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朝花夕拾(学生版)/新课标经典名著
内容
编辑推荐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

《朝花夕拾(学生版)》是他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在这本书中,先生回忆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的不同生活经历。该书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及当时社会的重要文献。作品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内容推荐

《朝花夕拾(学生版)》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作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并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文字明白晓畅,风趣生动。有人评价说:“《朝花夕拾》中的散文是鲁迅将内在的苦闷,化为了超世间的想象。”

目录

小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试读章节

狗·猫·鼠。

本篇作者在1926年2月21日写于北京,3月lO日发表于《莽原》半月刊。1925年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爆发“驱羊(杨)风潮”,源于校长杨荫榆不识时务,处置学生有失公平且粗暴,却得到教育部部长的支持。陈西滢打着“公理”“正义”的旗号,对学生运动泼凉水,似在讲“公理”“平允”,实则偏向杨荫榆。鲁迅支持学生,双方发生论战。陈西滢污蔑学生运动,散布流言指责鲁迅等人暗中鼓动学生闹事。鲁迅写了不少文章予以反击,其中《狗·猫·鼠》写于他和陈西滢为代表的“现代评论派”斗争的关键时期。

本文回忆了作者少年时代与猫的结仇过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本文是由“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很自然地辛辣地讽刺、嘲讽了陈西滢等人。第一段中我们就可以根据注解找到语词。后面文章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啤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有很强的针对性。

《小引》中说本书“文体大概很杂乱”,应该包括本文。本文夹叙夹议的特色鲜明,类似杂文。后面也有几篇文章也如此。

从去年起,仿佛听得有人说我是仇猫的。那根据自然是在我的那一篇《兔和猫》;这是自画招供,当然无话可说,——但倒也毫不介意。一到今年,我可很有点担心了。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候少,碰着痛处的时候多。万一不谨,甚而至于得罪了名人或名教授,或者更甚而至于得罪了“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之流,可就危险已极。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大脚色是“不好惹”的。怎地“不好惹”呢?就是怕要浑身发热…之后,做一封信登在报纸上,广告道:“看哪!狗不是仇猫的么?鲁迅先生却自己承认是仇猫的,而他还说要打‘落水狗’!”这“逻辑”的奥义,即在用我的话,来证明我倒是狗,于是而凡有言说,全都根本推翻,即使我说二二得四,三三见九,也没有一字不错。这些既然都错,则绅士口头的二二得七,三三见千等等,自然就不错了。

我于是就间或留心着查考它们成仇的“动机”。这也并非敢妄学现下的学者以动机来褒贬作品的那些时髦,不过想给自己预先洗刷洗刷。据我想,这在动物心理学家,是用不着费什么力气的,可惜我没有这学问。后来,在覃哈特㈨博士(Dr.O.DAhnhardt)的《自然史底国民童话》里,总算发见了那原因了。据说,是这么一回事: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会议,鸟,鱼,兽都齐集了,单是缺了象。大会议定,派伙计去迎接它,拈到了当这差使的阄的就是狗。“我怎么找到那象呢?我没有见过它,也和它不认识。”它问。“那容易,”大众说,“它是驼背的。”狗去了,遇见一匹猫,立刻弓起脊梁来,它便招待,同行,将弓着脊梁的猫介绍给大家道:“象在这里!”但是大家都嗤笑它了。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

日耳曼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独有这一篇童话却实在不漂亮;结怨也结得没有意思。猫的弓起脊梁,并不是希图冒充,故意摆架子的,其咎却在狗的自己没眼力。然而原因也总可以算作一个原因。我的仇猫,是和这大大两样的。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鸣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_。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

序言

本篇作者在1927年5月1日写于广州,5月25日发表于北京《莽原》半月刊。

其中第三段交代了《朝花夕拾》的内容和书名的含义,最后一段谈到了《朝花夕拾》的创作经历。而最后一段,作者暗中指出了他因支持学生运动而被迫流离,离开北京后在厦门大学又受排挤的事。

本文还有一句非常重要,就是开头第二句:“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有着深刻思想和鲜明爱憎的中年人一生在思考中国“芜杂”的心情显然与“离奇”的现实有关。“世事也仍然是螺旋”,“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对“正人君子”之流中国所笼罩的黑暗,看似平静,实则愤激难抑;说已绝望,实则抗争不止。显然,本书绝非仅仅是温馨的回忆,我们阅读《朝花夕拾》,必须兼顾其中的批判。

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竞会连回忆也没有。中国的做文章有轨范,世事也仍然是螺旋。前几天我离开中山大学的时候,便想起四个月以前的离开厦门大学;听到飞机在头上鸣叫,竟记得了一年前在北京城上日日旋绕的飞机。我那时还做了一篇短文,叫做《一觉》。现在是,连这“一觉”也没有了。

广州的天气热得真早,夕阳从西窗射入,逼得人只能勉强穿一件单衣。书桌上的一盆“水横枝”,是我先前没有见过的:就是一段树,只要浸在水中,枝叶便青葱得可爱。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做着这等事,真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很可以驱除炎热的。

前天,已将《野草》编定了;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文体大概很杂乱,因为是或作或辍,经了九个月之多。环境也不一: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 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

一九二七年五月一日

鲁迅于广州白云楼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朝花夕拾(学生版)/新课标经典名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鲁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5133701
开本 32开
页数 1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3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少年(9-14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196
CIP核字 2014117309
中图分类号 I210.4
丛书名
印张 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6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6:47:14