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不懂心理学就别谈工作与人生(修订本)
内容
编辑推荐

无论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总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苦于不知如何改善人际关系,或苦于无法提高干劲,或苦于无法抓住顾客的心理……阅读完和田秀树编著的《不懂心理学就别谈工作与人生(修订本)》,你将学会将心理学方法应用于现实生活,顺利处理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心理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作者基于多年心理学研究的经验,将心理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介绍了心理学在我们工作与生活中的运用。

内容推荐

心理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在和田秀树编著的这本和田秀树编著的《不懂心理学就别谈工作与人生(修订本)》中,作者基于多年心理学研究的经验,将心理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介绍了心理学在我们工作与生活中的运用。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干劲、建立职场人际关系、成功进行市场营销、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等。

充满误解的“心理学”

提高干劲所需的心理学知识

建立职场人际关系所需的心理学知识

成功进行市场营销所需的心理学知识

在谈判和营销中取胜所需的心理学知识

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所需的心理学知识

解决问题所需的心理学知识

用心理学充实人生

目录

导论 充满误解的“心理学”

第1章 提高干劲所需的心理学知识

第2章 建立职场人际关系所需的心理学知识

第3章 成功进行市场营销所需的心理学知识

第4章 在谈判和营销中取胜所需的心理学知识

第5章 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所需的心理学知识

第6章 解决问题所需的心理学知识

第7章 用心理学充实人生

试读章节

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高干劲

提高干劲的第三条法则是关系法则。

精神分析学的鼻祖弗洛伊德认为人类是通过性欲等本能的欲望驱使而行动的。而名为费尔贝恩的精神学家则主张人类的本能是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性不过是增强此种关系的工具。

目前,在精神分析的观点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的观点逐步得到完善。

置身于现实世界中展开想象或许会比较容易理解吧。你有时候会感到“大家都在努力,所以我也要努力”,或者会产生“想要为了这个人而努力”的想法。

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为了珍惜与他人的关系,而促使自己提高干劲。

为了让员工提高干劲,重视关系也是一种方法。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处理好职场的人际关系,那么自然而然容易产生想要在这种氛围中工作的想法。如果你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与关心,那么便很难产生离职的想法了。

此外,把别人对员工的评价告诉当事人,比如“其实,××部门的A先生曾说过想与你一起工作,你觉得如何”,这也是提高干劲的有效方法之一。

反过来,如果上司怒斥员工,严厉追究其过错,令气氛变僵的话,员工便难以产生想要努力工作的想法了。

注意营造良好的氛围,以构建和谐的工作场所,也是与间接提高员工的干劲紧密相连的。外发性动机与内发性动机

动机形成理论分为外发性动机论与内发性动机论两种。

行动心理学的创始人华生认为使用奖励和惩罚能使人产生干劲。华生的见解就属于“外发性动机论”。初期的动机理论是以外发性动机论为主的。

另一方面,心理学家哈罗发现猴子会自发地玩耍智慧环。即使不给猴子饵食(奖励)或电击(惩罚),它们也会玩智慧环。

于是,哈罗尝试给予它们香蕉(奖励)。接着,如果不给他们吃香蕉,他们便不会玩智慧环了。在此之前,它们会主动玩智慧环,而一旦得不到奖励便不会玩了。

哈罗的徒弟戴西对人类做了同样的实验。

由于学生们沉迷于猜谜游戏,戴西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解开了这个谜题,我就给一美元”时,他们便不在休息时间内玩猜谜游戏了。由于获得了报酬,令他们感到自己是“被迫玩游戏”,便丧失了主动玩游戏的兴趣。

人类有时会在没有奖惩(胡萝卜加大棒)的条件下自发、愉快地做事。这样的动机就叫做“内发性动机”。他们因好奇心和乐趣白发地做事。前面我提到过的塞利格曼认为,动机不是由奖惩而是由“对结果的期待”产生的。

关于动机的形成,有些心理学家对创造性任务与单纯的任务分别进行了实验。

心理学家经过了激烈的争论,最终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既有因外发性动机提高干劲的人,也有因内发性动机提高干劲的人。此外,根据不同任务,即使同一个人,也不一定会永远倾向于某一种动机。

可以说,在尝试的基础上,一边判断能够顺利实行的方法一边干下去,才是明智的做法。P44-47

序言

我因一些缘由而长期与心理学打交道。

其一,我是一名精神科医生。当今,日本正盛行研究“精神生物学”,它是研究大脑及“人类产生心理疾病时,神经递质将产生何种变化,用什么药才能治好这种病”的学问,而我对于此种学术略有抵触。因为我长期研究精神分析法,也就是类似于森田疗法的那种心理学式的治疗方法。

其二,由于应试技巧与开发成年人能力的项目也是我毕生事业之中的重要一环,因此我不断研究及学习如何开发大脑软件的方法。

最近,大脑科学掀起了一股热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脑科学与精神生物学都是对大脑硬件的研究,而心理学是研究大脑软件的一门学问。

“考试能合格”、“资格考试能过关”、“获得解决工作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大脑软件的性能有所提高的表现。另外,智力测验及稍逊色于它的卷面考试与资格考试都可用于分析大脑软件的状态。从这点上可以说这些测验都属于心理学测验。

归根结底,心理学是在了解感情和心情的基础上学习大脑的实用功能的一门学问。

通过长期从事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我了解到心理学十分适用于工作与日常生活。

对于学习不好的孩子来说,考虑如何提升他们的记忆力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范畴,激发他们的干劲或消除他们对于学习的担心,也属于心理学的范畴。

由于至今为止连续14年,每年全日本的自杀人数都超过了3万人,心理健康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但我认为即使能够通过药物有效地治疗心理疾病,在此之前使用心理学更能有效地预防病患。

在地震灾害中有一种受到众人关注的名叫“精神创伤”的内心创伤,用药物治疗此种创伤非常困难。因此,心理学研究十分重要。

近来,人们在人际关系方面的烦恼有所增加,在这个问题上,心理学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只要了解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与思维方式,从领导力、管理到日常的人际关系、夫妻关系及恋爱等方面都能比以往处理得更加顺畅。

不过,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心理学也是一种假设。

即使你认为“怀着这样的心理这么做就能完成工作”、“对方就会这么反应”,但若不付诸实践,便无法知晓真相。

实际上,本书将详细讲述无论在咨询方面还是市场营销方面,建立假设并付诸实践都是非常重要的。

若各位读者能够通过本书掌握实用的心理学,那么我将感到十分荣幸。

最后,我想借此向不辞辛劳编辑本书的PHP研究所学艺出版社的主编白石泰稔先生与作家加藤贵之先生表达深深的谢意。

和田秀树  本书由王歆慧、张其然、朱雅昕、黄慧君、陈章、罗旭翻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不懂心理学就别谈工作与人生(修订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和田秀树
译者 王歆慧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1256974
开本 32开
页数 198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91
出版时间 2015-04-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234
CIP核字 2015050813
中图分类号 B84-49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4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01-2013-2682
版权提供者 PHP Institute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1: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