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兵的《实践塑型与社会历史构境(张一兵集)》系作者的第五本个人文集,主要收录了其近三年的论文,主要包括其对海德格尔哲学的思考,以及基于德文原文对其“回到马克思”的工作的重新反省。本书稿不仅在回到海德格尔的思考中在厘清了海德格尔等西方现代哲学家与马克思的逻辑对接点,而且力图在解读和继承马克思历史语境的基础上运用其批判精神来解决当今中国和西方社会实践中的新问题。
图书 | 实践塑型与社会历史构境(张一兵集)/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导自选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张一兵的《实践塑型与社会历史构境(张一兵集)》系作者的第五本个人文集,主要收录了其近三年的论文,主要包括其对海德格尔哲学的思考,以及基于德文原文对其“回到马克思”的工作的重新反省。本书稿不仅在回到海德格尔的思考中在厘清了海德格尔等西方现代哲学家与马克思的逻辑对接点,而且力图在解读和继承马克思历史语境的基础上运用其批判精神来解决当今中国和西方社会实践中的新问题。 内容推荐 《实践塑型与社会历史构境(张一兵集)》系作者的第五本个人文集,主要收录了其近三年的论文,主要包括其对海德格尔哲学的思考,以及基于德文原文对其“回到马克思”的工作的重新反省。 《实践塑型与社会历史构境(张一兵集)》稿不仅在回到海德格尔的思考中在厘清了海德格尔等西方现代哲学家与马克思的逻辑对接点,而且力图在解读和继承马克思历史语境的基础上运用其批判精神来解决当今中国和西方社会实践中的新问题。这种崭新的理论视域和研究方法,有助于国内学界更加清晰地意识到基于中国经验和中国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特色。 目录 胡福明与新时期的思想解放 向死而生:以生命的涌现践行哲学之思 ——纪念孙伯鍨先生 神会马克思 真问题的呈现是创新的逻辑入口 构筑科学平台,开创学术新视域 哲学是一种思 ——国内哲学教学改革的一点思考 太阳与月亮的辩证法 ——关于人学研究的一点思考 科学实践场与社会历史构境 ——兼评皮克林的《实践的冲撞》 解构之雨: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之末路 关联与境:狄尔泰与他的历史哲学 ——纪念狄尔泰逝世一百周年 回到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学术思想文本中的“怎样”(wie) 海德格尔说海德格尔 探索海德格尔之路中的迷失和可能的光亮 作为发生事件(Ereign-s)的生命体验 ——关于青年海德格尔早期弗莱堡讲座的构境论解谤 交道与实践:青年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的相遇 意蕴:遭遇世界中的上手与在手 从交往异化到雇佣劳动批判 ——赫斯哲学补论 劳动与市民社会:黑格尔与古典经济学 马克思文本的再归基 ——《回到马克思》第三版序言 附录一关于齐泽克的访谈 附录二对资本主义重新认识的突破与发展 ——访南京大学张异宾教授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实践塑型与社会历史构境(张一兵集)/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导自选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一兵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409219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4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94 |
出版时间 | 2013-05-01 |
首版时间 | 2013-05-01 |
印刷时间 | 2013-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74 |
CIP核字 | 2013031718 |
中图分类号 | B0-0 |
丛书名 | |
印张 | 11.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30 |
宽 | 155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