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李四光/大科学家的小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李四光,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

马晓荣编著的《李四光》是《大科学家的小故事》丛书中的一种。面向中小学读者,以详细生动的笔墨记录了李四光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励志故事,对青少年的成长有很好的激励、榜样作用。

内容推荐

小仲揆(李四光的小名)从小很勤劳,懂得为家庭分担困难。他常常帮着妈妈打柴、舂米、推磨、扫地、提水、放羊、割草等,几乎样样事情都能干。他成了妈妈的好帮手。他用小提桶帮妈妈提水,让水缸里的水总是满满的;他带着扒子上山去搂树叶,让灶堂底下的柴禾总是堆得高高的。

马晓荣编著的《李四光》是一本引人入胜、让读者受益无穷的书,在轻松的故事叙述中阐释深刻的哲理,引导青少年步入科学殿堂。本书不仅介绍了科学家的人格、所处的社会和时代、思想历程,还阐述了科学家的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基本知识及其意义,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和基本原则。同时,考虑到本书面向的是青少年读者群,编写者有意跳过了那些深奥难懂的技术细节,在对这些大科学家别样人生的讲述中,注重诠释科学精神,展现大家风采,激励读者登攀科学高峰。

目录

1 从农村飞出来的凤凰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多做善事

 石头情缘

 我要学造船

 进城求学

2 读书革命两不误

 将错就错,改名李四光

 进了新学堂

 自己争取到的权利

 去日本学造船

 最年轻的同盟会会员

 在辛亥革命中

 赴英寻找科学救国之路

3 辛勤耕耘的教书匠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传道授业解惑

 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4 勇攀地质高峰

 解开了蜓科的秘密

 第四纪冰川

 地质力学的创立者

5 拳拳赤子

 正气比石头还硬

 初见周恩来

 号召海外学子回国

 为新中国保留地质研究所

 辗转回到新中国怀抱

6 新中国新征程

 新中国的地质部部长

 摘掉“贫油”的帽子

 拓荒原子能事业

 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与毛泽东的亲密接触

 最后的岁月

7 李四光和他的家人

 别具一格的求婚

 严师慈父

 罕见的院士之家

试读章节

多做善事

小仲揆从小生活在农村,那时候,正是满清王朝统治的后期,农村十分贫穷落后,农民都是吃不饱、穿不暖,要是碰上荒年,就经常有人被活活饿死、冻死。农村的生活,使李四光同穷苦的农民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善良的种子。

那是在他八九岁时一个冬天的深夜,刚刚过完一个热热闹闹的元宵节,睡到半夜,突然听到隔壁邻居的惊呼声。

“起火了,起火了!大家快来救火啊!”

听到呼救声,李四光不见了,妈妈急得到处找他。原来李四光从家里拿了一只木桶,跟着大人去救火了。

原来是隔壁一个老婆婆家里的火冲破了房顶——她的孙子白天玩鞭炮,一个炮仗落到了柴草垛里,当时没有在意,半夜里慢慢起火了。

浓烟大火就发生在隔壁,农村里谁家不是木头架子草棚的顶,怎么能不惊慌呢!大家急急忙忙,有的往外搬东西,有的赶紧挑水救火。

经过七手八脚的抢救,火熄灭了。人们渐渐散去,情绪也逐渐稳定下来。妈妈这才看到,小仲揆也走出来了。只见他脸上左一块右一块的黑灰,鞋子也湿透了,衣服上全是泥,手里拎着一只小木桶,桶里放着一只瓢。

“孩子,你上哪儿了?你也去救火了吗?”妈妈惊呼着。小仲揆点点头。

妈妈赶紧把他拉到自己身边,摸着额头上被火焰燎焦了的头发,心疼地说:“孩子,你还不到10岁,比桶也高不了多少,怎么能去救火啊!”

“我从池塘里提半桶水,顺着搭在房后的梯子爬到房顶上去,用瓢一瓢一瓢地往上面泼水。泼完了,我再去提一桶水。”小仲揆说。

“嗨!真难为这孩子了,他怎么拎得动这么重一桶水啊!”

“他怎么爬得上那么高的梯子啊!”

当邻居的大人们正在夸奖小仲揆的时候,他却溜走了。他看到那位从大火里被救出来的老婆婆没有来得及穿棉衣,此时正围着一床烧破了的旧棉被坐在那里,冻得浑身发抖。小仲揆走到自己的妈妈跟前,轻轻地对妈妈说:“妈妈,那位老婆婆没穿棉衣,你给她几件衣服吧!”

妈妈看着这个懂事的孩子,从不多的衣服当中,找了几件可以御寒的衣服递给小仲揆。他抱着这几件衣服,赶紧跑到老婆婆那儿去了。

小仲揆的这些善举,村里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被小仲揆感动着。

在父亲的私塾里念书的一天晚上,入睡以后,小仲揆在朦胧中仿佛感到有人在拉他的衣服,但并没有在意。可是睡在他身旁的同学被惊醒了,原来有小偷来偷盖在他们被子上的衣服。  同学们赶紧爬了起来去抓这个小偷,不一会儿,小偷被抓回来了。小偷衣衫褴褛,被反扭着双手,并且显然已经挨了打,鼻青脸肿的。大家把他吊到了树上。有人还在叫着:“非得打他一顿不可!”

