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瑜编著的《后现代语境下的传媒研究/传播思想史论系列/传播学百科文库》分析了英国文化研究的代表人物戴维·莫利的思想及学术上观点,戴维·莫利继承了伯明翰学派的学术传统,坚持跨学科的理论路径,强调将媒介研究置于社会和物质的背景下,从社会学、人类学、符号学等多学科视角来审视传播与文化。本书还指出莫利的媒介理论对中国媒介与文化研究开辟的视角与思路具有重要启发作用。
图书 | 后现代语境下的传媒研究/传播思想史论系列/传播学百科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宋瑜编著的《后现代语境下的传媒研究/传播思想史论系列/传播学百科文库》分析了英国文化研究的代表人物戴维·莫利的思想及学术上观点,戴维·莫利继承了伯明翰学派的学术传统,坚持跨学科的理论路径,强调将媒介研究置于社会和物质的背景下,从社会学、人类学、符号学等多学科视角来审视传播与文化。本书还指出莫利的媒介理论对中国媒介与文化研究开辟的视角与思路具有重要启发作用。 内容推荐 宋瑜编著的《后现代语境下的传媒研究/传播思想史论系列/传播学百科文库》是传播学百科文库系列之一,《后现代语境下的传媒研究/传播思想史论系列/传播学百科文库》讲述了:戴维·莫利是英国文化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了伯明翰学派的学术传统,坚持跨学科的理论路径,强调将媒介研究置于社会和物质的背景下,从社会学、人类学、符号学等多学科视角来审视传播和文化;在全球化媒介构建的后现代语境下,他尝试运用人种志方法研究当代文化中媒介消费的全球化与本土化同时发生的动态过程,探讨有关跨文化传播与民族认同等问题。莫利的媒介理论对中国媒介与文化研究开辟新的视角与思路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所处的媒介时代与社会语境,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媒介现象与传媒发展等问题提供可借鉴的阐释框架与方法论,对中国媒介理论研究与传媒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丛书总序 序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第一章 戴维·莫利的生平与传播思想发展 第一节 童年的媒介经历与传媒研究旨趣的启蒙. 一、童年的电视体验与媒介消费研究的缘起 二、海外的文化读物与身份认同研究的启蒙 第二节 曲折的求学之路与宿命般的伯明翰经历 一、一波三折的求学之路 二、宿命般的伯明翰经历 第三节 伯明翰辉煌时期的传媒受众研究成果 一、文化研究视角的受众研究:对《银幕》理论的批判 二、《每日电视:(全国新闻)》:对文本威力的质疑 三、“家庭电视”研究:生活情境中的电视消费研究 第四节 人类学视角的介入与学术轨迹的转折 第五节 后现代地理学影响下的媒介研究新视角 第六节 英国文化研究的学科危机与发展思考 一、转变狭隘的正统性心态,学习别国的学术传统 二、发展新的研究方法,积极回应科技的革新 第二章 戴维·莫利传播思想的理论溯源 第一节 西方传媒与文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一、美国经验主义传媒效果研究 二、英国文化研究的诠释性立场 三、政治经济角度的传媒批判 四、交锋中推进的传媒研究新视角 第二节 伯明翰学派传媒研究的学术传统与理论成果 一、伯明翰学派传媒研究的学术传统 二、伯明翰学派传媒研究代表人物的理论成果 三、伯明翰学派对传媒研究领域的贡献 第三章 新型受众理论与家庭收视行为研究 第一节 研究溯源与新范式的提出 第二节 新型受众研究范式的理论框架 一、前提:“封闭”结构的文本与“积极”解读的受众 二、立场:“交叉话语”空间中的“矛盾召唤” 三、核心:文本重构与阶缎/意义系统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新型受众研究范式的发展与转变 一、体裁模型:突破“编码/解码”.模式研究文本/ 受众关系 二、家庭电视消费的人种志:家庭收视语境中的性别/ 权力关系 三、双重焦点:家庭电视消费研究的新视角 四、修辞研究:新语境下重构受众与媒介关系 第四节 理论批判与价值重估 一、历史视角下的理论批判 二、研究方法论的价值重估 第四章 后现代地理下的政治传播思想 第一节 全球化媒介建构下的后现代地理 一、媒介新秩序与民族认同危机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后现代地理 第二节 后现代地理下的传播权力与新的文化认同 一、超越决定论逻辑的后现代地理学研究 二、全球化媒介对“西方主义”认同的建构 三、媒介新体系下社会群体政治文化的衰败 四、后现代环境中传播权力的跨文化运作效力 第三节 后现代地理学视角下的“现代性”探索 一、“去西方化”视角下的现代性的地理研究 二、超越全球化模式发展现代性的区域理论 三、后现代语境下释解城市对现代性的演绎 第五章 人类学视角下的媒介技术研究 第一节 历史视角下探讨家庭媒介消费的发展趋势 一、延续对“家”的探讨:被“媒介化”的家与“移动” 的家庭体验 二、媒介“家居化”进程:传统价值框架下的新技术融入 三、媒介“个人化”趋向:重新定义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 第二节 在人类学视野解读家庭媒介消费的象征维度 一、家庭媒介消费研究的人类学转向 二、媒介技术在家庭中的社会性与象征性 三、家庭媒介的性别化消费与文化属性 第三节 新媒介技术生态下的媒介理论发展 一、重估威廉斯技术观:对“技术决定论”的再批判 二、技术“鸟托邦”批判:对技术合理性悖论的反思 三、超越二元论思维:传统、现代性与新的媒介技术 第六章 戴维·莫利传播思想对中国传媒与文化研究的启发 第一节 传媒研究本土化:对理论跨语境移植的思考 一、“去西方化”视角下发展“扎根理论” 二、因地制宜:文化研究理论的中国本土化 第二节 媒介研究方法论的启发借鉴 一、跨学科视角与研究方法 二、研究方法的实用主义选择 第三节 对中国传媒研究的现实影响与意义 一、为传媒文化“正名”:通俗文化就是政治 二、质疑收视率:实证性受众研究的前景 三、对全球化背景下应对西方文化霸权的启示 四、新媒介生态下媒介素养教育大众化的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一、英文资料 二、中文资料 索 引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后现代语境下的传媒研究/传播思想史论系列/传播学百科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宋瑜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009318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5 |
出版时间 | 2014-03-01 |
首版时间 | 2014-03-01 |
印刷时间 | 2014-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3 |
CIP核字 | 2014038405 |
中图分类号 | G206 |
丛书名 | 传播思想史论系列 |
印张 | 20.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50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