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学者,并展开跨文化交际学关于国别研究的讨论。这些经历为这两章的撰写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最新研究动态,从而能更好的把握当今亚洲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脉搏。亚洲各国的同仁也为本书贡献了智慧,并展示出进一步共同探讨和合作的愿望。

尤其在第四章,普罗斯教授结合自己多年在亚洲执教、演讲和讲学经历,创作出一幅亚洲各国跨文化交流的画面。作为跨文化交际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亚洲文化和西方文化在交际/传播学研究上的异同,敏锐的抓住两种文化的共核,从而大大提升了本书的理论水平。

最后一章名为“创作属于我们的跨文化故事”,为读者展现了数十位来自亚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讲述的个人跨文化生活故事与经历,这些故事为跨文化交际学提供了丰富、鲜活的文化个案研究材料。该部分内容不但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可读性,而且还会引发读者深入思考跨文化交际的一些问题。

本书是一部凝聚了来自世界——尤其是亚洲——不同文化和背景下诸多作者心血结晶之作,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会长贾玉新教授在百忙中为本书的撰写提供思路,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顾力行教授也对该书的架构及内容作出点评和校对。

编辑推荐

《跨文化交际研究--探索当代亚洲社会之共核》编著者张胜勇。

本书的关注点在于全球化背景下的亚洲文化和跨文化交际。亚洲各国文化之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同时又包罗万象,风格各异。亚洲地区的传统文化如佛教思想、儒家思想、印度教思想及回教思想,影响深远,主宰着大部分亚洲人的思想行为和生活习惯。进入21世纪,在全球化潮流的冲击下,如何构建整个亚洲共同的价值体系,建设和谐亚洲,成为亚洲各国共同探寻的命题。在2005年召开的第七届亚洲艺术节上,来自亚洲国家的一些文化部长们共同签署了《佛山宣言》,更加清晰地表达了亚洲国家希望在全球化中相对保持自己的文化独立性,并在文化领域加强亚洲区域合作的诉求。这一切都说明,为了保护亚洲文化的完整性和突破性需要进行跨文化的相互交流,建构共同的“亚洲文化意识”。因此,探索亚洲跨文化交际的共核,无论是学术角度的研究还是亚洲一体化的探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跨文化交际研究--探索当代亚洲社会之共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胜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33019
开本 32开
页数 2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252
CIP核字 2013224634
中图分类号 G130.5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5:2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