仲揆在吵吵嚷嚷中却转身走进了课堂,只见他端出来了一张凳子。

“他这是想干什么?”有的同学问。

仲揆不声不响地将凳子放在被反吊在树上的小偷的脚下,使他不至于悬空晃荡着。

这下子那些叫绑叫打的人泄了气,渐渐散开了。

小仲揆把绑着小偷的绳子解了开来,放他自由,然后诚恳又认真地对他说:“你莫要做坏事,做了坏事,人家就要打你;你要多做善事,别人才会对你好。”

小偷的眼眶里泪如泉涌,向小仲揆深深鞠了个躬,就跑了。

那些爱打闹的学生感到十分扫兴,大家都抱怨仲揆说:“他偷人家的东西,而且还想偷你的东西,你还去帮他。”

小仲揆并没有申辩。

也有人好奇地问小仲揆说:“那时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我看见他穿得那么破,又那么瘦弱,被反吊着,还挨打,太可怜了,心里不忍。”小仲揆天真地回答。

“你放了他,他会到别处去偷东西的,不教训他一顿,他怎么能悔改呢。”

小仲揆和善地回答说:“人总是希望能够像人一样地生活。要不是为生活所迫,我想他也许不会走这条路。我相信他以后会做一个好人。”

懂得帮助弱小,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一个人要想长大后获得成功,从小就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P9-12

序言

人类社会进入到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那些在过去常常被人们视作不可能的梦想,今天大多成了现实。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更使人们对科学的无限创造力不再有丝毫的怀疑,更加对那些在科学创新的崎岖道路上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先人们怀有深深的敬意。试想,如果不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我们的交通、我们的工业就不会有今天的发展;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我们的夜晚肯定没有如今的五彩缤纷。

勒格罗博士在法布尔的传记《敬畏生命》一书中指出,每一个时代总是会有那么一些具有特殊才能的人,以他们不朽的贡献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留下值得纪念的一笔。特别是那些在某些领域里开拓出新的境界的人,更加值得我们怀念。对于他们这样的人杰,单单只是抱着一种敬仰的态度显然是不够的。如果能够将人们对他们的怀念虔诚地搜集起来,无疑可以对后世起到一种教育和楷模的作用。

这些著名科学家生活在不同的年代,奋斗在不同的科研领域,经历过成功的喜悦,也遭受过失败的痛苦,最终,他们的研究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赢得了历史的认可。因此,在后人的眼中,他们往往是传奇般的英雄。他们总是废寝忘食地工作在远离人间烟火的实验室里,做事一板一眼,仿佛与风趣幽默沾不上边。

确实,科学是严谨的、深奥的,科学家是寂寞的,和科学家们打交道最多的是实验室以及实验数据。他们背景迥异,性格不同,却无一不具备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坚韧不拔的毅力、无比深邃的科学思想、可歌可泣的奉献精神。他们就像神探福尔摩斯一样,在大自然的蛛丝马迹中探寻人类未知的宇宙天地间的奥密。他们发明和发现的道路如同原始森林中的崎岖小径,跌宕起伏,丰富多彩。丛书中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为我们破解了一位位科学巨人成功的奥秘。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家的生活又是迷人的。

华罗庚学习起来非常刻苦和努力,每天他都能够坚持自学十几个小时以上,有的时候,一天只睡四个小时的觉。寒冬腊月天,屋子里寒气逼入,手脚冻得冰冷发僵,连写字的砚台都被冻住了,他就把砚台放在脚炉上,一边磨墨,一边用毛笔蘸着墨汁做习题。

小仲揆(李四光的小名)从小很勤劳,懂得为家庭分担困难。他常常帮着妈妈打柴、舂米、推磨、扫地、提水、放羊、割草等,几乎样样事情都能干。他成了妈妈的好帮手。他用小提桶帮妈妈提水,让水缸里的水总是满满的;他带着扒子上山去搂树叶,让灶堂底下的柴禾总是堆得高高的。

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开始了,钱伟长也开始了人生中的另一个重要阶段。博学的老师,教育理念的先进和个性化,融洽的师生关系,多彩的大学生活……这一切成了钱伟长一生中的重要财富。

钱学森兴趣广泛,除了主修的理科,还痴迷于许多人文学科。当时的北师大附中开设了许多的选修课:音乐、绘画、文学、诗歌……钱学森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师大附中这片充满生机的知识海洋中遨游,为自己未来的科学研究事业和精彩人生奠定了坚实的人生基石。

为了全面掌握气象科学方面的知识,竺可桢攻读了和气象相关的十多门课程。课后,他又到一家又一家的书店里去寻找和气象学、地理学相关的书籍,买回了一大堆书书。别的留学生参加各种聚会、运动会、演讲会,竺可桢就一个人在图书馆读书。在哈佛的这一年,时间过得特别快,竺可桢学到的知识也特别丰富,他确定了自己的科学目标。

……

这是一套引人入胜、让读者受益无穷的丛书,在轻松的故事叙述中阐释深刻的哲理,引导青少年步入科学殿堂。丛书不仅介绍了科学家的人格、所处的社会和时代、思想历程,还阐述了科学家的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基本知识及其意义,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和基本原则。同时,考虑到丛书面向的是青少年读者群,编写者有意跳过了那些深奥难懂的技术细节,在对这些大科学家别样人生的讲述中,注重诠释科学精神,展现大家风采,激励读者登攀科学高峰。

本丛书是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结晶,旨在为广大青少年读者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是助益青少年起跑与腾飞的健康加油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李四光/大科学家的小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马晓荣
绘者
出版社 苏州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7212367
开本 32开
页数 1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9
出版时间 2015-02-01
首版时间 2015-02-01
印刷时间 2015-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68
CIP核字 2015034522
中图分类号 K826.14-49
丛书名
印张 5.8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03
14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9: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