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俊编著的《做空之祸(谁在分食中国概念股)》回顾了2000年以来,一些活跃的中介机构在中国是如何寻找项目,如何引导那些对美国资本市场毫无了解的中国企业家,通过对企业财务进行包装,从而成功使企业借壳上市;再从做空机构如何发现中概股财务造假,怎样做研究,写到如何联合对冲基金对中概股进行狙击。最后,本书探讨了中概股该何去何从的问题,当然这是一个短时间内不好回答的问题。
图书 | 做空之祸(谁在分食中国概念股) |
内容 | 编辑推荐 石俊编著的《做空之祸(谁在分食中国概念股)》回顾了2000年以来,一些活跃的中介机构在中国是如何寻找项目,如何引导那些对美国资本市场毫无了解的中国企业家,通过对企业财务进行包装,从而成功使企业借壳上市;再从做空机构如何发现中概股财务造假,怎样做研究,写到如何联合对冲基金对中概股进行狙击。最后,本书探讨了中概股该何去何从的问题,当然这是一个短时间内不好回答的问题。 内容推荐 《做空之祸(谁在分食中国概念股)》内容介绍:从酝酿上市的第一天起,中国概念股企业就被绞进了一条巨大的产业链,中介机构、财经公关、律师、税务师、审计师、券商以及后来专门为做空机构提供报告的调查机构,无情地蚕食着亳无经验和防备的中国概念股企业。 从2011年年中开始,中国概念股在海外屡屡告急,在做空机构的狙击下,遭遇股价腰斩甚至退市,或被移至粉单市场。由于对海外资本市场的不了解以及对法律流程的难以把握,受袭的企业甚至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石俊编著的《做空之祸(谁在分食中国概念股)》通过搜集大量的材料以及对美国主流做空机构、被做空企业的企业家、中国调查机构等亲身参与者的直接访问,梳理出中国概念股企业从上市到被做空所涉及的产业链,呈现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艰辛、在海外资本市场拼搏厮杀的过程,为已经上市或者正准备上市的中国概念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教训。 目录 引子罪恶的由头 Chapter1 中国概念股,看上去很美 一切刚刚开始 乱象出现 局面失控 借壳上市乱象,谁之过? Chapter2 中概股危机爆发 危机的爆发——当中概股遇到做空机构 做空机构入场 Chapter3 转战优质中概股做空机构的滑铁卢 浑水失手展讯通信 香橼的恒大、奇虎劫 “浑水们”如何调查 集体诉讼环节再次蚕食中概股 做空只是为了挣钱 Chapter4 疲于应对的中概股 瑞达电源:打不起,躲得起 希尔威绝地反击败诉收场 中概股该如何应对做空袭击 周鸿棒的忠告 Chapter5 中概股的出路 中概股私有化浪潮 私有化之路并不好走 中概股还适合赴美上市吗?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做空之祸(谁在分食中国概念股)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石俊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811881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9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1 |
出版时间 | 2013-08-01 |
首版时间 | 2013-08-01 |
印刷时间 | 2013-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32 |
CIP核字 | 2013170839 |
中图分类号 | F279.246 |
丛书名 | |
印张 | 13.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228 |
宽 | 170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